APP下载

抗菌药静注时溶媒及其剂量的选择

2010-08-15戴宗浩徐玉生刘占斌

中国工作犬业 2010年7期
关键词:抗菌素药代溶媒

戴宗浩 徐玉生 刘占斌

抗菌药静注时溶媒及其剂量的选择

戴宗浩 徐玉生 刘占斌

临床上抗菌药常采用静脉注射给药,这种给药方式的最大优点是药物利用率高,药效发挥迅速。但是某些医师往往由于溶媒或溶媒剂量选择不恰当,常常导致抗菌药物静注不能达到其理想的治疗效果、甚至失效。这就是静脉输液(主要是抗菌素类药物)时常忽视了的2个小常识:溶媒和溶媒剂量的选择。

溶媒选择不当在临床上较为普遍。生理盐水和葡萄糖溶液是临床上最常用的两类溶媒,一些医师在选择这两类溶媒时存在随意性和盲目性,手边有什么就用什么,而忽视了这两类溶媒的区别。殊不知溶媒选择不当可导致抗菌药物用药环境的改变,而这是抗菌药物不能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的一个重要原因。例如青霉素类及部分头孢菌素加入葡萄糖注射液中静滴在许多小动物诊所是比较多见的,但是青霉素类及部分头孢菌素其实不宜与葡萄糖配伍。因为该类抗生素在近中性溶液(pH6~7)中较为稳定,在pH〈4时分解较快,甚至有沉淀生成,而葡萄糖注射液pH一般为3.0~5.5,上述种类的抗生素在该溶液中有一定程度分解,属不合理使用。此类抗菌素宜选用生理盐水为溶媒,稳定性较好,但对于某些心功能不佳的患犬,为避免诱发心衰,也可使用葡萄糖做溶媒,但宜在2h内滴注完毕。又例如红霉素的稳定ph值为6~8,当ph〈6或〉8时都迅速降效,尤其是与值低的葡萄糖配伍,红霉素催化降解作用更严重。但应注意,也不能用生理盐水直接溶解红霉素,以免形成盐酸红霉素结晶,应先用注射用水溶解后再加入生理盐水稀释成所需浓度,则可避免沉淀产生。

溶媒剂量的选择在临床上也容易被忽视。许多患犬主人、甚至部分医师也往往根据动物病情来选择溶媒剂量,病重就选择大瓶、病轻就用小瓶。这是完全没有科学依据的。临床溶媒剂量的选择应根据抗菌药药代动力学特点来选择。抗菌素根据药代动力学特点一般分为两大类:一是浓度依赖性抗菌素,药物浓度越高,病原体被清除越快,包括氨基糖苷类、甲硝哇、氟哇诺酮类等。此类抗菌素的用药目标是最大化地提高药物浓度,使之高于MIC10~20倍水平。大多数细菌会在短暂时间内死亡,因此一日一次高剂量给药是清除病原体的最佳途径;二是时间依赖性抗菌素,用药目标是使病原体最大化地接触抗生素高于MIC2~4倍水平药物浓度的时间。因此对于半衰期短的,如青霉素、氨苄西林、头孢他啶等β内酰胺类药物,应通过持续给药或一天数次给药,以增加疗效,而对半衰期长的β内酰胺类,如头抱曲松,则一天一次即可。大多数β——内酰胺类属时间依赖性抗菌药,要求快速(30min)内进入体内,在短时间内形成高血药浓度以发挥杀菌作用。因此,最佳的液体量应是100ml,并按其病情决定给药次数,以维持有效血药浓度。但笔者却经常发现有病例加入到250ml~500ml溶媒,每日一次,甚至加入到500ml的溶媒中,1个多小时才能滴完,这样就无法维持有效血药浓度,不仅不能有效杀灭病原菌,更易导致耐药性及热原的发生。而氨基糖苷类、哇诺酮类抗菌药属浓度依赖性抗菌药,对致病菌的杀菌作用取决于峰浓度,与作用时间关系不大,因此此类抗菌药可采用较高剂量,1次/d或1次/d~2次/d给药。另外不同病理生理状态下还应按药代动力学参数调整给药剂量。

溶媒和溶媒剂量的选择在静注中是不容忽视的,往往就会影响药物的治疗作用。因此临床医师在考虑药物的治疗作用的同时,还应掌握药物的基本的理化性质及药代动力学特点,以便选择合适的溶媒及其剂量,尽可能地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作者单位:公安部南昌警犬基地,330100)

(编辑:李 冰)

猜你喜欢

抗菌素药代溶媒
多肽类药物药代动力学研究进展
附带溶媒药品有效期的风险防控管理
依托咪酯在不同程度烧伤患者体内的药代动力学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六版)》中参麦注射液溶媒选择合理性探讨
复合溶媒应用于阿维菌素结晶的研究
抗菌素不是万能药,滥用后果很严重
我院静脉药物配置中心不合理医嘱分析及药师审方体会
抗菌类药物的热值测定
饲用抗菌素在畜禽饲料中的使用
健康人体内伐昔洛韦缓释片单次给药的药代动力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