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猪场免疫注意事项

2010-08-15李怀旺

中国猪业 2010年4期
关键词:母源佐剂血清型

李怀旺

(河南省濮阳县畜牧局,河南濮阳 457100)

猪场免疫注意事项

李怀旺

(河南省濮阳县畜牧局,河南濮阳 457100)

当前正值初春季节,随着气温的逐渐回升,病原微生物大量繁殖,为畜禽传染病的发生和蔓延提供了有利条件。疫苗免疫接种可有效的预防传染病的暴发,但是只有科学合理地使用疫苗才能产生预期效果。本文在此简要介绍一下养猪场中防疫上的一些注意事项,供养殖户参考。

1 疫苗的接种方法

1.1 皮下注射法

皮下注射是将疫苗注入皮下结缔组织后,经毛细血管吸收进入血液,通过血液循环到达淋巴组织,从而产生免疫反应。注射部位多在耳根后皮下,皮下组织吸收比较缓慢而均匀,但油类疫苗不宜做皮下注射。

1.2 肌肉注射法

肌肉注射是将疫苗注射于富含血管的肌肉内,又因感觉神经较少,故疼痛较轻,是目前使用最多的一种方法。注射部位在耳根后4指处 (成年猪)、颈部内侧或外侧或臀部。

1.3 滴鼻接种法

滴鼻接种属于粘膜免疫的一种,该方法既可刺激动物体产生局部免疫,又可建立针对相应抗原的共同粘膜免疫系统,目前使用比较广泛的是猪伪狂犬病基因缺失疫苗的滴鼻接种。

此外,还有口服免疫法、后海穴位注射法、气管内注射和肺内注射法等。

2 各类疫苗特点

2.1 真空冻干疫苗

大多数的活疫苗都采用冷冻真空干燥的方式冻干保存,可延长疫苗的保存时间,保持疫苗的效价。真空冻干疫苗常在-15℃以下保存,一般保存期2年;2~8℃保存时,保存期9个月。

2.2 油佐剂灭活疫苗

这类疫苗以白油为佐剂乳化而成,大多数病毒性灭活疫苗采用这种方式。该类苗中的油佐剂能使疫苗中的抗原物质缓慢释放,从而延长疫苗的作用时间。这类疫苗应于2~8℃条件下保存,严防冻结。

此外,还有蜂胶佐剂灭活疫苗、铝胶佐剂疫苗等。

3 制定免疫程序时应考虑的主要问题

防疫是猪场的第一生命线。在什么时间接种何种疫苗又是猪场免疫上最为关键的问题。因此,制定的免疫程序是否科学合理就显得至关重要。最好的做法是根据本场的实际情况,考虑本地区的疫病流行特点,结合本猪场的饲养管理、母源抗体的干扰以及疫苗的性质、类型等各方面因素和免疫监测结果,制定适合本场的免疫程序。其中下列几点是需要我们重点考虑的:

3.1 猪场发病史

在制定免疫程序时必须考虑本地区猪病疫情和本猪场已发生过什么病、发病日龄、发病频率及发病程度,依此确定疫苗的种类和免疫时间。对本地区、本场尚未证实发生的疾病,必须证明确实已受到严重威胁时才计划接种。

3.2 母源抗体干扰

母源抗体的被动免疫对新生仔猪来说十分重要,然而给疫苗的接种也带来一定的影响,尤其是弱毒活疫苗在接种新生仔猪时,如果仔猪存在较高水平的母源抗体,则会极大地影响疫苗的免疫效果。因此,在母源抗体水平高时不宜接种弱毒疫苗。

3.3 不同疫苗之间的干扰与接种时间的科学安排

同时免疫两种或多种弱毒苗往往会产生干扰现象。产生干扰的原因可能有两个方面:一是两种病毒感染的受体相似或相同,产生竞争作用;二是一种病毒感染细胞后产生干扰素,影响另一种病毒的复制。一般情况下,两种疫苗之间应至少间隔1周以上。

3.4 季节性预防的疾病

如夏季预防日本乙型脑炎,秋冬季预防传染性胃肠炎和流行性腹泻等。

4 疫苗接种时的注意事项

根据本场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免疫程序,选择可靠和适合本猪场的疫苗及相应的血清型后,还必须根据实际防疫的监测结果定期作适当调整。

4.1 疫苗使用前应检查其名称、厂家、批号、有效期、物理性状、贮存条件等是否与说明书相符。明确其使用方法及有关注意事项,并要严格遵守,以免影响效果。对过期、瓶塞松动、无批号、无详细说明书、油乳剂破乳、失真空及颜色异常或不明来源的疫苗均禁止使用。

4.2 免疫注射过程应严格消毒,注射器、针头等器具应洗净煮沸30分钟后备用,一猪一针头,防止交叉传染。吸苗时,绝不能用已给猪只注射过的针头吸取,可用一个灭菌针头,插在瓶塞上不拔出、裹以挤干的酒精棉球专供吸药用,吸出的药液不应再回注瓶内,可注入专用空瓶内进行消毒处理。

4.3 使用疫苗最好在早晨。在使用过程中,应避免阳光照射和高温高热且应有冷链保护。用后要注意观察猪群情况,发现异常应及时处理。

4.4使用前要对猪群的健康状况进行认真检查,并要清点猪头数,确保每头猪都进行了免疫。被免疫猪只必须是健康无病的,否则易引起死亡且达不到预期的免疫效果。

4.5 注射器刻度要清晰,不滑杆、不漏液;注射的剂量要准确,不漏注、不白注;进针要稳,拔针宜迅速,不得打飞针,以确保疫苗液真正足量的注射于肌肉内或皮下。

4.6 若是新增设的疫苗,要先作小群试验,对于已确定免疫程序的疫苗品种,在使用过程中尽量不要更换疫苗的生产厂家,以免影响免疫效果,若必须更换的,最好也预先作一下小群试验。

4.7 免疫接种完毕后,将所有用过的疫苗瓶及接触过疫苗液的瓶、皿、注射器等进行消毒处理。

4.8 疫苗自稀释后15℃以下4小时、15~25℃2小时、25℃以上 1小时内用完,最好是在不断冷链的情况下 (约8℃)2小时内用完。

4.9 防止药物对疫苗接种的干扰和疫苗间的相互干扰,在注射病毒性疫苗的前后3天严禁使用抗病毒药物,两种病毒性活疫苗的使用要间隔7~10天,以减少相互干扰。病毒性活疫苗和灭活疫苗可同时分开使用。注射活菌疫苗前后5天严禁使用抗菌素,两种细菌性活疫苗可同时使用。抗菌素对细菌性灭活疫苗没有影响。

4.10 吸苗时注射器中空气的排除:用镊子夹取挤干的酒精棉球裹住针体,然后排除空气,使疫苗液流入酒精棉球。

4.11 注射部位的消毒方法:先用5%的碘酊消毒,之后再用75%的酒精脱碘,待干燥后再注射,以免影响免疫效果(乙脑免疫时用酒精或新洁尔灭消毒皮肤)。

4.12 免疫接种时要保证垂直进针,这样可保证疫苗液的注射深度,同时还可防止针头弯折。

4.13 个别猪只因个体差异,在注射油佐剂疫苗等时会出现过敏反应 (表现呼吸急促、全身潮红或苍白等),所以每次接种疫苗时要准备肾上腺素、地塞米松等抗过敏药物。

5 影响免疫效果的因素

免疫应答不可能提供绝对的保护,同时,在一个免疫群体中,免疫水平也不会相等,这是因为免疫反应受到遗传和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下面简要介绍一下能对猪群的免疫力产生影响的几点因素。

5.1 遗传因素

动物机体对接种抗原的免疫应答在一定程度上是受遗传控制的,猪的品种繁多,免疫应答各有差异,即使同一品种不同个体的猪只,对同一疫苗的免疫反应,其强弱也不一致。

5.2 环境因素

猪体内免疫功能在一定程度上受到神经、体液和内分泌的调节。当环境过冷、过热、湿度过大、通风不良时,都会引起猪体不同程度的应激反应,此应激反应可导致猪体对抗原免疫应答能力下降,接种疫苗后不能达到相应的免疫效果,表现为抗体水平低,细胞免疫应答减弱。

5.3 营养状况

例如机体缺乏维生素A,能导致淋巴器官的萎缩,影响淋巴细胞的分化、增殖、受体表达与活化,可使体内的T细胞、NK细胞数量减少,吞噬细胞的吞噬能力下降,B细胞的抗体产生能力下降。此外,其它维生素及微量元素、氨基酸的缺乏,都会严重地影响机体的免疫功能。因而,营养状况是免疫机制中不可忽略的因素。

5.4 疫苗的质量

疫苗是指具有良好免疫原性的病原微生物经繁殖和处理后制成的生物制品,接种动物后能产生相应的特异性免疫效果,疫苗质量是免疫成败的关键因素,疫苗质量好必须具备的条件是安全和有效。

5.5 血清型

有些病原含有多个血清型,如猪大肠杆菌病等,其病原的血清型多,给防疫造成了一定的困难,因此,选择适当的疫苗株是取得理想免疫效果的关键。在血清型多又不了解为何种血清型的情况下,应选用多价苗。

5.6 其它因素

如母源抗体的干扰,患慢性病、寄生虫病,接种人员的业务水平等,都可能影响疫苗的免疫效果。

猜你喜欢

母源佐剂血清型
DC-Chol阳离子脂质体佐剂对流感疫苗免疫效果的影响
母源抗体仔猪疾病防治作用
克痹宁凝胶对佐剂性关节炎大鼠的缓解作用
母源抗体在仔猪疾病防治中的应用研究
母源抗体在仔猪疾病防治中的应用
母源抗体在仔猪疾病防治中的应用
SD大鼠佐剂性关节炎模型的建立与评估
通辽地区牛肉与牛肉制品沙门氏菌血清型调查
铝佐剂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广东地区水禽大肠杆菌血清型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