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模化猪场母猪群猪瘟抗体水平监测
2010-08-22陈胜文邹浩勇谭晓明
陈胜文 邹浩勇 谭晓明
(1.广西省来宾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广西来宾546100;2.华中农业大学农业微生物国家重点实验室,湖北武汉430070)
猪瘟 (swine fever,CSF), 也称猪霍乱 (hog cholera,HC),是由猪瘟病毒(CSFV或HCV)引起猪的一种急性、接触性传染病,被国际兽疫局列为A类传染病,是目前危害养猪业发展的主要传染病之一,也是给养猪业带来损失最直接和危害最为严重的疾病。但是近几年来,猪瘟的流行形势、发病特点和病理变化都发生了改变,以非典型猪瘟为主。非典型猪瘟是由弱毒猪瘟病毒引起的传染病, 其特点是潜伏期长, 病程久, 临床症状不明显, 死亡率不高,诊断工作较典型猪瘟困难。
目前,我国防控猪瘟的主要手段仍然以高密度防疫为主,实践中猪瘟免疫失败现象也时有发生,因此,了解猪场猪瘟免疫抗体的现状,尤其对母猪猪群的免疫水平的监测,对该病的防控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本研究旨在用商品化的间接血凝试剂盒对免疫后的来宾市的5个规模化猪场的864头经产母猪群开展猪瘟抗体水平监测。检测结果表明,广西来宾市的猪瘟抗体免疫合格率较高,达到90%以上。
1 材料和方法
1.1 血清来源
来自来宾市5个规模化猪场的864头经产母猪,其中A场260头,B场180头, C场174头,D场155头,E场95头。
1.2 猪瘟正向间接血凝检测试剂盒
猪瘟正向间接血凝诊断试剂盒 (包括阴性、阳性血清和稀释液)由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兽医研究所生产, 批号20070517。
1.3 操作步骤及判断标准
?
具体操作方法参考猪瘟正向间接血凝诊断试剂盒使用说明书。在血凝板上第1~6排的1~12孔用稀释液将待检血清进行倍比稀释,稀释倍数依次为1 ∶2、 1 ∶4、 1 ∶8、 1 ∶16、 1 ∶32、1∶64……1∶4096, 第 7排的 1~4孔用阴性血清进行倍比稀释,依次为1∶2、1∶4、 1∶8、 1∶16, 第 8排的 1~12孔用阳性血清进行倍比稀释,依次为1∶2、 1∶4、 1∶8、 1∶16、 1 ∶32、 1∶64……1∶4096。再分别加入血凝抗原各25uL,振荡混匀,盖上玻板静置2小时后判定结果。其判定标准是以50%红细胞出现凝集的最大稀释度为该血清的血凝效价。血凝抗原滴度不低于l∶256为合格,抗体滴度达1∶16为免疫合格,即判为有保护力,1∶16以下视为不合格。
2 结果
受检5个猪场的猪瘟抗体检测结果见表1,864头经产母猪有797头份的血清抗体滴度达到免疫合格,其免疫合格率为92%。其中 A场检测260份,合格数248份, 合格率95.3%;B场检测180份, 合格数162份, 合格率90%;C场检测174份, 合格数157份, 合格率90.2%;D场检测155份,合格数148份, 合格率95.5%;E场检测95份, 合格数82份, 合格率86.3%。按猪场猪群免疫合格率大于或等于75%为整体免疫水平合格, 则5个规模化猪场的母猪群体均免疫合格,占所检猪场100%。
3 讨论与小结
一般认为,猪瘟的免疫抗体效价达1∶16以上才具有保护力,猪群的免疫合格率在90.0%以上为免疫效果良好,才能达到有效预防猪瘟的发生与流行。同时,种猪群 (后备母猪、公猪和生产母猪)的稳定是整个猪场稳定的前提,种猪群疾病的稳定也是整个猪场稳定的前提。种猪群不稳定或带毒有可能会产出免疫系统不健全或持续感染的仔猪,更可怕的是,使母源抗体早期消失的仔猪感染病毒,从而形成了疾病的传播链。因此,在猪瘟的控制过程中,保证种母猪群有一个较高的稳定的猪瘟抗体水平,对整个猪场猪群的健康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次研究通过对来宾市规模化猪场母猪群的猪瘟免疫抗体水平监测发现,92%的猪场母猪群猪瘟免疫合格,本地规模化猪场的母猪群猪瘟免疫水平比较乐观,可以抵抗猪瘟强毒攻击引起猪场猪瘟的暴发。说明目前本地规模化猪场已经建立了规范的猪瘟疫苗免疫程序,所采用的疫苗起到了很好的免疫保护效果,确保猪群免疫合格。
目前,猪瘟的疫情呈现多样化、复杂化。野毒株感染病例在增多,但没有足够的证据说明这些野毒株能够逃脱疫苗株产生的抗体对它们的中和。猪瘟的流行形式已从频发的典型症状大流行转为无典型症状无规律的散发性流行。中、低毒力的毒株感染母猪时,初期通常呈隐性。通常表现为母猪经多次免疫后,仍无法达到抗体免疫水平。当猪群中流行有圆环病毒病或蓝耳病等免疫抑制性疾病时,机体对疫苗的免疫应答反应迟钝。因此,抗体检测不仅能客观地反映猪群的抗体水平,指导猪场合理科学免疫,还能监测免疫的效果。由此说明对猪瘟免疫力的监测显得特别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