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例成人急性肠扭转的诊疗体会
2010-08-15纪淞耀纪孝峰
纪淞耀,纪孝峰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三明第一医院普外科,福建三明 365000)
35例成人急性肠扭转的诊疗体会
纪淞耀,纪孝峰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三明第一医院普外科,福建三明 365000)
目的:探讨急性肠扭转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35例成人急性肠扭转的诊疗过程。结果:35例成人急性肠扭转通过手术治疗,术中发现小肠扭转25例,其中,顺时针扭转16例,占64%;逆时针扭转3例,占12%。全小肠扭转6例,占24%,其中肠坏死20例,占80%。乙状结肠扭转9例,均为逆时针扭转,其中肠坏死6例。盲肠扭转1例。本组患者中3例合并中毒性休克;手术方式为单纯小肠复位、肠减压5例;小肠切除端端吻合术19例,肠切除合并回肠造瘘1例,乙状结肠单纯切除4例,切除加造瘘2例,左半结肠切除2例,乙状结肠系膜关闭1例,右半结肠切除1例。转归,治愈33例,占94.3%。结论:早期诊断和正确的手术方法是提高急性肠扭转治愈率、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的关键。
肠扭转;诊断;治疗;病因
我国肠扭转并不常见,在肠梗阻中占第4位,扭转多发生于小肠(80%),其次为乙状结肠、盲肠[1]。扭转发生后肠襻两端均受压迫,而形成闭襻型肠梗阻,很快发生血循环障碍,闭襻的肠腔又高度膨胀,容易造成肠穿孔急性腹膜炎。其发病急,变化快,是外科常见的急腹症之一。笔者收集本科从1995~2010年收治的35例成人急性肠扭转的临床资料,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中,男32例,女3例,年龄20~78岁。发病至入院时间最短 3 h,最长 4 d,其中,24~72 h 22例,占 62.8%。
1.2 发病诱因
饱餐后剧烈运动6例,肠粘连6例,局限性腹膜炎5例,肠憩室1例,肠系膜淋巴结炎1例,肠系膜裂孔疝1例,便秘5例,乙状结肠癌3例,阑尾切除术1例,其余6例无明显诱因或仅有肠功能紊乱的表现。
1.3 临床表现
本组患者首发病状皆为腹痛,且多为突发性脐周或上腹部或左下腹绞痛,阵发性加重,阵发性加重期间仍有持续性腹痛,全部患者均伴有恶心、呕吐频繁、腹胀及肛门排气或排便停止;而且腹痛较剧烈,呕吐后腹痛症状无明显缓解,有14例伴明显腰背部牵涉痛,患者为被动强迫胸膝位或蜷曲侧卧位,24例可见明显肠型,肠鸣音亢进25例,肠鸣音减弱7例,肠鸣音消失3例,入院时出现休克3例。
1.4 辅助检查及诊断
本组患者皆行X线腹部透视或腹部站立位X线平片检查,其中5例发病4 h以内腹透正常,急诊手术证实为肠扭转。26例见肠管扩张,阶梯状液平等肠梗阻征象,其中,24例诊断为肠扭转。5例行CT检查提示肠系膜血管扭转,肠管间隙改变。术前诊断肠扭转者24例,占68.6%,余均以肠梗阻行手术探查,术中确诊。
1.5 治疗方法
手术治疗:小肠扭转应早期剖腹手术治疗,取正中切口,进入腹腔后如小肠尚未坏死,应将扭转肠襻按其扭转相反方向回转复位,然后用温盐水纱布热湿敷。对于全小肠扭转的患者需注意判断肠管是否坏死,可以利多卡因注射后判断血运,如小肠扭转襻已明显坏死,则不应回转复位,以免大量毒素进入血液循环,加重中毒性休克,可将其远近端钳夹切除后进行肠吻合术。切除范围应超出坏死处3~5 cm,以防止术后肠瘘。术中切除小肠时需重视正常肠管的保留,防止术后短肠综合征的发生,通常保留小肠100 cm,术后短肠综合征明显减少。
乙状结肠扭转有肠坏死者,切除坏死肠襻后将断端置入腹壁后进行结肠造口术,留待全身情况好转后,进行二期手术吻合。如扭转时间短,术中洗肠效果好的患者也可以采用一期吻合。对于乙状结肠多次扭转宜行手术切除,对于乙状结肠冗长,便秘,可考虑行乙状结肠部分切除以防止肠扭转的再发。本组患者均行手术治疗,通过仔细判断肠管是否坏死及肠扭转的病因,分别予以处理,其中,单纯复位5例,肠切除30例。
2 结果
35 例成人急性肠扭转通过手术治疗,术中发现小肠扭转25例,其中,顺时针扭转16例,占64%;逆时针扭转3例,占12%;全小肠扭转6例,占24%;其中,肠坏死20例,占80%。乙状结肠扭转9例,均为逆时针扭转,其中,肠坏死6例。盲肠扭转1例。本组患者中3例合并中毒性休克。
手术方式:单纯小肠复位、肠减压5例;小肠切除端端吻合术19例,肠切除合并回肠造瘘1例。乙状结肠单纯切除4例,切除加造瘘2例,左半结肠切除2例,乙状结肠系膜关闭1例,右半结肠切除1例。
转归:治愈33例,占94.3%;死亡2例,占5.7%。其中1例术后24 h死于腹泻和严重的营养不良(术中切除空回肠约2.8 m,年龄72岁),另1例死于中毒性休克。
3 讨论
3.1 发病与病因
肠扭转一般是指一段肠襻沿着其系膜的长轴旋转而造成肠梗阻。其内因是由于肠襻及其系膜的长度比之肠襻两端的距离相对过长,致其活动度较大,因而容易发生扭转。剧烈运动和重体力劳动及暴食暴饮、肠腔内蛔虫、习惯性便秘及肠壁较大肿瘤等均可发生肠扭转。肠扭转多发于小肠、乙状结肠,其发病不同,扭转的方向也不同,小肠、盲肠扭转的方向多为顺时针,但也有逆时针,而乙状结肠多为逆时针,扭转的程度多为180°~360°,但盲肠小肠的扭转有时可以达540°~720°。由于扭转发生后肠襻两端均受压迫,而形成闭襻型肠梗阻,同时肠系膜血管受压形成绞窄性肠梗阻,扭转肠襻很快发生血循环障碍,闭襻的肠腔又高度膨胀,容易造成肠坏死、肠穿孔和急性腹膜炎,也是导致愈合差的原因[2]。既往有腹部手术病史的患者,初次手术常也可继发肠扭转,在本组资料中,有患者曾行腹腔镜下乙状结肠癌切除术,由于切除范围广,系膜未予关闭,术后出现小肠内疝、肠扭转。
3.2 诊断
小肠扭转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在青壮年多为某些病理变化以后继发,如手术、局限性腹膜炎或结核性肠系膜淋巴结炎等病变所致,其在临床上表现为急性机械性肠梗阻,腹痛剧烈,多位于脐周或者小腹,为持续性腹痛而阵发性加剧,可放射至腰背部,如扭转累及全部小肠,腹痛明显而腹胀不明显。行腹部平片检查上端肠管及胃扩张,可以通过口服钡剂定位,其停留的位置常为扭转所在。据文献报道约85%的患者通过腹部平片可确诊[3]。有学者提出CT增强扫描可以显示缺血肠壁的强化减低或强化延迟,薄层扫描可以很好地显示肠系膜血管,再结合VRT、MPR、MIP等图像后处理技术能够更有效地显示肠系膜血管全貌,对伴有血运障碍的绞窄性肠梗阻的诊断帮助极大[4-5]。
虽然本病多数具有腹胀、腹部肠型等特征,但本组中6例全小肠扭转,其中3例不表现出腹胀且无肠型,即所谓“平坦腹”。另外患者多数表现特殊体位,即卷曲侧卧或抱膝位。由于肠管狭窄,血运发生障碍,早期可能出现肠坏死,故肠鸣音消失早即“安静腹”。肠扭转如经胃肠减压、抑制肠液分泌、改善循环等非手术措施后,腹胀减轻但依然持续性腹痛,仍不能排除肠缺血的可能,宜手术探查。早期肠扭转患者尤其全小肠扭转,早期症状重,患者烦躁不安,脉搏快,但其腹部体征轻微,早期为肠扭转肠缺血所致,需早期手术治疗,可避免出现肠坏死,需与肠系膜血管栓塞或血栓形成相鉴别。
乙状结肠扭转多见于乙状结肠冗长、有长期便秘的老年人,患者常有腹部持续性腹胀痛,逐渐隆起,患者有下腹部坠痛,无停止排气、排便,以左下腹明显隆起,可见肠型,压痛及肌紧张不明显,导致临床诊断容易误诊,而有部分患者急性发作,腹痛伴呕吐、肌紧张,提示肠扭转严重,肠管充血缺血明显,如不及时处理容易出现肠坏死。典型者在腹部平片上可见到一极度扩张的倒U型肠襻,管径扩张常超过10 cm,肠襻顶达上腹部甚至左膈下。肠皱襞消失,当在腹部平片上见到巨大倒U型充气肠襻,并见三条增密白线自上腹部向盆部汇聚,闭襻型乙状结肠扭转的诊断可成立。
盲肠扭转多发于男性,年龄20~40岁,其实际上是盲肠连同末端回肠和升结肠的一起扭转,其病因在于胚胎发育过程中盲肠固定而其系膜消失不全,本病少见,约占肠梗阻的1%,但其危险性极高,未经过手术治疗的死亡率达100%。其病因常为饮食过度、用力过度、术后并发症。本组中1例行阑尾切除术患者,术后出现腹痛、腹胀、呕吐,行保守性肠梗阻治疗措施无效后,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见回肠末端、盲肠、升结肠广泛坏死,术后体会到该患者行阑尾切除术中,术者行腹腔擦洗时用力过猛,促使了盲肠的扭转。
本组患者均行手术治疗,通过仔细判断肠管是否坏死及肠扭转的病因,分别予以处理,其中单纯复位5例,肠切除30例。临床上虽有非手术治疗功的报道,有学者提出肠镜下肠复位,非手术治疗只适用于某些症状、体征轻,明确无肠坏死的乙状结肠扭转。非手术治疗一旦无效,则需迅速改为手术治疗,以策安全。
3.3 体会
病史的询问极为重要,对于腹部急症的诊断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成人急性肠扭转常有剧烈运动和重体力劳动及暴食暴饮、肠腔内蛔虫、习惯性便秘及腹部手术等诱因,故在临床诊疗过程中需重视。急性肠扭转诊断较困难,存在诊断困难,当诊断明确时,常存在病情重的情况,增加了手术的风险及困难,术中处理也存在困难。对于既往腹部有手术病史的患者,突然出现腹痛、腹胀不适,需要注意是否有肠扭转形成,在本组病例中,有1例患者行胃大部切除术后,行毕Ⅱ式结肠前吻合,结果患者术后出现剧烈持续腹痛,行腹部平片检查大致正常,而血尿淀粉酶升高,早期误诊为急性胰腺炎,行对症治疗后其腹痛仍无明显好转,遂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见其出现输入端梗阻,输入端过长导致内疝、肠扭转。
综上所述,肠扭转是一种严重的机械性肠梗阻,可发生绞窄并形成闭襻性梗阻,肠壁容易坏死,导致弥漫性腹膜炎、感染性休克等严重并发症,故其预后较差,早期的诊断和及时的手术是降低肠扭转死亡率的关键。
[1]钱礼.腹部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360
[2]吴介平,裘法祖.黄家驷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077.
[3]梁利波,梁锐华,王旭华.75例急性肠扭转的治疗体会[J].中国综合临床,2003,19(6):537-538.
[4]石海峰,杨小庆,杨明.64排螺旋CT后处理技术诊断机械性肠梗阻[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09,25(1):103-106.
[5]韦军民.肠扭转的诊断与治疗[J].中国医刊,2002,37(6):15-17.
R656
C
1674-4721(2010)10(a)-174-02
2010-0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