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几种猪腹泻病的鉴别与防治

2010-08-15唐艳强周泉勇

中国猪业 2010年11期
关键词:凝乳周龄病猪

杨 群 唐艳强 周泉勇

(江西省农科院畜牧兽医研究所,江西南昌 330200)

几种猪腹泻病的鉴别与防治

杨 群 唐艳强 周泉勇

(江西省农科院畜牧兽医研究所,江西南昌 330200)

腹泻是集约化养猪生产条件下的一种典型的多因素性疾病,这些因素包括环境、饲养管理、传染性疾病等。目前该病对猪群尤其是仔猪危害最严重,也是引起猪只死亡的重要原因,据调查,仔猪因腹泻死亡占仔猪死亡总数的39.8%。如何对引起猪群腹泻的各种病症进行鉴别诊断并提出切实可行的防治措施就显得十分重要。本文对引起猪群腹泻的9种疾病从流行特点、诊断要点、防治措施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1 仔猪红痢

1.1 流行特点

主要侵害1~3日龄的初生仔猪,血性下痢,病程短,病死率高,以小肠后段的弥漫性出血或坏死性变化为特征,1周龄以上的仔猪很少发病。

1.2 诊断要点

病猪突然排血痢或红褐色稀便,偶有呕吐,体质虚弱,很快死亡。特征性病变主要在空肠,外表呈暗红色,肠腔内充满含血的液体,肠系膜淋巴结呈鲜红色,有时病变可扩展到回肠,但十二指肠一般没有病变。通过实验室检验,可以分离出致病菌,但是仅分离出病原意义不大,因为外界环境普遍存在该菌,要确诊还应提取病猪血清做抗体中和实验。

1.3 防治

本病主要依靠预防。首先,加强对猪舍的清洁卫生和消毒工作,产房和分娩母猪的乳房应于临产时彻底消毒;其次母猪产前1个月和半个月,按规定剂量各肌肉注射仔猪红痢疫苗1次,可使仔猪通过哺乳获得被动免疫;再次仔猪出生后吃母乳前口服庆大霉素1mL,也有一定的防治作用。

2 仔猪黄痢

2.1 流行特点

主要发生于1周龄以内特别是3日龄左右的仔猪,发病率和死亡率非常高,严重的可达50%,1周龄以上的仔猪发病较少,母猪携带致病性大肠杆菌是本病发生的重要因素。

2.2 诊断要点

发病迅速,病猪排出黄色粘液状的稀粪或水样粪,严重的粪便呈喷射状,粪内混有凝乳块和气泡,肠内有大量黄色液体内容物和气体,肠黏膜呈急性卡他性炎症,十二脂肠最严重,空肠和回肠次之,结肠较轻。根据猪只发病日龄结合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即可确诊。

2.3 防治

采用以改善饲养管理,加强卫生防疫为主的综合性措施。一旦发病可选用抗菌素(如氟呱酸、长效治菌磺、长效土霉素、痢菌净等)进行治疗,在注射抗菌素同时还可配合使用VB1、VC、VB6等;在治疗时如果某种药物效果不理想,必须及时调整使用其它药物。病情严重有明显脱水症状时应及时补液,可选用口服或腹腔注射给药,如糖钠钾补液盐 100~200mL, 连用 3~4次。 预防可用大肠杆菌基因工程苗于产前20天及产前7天分两次对母猪进行免疫。

3 仔猪白痢

3.1 流行特点

通常发生于10~30日龄的仔猪,以10~20日龄最多见,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发病率较高,但病死率较低,饲养管理不良,卫生条件差是该病发生的诱因。

3.2 诊断要点

病猪排出灰白色、浆糊样稀粪,腥臭味,肠内有不等量的食糜和气体,肠黏膜充血、出血,肠壁变薄。实验室检验,可由小肠分离出致病大肠杆菌,进一步鉴定其血清型。

3.3 防治

防治方法基本同仔猪黄痢相似,但影响本病发生的因素很多,应进行临床诊断调查分析,找出诱因,并加以解决才能取得良好防治效果。

4 仔猪副伤寒

4.1 流行特点

主要侵害2~4月龄仔猪,尤其是断奶后不久的仔猪最易感,成年猪及哺乳仔猪很少发病,无明显季节性,呈散发和地方性流行趋势。

4.2 诊断要点

急性型先便秘后腹泻,粪便恶臭,耳、腹部及四肢皮肤紫绀。慢性型最常见,反复下痢,粪便呈粥样或水样,黄褐、灰绿或黑褐色,有的病例在胸腹部出现湿疹样丘疹。剖检可见急性型主要是败血症变化;慢性型主要是盲肠、结肠有凹陷不规则的溃疡和伪膜,肝、淋巴结、肺中有针尖大至粟粒大的灰白色坏死灶。实验室检验,采肝、脾等病料做细菌分离鉴定,也可做免疫荧光试验进行确诊。

4.3 防治

预防本病可接种仔猪副伤寒疫苗或在仔猪易感日龄添加敏感药物进行保健;治疗时除选用敏感药物外,对于病程较长、体质较弱的慢性病例还应辅以对症治疗,如补液(口服补液盐)、解毒(0.5%碳酸氢钠注射液)、强心(安钠咖、氯化钙注射液)、收敛(木炭末、鞣酸蛋白)、壮补(葡萄糖注射液、VC)等。

5 猪传染性胃肠炎

5.1 流行特点

本病是猪的一种高度接触性肠道疾病,以呕吐、严重腹泻和失水为特征,各种年龄猪都可发病。10日龄以内仔猪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很高,可达100%,5周龄以上猪的死亡率很低,成年猪几乎不发生死亡。本病的发生和流行有明显的季节性,多发生于冬春寒冷季节,发病高峰为每年的1~2月份。

5.2 诊断要点

仔猪突然呕吐、水样腹泻、脱水。成年猪症状轻微,只表现厌食和短时间腹泻。仔猪胃内充满凝乳块,胃底黏膜轻度充血,小肠充血,有泡沫状液体和未消化的凝乳块,肠壁变薄,呈半透明状。免疫荧光抗体试验、仔猪接种试验、血清抗体监测等实验室检验手段都可用于本病的诊断。

5.3 防治

无特效疗法,采用对症治疗可以减轻失水、酸中毒及防止细菌继发感染。对失水过多的病猪,静脉注射葡萄糖生理盐水,在盐水中加入抗菌药物和碳酸氢钠。加强护理,做好防寒保温,在饮水中加入电解多维等营养成分,停止哺乳或喂料。预防可使用弱毒苗在本病流行季节对全场猪进行免疫接种,也可用灭活苗免疫母猪。

6 猪流行性腹泻

6.1 流行特点

多发生于寒冷季节,全群几乎同时发生腹泻,大猪在数日内可康复,仔猪部分死亡。

6.2 诊断要点

临床症状与猪传染性胃肠炎极为相似,剖检可见胃肠粘膜有卡他性炎症,小肠内含有黄色或灰绿色粪便,肠壁松弛、变薄,肠系膜呈树枝状充血、淤血,肠系膜淋巴结肿胀,哺乳仔猪胃内充满消化不全的凝乳块,大弯部粘膜脱落且有溃疡灶。用猪流行性腹泻病毒的荧光抗体或免疫电镜可检测出猪流行性腹泻病毒。

6.3 防治

目前尚无特效疗法,对发病猪治疗方法同猪传染性胃肠炎。预防就是在发病季节采用猪流行性腹泻弱毒苗或灭活苗对易感猪群进行免疫注射。

7 猪轮状病毒感染

7.1 流行特点

晚秋、冬季和早春寒冷季节多发,常与仔猪白痢混合感染;多发生于8周龄以下特别是10~28日龄的仔猪,病死率较低,成年猪多为隐性感染。

7.2 诊断要点

仔猪厌食、呕吐、下痢,粪便呈黄色、灰色或黑色,为水样或糊状。病变主要限于消化道,胃壁运动迟缓,胃内充满凝乳块和乳汁,肠壁变薄内容物呈灰黄色或灰黑色液状。实验室检验,用轮状病毒的荧光抗体或免疫电镜,可检出轮状病毒。

7.3 防治

无特效疗法,主要采取对症疗法。预防主要依靠加强饲养管理,认真执行兽医防疫制度,增强母猪和仔猪的抵抗力,在疫区要使新生仔猪尽早吃足初乳,尽早接受母源抗体的保护,减少发病率和减轻病理症状。

8 猪痢疾

8.1 流行特点

各种日龄及不同品种的猪都易感染,但以7~12周龄的小猪最易发,发病率一般约为75%,病死率较低,为5%~25%。本病发生无季节性,传播缓慢,流行期长,易复发,各种应激因素都可促进本病的发生和流行。

8.2 诊断要点

病猪不同程度地腹泻,粪便中充满血液和黏液、呈棕色、红色或黑色;大肠黏膜发生卡他性出血性炎症,进而发展为纤维素性坏死性肠炎。采取病料作直接镜检或染色镜检及分离培养进行实验室检验,从形态、运动特性和培养特性上鉴定出猪痢疾蛇形螺旋体。

8.3 防治

因发病后治疗效果不佳,主要依靠预防;对早期发病猪,可选用敏感药物,如痢菌净、四环素类或喹诺酮类进行治疗。

9 猪球虫病

9.1 流行特点

多发于温暖潮湿季节,6~15日龄猪多发,全窝腹泻多发在 8~10日龄,发病率50%~70%。特别是饲养在阴暗、潮湿、卫生不良的猪舍中的仔猪,其发病率更高。

9.2 诊断要点

开始腹泻时,常见仔猪呕吐,腹泻物呈白色奶油状至黄色水样,同窝猪中,腹泻仔猪体况较差,皮毛粗糙,生长缓慢。急性病例,死亡率可高达20%,剖检可见空肠、回肠的急性炎症。还可通过粪便中虫卵富集法或直接涂片法检查,在显微镜下,可见近乎圆形的淡黄褐色的球虫卵囊,作为确诊依据。

9.3 防治

创造良好的卫生环境,防止母猪排出卵囊是防治本病的关键,要采用综合防治措施。母猪进入产房前,应对产房彻底洗刷、消毒。母猪在进产房前,应检查粪便卵囊含量,若含量较高,应喂服三字球虫粉,用量为24mg/kg·w,连用3~5天,并全身刷洗、消毒,还要保持产房的清洁,及时清扫粪便。控制苍蝇,减少球虫病传播。仔猪患病腹泻,应更换垫料或躺板,灌服三字球虫粉,用量为24mg/kg·w,连用3~5天,饮水中添加电解多维。

猜你喜欢

凝乳周龄病猪
中兽医辨证治疗猪湿热黄疸
温度对黄粉虫凝乳酶凝乳特性的影响
氟苯尼考对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的治疗效果观察
申鸿七彩雉血液生化指标和肌内脂肪含量的测定及其相关性分析
申鸿七彩雉血液生化指标的正常参考值研究
病猪喂药有办法
宁都黄公鸡睾丸质量与不同周龄第二性征的回归与主成分分析
响应面法优化红曲奶酪加工工艺
凝乳条件对干酪凝乳质构及成品的影响分析
凝乳形成过程及其流变与结构性质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