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儿童支原体肺炎68例临床分析

2010-08-15陆英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0年17期
关键词:静点大环内酯丙种球蛋白

陆英

儿童支原体肺炎68例临床分析

陆英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肺炎(MP)的诊断和治疗问题。方法分析68例MP患儿的临床表现,诊治过程。结果68例患者完全治愈,疗程最长者达1.5个月,有1例引起肺不张,疗效欠佳。结论MP应早期诊断,分析其病因,及时应用敏感的抗生素,采用大环内酯类药物治序贯治疗适时加用利福平、肾上腺皮质激素和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

支原体肺炎;诊断;治疗

支原体肺炎是由肺炎支原体(MP)引起的肺部炎症,是儿科一种常见病。近一年我地区支原体肺炎的发病率明显增多,形成流行趋势。现将2009年6月至2010年5月收住我科病房的68例肺炎支原体肺炎(MPP)患儿的临床资料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9年6月至2010年5月我院儿科收治的68例患儿均符合肺炎支原体肺炎诊断标准[1]。68例患儿中,男37例,女31例,年龄4个月~10岁,4个月~1岁11例(16.17%),1~3岁 21例(30.88%),3~10岁 36例(52.94%)。

1.2 诊断标准所有符合下列诊断条件:①剧烈刺激性干咳嗽;②胸部X线片显示肺部有炎性改变;③经青霉素、头孢类药物治疗无效;④肺炎支原体IgM抗体阳性,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方法检测血清中肺炎支原体的特异性lgM抗体,滴度≥1:80为阳性。

1.3 临床表现 入院时发热伴咳嗽59例(86.76%),多为不规则发热或弛张热;咳嗽5例(7.35%);咳嗽伴喘息12例(17.65%):肺部湿啰音28例(41.18%),喘鸣音 12例(17.64%),干啰音 13例(19.12%),呼吸音低 7例(10.29%),肺部听诊无阳性体征者17例(25.00%)。其中伴食欲不振52例(76.47%),呕吐3例(4.41%),胸闷心前区不适5例(7.35%),高热惊厥2例(2.94%),丘疹样荨麻疹2例(2.94%)。

1.4 X线表现 肺纹理增粗7例(10.29%),小片状密度增高影25例(36.76%),大片状阴影28例(41.18%)。肺门阴影增大8例(11.76%),合并胸腔积液2例(2.94%),合并肺不张1例(1.47%)。

1.5 实验室检查本组68例患儿病程7 d时查支原体抗体IgM阳性40例,28例至病程14~21 d复查均转为阳性,外周血白细胞计数,白细胞总数<4.0×109/L8例(11.76%),4.0~10.0×109/L42例(61.76%),>10×109/L者18例(26.47%),l红细胞沉降率 <20 mm/h 29例占(42.65%),>20mm/h 39例(57.35%)。CRP<8mg/L 32例(47.06%),CRP>8 mg/L 36(52.94%),ALT或和AST升高升8例(11.76%),CK-MB升高23例(33.82%)。

1.6 治疗 除一般治疗及对症治疗外所有病例均用大环内酯类药物治疗。红霉素30 mg/(kg·d),分两次静点,疗程7到10 d,继口服阿奇霉素10 ms/(kg·d)连用3 d停4 d,或静点阿奇霉素10 mg/(kg·d),1次/d。首次 连用5 d,停4 d,后改口服3 d停4 d,总疗程3~4周,外周血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及CRP明显增高患儿大环内酯类药物治疗同时加合感染者加用头孢类敏感的抗生素静点。大环内酯类药物治疗10 d效果不佳者同时加用利福平10 mg/(kg·d)口服。持续高热、喘憋明显或合并胸膜炎,肺不张,有肺外并发症患儿加用甲泼尼龙2 mg/(kg·d)静脉滴注,连用3~5 d,人血丙种球蛋白400 mg/(kg·d)连用5 d,合并胸膜炎的患者口服泼尼松1~2 mg/(kg·d),逐渐减量,总疗程2~3周。1例肺不张患儿转院进行纤维支气管镜冲洗治疗。67例患儿均采用阿奇霉素序贯治疗,耐心用药,以达到根治的目的。

2 结果

67例患者完全治愈,最短时间8 d,最长为1.5个月,有1例肺不张患儿转院进行纤维支气管镜冲洗治疗,追踪2个月病情改善明显。

3 讨论

目前,MPP已成为儿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本病常年皆可发生,流行周期为4~6年[2]。发病以年长儿多见,婴幼儿亦可感染,最小为4个月。MPP临床表现年长儿主要为持续发热伴刺激性干咳,早期查体无明显阳性体征,易漏诊。婴儿除咳嗽、喘憋多见。在实验室检查方面,大部分患儿外周血白细胞正常,大部分血沉及CRP升高。发病3~7 d内胸部X线检查均有不同程度肺部炎症改变,大部分表现为大片状阴影,以单侧多见。本组肺外合并症发生率较高为心血管系统及消化系统,也可见皮肤损害。

治疗中,红霉素或阿奇霉素为首选药物,疗程4~6周。在治疗中,如体温持续不退,要注意是否合并细菌感染、支原体血症、支原体引起的自身免疫反应、肺外并发症、耐药等。对合并细菌感染的用敏感抗生素联合治疗。对MP血症用血中浓度较高的红霉素静点。目前认为MP感染肺外表现的机制主要为免疫因素。由于MP抗原与人体心、肺、肝、脑、肾及平滑肌等多种组织存在部分共同抗原,MP感染后可产生相应组织的自身抗体,并形成免疫复合物,引起靶器官病变,从而出现MP感染的肺外表现。因此对于耐药病例及重症患者应及时应用丙种球蛋白及肾上腺皮质激素冲击治疗可取得较好疗效。目前认为甲基泼尼松龙能阻止炎性反应的发展,减轻感染中毒症状。丙种球蛋白能增强机体的抗感染能力,并且有抑制异常的免疫反应的作用。疗效差者可联合应用利福平治疗,可取得较好的效果。若序贯疗法效果不佳时,耐药者可使用纤维支气管镜冲洗、肺部理疗等综合治疗。

[1]胡弧美,江载芳.实用儿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204-1205.

[2]慕逖.儿科学.人民11生出版社,2000:283.

214028 无锡职业病防治医院儿科

猜你喜欢

静点大环内酯丙种球蛋白
基层医院内科住院患者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使用情况及合理用药管理研究
丙种球蛋白联合光疗治疗新生儿ABO溶血病的临床疗效
打丙种球蛋白能预防感冒吗?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增SCD和室性心律失常风险
“闹”中取静点差法
丙种球蛋白治疗扩张型心肌病的疗效观察
参麦注射液联合肌氨肽苷注射液静点防治化疗中白细胞减少46例
对丙种球蛋白治疗无效川崎病患儿的临床特点分析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不良反应分析
长期小剂量大环内酯类药物加局部糖皮质激素治疗慢性鼻-鼻窦炎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