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警犬医疗保健工作也应该树立“治未病”的理念(二)

2010-08-15周向阳顾奎山王永权张庆斌

中国工作犬业 2010年6期
关键词:幼犬治未病警犬

周向阳 顾奎山 王永权 张庆斌

警犬医疗保健工作也应该树立“治未病”的理念(二)

周向阳 顾奎山 王永权 张庆斌

(接上期)

二、环境因素

无论对哪一种生物的生存、生长、繁殖,环境都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影响因素。具体来讲,环境状态往往对警犬的生存状况起到决定性的制约作用,有时不利的环境就是某些疾病的产生原因或者疫病的集散地,也是我们在日常管理过程中最容易忽视或者难以掌控的重要环节。

(一)生活环境。生活环境包涵了多方面的内容,从防疫需要这一方面,则主要应该考虑防控疾病的安全屏障问题,具体的就是“自然屏障”和“人工屏障”。自然屏障是指自然存在的、具有阻断或减缓动物疫病传播的地理上的阻隔条件。人工屏障是指为避免动物在不同区域内流动可能造成疾病的传播而建立的疫情监测(检疫)、规模化集约饲养安全隔离半径、隔离观察饲养区、强制隔离治疗处置等措施和设施。

警犬的生活环境实际上已经完全融入到人类社会之中。由于环境的复杂性、犬只流动的频繁性、流动区域的扩大性以及互相间交流接触的密切性、广泛性,各种传染病流行所必需的三个环节被完整地链接起来,发生疫病的基本条件得到了满足,对于预防和控制警犬传染病的侵袭、流行,“自然屏障”这一概念现已不复存在。至于“人工屏障 ”这一道对付传染病的最后防线,除了制度性免疫接种手段外,似乎其它的措施也受掣于大环境的影响。例如,疫情监测工作一般情况下主要是通过掌握疫病发生发展规律、总结经验进行分析并根据来自社会上的疫情信息,结合本犬群的状况积极采取相应的措施。但是在基层单位,由于警犬数量少,相对的管理方式也比较简单,鉴于专业技术结构的原因,基本上只有警犬训犬员了解一些初级犬病常识,大部分病例则是在犬只出现临床症状后才发现并引起重视,此时病情往往已经是中期、晚期,这些病犬多数预后不良,给工作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和损失。例如,按国家规定,规模化饲养的动物场地,必须有一个防疫安全隔离区,一般要求在半径3 K m的范围内,不得再放养同种动物。不过我们从警犬工作特点来对照规定的要求,即使是省一级的警犬部门,也是难以达到这一标准的,因为不可能在警犬饲养管理区形成完全封闭隔离的状态,特别是近年来警犬在全面对社会开放、多角度与社会交流的趋势下,基本上形成了“不设防”的环境,使得“人工屏障”这个关键环节承受的压力格外沉重,犬群所罹患的疾病,种类越来越多、病情越来越复杂。

(二)生长环境。生长环境对于低龄犬是至关重要的,低龄犬的生长发育异常率、发病率、死亡率直接受到生长环境的影响。尤其是多种传染性疾病极易发生在饲养历史较长或饲养密集度高的场所,对犬而言,饲养密集地基本上成为疾病高发地的同义词。其中温度、湿度、光照、空气通透性、排泄物的污染程度等因素使得一些季节性的传染病几乎演变成了常在、常发性疫病。以某犬群为例,在十几年前相对简单的犬舍条件和生活环境中,低龄犬除了因当时尚无有效预防细小病毒、冠状病毒和犬瘟热的疫苗而易引起感染发病,造成较大的危害外,其生长发育状况和对一般性疾病的抵抗能力均明显好于当前,窝平均成活率以及交付训练的合格幼犬比例也相当高。但随着近些年犬生活环境的转变,犬舍从露天、半露天、无取暖状态逐渐过渡到半封闭、全封闭乃至冬季暖气供暖。条件的改善和室内四季温差的缩小,仔、幼犬的成活率反而下降,犬的育成率也明显下降。究其原因,仅从环境的变化这一个因素来进行对比分析,我们不难发现,造成上述的现象,主要就是打乱了犬本身的自然生活习惯和规律。把幼犬放置在一个人类认为温暖、舒适的环境中生活,对犬来说未必是合适的,特别是在冬季较高的室内温度、较高的相对湿度和污浊的空气以及高密度饲养环境中,低龄犬的生长发育和抗病能力往往受到十分明显的影响,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也大幅度下降,传染病、代谢病、普通病甚至一些疑难病的发生率均上升。

(三)繁殖环境。现在繁殖管理人员在犬的配种过程中施行人工干预比较普遍,最典型的就是辅助交配现象,使得种公犬必须在特定人员的辅助下才能完成配种行为,人为地造成一种依赖性条件反射环境,而种公犬本能的自主交配技巧则因此而逐渐减退,离开特定人员则大多不能完成交配过程。久而久之,此种环境条件下的种公犬自然的性行为必然会受到严重影响,不仅降低了种公犬的使用效率,甚至导致非病理性或非生理性淘汰。

调查发现,近年来孕犬的分娩困难甚至于难产的病例在呈上升趋势,经分析,很多病例的发生原因都与人为影响有直接关系。最显而易见的是增加孕犬的活动量和严格限制体重的问题。进入围产期的孕犬,除了犬舍内自由活动之外,必须保证还有一定量的室外活动,使之更有利于胎儿的发育和增强体力,但观察表明围产期的孕犬运动量还是明显不足。同时,由于对孕犬大量增加营养的作法,也导致了其逐渐出现肥胖现象,不过据了解,在这方面大多数人基本都倾向于希望孕犬“体质强壮”,因而过量地补充营养似乎已成定律。上述两种情况是目前造成难产病例多发的主要原因。

还有一些情况也会引起孕犬分娩困难或造成新生仔犬死亡,就是犬在产仔过程中过度强调人工护理,护理人员被要求在产仔犬身边寸步不离,随时准备人工接生,这样的作法有时反而会引起犬的紧张,扰乱正常的神经生理反应,出现分娩困难甚至发展成为难产。有的护理人员在胎儿产出后习惯于实行人工剥离胎衣并剪断脐带的作法,往往会导致相当比例的新生仔犬发生失血及感染死亡。

通过了解发现存在这样一种趋势:即与若干年前相比,在幼犬出生率相近的情况下,成活率却明显下降;在相同成活数量对比时,幼犬的体质却明显下降;在相同品种后裔形状对比时,综合品质却明显下降。初步分析其产生的原因,这里面除了品种退化的因素外,更主要的是在具体操作方面,人主观传统意识的影响太多、而科学管理的理念不足所致。

(四)营养环境。实际上,在犬的饲养方面有很多问题也都是因为人的主观行为而产生的,例如,目前最容易出现问题的是饲养管理的科学性,其中之一就是一方面出现“富营养化”、一方面又产生比较严重的“营养不良”现象。

犬的富营养化问题主要表现在管理者单纯注重增加犬的膘情,喂食大量的高蛋白和高能量饲料,使犬在短时间内即达到“膘肥体壮”的外观,令人们在观看犬的外表时感到很欣慰。这样的作法其实有很多隐患,使犬在不同的生长发育期会表现出一系列的症状,例如幼犬因过于肥胖可能出现四肢长骨发育异常、母犬因过于肥胖而容易空怀或难产等等,同时由于忽视了对微量元素、特别是部分维生素的补给所导致的营养元素缺乏症,这种情况给犬带来的危害是相当严重的。临床数据显示,有相当比例的仔犬出生后体温降低、不能主动吮乳、叫声纤细、甚至整窝的新生仔犬很快死亡,从症状和剖检结果都表现出先天发育不良现象。深入了解,发现原因在于母犬怀孕期的多种元素缺乏而导致的营养不良。传统习惯上人们在母犬配种后及怀孕期,都比较注重补充蛋白质饲料和能量饲料,而其它一些重要元素的补给则严重缺乏,如果在自然环境中,动物们会自己到处寻找进行调整补充,基本可以保证营养元素的均衡,缺素症一般不会发生,但在某些人工饲养环境下,“全价营养”的概念还没有被真正理解,这种情况则会造成在胎儿时期即因营养不均衡而导致的先天发育不良。

此外,由于人们非主观意识造成的不良营养环境,还会导致幼犬生长发育迟缓、免疫力下降、死亡率上升,造成公犬种用性能降低、母犬不孕或畸胎死胎,致使犬群质量降低,疾病发生率升高等等。

树立“治未病”理念,一定要增强尊重自然科学的观念、从公共卫生角度观察、重点着眼于预防、掌握比较广泛的信息、结合工作实际严格规范管理、认真监督执行,才能真正起到 "消未起之患,治病之疾,医之于无事之前"的作用。我们平时所强调的环境条件、医疗设备、人员技术、各种药物等“硬件”固然必不可少,但我们对待科学的态度、对具体事物的认知程度、传统思维方式的转变等“软件”部分,则显得尤其重要,特别是我们警犬兽医工作者具有得天独厚的“全科”临床机会,可以从多角度、多层面进行观察、分析、探索、总结。

(作者单位:周向阳、顾奎山,黑龙江省公安厅警犬基地,150081;王永权、张庆斌大庆市公安局刑警支队,163000)

(编辑:李 冰)

猜你喜欢

幼犬治未病警犬
不同品牌幼犬粮的适口性比较分析
警犬是怎样“炼”成的
搜救犬幼犬挑选测试
浅析幼犬的环境锻炼
警犬戈尔吉
警犬集体过生日
大学生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防治
孙思邈治未病观与养生理论探析
朱长刚:大医更要“治未病”
体质辨识在社区糖尿病“治未病”健康管理中的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