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合并急性胰腺炎7例临床分析
2010-08-15尹丽萍
尹丽萍
(吉林省辽源矿业集团总医院妇产科,吉林辽源 136200)
妊娠合并急性胰腺炎(acutepancreatitisinpregnancy,APIP)是一种严重的妊娠并发症,发病率为1.47/10 000[1],可见于妊娠各期,但以妊娠晚期多见。此病发病急、进展快、病情凶险、易误诊、病死率高,严重威胁孕、产妇及围生儿生命安全。重视妊娠合并胰腺炎早期诊断,采取积极有效的治疗和产科处理,以确保母婴安全。本院2004年1月~2009年12月收治的妊娠合并急性胰腺炎患者7例,对其诊断及治疗进行分析讨论。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4年1月~2009年12月本院收治的妊娠合并急性胰腺炎患者 7 例,年龄 23~25 岁,平均(22.3±3.7)岁;初产妇 5例,经产妇2例,均为单胎妊娠。早孕期发病1例(14.3%),中期孕妇2例(28.6%),晚期孕妇4例(57.1%)。
1.2 临床表现
7例患者均有持续性上腹部胀痛,同时伴有恶心、呕吐、疼痛向腰背部及左肩部放射。大多数患者体温升高,其中38℃以上者3例,未发热者2例,中、上腹深压痛5例,全腹压痛伴反跳痛、肌紧张2例。
1.3 实验室检查
7例患者血常规:WBC均在10×109/L以上,中性粒细胞大于 0.7×109/L,血清淀粉酶均大于 150 U/L,尿淀粉酶均大于800 U/L,血钙<2.20 mmol/L,7例均行B超或CT检查,6例有明显炎症改变及胰腺肿胀。
1.4 治疗
7例患者均予禁食、胃肠减压、应用三代头孢及生长抑素或胰酶抑制剂、补液、纠正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平衡、降血脂、改善胰腺微循环;营养支持给予白蛋白及丙种球蛋白。严密监测生命体征、腹痛情况、血尿淀粉酶、血常规、电解质、腹部B超等变化,检查胎儿宫内安危状态,如有宫缩则予硫酸镁抑制并予吸氧。如需终止妊娠,在上述治疗基础上给予地塞米松6 mg肌注,12 h重复使用,共注4次,促进胎肺成熟,剖宫产终止妊娠同时可做胰腺被膜切开减压,胰腺、胰周坏死组织清除及腹腔灌洗置管引流术,对伴胆结石者,切除胆囊。
2 结果
本组7例孕妇无一例死亡。1例因病情危重行剖宫产,术中探查腹腔发现胰腺水肿明显,周围有散在点状坏死;5例轻症保守治疗痊愈,平均住院14 d;1例重症保守治疗反复发作至孕足月分娩,1例孕26周发病,症状危重,紧急行剖宫产,同时行腹腔灌洗和胰腺手术。顺产4例,剖宫产2例,同时行胰腺切开减压,坏死组织清除及腹腔灌洗置管引流和胆囊切除1例,同时行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6例新生儿Apgar评分在8分以上。患者伴肝脏肿大,胆囊正常,腹腔内有多量浑浊血性液体,立即行胰腺切开术,清创明显坏死灶,腹腔冲洗置管引流。
3 讨论
3.1 妊娠合并急性胰腺炎的诊断
妊娠合并急性胰腺炎近年来在产科领域受到广泛关注,但由于妊娠是一个特殊时期,带来了诊断的难度。对于妊娠的患者应仔细询问病史、及时行血尿淀粉酶和影像学检查,尽量做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以防误诊、漏诊延误病情,妊娠合并急性胰腺炎临床表现无特异性,主要症状为上腹痛、恶心、呕吐。凡孕妇出现急剧的中、上腹剧痛,尤其是原有胆道病史及病前短期内有饮食不当或暴饮暴食者,即应考虑合并胰腺炎可能,妊娠期严重妊娠反应、宫缩、胎盘早剥、其他急腹症等临床表现类似APIP,误诊率高。早期诊断非常关键,应及时行血尿淀粉酶测定和B超及CT等影像学检查。血清淀粉酶在发病 3~12 h 开始升高,24~48 h 达高峰,48~72 h后开始下降。尿淀粉酶在发病12~24 h后开始升高,下降缓慢。值得注意的是淀粉酶值与急性胰腺炎的严重程度不成正比,特别是在胰腺广泛坏死时,淀粉酶可不增高。必要时腹腔穿刺检测腹腔积液淀粉酶有诊断意义。血清脂肪酶水平升高对诊断有特异性且维持时间较长。近年来检测尿胰蛋白酶原-2用以诊断急性胰腺炎,特异性、敏感性均高于血尿淀粉酶[2],已广泛用于急性胰腺炎的早期诊断。白细胞计数、红细胞压积、血糖、血清胆红素、碱性磷酸酶、血脂升高均有助诊断。B超可显示胰腺大小、胰腺积液、胆道结石等征象,对胎儿影响小,可作为首选影像学检查。CT能直观反映胰腺肿胀程度、胰腺及胰周组织坏死部位和范围,同时能直观显示肝脏胆道、胆管、胆囊有无伴发疾病以及腹腔、后腹膜积液情况。
3.2 治疗
妊娠合并胰腺炎的治疗原则基本与非妊娠患者一致,但需要兼顾药物与手术对胎儿的影响,尽可能确保母儿安全。以保守治疗为主,应充分考虑胎儿生长对营养的需求,早期禁食、水,给予静脉营养支持、抗感染治疗,抑制胰酶分泌;对高脂血症患者要给特殊的代谢支持治疗,必要时采用肝素-胰岛素疗法及短期血滤等措施降脂治疗[3]。如保守治疗未能使病情好转,有手术指征:术前难以排除空腹腔脏器穿孔或绞窄性肠梗阻以及其他原因所致的急腹症患者,经非手术治疗无效、肠麻痹进行性加重以及胰腺坏死、胰周、腹腔或腹膜后脓肿的患者应手术治疗。妊娠合并急性胰腺炎易发生流产、早产、胎儿宫内窘迫,甚至胎死宫内,因此在保守治疗过程中,密切观察胎心率、宫缩及阴道分泌物的变化,进行NST、胎动计数及B超检查等监护胎儿情况。对于有明显的流产或早产征象,胎儿窘迫或死胎已到临产期,应尽快终止妊娠。在终止妊娠过程中以保全孕妇的生命为首要目标,应选择最快、对母体影响最小的方法,一般应选择剖宫产[4],同时行胰腺被膜切开减压,坏死组织清除及腹腔灌洗置管引流术,对伴胆道梗阻患者可同时行胆管切开减压和胆囊切除术,术后预防出血及抗感染治疗。总之妊娠合并急性胰腺炎应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以降低孕产妇和新生儿的死亡率,提高孕产妇生活质量。
[1]Chang CC,Hsich YY.Acutepancreatimisinpregnancy[J].Chin Med J,2002,63(9):85-87.
[2]范惠珍,谢萍.急性胰腺炎与尿胰蛋白酶原-2、血尿淀粉酶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J].中华腹部疾病杂志,2003,5(3):406-407.
[3]高根五.妊娠期急性胰腺炎的诊断治疗策略[J].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2005,12(9):428-430.
[4]周南芳,沈洪亮,黄瑛,等.妊娠合并急性出血坏死型胰腺炎的诊治[J].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2001,10(1):2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