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冬春拱棚辣椒高产栽培技术

2010-08-15赵桂民金保伟付成高

中国果菜 2010年6期
关键词:缓苗拱棚中耕

赵桂民 金保伟 付成高

(苍山县蔬菜发展管理局)

冬春拱棚辣椒是苍山县的主要栽培模式之一,目前已达到1.6万hm2,该种模式辣椒生产投资低、操作方便、效益好,深受农民的青睐。为了更好地指导菜农发展该种植模式,现将主要技术整理如下:

1 品种

选用优质、高产、抗病、抗逆性强、适应性广、商品性好的品种。可选萧新、抱春、报晓、洛椒、墨玉5号等。

2 整地施肥

2.1 清理田地

上茬作物收获后,及时清除植株残体,并带出田外集中处理,以压低有害生物基数。

2.2 整地施肥

整地要求平、细、净,深翻25~30cm,结合整地每667m2施充分腐熟的优质有机肥4000~6000kg、磷酸二铵20~25kg、硫酸钾10~15kg。

2.3 作畦

采用高畦双行栽培,以利于灌溉和管理。大行行距70~80cm,小行行距45~55cm,株距25~35cm。

3 育苗

3.1 种子质量

种子质量要达标准中2级以上要求。即纯度为95%,净度为98%,发芽率为85%,水分为7%。

3.2 播期确定

冬春拱棚栽培辣椒,播种期为11月上、中旬,苗龄80d左右,于2月上旬定植,3月份始收。

3.3 播前准备

3.2.1 种子处理

将种子晾晒后,放在清水中漂去秕籽,搓洗冲净种子表面粘液,捞出后放在55℃的温水中不断搅拌,待水温降到30℃时,停止搅拌,再浸泡5~6h捞出沥干水后用10%的磷酸三钠和500倍的高锰酸钾溶液分别浸泡10min,捞出用清水冲洗后放在干净的潮湿纱布或毛巾中催芽。

3.2.2 催芽

将浸好的种子,捞出后反复搓洗种子表皮的粘液,并用水淘洗,洗净粘液,直到无辣味后进行催芽。把催芽的种子装入清洁的塑料质或瓷质容器中,容器深度在15~20cm,上面盖湿布。胚根突破种皮后即可播种。

3.2.3 培育无病虫适龄壮苗

3.2.3.1 育苗场地。育苗场地应与生产田隔离,用日光温室、阳畦、温床育苗。

3.2.3.2 营养土配制。用4份充分腐熟的优质有机肥和6份近3~5年内未种植过茄科作物的园土或大田土混合后过筛,过筛后每m3加草木灰4~5kg。

3.2.3.3 营养土消毒。每m3用50%多菌灵80g,DT100g再加绿享一号或绿享二号杀菌剂10g混匀。

3.2.3.4 采用护根育苗。利用营养钵、纸袋、营养土方等护根措施进行育苗,以利于保护根系,缩短缓苗期。

3.2.3.5 苗期管理。适期分苗,适当放风炼苗,防止徒长;及时防治苗期病虫害;发现病弱苗及时拔除。由于辣椒植株易木质化,所以在育苗过程中可适当少蹲苗或不蹲苗。由于育苗期正处于寒冷季节,防寒保温是苗期管理的关键。播种至出苗期间,白天控制在25~28℃,夜间18~20℃,经过3~4d即可出苗。出苗后降温,白天温度控制在20~25℃,夜间15~18℃,地温不低于10℃,避免秧苗徒长。要根据土壤湿度浇水,每次浇水后,要及时中耕,中耕要浅而适宜,防止伤根。

3.2.3.6 壮苗标准。株高15cm,茎粗0.4cm以上,8~10片真叶,叶色浓绿、叶片肥厚,90%以上的秧苗现蕾,根系发育良好、无锈根,无病虫害和机械损伤。

4 定植

4.1 棚内消毒

每667m2棚用硫磺粉0.25~0.5kg、百菌清30g,拌上锯末分堆点燃,然后密闭熏蒸一昼夜再放风,无味时使用。

4.2 适时定植

选择晴天上午定植,采用暗水栽苗法。先开穴、浇水、放苗、覆土,冬春茬要盖地膜。栽植深度以苗坨表面与地面相平为宜,不宜深栽。保持棚内畦面平整,做到表土疏松,不干不湿。按行距50~60cm、株距25~35cm定植,密度为5000~6000株/667m2。

5 田间管理

5.1 缓苗前后的管理

缓苗前,以保温保湿为主。如无地膜覆盖,可进行中耕,以提高地温,一般中耕3~4次。第一次中耕深一些,随着根系的生长,中耕深度减小,且距植株距离加大,以免伤根。当心叶开始生长或有新根出现时,则证明已经缓苗,这时可适当降温降湿。缓苗后至开花前,一般不浇水,在干旱时浇小水。当门椒长到3cm大小时,视植株长势和肥力状况结合中耕进行施肥。对于覆盖地膜的,采用膜下暗灌,随水施肥。同时可结合用药喷施磷酸二氢钾等叶面肥。

5.2 结果后的管理

5.2.1 温度管理 随着天气的转暖加大通风量,前期以防寒保温为主;后期以通风防高温危害为主。白天以20~25℃为宜。当拱棚顶部通风量不足时,可将底脚揭开(放底风)加强对流;当外界最低温度稳定在15℃时,夜间也要适量通风;当稳定在18℃时可将前沿薄膜卷起固定在前横梁下。

5.2.2 肥水管理 此期肥水管理仍很关键。浇水可参照结果前期的管理要求,只是随着气温的升高,更应勤浇水,通过浇水降低地温,调节气温。一般每5~7d浇水1次。浇水改为明沟浇水。一般门椒采收后追肥1次,以后可酌情进行追肥,每隔2~3水进行一次追肥,共追3~4次,每次施氮、磷、钾三元复合肥10~15kg。

5.2.3 植株调整 重点是防植株倒伏。拱棚中生长的辣椒,生长旺盛,株形高大,枝条易折,为操作方便和利于通风透光,可用塑料绳吊或在畦垄外侧用竹杆水平固定植株,防止植株倒伏。同时及时将二杈或三杈下的小杈摘除;门椒结果期,要根据稀密进行合理打杈留枝,以利通风透光。中后期还应及时摘除病叶、黄叶、老叶来改善通风透光状况,必要时还要进行疏花疏果。

6 病虫害防治

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针对不同防治对象及其发生情况,根据辣椒生育期,分阶段进行综合防治,优先采用农业措施、生物措施、物理措施防治,科学、合理采用化学农药防治。

6.1 农业防治

6.1.1 加强苗床管理,看苗适时适量放风,培育适龄壮苗,提高抗逆性;平衡施肥,增施充分腐熟的有机肥,少施化肥;及时清除病苗,清洁苗床。

6.1.2 对生长势强而高大的植株应当进行支架防倒伏。进入炎热季节,植株生长茂密时,随时剪去多余枝条或己结过果的枝条,并疏去病叶、病果。

6.2 物理防治

设置防虫网。防止蚜虫、潜叶蝇、粉虱等害虫进入。防虫网可直接罩在棚架上。一般选用30目的防虫网。

6.3 化学防治

6.3.1 病害 病毒病可喷施20%病毒A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1.5%植病灵乳剂1000倍液;或抗毒剂1号200倍液。疫病可用64%的杀毒矾可湿性粉剂500倍液。炭疽病喷施80%炭疽福美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枯萎病可用DT可湿性粉剂400倍液灌根;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根腐病可用恶霉灵灌根。

6.3.2 虫害 蚜虫可用吡虫啉、四季红等药剂进行药物防治。

7 收获

以采收嫩果为主的辣椒,当果皮变绿色,果实较坚硬,而且皮色光亮时,即可采收,从开花到采收,一般20d左右。对于采收成熟椒(即红椒)的,待果色转为红色或暗紫色时采收。采收工具和包装运输用具应清洁卫生。一般辣椒每667m2产量为3500kg左右。

猜你喜欢

缓苗拱棚中耕
早春拱棚胡萝卜管理要点
油菜如何中耕培土防冻
天气转冷 拱棚多膜覆盖早进行
不同种类地膜覆盖对露地辣椒生长及抗炭疽病的影响
中耕深松蓄水保墒技术
中耕深松蓄水保墒技术
浅谈如何做好大姚核桃中耕管理工作
早春菜定植前后,该怎样管理
预防春茬蔬菜畸形果三要点
西葫芦瓜小拱棚薄膜覆盖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