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08~2010年820例手足口病诊治观察

2010-08-15赵增斌

中国当代医药 2010年35期
关键词:轻症肠道病毒收治

赵增斌

(山东省潍坊市昌乐县人民医院内三科,山东潍坊 262400)

小儿手足口病是由柯萨奇病毒A16型引起,一年四季均可发病,通过呼吸道传染。本文笔者收集810例手足口病患儿资料,总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8~2010年共收治810例手足口病患儿,其中2008年收治20例,2009年收治320例,2010年收治470例。咽拭子或粪便标本送至实验室检测病毒,均检出柯萨奇病毒。2008年20例患儿中,男性11例,女性9例,年龄1~6岁,最小1岁,最大6岁,病儿发热起病,其热度不等,也有不发热者,体温多在37.5~38.5℃,伴有流涎、流涕、口痛、咽痛及厌食症状。口腔疱疹见于舌、颊黏膜、硬腭、口唇、咽及扁桃体,约3 mm大小,并迅速破溃形成溃疡。皮疹多见于手足远端、手指指间,足跟边缘和甲周,手掌和足跖亦多见,下肢及臀部可呈密集分布的丘疹样皮疹,初起为斑丘疹,后转变为疱疹,圆形或椭圆形,3~7 mm如米粒大小,较水痘皮疹为小,质地较硬,周围有红晕。疱疹数目少的仅几个,多的几十个,这样的患儿列为轻症,轻症患儿为18例。重症患儿2例,表现为发热、头痛、颈直或背痛,四肢有抖动,眼球上翻,嗜睡或躁动不安哭闹不止,体温在38.5~39.5℃。2009年患儿最小年龄11个月,最大年龄8岁,轻症患儿300例,重症20例。2010年患儿最小年龄6个月,最大年龄12岁,轻症患儿460例,重症患儿10例。2010年手足口病患儿5月份开始出现,6月份例数增多,7月份达高峰,8月份回落。5月份10例,6月份200例,7月份250例,8月份10例。轻症患儿大多2岁以上,重症患儿多见2岁以下,年龄愈大症状愈轻。

1.2 临床诊断标准

临床诊断:①在流行季节发病,常见于学龄前儿童,婴幼儿多见。②发热伴手、足、口、臀部皮疹,部分患者可无发热。极少数重症病例皮疹不典型,临床诊断困难,需结合病原学或血清学检查做出诊断。确诊病例,临床诊断病例具有下列之一者即可确诊:①肠道病毒(CoxA16、EV71等)特异性核酸检测阳性。②分离出肠道病毒,并鉴定为CoxA16、EV71或其他可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③急性期与恢复期血清CoxA16、EV716或其他可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中和抗体有4倍以上的升高。

1.3 治疗方法

按照山东省疾病控制中心发布的手足口病患儿治疗措施,轻症患儿给予抗病毒药物利巴韦林、头孢菌素类药物预防控制感染,适当使用皮质激素类药物,给予布洛芬悬液降低体温等措施。重症患儿给予丙种球蛋白滴注,20%甘露醇脱水,皮质激素类药物,辅助吸氧等措施。

1.4 疗效标准

痊愈:患儿住院7 d左右,症状消失,体温正常,辅助检查,血常规白细胞数正常,淋巴细胞数由升高降至正常,心肌酶肌酸激酶(CK)、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乳酸脱氢酶(LDH)由升高降至正常,血糖正常,X-ray胸部透视正常[1]。恶化:患儿病情趋向加重,各项指标高于正常,转上级医院进行治疗。

2 结果

2008年20 例患儿中,痊愈18例,恶化2例;2009年320例患儿中,痊愈310例,恶化10例;2010年470例患儿中,痊愈465例,恶化5例。

3 讨论

小儿手足口病是由柯萨奇病毒A16型引起的以手、足部皮肤皮疹及口腔炎症为特征的一种传染病,多发生于4岁以下小儿,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但以夏季多见,是通过呼吸道而传染的。有数种病毒可引起手足口病。最常见的是柯萨奇病毒A16型,此外柯萨奇病毒A组的其他株或肠道病毒71型也可引起手足口病。柯萨奇病毒是肠道病毒的一种。肠道病毒包括脊髓灰质炎病毒、柯萨奇病毒和埃可病毒。其感染部位是包括口腔在内的整个消化道,通过污染的食物、饮料、水果等经口进入体内,并在肠道增殖[2]。

手足口病主要发生在10岁以下的儿童,但成人也有可能得病,因此每个人都是易感的。感染后只获得该型别病毒的免疫力,对其它型别病毒再感染无交叉免疫,即患手足口病后还可能因感染其它型别病毒而再次患手足口病。

并发症通常不严重,有的患者不需治疗便可康复。手足口病通常在7~10 d内痊愈。并发症不常见。极少患者可并发无菌性或病毒性脑膜炎,其症状是发热、头痛、颈直或背痛。其他常见的并发症有:心肌炎、脑炎或脑膜炎、肺炎、肺水肿、脊髓灰质炎样肢体瘫痪、过敏性紫癜等,多发生于发病后2~5 d,如不及时治疗,可能致命,但死亡率极低[3]。

在预防方面,应注意在夏季此病流行时,尽可能少带孩子到公共场所,平日教育其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做到饭前、便后洗手;对玩具、餐具要定期消毒。做到早发现、早治疗、早隔离。若此病在托儿所或幼儿园内流行时,首先应将患儿与健康儿童隔离,将玩具用消毒液消毒[4]。

由于小儿群体的防疫能力和手足口病的新近发生,现在还没有有效的疫苗,是造成近几年流行的原因,患儿的发病趋向低龄化和高龄化两个极端,但由于各级部门和群众的重视,得到了有效控制,基本杜绝了死亡病例,随着医学的发展,手足口病一定能控能治,最大限度降低发病率,保障人民的健康水平。

[1]徐旭军,周景琳.手足口病53例临床分析[J].浙江预防医学,2004,16(10):68.

[2]山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手足口病的防治[S].2008.

[3]胡亚美,江载芳.实用儿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807-808.

[4]王利花,李军.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学及病原学研究进展[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0,6:419-421.

猜你喜欢

轻症肠道病毒收治
羊肠道病毒的流行现状及防控
医院跨科收治患者服务模式及影响因素的质性研究
加味葛根汤联合磷酸奥司他韦治疗轻症乙型流感(风寒束表证)的疗效观察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定点收治医院应急病房筹建策略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流行期间急腹症患者收治与防控体会
中国重大疾病保险制度建设研究
关于公安机关对特殊涉毒人员收治管理问题的研究
肠道病毒71型感染所致危重症手足口病的诊治分析
轻症小儿肺炎门诊雾化吸入疗效分析
大柴胡汤对肝郁气滞型急性轻症胰腺炎的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