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夏玉米空秆、秃尖、缺粒的原因及对策

2010-08-15胡久义张新建张红亚

种业导刊 2010年8期
关键词:空秆导刊夏玉米

陈 岩,胡久义,李 楠,张新建,张红亚

(1.遂平县褚堂乡农技服务中心;河南 遂平 463100;2.遂平县农业局)

1 夏玉米空秆产生的主要原因

1.1 施肥不合理

肥力越低,密度越大,空秆率越高。

1.2 高温干旱

喇叭口至抽穗前期是玉米需水量最多的时期,如果这个时期干旱缺水,就会影响雄穗正常开花和雌穗花丝的抽出,造成抽雄提前,吐丝延迟,花粉的生活力弱,花丝容易枯萎,不能授粉受精。

1.3 气候因素

玉米抽雄散粉时期,如遇阴雨连绵,光照不足,花粉粒易吸水膨胀而破裂死亡或粘结成团,丧失授粉能力,而雌穗花丝未能及时受精,造成有穗无籽粒。

1.4 营养失调

在雌穗分化阶段,如营养不良,有机物积累少,则空秆率提高。玉米旺长阶段,矿质营养供应过多,造成营养生产旺盛,生殖生长减弱,有机质向雌穗上分配的少,从而形成空秆。

2 预防空秆的主要对策

2.1 合理密植

一般品种每667m2留苗2800~4000株,竖叶紧凑型品种每667m2留苗5000株左右,可增大行距,利于通风透光,以提高光合能力,增加果穗营养,促进果穗分化,降低空秆率。

2.2 根据叶龄施肥

当玉米5叶展开时施有机肥,追施磷、钾肥;5~6叶展开时,追肥数量占氮肥追肥总量的60%;12~13叶展开时,追施剩余的40%氮肥。

2.3 浇抽雄开花水

玉米抽雄前15 d对水敏感,此时若土壤含水量低于田间最大持水量的80%,应立即浇水,以促进果穗发育,缩短雄雌花的花期间隔,利于正常授粉受精,降低空秆率。

2.4 削弱顶端优势

生产上采用的去雄技术能有效削弱顶端优势,减少雄穗对雌穗的抑制,调整养分的合理分配,降低空秆率。当雄穗露尖时,隔行或隔株将雄穗拨出,切忌带掉功能叶。去雄后,全田只剩一半雄穗。授粉结束后,将剩余一半雄穗再去掉,以减少养分消耗,提高粒重。

3 玉米缺粒产生的原因

玉米缺粒表现为多种形式:一是果穗一侧自基部到顶部整行没有籽粒,穗形多向缺粒一侧弯曲。二是整个果穗结很少籽粒,在果穗上呈散乱分布;三是果穗顶部籽粒细小,呈白色或黄白色,称为秃尖,严重的秃尖可占整个果穗的一半以上,秃尖是玉米缺粒的主要形式。玉米秃尖缺粒发生的原因主要与品种、土壤、营养与肥水、气候、栽培管理、病虫害发生的严重程度相关。

3.1 品种

不同品种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及对不良环境的抵抗能力不同,当不良的外界环境条件超过了品种的适应范围,就易发生秃尖缺粒。

3.2 土壤

砂性土壤盐分含量较高,低洼易涝,耕作层过浅,蓄水保肥能力差,秃尖缺粒发生较重。

3.3 营养与肥水

不施或少施有机肥和微肥,尤其是土壤中磷肥、硼肥不足;或玉米生育中后期,水分供应不足,尤其是玉米开花灌浆期缺肥,使玉米吐丝较晚等因素,均可致使玉米秃尖缺粒。

3.4 气候

玉米生育中期如遇连续干旱,或开花时遇高温干燥天气,或玉米散粉时阴雨连绵影响正常的开花授粉等都可造成秃尖缺粒。

3.5 种植密度

种植密度过大,会使田间通风透光不良,光照不足,植株光合作用减弱,有机质合成减少,影响了玉米雌雄穗的正常发育,造成秃尖缺粒。

3.6 病虫害

玉米各种叶斑病和玉米叶枯病、纹枯病、茎腐病的发生,都可影响玉米正常的生长发育,致使玉米生长不良,尤其是蚜虫在玉米抽雄时开始大量发生,会导致玉米不能正常地开花授粉,造成秃尖缺粒。

4 预防缺粒的主要对策

4.1 种植优良品种

根据当地的气候特点及栽培条件,选择和种植抗病、抗虫性和适应性强的品种。

4.2 改良土壤,增强土壤保水保肥能力

推广深松耕技术,以改善土壤结构状况,促进玉米生长发育,增强其对外界不良环境的抵抗能力。

4.3 合理运作肥水

要增施有机肥,合理配合施用氮、磷、钾肥,尤其是防止田间缺少磷肥与硼肥;在水分供应上,要防止旱害和涝害,玉米拨节后生殖器官发育旺盛,水分供应要适时、适量。

4.4 加强栽培管理

一是要合理密植,根据品种、地力和栽培方式,因地制宜确定密度,以创造良好的通风透光条件,满足中上部叶片对光的要求,促进雌雄穗的发育。二是要加强中耕除草和培土,尤其是拨节后培土,可增强土壤的透气性,促进玉米根系发育。三是推广80 cm×40 cm宽窄行种植技术,以改善田间的通风透光条件。四是当遇到不良的气候条件而影响正常授粉时,要采用人工辅助授粉技术。五是加强病虫害防治力度。

[1] 何艳霞,袁文先,等.夏玉米高产栽培十大技术[J].种业导刊,2009(1):23-24.

[2] 安旭华.玉米生产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10(2):62-63.

[3] 王少杰,李琳,等.玉米花粒棒、多穗形成的原因及对策[J].种业导刊,2009(4):29.

[4] 轩永红.玉米粗缩病的发生及防治[J].现代农业科技,2010(11):174.

[5] 王少杰,高会杰,等.玉米粗缩病的诊断与防治措施[J].种业导刊,2009(5):37.

[6] 黄超.玉米空秆原因及防止措施[J].现代农业科技, 2010(1):100.

[7] 袁文先,韩旭东,等.夏玉米高产栽培存在问题及对策[J].种业导刊,2009(5):12-13.

[8] 杨建平,杨芳.玉米瘤黑粉病发生原因及防治对策[J].种业导刊,2009(7):34.

[9] 贺飞,秦小龙.玉米褐斑病的发生原因及防治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0(11):175.

[10] 万炳民.玉米新品种浚单98-3栽培技术[J].种业导刊,2009(7):19.

[11] 张学红,窦士树,等.杂交玉米制种田间检验方法[J].种业导刊,2009(7):26.

[12] 万炳民.夏玉米常见病害及其防治[J].种业导刊,2009(8):34.

猜你喜欢

空秆导刊夏玉米
房地产导刊
房地产导刊
房地产导刊
房地产导刊
巴西2020—2021年度夏玉米产量预计减少17.7%
小麦收割之后 如何种植夏玉米才能高产
玉米空秆病发生原因与防治
夏玉米高产的关键栽培技术措施
甜玉米空秆的原因与防止措施
玉米空秆病发生原因与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