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棉花生产波动的原因及应对措施

2010-08-15李艳荣石明建

种业导刊 2010年8期
关键词:总产棉农棉花

李艳荣,石明建

(开封县农业局,河南 开封 475100)

开封市地处中原,种植棉花具有较强的地域优势和规模优势。全市常年种植面积8.4万hm2,总产皮棉8万吨左右,是河南省三大棉花产区之一。然而,自2001年以来,棉花皮棉总产和单产呈下降趋势,其中2003年单产和总产均最低,每667m2产量21.05 kg,较2002年减产81.35%,总产1.88万吨,较2002年减产79.16%;从2006年开始面积、单产和总产有所回升,2006年面积为8.03万hm2,每667m2产量为58.42 kg,总产达到7.04万吨;2007年面积为8.25万hm2,每667m2产量为69.25 kg,总产8.58万吨;2008年单产微增,每667m2产量70 kg,但面积和总产均大幅下降,面积7.31万hm2,较2007年下降11.4%,总产7.6万吨,较2007年下降10.5%;2009年棉花面积减幅较大,仅为5.62万hm2,较2008年减27.48%,总产仅为6.29万吨,较2008年减产20.38%。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近年开封市棉花面积、总产年际间波动较大,总体呈下降趋势,已严重影响开封市农村经济的增长和农民收入的增加,也不能满足开封市纺织工业的需求,加重了河南省乃至全国棉花的供求压力。采取得力措施,迅速恢复棉花生产,对于确保我国棉花安全和提高农民收入具有重要意义。

1 棉花生产波动的原因

1.1 价格不稳,效益较低

一是近年棉花价格波动较大,棉农的收益极不稳定。从1996-2008年,籽棉价格最高7.8元/kg,最低3.6元/kg,每667m2最低减税收入168.5元,最高减税收入424.4元。二是价格持续低位徘徊。2008年籽棉价格仅为4.6元/kg,植棉收入远低于粮食、蔬菜作物的收入。2004年种植棉花每公顷减税纯收益分别为当年小麦和玉米纯收益的79.07%和61.91%。

1.2 粮食、蔬菜等生产挤压棉花面积

一是近年国家重视粮食生产,提高了粮食收购最低保护价,粮食播种面积大幅增加。例如2008年小麦播种面积30.5万hm2、玉米播种面积17.1万hm2,2009年小麦播种面积32.6万hm2,玉米播种面积25.7万hm2,比2008年分别增加了6.4%和33.4%。大蒜、辣椒、马铃薯等效益好的作物也挤占了部分棉花面积。二是受农业结构调整、生态退耕、自然灾害损毁和非农建设占用等影响,耕地资源逐年减少,棉花种植面积减少。

1.3 生产条件薄弱

一是土地质量较差。全市39.3万hm2耕地中有26.7万hm2左右的中低产田,耕地质量较差,长期忽视有机肥施入,农田结构失衡,土壤有机质含量持续下降,加上沿黄故道部分水质盐碱化,难以灌溉利用,导致劳动生产率低下。二是井渠不配套,不能满足生产要求,一部分棉田仍是靠天吃饭,一旦发生旱涝灾害,往往造成大幅度减产或绝收。

1.4 灾害频繁

一是病虫害较多,蚜虫、棉铃虫、盲椿象等害虫危害严重,发生严重年份减产可达50%以上。由于常年连作重茬,以黄枯萎病为主的病害也不断加重,减产可达20%~30%。二是天气灾害频繁造成减产,春季低温、大风,夏秋季长期旱涝灾害都造成减产。例如2003年8月中旬到10月中旬,连续阴雨,降水量达462.4 mm,比常年同期多287.8 mm,棉田积水时间长,造成大部分棉田受灾,部分棉田绝收,每667m2平均皮棉产量仅为21.05 kg。长期阴雨天气还造成品质大幅下降,农民经济损失严重。

1.5 植棉技术较低

一是青壮年劳动力多外出务工,在家人员科学文化素质较低。二是随着抗虫棉的推广,种植结构的变化,种棉技术没有及时跟上,科学栽培技术贡献率还较低。

1.6 棉花品质较差

一是优质品种较少,结构性矛盾加剧,品种多、乱、杂及退化现象突出。二是标准化程度低,品质的一致性尚需增强,异性纤维含量尚需下降,高等级棉比例尚需提高。

1.7 成本日趋增加

一是涉农生产资料价格不断攀升,生产成本大幅上扬,棉农的既得利益逐步受到蚕食和缩水。二是近年农村主要劳动力外出务工,农民只好减少费工的棉花种植而改种较易管理的作物。

1.8 补贴作用弱化

棉花没有种棉补贴,仅有良种补贴,单位面积补贴资金总量不足,标准不高、办法有待完善,良种补贴的短暂刺激作用不断被稀释,效果不明显。

1.9 发展资金短缺

发展资金不足的问题十分突出,影响了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应用,也削弱了对农资和产品质量的监管,制约了棉花生产的高产、优质、安全、高效,棉农植棉意愿逐渐下降。

1.10 棉企效益较差

受国际经济形势影响,近年棉花企业经营效益不佳,融资较难,收购比较谨慎。中小棉企收购资金趋紧,均采用快进快出策略,促进资金回笼,放大了市场供给量,反推棉价下跌,植棉效益增长乏力,棉农积极性不高。

2 大力发展棉花生产的措施

2.1 恢复棉花生产面积,优化区域布局

开封市棉花地处国家优势农作物产业带,尉氏、通许、杞县、开封县是国家优质棉产业基地。应在确保粮食安全的前提下,尽快恢复棉花生产。一是大力推广麦棉套种技术,在秋季种小麦时预留棉花种植行,推广麦棉套种、棉蒜套种、棉菜套种等栽培模式,提高种棉综合效益。二是适当扩大麦套夏棉和棉花铁茬种植面积,推广麦前套种、育苗移栽技术和早熟品种。三是进一步加大尉氏、通许、杞县3个优质棉基地县的植棉面积,在各棉区内,引导向产棉大乡、产棉大户集中。

2.2 加大科技投入,强化科技支撑

2.2.1 开展棉花高产创建 为促进棉花生产稳定发展,建设5个666.7 hm2(1万亩)高产创建示范方,集成技术和资金扶持,示范带动提高棉花产量,通过培育典型、树立样板,进一步提高开封市“种、膜、肥、病、虫、密、调、套”等关键技术的到位率和规范率,为大面积推广先进实用技术提供支撑。

2.2.2 加强技术培训 一是培训科技人员。重点是提高科学栽培技术和市场行情分析的能力,增强指导农业生产的能力,增强服务农业生产的责任心。二是培训棉农。充分利用广播、电视、宣传车、发放明白纸等形式,采取室内培训与现场指导等灵活多样的方式,增强农民接受新品种、新技术的能力,使科学技术迅速转化为生产力。

2.2.3 狠抓新品种选育和新技术研究 一是加大新品种选育力度。通过协作攻关育种、外引新品种比较试验等措施尽快推出高产、多抗(抗虫、抗病、抗旱、抗盐碱)的新品种。二是加强栽培技术研究。结合品种特点及现代种植的新形势,加强栽培技术体系的研究创新,使棉花的栽培管理尽快向高效型、简化型转变。三是重点推广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加强预测预报,指导农民在最佳防治时期用药,提高防治效率,大力推广统防统治,组建专业化防治队伍。四是努力在资源高效利用和棉花机械采收等方面有较大突破。

2.3 改善农田生产条件,夯实高产基础

要普遍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和农作物秸秆还田或过腹还田技术,增加棉田有机肥的使用量,不断培肥地力,增加棉田有机质含量,改中低产田为高产田。同时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加强棉田井、电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引黄灌溉和井灌面积,发展喷灌、滴灌等,提高水的利用率。加强农田沟渠建设,做到旱能浇,涝能排。

2.4 扩大生产规模,推进产业化进程

一是大力培育和扶持龙头企业。通过龙头企业与农户签订收购合同,发展订单农业,把千家万户的小生产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连接起来,逐步形成较强的市场竞争力和规模化生产。二是积极引导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农民棉花种植专业合作社,把分散的农民组织起来,统一购买种子、农药、肥料,有效降低生产成本,改善信息资源利用现状,增强市场应变能力和抗风险能力。

2.5 完善信息体系,提高服务效果

加快公益性、权威性的涉棉信息体系建设,及时、准确地发布信息,科学全面地引导棉花生产。农业部门及时推荐质量合格的种子、化肥、农药、农膜品种、品牌等生产资料信息,防止假劣农资坑农害农。同时加大对棉花订单生产和现货、期货等市场信息的收集,做好棉花生产、需求及价格走势分析,指导农民合理安排播种面积。

2.6 加大扶持力度,稳定棉花生产

推进棉花生产可持续发展,必须从政策上大力扶持,建立长期稳定的政策资助机制。一是坚持棉花良种推广补贴,提高补贴金额,建议国家启动种棉补贴,使棉农得到更多的利益,提高棉农积极性。二是制定棉花最低收储价。参照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实行最低收储价的办法,给广大棉农一个稳定的收益预期。三是建立棉花生产技术发展专项资金,从解决影响棉花生产发展的重大技术问题入手,制定棉花育种目标,研究配套技术,加快成果转化,进一步增强科技支撑能力。四是建立健全棉花生产保险制度。棉花生产周期长,环节多,风险大,建立健全棉花生产保险制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护棉农利益,弥补灾害损失,有利于棉花生产的可持续发展。采取国家补助一部分,农民自筹一部分,保险公司实际运作的方法稳步推进,使全市所有棉田都加入保险,确保植棉农民利益。

[1]曾广伟.2008年河南省棉花收购及价格调查报告[J].种业导刊,2009(2):28-30.

[2]马奇祥,王振宇,等.棉花麦后移栽与麦棉套种综合效益比较[J].河南农业科学,2010(4):26-27.

[3]李莉,黄素梅,等.棉花种子室内发芽试验中应注意的问题[J].种业导刊,2009(8):19-20.

[4]贾新合,李平,等.棉花新品种郑杂棉4号的选育及其栽培要点[J].河南农业科学,2010(5):48-49.

[5]胡小萍.多种管理因子对棉花产量的影响[J].现代农业科技,2009(2):190.

[6]唐中杰,聂利红,等.棉花新品种银山7号适密度及施氮量研究[J].河南农业科学,2010(4):28-29.

[7]续月华,陈平.棉花田间管理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 2010(8):64-65.

[8]董作和,李明正,等.含氨基酸水溶肥料在棉花上的应用试验[J].种业导刊,2009(5):14-15.

[9]齐子杰,陈荣江.高产棉花植株形态性状及产量构成因素选育模式的探讨[J].河南农业科学,2010(1):32-35.

[10]刘有兄,周日明.江苏沿海棉区棉花抗逆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0(1):89.

[11]唐中杰,谢德意,等.银山7号棉花新品种的选育及应用研究[J].河南农业科学,2010(1):36-37.

[12]李岗涛,李云,等.棉花苗期管理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 2010(10):77.

猜你喜欢

总产棉农棉花
山西夏收全面完成 总产单产好于常年
棉花是花吗?
2021年山西省夏粮总产24.34亿千克
棉农
山西:夏粮总产增长秋粮长势良好
棉花
塔城地区纤检所干部深入农田助力棉农春耕
不可思议的棉花糖小村(上)
印度棉价暴跌导致棉农自杀
心中的“棉花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