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小康社会进程的正负效应分析*
2010-08-15李艳霞荆友奎
李艳霞 荆友奎
(中国海洋大学社科部,山东青岛 266100)
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小康社会进程的正负效应分析*
李艳霞 荆友奎
(中国海洋大学社科部,山东青岛 266100)
2007年底在全球范围内爆发的金融危机对我国小康社会进程既有机遇也有挑战。它会使我国经济增长速度放缓、失业率上升、重创出口导向型企业;也会快速缩小我国与世界发达国家差距、提升我国的国际地位、引进国际优秀人才、在海外资本市场获得更多收益、提高我国政府应对和驾驭金融危机及复杂国际经济政治局势的能力。
金融危机;小康社会;正负效应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我国要在本世纪头二十年全面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十七大在十六大确立的这一目标基础上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可以说对我国来讲,21世纪头二十年是一个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路途并不是一帆风顺的,2007年底弥漫全球的金融危机爆发,对我国未来的发展形成了强烈冲击。不过机遇与挑战是并存的,现就这场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小康社会进程的正负效应分析如下。
一、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小康社会进程的负面影响
(一)经济增长速度放缓
自2007年下半年爆发国际金融危机以来,世界各主要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经济衰退。据世界银行测算,全球 GDP的年增长率从2007年的4.1%降至2008年的3.0%。全球实际进口贸易增长从2007年的7.4%降至2008年的5.8%,2009年将会出现自1982年以来的首次负增长。在最新发布的《中国经济季报》中,世界银行预测,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继续扩大,2009年全球经济的增长将进一步大幅减缓至1%左右,下滑幅度远远高于2008年,并直到2010年才会复苏。世界经济增速放缓,悲观情绪弥漫全球,国际经济环境的剧烈变化使我国经济正经受着严峻的挑战和重大考验。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我国外需减少,不少企业特别是出口导向型企业经营困难,甚至面临破产、倒闭的危险,民间投资萎缩,消费需求增长乏力,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据国家统计局测算,2007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13.0%,而 2008年我国的经济增长不断下降,全年GDP增长只有9%,是5年来的最低水平,结束了2003年以来经济两位数增长的局面,2008年第四季度经济增速更是大幅下滑,增长只有6.8%,外汇储备也出现了2003年底以来的首次下降。我国官方预测,2009年经济增速可能为8%,低于1978年以来,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的 GDP年平均增速9.8%。正如温总理所说,我们的经济增长的确面临极大的困难。
(二)失业状况不容乐观
当国际金融危机席卷全球的时候,我国的失业问题更为复杂,形势更为严峻。按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及国家统计局的统计,我国城镇登记失业率2003-2008年分别是 4.3%、4.2%、4.2%、4.1%、4.0%和4.2%,我国的失业率似乎还保持在社会可以接受的较低的水平上,警报并未响起。但从2008年第四季度开始,城镇新增就业人数呈快速下滑的趋势:10月份是84万,11月份是55万,12月份是38万,城镇登记失业率4.2%,也是三年来的最高水平。然而中国社会科学院于2008年12月16日发布《社会蓝皮书》,测算我国城镇调查失业率达到了9.4%,已经超过了7%的国际警戒线。两个不同的统计口径反应的失业状况相差较大,然而在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城镇调查失业率恐怕更具有现实性。因为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较大的失业者群体在我国主要有两个:一是农民工,一是大学生。这两个群体都不包括在城镇登记失业率的统计中。2008年我国有约有2.3亿农民工,其中外出人员约有1.3亿,大约有两千万的农民工,即占总量15.3%的农民工由于经济不景气失去工作或者还没有找到工作就提前返乡。[1]2008年7月初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率为68%,还有32%的大学毕业生尚未就业,加上2007年以来没有实现就业的大学生,大概还有300万人等待就业。据估计2009年的610万名大学毕业生中就业困难的比例可能占到1/4。[2]此外,在这场金融危机中我国劳动密集型、出口加工型企业深受影响,导致大批人员失业。从15个重点监测城市看,从2008年第四季度开始,大约有40%的企业出现了岗位的净减,增减相抵,企业岗位净减约5%,蒸发了约300万个岗位。如深圳和东莞是最早出现失业潮的地方。2008年10月,香港合俊集团下的两家玩具厂倒闭,老板跑掉,7000名员工一夜失业。尽管我国的失业状况总体上好于欧美日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但就业形势仍然难乐观。
(三)出口导向型企业受到重创
这次国际金融危机源于美国的次贷危机,主要发生在发达国家和地区,而我国贸易进出口的目标地也大多数集中在发达国家和地区,如我国贸易顺差接近一多半来自于美国,如果对美国出口市场出现大的萎缩,自然会对我国进出口产生重大影响,尤其对我国出口导向型经济带来严重冲击。有数据估计,当美国的 GDP每下降1个百分点时,中国的出口总额就要下降4.75%。一些出口导向型企业面临着买方赖账增加、资金回收困难、订单减少的风险,甚至资不抵债,走向破产和倒闭的命运。[3]国内紧缩的调控政策也会导致中小企业的融资困难和劳动力成本的增加。2008年12月,中国的进出口总额连续第二个月出现下降。世界银行最新发布的《中国经济季报》称,“2009年中国出口增长将呈弱势,将有占总投资15%的出口导向型企业的投资受到抑制。”另一方面,人民币持续升值,削弱了我国商品价格上的优势,使我国出口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价格竞争力下降。
二、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小康社会进程的正面影响
(一)有利于快速缩小我国与世界发达国家的差距
受金融危机影响,2008年美国 GDP总量虽继续居世界首位,但其实际经济增长率仅为1.4%,是十多年来的最低水平,据估计,2009年美国 GDP可能会陷入负增长,说明美国经济衰退已不可避免,什么时候能复苏尚不能确定。2008年英国经济实际增长为1.1%,法国只有0.9%,2007年日本经济实际增长率还是2.1%,但2008年这一数字仅为0.7%,接近于零增长。2008年我国经济增长速度虽然放缓,为2003年以来的最低水平,但经济的实际增长速度仍为9%,高于同期美国、欧洲和日本。2008年我国的外贸总量整体增长了18%,达到2.6万亿美元,外国投资额也超过了900亿美元,比2007年增长了20%。
在这场全球金融危机中,我国政府对市场及时地进行了有效的干预,加强了金融监管,纠正了市场缺陷,避免了市场的失控。2009年我国经济有望比其他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先行复苏。从2009年前半年的运行看,一季度 GDP增速为6.1%,3月份数据明显感觉好于预期。有学者判断2009年全年经济走势的大致轨迹为:一季度下降,二季度趋稳(至少不低于一季度的6.1%增速),三季度明显回升,四季度由于年终影响,投资、消费方面存在不稳定因素,估计增速会稍微下降。全年“保八”目标经过努力是能够实现的。而2009年对于美国、欧洲、日本三大经济体来说,启稳还很困难,有的国家可能会出现负增长。
鉴于上述情况,这场金融危机无疑会加速缩小我国与世界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差距,在比以往预计较短的时间内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苏。
(二)有利于提升我国的国际地位
1978年我国经济占世界经济总量的比重仅为1.8%(GDP还不及2007年GDP3.5万亿美元的1/10),2007年底,这一数字为6%。不仅如此我国还拥有雄厚的外汇储备,分别是日本和美国及欧盟的第一大和第二大贸易伙伴。所有这些数字都让我国成为世界经济的重要驱动力量之一。从这个意义上说,当前的金融危机无可辩驳地证明了我国在世界中的新作用。2008年我国经济总量超越德国,成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随着国家经济规模的上升,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国家发展的能力也随之扩大,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也在同步提升,在世界上地位进一步提高,凸显了我国日益上升的经济和政治影响力。
在这场金融危机中,世界各国不断召开国际型会议,联手面对金融危机。无论是在北京召开的亚欧峰会、在阿斯塔纳举行的上海合作组织总理会议、在华盛顿召开的二十国集团首脑会议,在秘鲁举行的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会议,还是在伦敦召开的G20峰会,都传递出这样一个信息,即中国,世界第三大经济体,已经成为应对和解决危机的不可低估的分量,并被赋予很多国际责任。
我国国际地位上升的主要体现是金融地位的上升,我国的战略之一就是货币国际化,使人民币能够成为其他经济体的外汇储备单位,在中国与其他国家之间的贸易结算中使用人民币。
金融地位的上升必定会延伸到国际关系的其他领域,特别是在多边机构中,减弱美国和欧盟的单边决策能力。中国的话语权进一步提升,美国已经宣布支持我国加入金融稳定论坛,并希望我国在稳定金融局势及国际货币体系中发挥作用。
(三)有利于引进国际优秀人才
金融危机爆发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金融业受到重挫,导致一些优秀的金融业人才失业。这些失业的金融从业人员有可能流向受金融危机影响较小的国家和地区,并带去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经验。因此,我国面临着引进海外金融人才的良好机遇。虽然这种情况会引起国内金融业更加严峻的人才竞争,但从长远来看,这种人才竞争对优化我国金融、证券、保险业的人才队伍及未来发展是非常有利的。
(四)有利于提高我国政府应对和驾驭金融危机及复杂国际经济政治局势的能力
在此次金融危机中,当美国、欧洲、日本纷纷步入衰退,经济增长率持续低迷之际,我国经济仍以9%的相对高速在增长,得益于我国政府牢牢抓住宏观调控这根杠杆,进一步加大国民经济结构调整力度,刺激消费,扩大内需,并把保障民生、服务民生作为一项重要内容来抓,同时也说明我国政府在这次金融危机中采取的一系列措施是强有力的。
金融危机伊始,我国政府便实施了振兴经济的一揽子计划,这一计划包括五个方面:第一,扩大内需,大规模增加财政投入。第二,调整和振兴产业。第三,大力推进技术改造。第四,建立比较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第五,保持金融的稳健以支撑经济。具体说:为刺激经济发展,我国政府宣布实施4万亿人民币经济刺激计划,这个数字相当于中国GDP的8%,力度之大前所未有。中国工业部和信息产业部也宣布了一揽子援助方案,推出包括钢铁、汽车、纺织、装备制造、船舶、电子信息、轻工、石化、有色金属和物流业在内的十大产业振兴规划。同时实行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加大政府采购力度。为扩大内需,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政策,如通过降低购置税和向农民提供优惠鼓励更新农用车等措施刺激商品销售,并实行了家电下乡,农机下乡,汽车下乡以刺激内需。为扩大就业,政府出台了各种稳定就业、扩大就业、鼓励创业的政策,鼓励城市和沿海发达地区的企业尽可能不解雇或少解雇员工。并给失业者提供更多的职业技能培训机会,增强他们的就业能力等。
除了国内应对危机的策略外,我国政府还积极寻求国际合作,以共同商讨研究度过这场严峻金融危机的对策。
上述内容表明,我国政府有足够的能力尽可能规避金融危机带来的损失,更好地驾驶这场金融危机,并在世界政治舞台上游刃有余地从事外交活动,为推动全世界早日摆脱危机,走向繁荣贡献力量。
[1]张车伟,王智勇.全球金融危机对农民工就业的冲击[J].中国人口科学,2009,(2):16-25.
[2]张莉蓉.世界金融危机背景下大学生的就业难题与对策[J].中州学刊,2009,(3):138-140.
[3]赖剑波.试论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J].特区经济,2009,(5):259-260.
Abstract:The worldwide financial crisis which broke out at the end of 2007 brings not only opportunities but also challenges for building a well-off society.It will slow down our country’s economic growth,increase unemployment rate,and inflict heavy losses on export-oriented enterprises;moreover,it can quickly narrow the gap between China and developed countries,enhance China’s international status,introduce international talents,make more benefits from overseas capital markets,and increase our country’s capacity of tackling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crisis and the complicated international economic and political situation.
Key words:financial crisis;well-off society;positive and negative effects
责任编辑:王明舜
The Positive and Negative Effects of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Crisis on the Process of Building A Well-Off Society
Li Yanxia,Jing Youkui
(Department of Social Sciences,Ocean University of China,Qingdao 266100,China)
D616
A
1672-335X(2010)03-0089-03
2009-11-08
李艳霞(1973- ),女,黑龙江佳木斯人,中国海洋大学社科部副教授,主要从事公共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