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茶与儒道佛思想文化
2010-08-15张建成苏京晶
张建成 苏京晶 王 鹏
(陕西省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 陕西西安 710054)
浅谈茶与儒道佛思想文化
张建成 苏京晶 王 鹏
(陕西省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 陕西西安 710054)
中国茶文化的形成与发展汲取了儒、道、佛三家的思想和文化精华,然而儒、道、佛家思想和文化的竞相发展,也通过茶文化的形成实现了思想和文化内涵的竞合与归一。
儒道佛 思想文化 中国茶文化
中国是茶的故乡,茶文化底蕴深厚而历史悠久。中国茶文化的形成与发展,有着丰富的思想基础和文化基础,它汲取了儒、道、佛三家的思想和文化精华,形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百花园中一支光彩夺目的奇葩,然而儒、道、佛家思想和文化的竞相发展,也通过茶文化的形成实现了思想和文化内涵的竞合与归一。
1 茶与儒家思想
1.1 茶与“和”
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形成于我国春秋战国时期,当时,战争繁乱、民不聊生,多少仁人志士、社会贤能,纷纷现身说道,出现了各种思想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现象。然而,国家的统一,首先必须实现思想和政治的统一。这时,儒家哲学中的“中庸”思想便产生了。《中庸》第一章中讲:“发而皆中节,谓之和”,就是说:事物的发展变化,没有太过,也没有不及,而且还合乎自然规律,就叫做和。和就是矛盾双方的相济,就是相互渗透和互补。
人们都知道,当一壶茶泡成时,先从壶中倒出来的茶汤在汤色、滋味上较后倒出来的要淡些,为了解决这一差异,人们常常先把已泡成的一壶茶汤全部倒入一个公道杯(即和茶杯)中,使茶汤浓淡中和后,再分别盛给客人,这样可以使不同的客人喝到汤色、滋味浓淡相同的茶汤。有时人们还会采取“关公巡城”的泡茶技艺来调和茶汤的浓淡和品质。这里恰恰体现了“以中为用”的思想与“和谐”的精神,也是茶文化与儒家思想的契合。
和是茶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人们通过品茶,平心静气,相互沟通,相互学习,达到心灵的交汇、思想的统一、气氛的和谐。茶,性味甘寒而微苦,是一种平正之物,不燥不热,人们通过饮茶,平和心性,消除烦恼。宋徽宗《大观茶论》中说:“茶因秉山川之灵气,故而能‘致清导和’”。四川等地街头上的茶馆,常被当地人作为化解矛盾、解决纠纷的场所,矛盾双方常常是来时怒气冲冲,去时一团和气。这些都是茶文化中“和”的体现和作用。
1.2 茶与“仁”“礼”
儒家思想中的“仁”就是爱,就是孝悌。对父母要孝,对兄弟要悌爱,其中不难看出体现着礼的概念,君、臣、父、子有别。儒家经典著作《曲礼》中讲:“礼者,理也!所以定亲疏、决嫌疑、别异同、明是非”。
然而,茶性无邪。人们之所以饮茶,源于人们对茶的深刻认识。茶是文明的饮料,被人们美称为“饮中君子”。茶德德人,茶性仁人,茶为万病之药,体现了一个医士济世救人的高尚品德。这些无不体现着儒家思想,人性的“仁”与茶文化中茶性的“仁”的统一与归一。陈文华先生在《中国茶文化基础知识》中讲:“茶艺就是泡茶的技艺和品茶的艺术。”为了使客人科学地、艺术地、健康地、完美地吃好一壶茶,展示茶的真味,体现制茶人的制茶技术,茶艺师力求在泡茶时充分展示自己泡茶的技艺,以表示对客人的敬意和对制茶人的尊重;品茶人为了品好一壶茶,在品茶时充分发挥自身品茶的技艺,品出茶的真味,以表示对制茶人制茶技术和对茶艺师泡茶技艺的敬重。这些从茶艺上、茶道上都体现了“礼”的文化和思想。客来敬茶,是主人以茶为载体,向来客表示友好、仁爱和敬意的象征。以茶奉神,是人们以茶为载体向神灵表达敬畏、寄托的礼敬表现。茶艺中的“关公巡城”是主人一视同仁的体现;“三龙护鼎”是主人向客人双手捧茶,表示敬意的象征等等,无不体现“礼”的思想和文化。所以,茶可雅心、明礼、德人。这是儒家思想中“仁”“礼”文化在茶文化中的结合与体现。
2 茶与道家思想
2.1 茶与“清静”
道家历来认为:“心者,一身之主,百神之师,静则生慧,动则生昏”。清静不但可以养生,而且还可以悟道。
茶,具有淡泊、清纯、自然、朴实的品格,与道家追求的淡泊、宁静、节俭、谦和的道德观相一致。茶人皆知,茶须静品,必须在心静、神静、意静的状态下和优雅的环境中使茶汤先入口,后入心,再入神时才能品出茶的真味,才能品出茶的“精、气、神”来,才能获得品茶的愉悦,才能品出茶道人生,才能实现人与自然的完美结合。在这里,道家的“清静”思想与茶文化的淡泊、清纯、自然、朴实是相辅相成的。
2.2 茶与“天人合一”
道家的“天人合一”理论,其具体表现为“天人感应”;其文学内涵表现为天地气交对人的影响;其医学内涵表现为,作为小宇宙的人与作为大宇宙的天地是相应的。道家主张天人合一,认为“人法天、天法地、地法道、道法自然”,不把自然的物质与人的精神相分离,强调物我合一。
中国茶文化受道家“天人合一”思想的影响,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认为吸收了天地精华的自然之物——茶,与天地宇宙间万物之灵——人,有着物人相似的一面,即茶的清和淡雅之性近于人性中的静、清、虚、淡的品性,体现了茶品与人品高度统一的茶文化。人们通过对茶的品饮,可以品评出茶叶的品质状况,同时,可以品悟出宇宙人生的大道,达到身心康健和自我完善。茶通过人的品评,可以彰显出茶的品质和精神内涵,同时,也可以反映出品饮者评茶技艺及文化素养的修学程度。所以人品茶的同时,茶也在品人。
3 茶与佛教文化
3.1 茶禅一味
“禅者,静虑也”。禅宗要求僧人通过坐禅达到禅定,内心不乱,见性成佛。禅宗还要求僧人通过坐禅修行,除去心中的妄念,集中思想,专注一境,达到无我、净空、空空、和合的境界,从而悟得宇宙人生的大道。茶为静雅之物,人们通过品茶去追求身心的康健、人性的完善、思想的升华。这就要求人们在优雅、清静的环境条件下,平心静气、专注一事,以追求完美之心,通过品饮茶的真味,去体悟茶中之道。
僧人们长时间的坐禅,势必产生疲倦,为了驱除睡魔的困扰,便与茶结下了不解之缘。再者,僧人还有“过午不食”的戒律,茶不但具有提神醒脑、破睡驱眠、生津止渴、消除疲劳的作用,而且茶还因含有氨基酸、蛋白质、维生素、多糖类及丰富矿物质,可以补充人体营养,从而成为僧人们守戒的理想饮品。
禅宗与茶在精神本质上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茶道精神主张以茶修德,强调内省,与禅宗主张静心、自悟是一致的。于清淡之中完成自身人性升华的茶,和于静心自悟中求得思想超尘悟道的禅,在特定文化氛围中契合了。这是茶的品性与禅的理念的天然交融与归一。
另外,茶道与坐禅的心境也是合一的。品茶讲求井然有序,追求环境和心境的宁静、清静;禅宗的静虑,也同样追求的是在清静中求悟大道,禅定是目的,饮茶是手段。所以,佛因茶而禅定,茶因佛而广传。
3.2 佛门茶礼
3.2.1 大唐茶礼
在中华民族数千年历史发展的长河中,每逢盛世,各种文化竞相发展,特别是大唐盛世,国力强盛,文化繁荣,礼仪邦交。在这样的盛世背景下,因茶可行道、明性、雅心、德人、励志,便自然成为僧侣、道士、文人、官宦、商贾、百姓迎来送往、待客行礼的佳品,久而久之,便形成了内涵丰富、礼制各异的大唐茶礼。
大唐茶礼,按礼制可分为佛门茶礼、皇家茶礼和文人茶礼。其中,佛门茶礼按其礼制可分为罗汉礼、菩萨礼和佛礼三个级。罗汉礼为初级,为小型社会所用,常也做为接待一般施主、地方官员及他寺方丈所用,规模较小;菩萨礼为中级,为中型法会所用,常也作为接待大施主、地方政府要员及佛教宗派大师所用,规模中等;佛礼为最高级,为大型法会所用,常也作为外事活动、接待朝廷要员及教内高僧大师所用,规模最大。
大唐佛门茶礼从烹茶的方法步骤上讲,依次分别为:炙茶、碾茶、煮水、烹茶、滤茶、分茶、饮茶七个步骤,每一个步骤都体现着庄严的佛教思想及其茶礼仪规,僧人的一言一行,都富含禅意。例如,在“碾茶”的步骤中,僧人一边碾茶,主礼僧一边宣:“轮回研磨中,上下难求成,心有一念起,般若是大乘。”即人们在六道轮回的苦苦磨难中,始终难以开迷解悟,但是当人们心生一念佛性起,大乘佛教才是人们的昏夜法炬、开悟明匙。再如“煮水”步骤中,僧人一边用竹管吹火煮水,主礼僧一边宣:“水火不相容,上下却有情,佛灯煮心海,驻心于无形。”即在众生看来,水火是不相容的,但佛却不这样认为,因为众生往往只看到的是事物的相,而佛看到的却是事物的实。众生只有以法内修,驻心于无形,真正认识到诸法空相,色空不二,才能开迷解悟,真正悟得宇宙人生之大道,乃至心中生莲。
3.2.2 终南禅茶
终南禅茶,原创于我国唐代,是终南山(位于今陕西省西安市城南的秦岭山脉中段)中佛门历代僧众用于祛病疗疾、强身健体、参禅除睡的秘饮。唐《终南贞观寺记》载:“有佛寺千座隐于终南山,终南僧众三千有余,种茶晒茶秘炼禅茶,以茶静心,引清心见性,禅修自悟,通灵自然、诚修正果。”
据民间相传,唐开元年间,终南王顺山(在今西安市蓝田县境内)古佛洞一无名禅师,为解除僧人的疾病折磨,以数十味中草药为伍,炮制成了具有祛病疗疾,强身健体功效之“终南禅药”,一时间,该药在终南山中广为流传。后经数百年的传承,终南山中的禅师将“终南禅药”与武夷山的岩茶(成品茶)为伍炮制,改善了“终南禅药”的功效,从而“终南禅茶”便问世了。“终南禅茶”经过千年来终南山历代高僧大德的传承和不断改进,而今已由长安大兴国寺终南禅茶院 (今西安市长安区境内)院长厚佛居士承智相法师亲传,经过发掘、整理,研制出了这一佛门秘饮——“终南禅茶”。终南禅茶有着严密的师传制做工艺、烹煮技艺和茶礼法道。而今,终南禅茶已从当年的唐宫贡品逐步变成广大僧众杯中的佳茗,禅茶茶礼已逐步为世人目睹,禅茶文化已成为中国茶文化大花园中一枝秀丽的奇葩。
综上所述,茶是儒,沐日月之光辉,呈中庸之和气,汲天地之精华,表仁义礼智信;茶是道,吐阴铸纯阳,复水号长春,玉露表清和,神韵致真静;茶是佛,孟臣沏彼岸,玉露醒迷顽,净空悟大道,三杯心生莲。所以茶是健康的饮料,文明的饮品,和谐的载体,让我们通过对茶的品饮,喝出健康,喝出文明,喝出和谐,体悟宇宙人生之大道。
[1]李少林,王达林.中国茶话全书[M].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2007,8:399-404.
[2]厚佛居士.终南禅茶[M].西安:长安大兴国寺终南禅茶院,2007,6.
[3]陈文华.中国茶文化基础知识[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8:96-102.
[4]刘勤晋.秦文化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9:112-119.
[5]南怀瑾.中国佛教发展史[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8.
[6]南怀瑾.中国道教发展史[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8.
2009-09-14,修改稿:2009-12-11
张建成(1962-),男,高级工程师,国家二级品茶师,陕西省茶叶协会常务理事,陕西省茶文化研究会理事,1989年至今从事茶叶质量检验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