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医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体会

2010-08-15印利华常洪张永红

关键词:牛蒡子生石膏赤小豆

印利华,常洪,张永红

(江苏省泰兴市皮肤病防治院,泰兴225400)

慢性荨麻疹是一种反复发作顽固难治的变态反应性皮肤病,在临床上比较常见,治疗也很棘手。目前西医主要是以抗组胺药和糖皮质激素为主,往往只能解一时之痛苦,特别是对慢性荨麻疹患者,需要服用长达几个月甚至数年的抗组胺药和糖皮质激素,这无疑会对患者造成不良影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为此,我们通过中医的方法,对慢性荨麻疹进行辨证施治,可大大缩短慢性荨麻疹的病程,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但中医的辨证方法并不是所有临床医生均能熟知的,笔者在数年的临床实践中慢慢摸索出三种方剂,通过三种方剂的加减可治愈70%左右的慢性荨麻疹,兹通过几个典型病例,谈谈在这方面的心得体会,以期抛砖引玉。现介绍如下。

1 病案举例

1.1 阴血不足,血虚受风型 多见于慢性荨麻疹皮疹反复发作,午后或入夜加重,兼见头晕、头重、腰酸、体倦、失眠、多梦等症。舌质淡或红润而净,无苔,脉沉细而缓。法宜益气养血,疏散风邪。方选当归饮子加减。药用:当归、生地、川芎、白芍、生黄芪、制首乌、白蒺藜、荆芥、防风、生甘草。兼畏寒、怕冷者,加制附子、桂枝。

病案举例:患者男,10岁。于2007年6月4日就诊。主诉:头部、躯干、四肢皮损伴瘙痒2年余,既往在多家医院治疗至今,曾连续服用多种抗组胺药、泼尼松、利血平、安络血等,病情时好时坏,始终未完全控制。在服药期间,患儿股骨颈在无任何诱因下骨折(可能与长期服用泼尼松有关),家长担心西药的副作用,于是来诊要求中药治疗。诊见:患儿面色苍白,畏寒,躯干四肢见散在的淡红色风团,皮肤划痕症(+),舌淡、边有齿痕,苔薄白、脉沉细。诊断:慢性荨麻疹。辨证属阴血不足,血虚受风。治宜益气养血,疏风止痒。方以当归饮子加减。药用:生黄芪30g,防风10g,当归 10g,生地 10g,熟地黄10g ,川芎 6g,白芍 15g,荆芥 10g,桂枝 10g,白蒺藜 30g,制首乌10g,生甘草4 g,大枣5枚,生姜3片。服药7剂后复诊,皮疹明显缓解,在原方基础上,加服苦参8g,又服1周,皮损一直未再起,继服上方,稍加调整,服2个月病情痊愈后停服。

按语:本例患者病程较长,皮疹反复发作,迁延日久,又长时间服用激素和抗组胺药,致阴血亏虚,气随血耗,导致气虚血亏。方中当归、生地、熟地黄、川芎、白芍、何首乌养血滋阴;黄芪益气固表;防风、荆芥、刺蒺藜疏风止痒,宣通腠理,使气机得畅,营卫得行;又加桂枝、芍药入营血而息风;桂枝得生姜之力攘之于外;芍药得生甘草、大枣安之于内,以断正气内变之功。上药合用,使机体阴阳趋于平衡,营卫协调,因而疗效满意,1周后病情即明显缓解。后于原方中加入苦参一味,以清热祛风止痒,并有补阴益精、安五藏、通利九窍之功能[1]。

1.2 风热内郁,营卫不和 多见于慢性荨麻疹风团反复出现,颜色鲜红,痒而灼热,烦躁难忍,喜冷饮,舌质红,苔薄黄,脉细滑。治以散风清热,凉血和营。方选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化裁。药用:炙麻黄、连翘、桑白皮、栀子、赤小豆、荆芥、防风、生石膏、知母、僵蚕、蝉衣、金银花。

病案举例:患者女,16岁。初诊日期:2007年8月20日。主诉:周身风团伴瘙痒3个多月。诊见:头部、胸部、四肢见泛发的豌豆大小的鲜红色水肿性风团,表面灼热,咽部不适,扁桃体Ⅱ度肿大,咳嗽重,舌质红,苔薄黄,脉细滑。诊断:慢性荨麻疹。辨证属风热内郁,营卫不和。治宜疏风解毒,清热泻火,凉血和营。方以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加减。药用:炙麻黄6g,连翘 12g,赤小豆 15g,桑白皮 12g,荆芥 10g,防风 10g,杏仁10g,生甘草 8g,桔梗 6g,僵蚕 10g,蝉衣 10g,生石膏 30g,牛蒡子12g,丹参12g,赤芍10g。服药7剂后,风团块已小已少,咽痛及咳嗽消失,上方去牛蒡子、桔梗、杏仁,继续随症调方治疗半月后痊愈,前后共服21剂。

按语: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出自《伤寒论》,此方原为解毒清热利湿之剂,治伤寒瘀热在里,小便不利,身发黄之用。今日用治皮肤病,因郁热发黄而兼有表证者,以风团、喘咳、水肿为辨证要点。治宜一方面宣肺气,通腠理,使邪达表;另一方面清郁热,利水湿,使水从下去[2]。本例患者水肿性鲜红色风团,表面灼热,酷喜冷饮,舌质红,脉细滑,证属郁热已久,化毒,肺失宣降,治宜疏风解毒、宣肺透邪。方中麻黄、杏仁、桔梗、桑白皮宣肺达表,通其腠理,逐邪外出;生石膏、连翘、赤小豆、牛蒡子、桑白皮清热除湿解毒;牡丹皮、赤芍、丹参凉血活血。药证相符,效如桴鼓。

1.3 湿热蕴肤证 多见于慢性荨麻疹风团反复发作,色红灼热瘙痒,此起彼消,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治以疏风清热止痒,方以消风散加减。药用:荆芥、防风、苦参、生石膏、知母、木通、当归、牛蒡子、苍术、生甘草、生地、蝉衣。

病案举例:患者女,17岁,于2008年8月21日来诊。主诉:患荨麻疹4个多月。诊见:周身散发红色风团,瘙痒,口干心烦,大便干,小便黄,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辨证属湿热内蕴、复感风热。治以疏风清热止痒。方以消风散加减。药用:荆芥、防风、知母、当归、蝉衣、牡丹皮、赤芍各10g,牛蒡子12g,木通8g,白术、茯苓皮各15g,苦参、生甘草各6g,生石膏、生地、胡麻仁、白鲜皮各30g。

服药7剂后病情缓解,继服7剂后,皮损已消退并不再反复,查:舌淡、苔薄白、脉已不数、偏沉细,说明湿热已去,露出血虚本质,继以养血祛风治疗,用当归饮子方加减,巩固治疗半月余,共服中药31剂,治愈。

按语:本例患者从治疗开始至治疗结束,呈现阶段性演变,首次就诊时以湿热证为主,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用消风散加减治疗,方中荆芥、防风、牛蒡子、蝉蜕疏风透表,白术健脾除湿;木通渗利湿热;石膏、知母清热泻火;当归、生地、胡麻仁养血活血,滋阴润燥;生甘草清热解毒,调和诸药。方证相应,病情迅速缓解,随着病情的减轻,舌质转为淡红,脉转沉细,据证立方,用当归饮子加减而治愈。

体会:慢性荨麻疹病因病机的根本多属气虚血虚,而其病初起则仅表现为湿热,通过治疗使湿热清除后,气血虚弱的本质才逐渐显现。临床治疗不能越过湿热而直接补气养血,只能循序渐进,遵循“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的原则,一步步使疾病缓解直至完全治愈。

2 小结

慢性荨麻疹是一种反复发作顽固难治的变态反应性皮肤病,相当于中医学中所述之“瘾疹”。病因与发病机制相当复杂。笔者认为本病是内外因共同作用而发生的,内因比外因更为重要。本病患者机体内部常伴有许多方面(主要是免疫等)的失调或紊乱。由于西药的作用单一,顾此失彼,难以达到综合调节的作用,因此疗效欠佳。而中药在这方面则优势十分明显,通过辨证论治,虚刚补之,实则泻之,乱则和之,利用天然中草药多靶点,多层面的作用,达到调整阴阳、气血,祛除致病因素的目的,使阴阳平衡,气血调和,则外因不能通过内因起作用,疾病也就长期缓解或痊愈。

[1]程秋生,皮先明.皮肤病中医治法与方剂[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0:78.

[2]任继学.荨麻疹证治[J].中医杂志,1987,28(12):7-10.

猜你喜欢

牛蒡子生石膏赤小豆
助磨剂EDTA在超细石膏粉体制备过程中的作用机制
一茶一粥 除湿养血
赤小豆粥
六偏磷酸钠对制备超细生石膏粉体的助磨作用及其机理研究
The Study of Molecular Mechanisms of Xuanbai Chengqi Decoction(宣白承气汤) in the Treatment of Coronavirus Disease 2019 Based on Network Pharmacology and Molecular Docking Method
治三叉神经痛
微波消解-ICP-MS法同时测定牛蒡子中8种重金属元素
有痰咳不出服瓜蒂散
赤小豆化学成分的研究
牛蒡子炒制过程中脂肪油成分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