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基层水文如何适应“大水文”发展观
2010-08-15王颖
王 颖
宁海县水文站,浙江宁海 315600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水文主要是为水利工程服务,为防汛抗洪服务;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水文服务的内容增加了水资源管理;上世纪90年代以后,特别是进入本世纪以来,生态环境问题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水文服务内容延伸到生态保护及生态建设,服务对象与内容也产生了重大变化。就在这时,水利部在2009年的全国水文工作会议上提出了“大水文”观,为我们指明了方向。
“大水文”是我们水文人在新世纪新时代一个努力的方向,作为一名基层水文工作者,虽然很少有机会参加上级组织的各种会议和知识层面较高的各类培训,导致对于本行业的新思路、新理念缺少了解,但我仍然通过网路和各种渠道学习新知识、新理念,结合这几年基层水文工作的实际,对“大水文”发展有一些想法和体会,顾写这篇文章。
1 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各级政府对水文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就现状而论,提到水文,特别是说到基层水文,人们第一反应就是看看水位、量量雨量,基于此种看法,地方政府主观上对水文工作的支持力度也就不到位,舍不得人、才、物投入,基层水文建设也就很难上一个台阶。
解决好这个问题,首先是加强宣传,提升各级政府部门对水文工作重要性的认识,要让他们发自内心的支持水文发展;其次是提高自身建设,走出传统水文发展的老路,努力适应大水文的发展,为民服务;再次是要让地方政府感受到水文工作实实在在的作用,要把服务基层、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服务群众放到第一位,把我们过去的无形服务变为有形服务,有为才能有位。
水文与社会搞好关系,与辖区有关单位和谐共处,不仅有利于水文开展工作,凸显水文的价值地位,也能使水文更好的融入到社会大家庭当中,从封闭式水文向开放式水文转变,从小水文迈向大水文。
2 提高软硬件设施建设、实现现代化管理模式
实现现代化管理模式首要任务就是实现水文基础设施设备的现代化,由于以前技术落后,只能人工观测,所以出现“严把死守、固守断面”的测报模式。而在现代化的今天,已经开始了自动监测设备替代人工观测的时代。
省水文局研制的遥测系统,虽然还没有非常成熟,但已经可以实现自动监测雨量、水位,并且实现非仪器故障可以远程调试和召测数据功能,极大的保证了数据的连续性和可靠性,所以还在实行人工的测站应尽快实现自动化。当然目前流量监测还无法实现自动化,但是随着自动化程度的提高,非测流水文站可实行无人值守或轮岗值守,实现水文巡测、远程监测,职工可到城镇安家,这样水文职工“四大难”问题将妥善解决。
3 加强人才培养,提高职工素质
人才在事业发展的作用是第一位的,古今中外概莫能外。大水文发展首要的任务是造就一支知责负重、奋发有为、能征善战的人才队伍。在基层普遍存在这种现象,经验丰富的多科班出身的少、懂行的多创新的少,很难适应大水文发展的要求。
要解决这个问题,具体措施有:一要引进急需极缺的科班人才作为新鲜血液充实到基层水文工作中,在把准大方向的情况下,给他们足够的空间运用新的思维模式去建设基层水文;二要对现有职工加强实用知识、技能的培训,采取多种措施,提高工作水平,提高劳动技能,适应岗位需求;三是要在构建学习型队伍上下硬功夫,建立学习新科技、新理论、解决业务工作中新问题的奖励惩戒机制,在本行业形成想学、会学、学得好、不学就淘汰的浓厚氛围。
4 加快水文科技工作,适应社会经济建设的要求
水文科技工作是加快水文发展,实现水文现代化,使水文行业全面服务于经济建设的重要途径。近几年来,我省对洪水预报方案、局部暴雨山洪预警预报方案、水资源调查与评价、水质情况等加大了研究力度,但基层的同志都没有机会参加。
据了解,大部分水文站都有一些行业资质,比如水文水资源评价丙级资质,但基本都是闲置一旁,很少用到。其实无论是省里还是国家的一些大型项目,所有这些研究所需要的资料数据都来自基层水文,那为什么不让基层的同志也参加这一研究呢?也许他们不会编程,不会搞设计,但是我想没人比他们更了解当地的实际情况,有这一点难道还不够吗?也许他们不能独立完成,但可以参与。还有,在和一些科研机构或相关大学结对开发一些新的项目,研究新课题时,也可以叫基层同志参加,这样一方面可以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另一方面也可以促进他们不断的学习,更加适应“大水文”观的发展需要。
5 资源整合,加大合作力度
目前普遍存在一种现象,各个部门都建设自己所需要的测站,但相互之间互不利用互不干涉,比如在某些地方会出现水文监测站、环境监测站、泥石流监测站等在同一个地方的情况,但这3个监测站分属3个不同的部门管辖,这种现象浪费人力物力财力,不适合“大水文”观。在“大水文”发展下,我们可以与其他部门合作,比如在我们进行水文站网规划时,适时的和环保部门、地质部门合作,在不影响水文数据精度的情况下也可以在他们需要的地方安装他们需要的仪器,达到资源共享。这也为我们开展水土保持生态环境保护修复等方面的研究提供了资源,使我们全方位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