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设计理念下的智能温室雨水收集系统设计
2010-08-15孔德志
孔德志
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江苏句容 212400
近30年来,北方气候变化、持续干旱、水资源短缺等问题人所共知。对于我国来说,随着工业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环境承受的压力也越来越大,我国面临的环境问题也随之增加,特别是水资源问题,它不仅影响工业的发展和日常生活,还是环境问题的主要根源。
据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年降雨总量远大于供水总量,但以雨水为水源的供水量所占比例却极小,大量的雨水资源被白白浪费。[1]所以在工程实际中,以绿色设计理念为指导,研究雨水的收集与利用,不仅可以缓解供水压力,而且可以节约能源、保护环境,是非常有意义的。本文以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智能温室项目为实例,着重分析了绿色设计理念指导下雨水收集系统的设计与应用,以及运行时存在的问题。
1 绿色设计内涵
绿色包含了社会、经济与环境的良性循环, 绿色意味着人与自然的和谐。社会领域的绿色代表人类进步;经济领域的绿色代表着可持续发展。由于绿色理论提出的时间并不长,因而绿色设计并没有统一的定义,不过,即使是不同的定义,其基本含义都大体是相同的。所谓绿色设计, 也称生态设计、生命周期设计、宏观环境设计, 是将宏观的环境因素、有效持续运用资源和预防污染纳入设计系统, 将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环境性能作为设计的重要目标, 力求以设计推动人类社会有序发展, 把发展中有可能出现的伤害降至最小[2]。总的来说, 绿色设计的基本含义是运用系统化的设计方法, 考虑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 使设计的产品既满足基本属性, 又满足环保属性。达到节约资源和能源、保护人类生存环境的目的。
2 雨水收集系统设计
2.1 项目简介
该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智能温室项目位于江苏省句容市北郊,温室占地面积约为2 520m2,年总耗水量大约2 800t~3 000t,主要为灌溉用水,降温湿帘用水、冬季供暖用水(采用热水循环方式向棚区供暖)3方面。
2.2 雨水收集系统设计
温室用水如果直接采用自来水供水,可以节省前期的硬件投入。但是在整个温室的生命周期中,需要消耗大量的自来水,而雨水却白白的流失了。所以在绿色设计理念下,从节能、环保的角度出发,在该温室项目中设计了雨水收集系统。
雨水可以分为地面雨水与屋面雨水,屋面雨水由于受污染少,水质较好,稍加处理或不经处理即可直接用于冲洗厕所、浇灌绿地或用作水景,也可直接进入渗透管沟或通过土壤经初步渗透后再进入渗透管系。[3]本项目收集的是屋面雨水,整个温室以雨水供水为主,自来水在雨水不足时为补充。
雨水收集结构主要包括温室顶面(采用人字形结构顶面)、排水管路、蓄水池、给水泵、净化装置和控制设备。由于屋面有灰尘,雨水会将其带入蓄水池,在池内形成淤泥同时也增加了池水的杂质、提高了雨水净化成本。所以在收集雨水时需要在排水管路和蓄水池之间加“入池判断”结构,在降雨开始的10min内不允许雨水进入蓄水池,而是直接进入校内的雨水排放管路;降温湿帘用水经回流管路引回蓄水池。
江苏省降水主要集中在春夏秋三季,冬季降雨量小;并且冬季棚区蒸发量小,所需灌溉用水相对减少很多,同时降温湿帘也不需要开启,故主要用水为供暖用水,棚区的整体用水量很小。所以,雨水收集系统主要针对春夏秋三季设计,冬季用水直接以自来水供应。
3 绿色理念下的项目分析
据统计,句容市的年平均降水量大约为1 030mm[2],该系统每年可以收集雨水约2 400t,供应了该项目的80%~85%的用水。为了减少耗能,雨水收集系统的蓄水池底面略高于地面(同时便于清污),所以该系统耗能主要来自雨水净化装置的能耗,与自来供水的耗能相比,要低很多;同时棚区雨水用于温室大棚用水,也减少了校区的污水排放量,减少了环境污染。
近年来,我国现代温室发展较快,温室规模越来越大。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08年,我国连栋温室面积已超过13 000hm2,并且每年以100hm2以上的速度在快速发展[5]。如此大规模的温室建设,其用水必然消耗大量能源,故采用雨水收集系统在节省能源和减少环境污染方面有很大作用。
4 存在的问题及未来改进方向
该工程项目建成运行已有1年多,在运行过程中发现存在以下方面有待改进:一是年降雨量很不平均,在降雨充足的黄梅季节,雨水收集较多,蓄水池存水时间较长,导致雨水变质,产生大量浮游生物,增加了净化难度;二是整个温室面积偏小,净化装置启动频繁,导致其效率低下。所以,如何保证丰雨季节雨水存储问题,以及提高净化装置效率是该项目有待深化研究的重点。
[1]邓风,陈卫.南京住宅小区雨水利用方案技术经济比较[J].南京工业大学学报,2003,25(6):78-81.
[2]亓新政,赵嵩正,盛之林.绿色设计-现代设计的发展趋势[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3.
[3]Wi l l iams,K.& Lindsay,M.T heextent and nature of sustainable building in england:an analysis of progress. Planning Theory &Practice,2007(1).
[4]马蕴芬.江苏省年降水量多年变化分析[J].水资源研究,2003(1).
[5]张书谦,刘卫明.论温室节能设计与运行[J].温室园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