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经济发展模式与合理利用土地的思考
2010-08-15王明
王明
(合肥工业大学,合肥 230009)
1 农村经济现状研究
1.1 农业生产风险大
近年来,农业自然灾害增多,质量安全问题的威胁不断加大,农业生产的风险,无论是自然风险,还是市场风险,都有加大的趋势。切实保障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市场供应任务艰巨。
(1)农业干旱与洪涝灾害交替出现,天气因素难以控制,近年来全国发生历史罕见的重大干旱,仅2009年2月初农作物受旱面积一度达到约0.1亿hm2,人畜饮水也出现困难,抗旱成本大幅增加。
(2)随着农业种养殖密度的增加和化肥农药施用量的增长,农作物生产和牲畜养殖的病虫害频繁发生,一些重大疫情、疫病不断出现,对区域性农业生产构成毁灭性影响。
(3)2008年以来,牛奶行业发展出现的三聚氰胺事件引发的质量安全问题,给整个食品行业发展带来了危机。我国其他一些农产品质量存在的安全隐患不容小视。随着农业市场化程度的提高,这种也威胁不断增大。
1.2 农产品价格下调
由于近年来农业生产的全面丰收,主要农产品供给增加,同时受金融危机影响一些农产品需求出现大幅波动,全国主要农产品价格均出现下降趋势。2008年国际粮油均增产,国际粮价经历“过山车”式的变化,年底主要粮食品种的价格较上半年高峰时的价格降低一半左右,缓解了国际粮食危机带来的紧张局势,但也对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和农民的增收带来重大冲击。我国粮食流通体系不完善,仓储物流设施滞后于生产发展,运输存在瓶颈。我国农民在粮食收购价格上的话语权很弱,在粮食购销市场形势发生深刻变化的情况下,农民的利益最容易受到冲击。近年来,我国纺织业出口受阻,用棉需求量的增长速度下降,直接影响棉花的供求关系和种植收益,棉花生产经营存在发生波动的趋势。目前国家对粮、棉、油、猪等农产品都有临时储备措施来稳定价格,但对鲜活农产品的办法还不多。
1.3 保持农民收入持续增长形势严峻
(1)特别是2008年第4季度以来,全国农民工就业和增收形势转难。金融危机逐步向实体经济扩散,出现农民工集中返乡现象,今年就业形势严峻。
(2)粮食和主要农产品市场价格回落,优势农产品出口受阻,稳粮、保证重要农产品供应和促进农民增收的矛盾尖锐。农民打工的工资收入和农户家庭经营的收入是我国农民收入增长的两根支柱,这两个增长点的增收潜力回落,且互相叠加,造成今年农民增收形势将十分严峻。
2 农村土地利用现状研究
2.1 农村可利用土地急剧减少
在农村经济发展和工业化过程中,农村可利用土地呈现急剧减少状态。据统计,我国耕地每年以近46.7万hm2的速度锐减。引起耕地数量急剧减少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村庄占地扩大。随着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修建住房攀比风在广大农村盛行,导致居民点周围良田大量被蚕食。
(2)建坟墓争占耕地。传统的丧葬习俗在农村一直未有改变,人死后建坟土葬,造成死人与活人争地的现象,使部分农田被死人“争占”。
(3)国家占地超速。在城市化进程中,国家基建占地每年使耕地减少11%,加剧了耕地非农化。由于耕地不断减少,人口不断增加,人均耕地占有水平已由建国初期的0.18 hm2减少到不足0.09hm2。
2.2 农村土地质量下降
全国高、中、低产田比例由过去的 3:3:3变为2:5:3,在全国0.93亿 hm2耕地中,目前旱涝保收的面积仅占20%。农村土地质量下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肥力衰竭。长期重用轻养,重产出轻投入,重化肥轻有机肥的掠夺式经营,导致土壤有机质小于0.6的农田已占11%,耕地中N、P、K不平衡,大约有59%的耕地缺P、25%的耕地缺K、14%的耕地P、K俱缺,N素的缺乏各地不一。
(2)土地被污染。工业大量排放“三废”和农业大量使用化肥、农药和塑料薄膜,对土地造成一定的危害,已使约1000万hm2耕地受到重金属元素和有机化学物质的污染。
(3)水土流失。全国耕地水土流失面积已达0.4亿hm2,每年流失的土壤达10亿t,流失的土壤带走了大量的农作物生产所必需的有机质和各种矿物质元素。黄河、长江流域一带每年流失的N、P、K达4400万t,超过我国化肥一年的施用量。
2.3 大量土地非农化
由于农民从事种植业的效益较低,因此耕地常被挪作他用,或干脆将本来就十分有限的耕地资源抛荒。据统计,目前农村各业投入产出大致为工业1:8,农村商业服务业 1:6,种植经济作物 1:5,种植粮食作物1:3,由于效益悬殊,加剧了耕地非农化进程。安徽省16个县(市)以及3个县(市)的部分乡镇调查材料显示,弃耕、抛荒的农户达11.53万户,面积共2.31万hm2,分别占农民和耕地总数的4.38%和2.12%。江苏常熟市8个乡镇的96个行政村的调查材料显示,共抛荒耕地222.38hm2,占耕地总面积1.17万hm2的1.9%;抛荒农户932户,占总农户3.66万户的2.1%。这样,一方面耕地资源十分有限,另一方面各种弃耕、抛荒又使大量的耕地非农化。同时,由于土地无偿使用、土地管理体制不健全、节约用地与合理用地作为一项基本制度未能形成,难以有效控制耕地大量“农转非”。
2.4 缺乏土地产权市场和土地流转机制
国家尚未建立一种促使农村土地合理利用的宏观调节机制,以弱化集体和农户的土地管理权限。相反,农户的土地占有权、使用权正在逐步强化,但农户却缺乏组织能力调节内外关系,合理经营土地。目前农户外出打工人数增加,农户有出让土地使用权的愿望,但由于目前农村尚未建立土地市场,难以实行土地有效流转。此外,土地法制建设不完善也是导致土地使用和管理上弊端丛生的因素。
3 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模式研究
3.1 完善农村基础设施
(1)加强农村道路交通建设。农村道路交通建设要求国家加大投资力度,提高农村道路交通质量,提高农村道路利用率,加宽路面,加大硬化力度和保养。同时加强道路“乡乡通”、“村村通”以及“屯屯通”建设,打造乡村、城镇立体化交通网络。
(2)健全农村水、电、通讯网络建设。加强农村自来水网络化建设,控制水价,实行“谁安装谁受益”原则,提高农民生活水和农业用水质量;加强农村通讯网络,普及电脑技术等,促进农村信息化建设,提高农村信息对称度。
(3)完善农村娱乐、休闲场所。完善农村娱乐休闲场所要求建立乡村文化俱乐部、乡村文艺团体、老年俱乐部等场所,不断完善农村文化娱乐和休闲设施,加强农村文化生活建设,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和水平,促进农村乡风文明建设。
3.2 发展农村经济,促进经营发展模式转变
3.2.1 发展农村生产力
大力发展农村生产力,引进先进生产技术、管理技术、加工技术,提高劳动者素质和生产能力,提高管理者管理水平。实行小机械生活的经营模式,摆脱以牛、犁、锄为主要生产工具的传统农业生产经营模式,转向机械化、信息化的现代农业生产模式,从而形成现代农业的生产关系。
3.2.2 实行立体化农村经济发展结构改造
立体化农村经济发展结构改变了我国广大农村农业结构单一现状。因地制宜的实行立体农业改造,形成农、林、牧、副、渔业一体化农业。以“一乡一产,一乡一特色”为引导,树立科学合理的农业结构分布布局。
3.2.3 规范农村市场
规范农村市场要求政府加大市场管理,逐步健全农村市场管理制度,确定农村市场场所,规范市场交易活动、管理市场秩序,完善农村资本市场和货币市场,促进农村市场繁荣。规范农村市场要求不断健全农村市场,实行供、产、销一体化结构,同时加强与各个农村、市场的联系,形成乡乡、乡镇、城乡一体化市场体系。
3.2.4 加大农村资源开发力度
加大农村资源开发力度,提高资源利用率。农村资源丰富,具有强大的资源开发潜力。科学合理的大力开发农村资源有利于直接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使农村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农村资源开发应该以可以持续发展观和生态保护为依据,提高资源的利用率,提高资源利用的价值,运用循环经济理念,使资源开发和资源环境问题相协调。
3.2.5 促进农村乡镇企业发展
要求扩大乡镇企业生产规模和经营范围,促进生产产品多样化,扩展乡镇企业产品销售市场。引进先进生产机器和技术,提高管理者才能,引入资本投入,进行加工、深加工,增加产品负价值,提高企业劳动生产率,形成科学合理的供、产、销产业化链条。
3.2.6 开拓农村市场
打开农村市场,实行“引进来,走出去”发展思路。农村市场的封闭性是造成农村经济发展缓慢的原因之一。农村经济发展应该在政府的引导下打开农村市场,实行“引进来,走出去”战略。打开农村市场,引进先进的科学文化、技术和人才,引进大量的外部投资和科学发展和管理的手段和方法进行建设,并逐步树立自身的品牌,提高产品质量和资源开发力度,逐步打入外部市场,共同竞争。
4 农村土地合理利用的主要模式研究
4.1 科学、合理布局居民点
新农村建设应着眼于科学编制村镇规划、合理对居民点和企业进行布局,促进产业和人口的积聚,以有效地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要注重将分散的居民点集中起来,引导村民住宅向小城镇和中心村集中,有条件的地方应在尊重村民意愿的前提下,统一规划,建设农村多层住宅,以提高土地的容积率。充分挖掘土地的存量优势,变外延性扩张为内涵挖潜方式,集约高效利用土地。鼓励土地置换,对按规划向村镇迁建的农村居民点,在做好退宅还耕的基础上,经核准可按还耕面积等量置换到城镇建设规划区选址,其建设用地指标可以不占用年度建设用地占用耕地计划指标。
4.2 提高市场化供地比例
土地集约利用即以最少的土地投入获取尽可能多的利益,从而实现土地资源的最佳配置。依据经济学原理,市场结构可分为完全竞争、垄断竞争、寡头垄断、完全垄断。完全竞争是最理想化的竞争结构,在完全竞争的市场中,资源可以实现最优配置,而垄断市场是最缺乏效率的。由于开发商获取土地的代价较低,也就缺乏集约利用土地的内在经济动力,进而导致土地的粗放、低效利用。如果适当提高土地市场化供地比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土地的浪费。因为在对于通过市场手段获取的土地,如通过招标、拍卖、挂牌出让等市场方式取得的土地,土地使用主体在市场机制的调节下,在利润做大化动机的驱使下,会主动追求土地的节约集约利用。
4.3 完善土地产权制度
明晰的土地财产权利可以促进土地收益分配更加合理,进而调动土地所有者保护和合理利用土地的积极性,最大限度的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大量实践证明,土地权利越细化,越有利于土地的有效利用。因此,建立和完善农村土地的产权制度体系是提高土地利用率,节约利用土地的有效途径。同时,要加强土地权利的立法,明确土地所有权人、使用权人等的权力和义务。
4.4 树立正确的用地观念
通过宣传教育使各级领导和广大农民群众树立正确的用地观念。长期以来,在我国大多数农村,无论是农民自身还是乡镇领导干部,仍然没有摆脱旧的用地观念,传统的用地利用方式也未得到根本转变。农村居民点分散,建设用地盲目扩张等不合理的用地现象随处可见。要想改变这种粗放的土地利用方式,摒弃旧的用地观念,要靠制定规划,加强立法等硬性手段,同时加强对农民的宣传教育,也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方法。通过各种媒体在农村做广泛深入的宣传,使农民对我国当前土地利用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以及一些土地政策有一定的了解。通过一系列的宣传教育使各级领导和农民群众树立正确的用地观念,合理、有效的利用每一寸土地。真正实现土地利用方式从粗放型利用向集约型利用地转变。
5 结语
我国农业基础仍然薄弱,最需要加强;农村发展仍然滞后,最需要扶持;农民增收仍然困难,最需要加快;农村土地,最需要合理有效利用。笔者对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现状、农村土地利用现状和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模式、农村土地的合理利用的主要模式进行了探讨和研究,还有诸多方面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亟待我们在实践中去不断地深入探讨、研究、解决。
[1]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R].北京: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2008.
[2]国土资源局.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2006~2020年)[R].北京:国土资源局,2010.
[3]曹建海.我国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基本思路[J].中国土地,2005(10):19~ 21.
[4]颜立峰.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现状及加快发展的思路建议[J].产业科技论坛,2008(15):17~18.
[5]于武盛,杨培奇,崔焕颖.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现状及发展思路[J].农业科技与装备,2008(5):142~145.
[6]叶 进,刘 苑.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策略探析[J].中国金融网综合,2009(12):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