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要闻
2010-08-15
中国科学家积极参与大型强子对撞机实验
欧洲核子研究中心3月30日宣布,日内瓦时间13:06(北京时间19:06)在跨越瑞士、法国边界的大型强子对撞机(LHC)上,总能量为7万亿电子伏特的两个束流对撞成功。参与LHC实验工作的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粒子天体物理中心的陈国明研究员告诉记者,中国科学家积极参与了大型强子对撞机实验。
据介绍,LHC的隧道里安放了四个探测器CMS(紧凑缪子线圈)、ATLAS(超环面仪器)、LHCb(底夸克探测器)和ALICE(大型离子对撞机),有4家中国的科研单位参与了CMS实验。中科院高能所和北京大学组成的CMS中国组成功地建造了三分之一的端部缪子探测器阴极条室和阻性板室,并参与拟定了CMS技术设计报告;中科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向CMS提供了核心探测材料——用于电磁量能器的5000余根自主研制的钨酸铅闪烁晶体;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参与了电磁量能器的研制。CMS中国合作组还在中科院高能所建立了CMS实验远程控制中心,与欧洲核子研究中心和美国费米实验室一起轮班承担CMS实验的一部分实时控制工作。
在ATLAS实验中,也有中国科学家参与工作。中科院高能所实验物理中心研究员金山告诉记者,ATLAS中国组包括中科院高能所、山东大学、中国科技大学和南京大学四个单位。“他们对ATLAS实验的缪子探测器和电磁量能器的设计和建造做出了重要贡献。”
据了解,目前,CMS和ATLAS实验的中国科学家正积极参与探测器日常运行值班和非常复杂的模拟数据分析,为用即将获取的实验数据发现包括希格斯在内的新粒子和新物理现象做准备。
《科技日报》
我国核电关键基础材料的空白将得到填补国家核电与西屋合资核级海绵锆项目开工建设
4月8日上午,国家核电技术公司与美国西屋公司合资建设的我国核级海绵锆项目主体工程奠基仪式在江苏省南通经济技术开发区举行。这是我国加快推进第三代核电自主化发展进程中实现的一项重大里程碑目标,对填补我国核级海绵锆生产的空白,支撑我国核电的自主化、批量化和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国家核电技术公司党组成员、副总经理吕华祥在仪式上讲话时指出,核级海绵锆项目主体工程开工建设,是中美两国在核能高科技领域加强合作取得的最新成果。据了解,我国核级锆材此前一直依赖从国外进口,是我国核电产业的薄弱环节,成为制约我国核电规模化、自主化发展的重要“瓶颈”之一。随着国家核电技术公司与美国西屋公司在AP1000三代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和依托项目建设中战略合作的不断深入,双方决定在核级海绵锆生产领域合作。
人民网
航天科工将为“平安世博”全程护航
继圆满完成“平安奥运”使命后,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又将在上海世博会上再扛顶梁之责。在为期184天的世博会期间,航天科工技术保障团队将“潜伏”幕后,为“平安世博”全程保驾护航。
目前,该集团公司承担的“2010年上海世博会园区安全控制系统建设工程总承包项目”已进入最后冲刺阶段。项目负责人表示,世博安全控制系统项目涉及世博会安保的各个方面,与北京奥运会相比,上海世博园区环境条件更为复杂,保障时间长达半年,对安保技术的要求更多维、更集成、更持久也更全面,加之分包单位多,工程协调界面复杂,建设标准要求高等特点,给安保技术团队引入了新的命题。该负责人介绍说,世博会所应用的产品和技术,在北京奥运安保系统基础上有了新的升级换代。同时,项目部面对工程影响大、周期长、任务紧、难度大等特点,对计划进行精细化管理,探索出模块化管理模式进行快速施工。项目团队参照奥运项目建设的经验,作业尽量精确到每一个出入口、码头、路段,尽可能将隐患消灭在萌芽阶段。
据悉,该集团公司总经理许达哲近日亲临上海世博园区安全控制系统工程施工一线,了解工程建设进展情况,并要求上海世博安保团队实现“让城市生活更美好,让世博园区更安全”的目标。
《科技日报》
2010年中华环保世纪行宣传活动在京启动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陈至立3月29日在京宣布:2010年中华环保世纪行宣传活动正式启动。今年活动的主题是“推动节能减排,发展绿色经济”。
环境保护部副部长潘岳在启动仪式上表示,目前虽然局部环境有所改善,但环境形势总体恶化的趋势并没得到有效遏制,环境污染依然很严重。这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第一,污染减排的压力有增无减。随着经济回升势头更加强劲,产能释放更加明显,污染物的产生还会增加,甚至一些已经淘汰落后的产能、设备和企业还可能死灰复燃。第二,潜在的环境问题不断显现,长期积累的环境问题开始暴露,大城市和城市群的阴霾天气等污染问题开始凸现。突发环境事件处于高发期,一些重特大环境事件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第三,环保的技术能力建设仍然相对滞后,污染减排的三大体系建设和运行仍需要继续加强。环境监管等能力建设仍不能很好满足任务需要。
全国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主任委员汪光焘指出,中华环保世纪行宣传活动由全国人大环资委牵头,中宣部等十几个部门共同组织,新华社、人民日报、科技日报等数十家新闻媒体参加。活动将围绕全国人大常委会清洁生产促进法和节约能源法执法检查,大力宣传我国“十一五”推动节能减排和促进清洁生产的成效和经验,大力宣传各地区各行业和社会各界重视、参与和推动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发展的成效和经验,进一步提高全社会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环境的意识,进一步推进经济发展方式和生活消费方式的转变,为全面落实全国人大常委会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决议,加大环境资源监督工作力度,督促节能减排目标任务的落实,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作出贡献。
《科技日报》
中国尼泊尔达成一致:珠穆朗玛峰有两个高度
中国与邻国尼泊尔近日就珠穆朗玛峰的高度问题达成了一致意见:由于雪量不同,珠穆朗玛峰确实有两个不同的高度。该消息虽然意外但“和谐地”解决了两国关于珠穆朗玛峰高度的长期争论。
世界各国曾经公认的珠穆朗玛峰的高度为8848.13米,由印度在1954年测量得出。2005年5月,中国登山队员和研究人员登顶珠穆朗玛峰后重新测量了它的高度,得出不同的结论。测量结果显示,珠峰峰顶岩石的高度为3.7米,比1954年测算的高度有所减少,应为8844.43米,误差约为0.21米。中方认为,以峰顶岩石高度来测算珠穆朗玛峰的高度是一种更加符合动力学的测量方法,这样似乎比以雪量来测算更加合理。此后中国便将数据正式更改为8844.43米,但尼泊尔一直坚持1954年印度测算的高度。
目前,中国与尼泊尔已就珠穆朗玛峰的高度达成了一致:珠穆朗玛峰有两个不同的高度。尼泊尔调查部门负责人拉贾·奥拉表示:“没有完美无缺的测量方式,两个数据都是正确的,这是科学研究本身存在的问题。”
国际在线
加强科学道德建设是科技共同体的共同责任
中国工程院副院长 杜祥琬
当前院士队伍的科学道德建设受到社会的高度关注。中国工程院从建院开始就把加强院士的科学道德建设放在重要地位,在1997年成立了科学道德建设委员会,本着“院士自律、完善制度、弘扬楷模、社会监督”的精神工作,先后颁布了《中国工程院院士科学道德行为准则》、《中国工程院院士科学道德行为准则若干自律规定》、《中国工程院关于对涉及院士科学道德问题投诉件的处理规定》等文件,明确了对各种涉及违反科学道德行为准则情况的处理办法,并按照这些制度开展工作。
近年来的一些事例,使我们进一步认识到加强科研团队(包括院士的助手和学生)科研诚信教育、完善必要的制度和改进评价体系的重要性。在最近几次院士增选工作后,中国工程院专门给新当选院士及其所在单位发出公开信,分别提出八条共勉和三点建议。在目前开展的“中国工程院院士队伍建设研究”中,把与院士科学道德建设相关的问题单列专题进行研究,以促进院士队伍的健康发展,更好地发挥院士群体作用。
院士群体是科技界的组成部分。加强科技界的科学道德建设是我国科技共同体,包括工程院的共同责任。我们认为,加强科学道德建设是科技界的一项基本建设,既是战略性的长期任务,又具有紧迫性。要解决科技界存在的问题,需要很好地构建教育、制度、监督、法制相结合的科技诚信工作体系。
科技界是全社会的一个群体。科技界的诚信建设既离不开全社会的大环境,同时也对全社会的诚信建设负有责任。精神文明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可或缺的支柱,是国家可持续发展的要素,是民族振兴的不竭动力,也是逐步改善科技界诚信建设面貌的治本之策。我们将与全国科技界一道共同努力,进一步加强工程院和科技界的科学道德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不辜负党中央、国务院和全国人民的殷切希望。
《科技日报》
我科学家解析出“肥胖基因”的蛋白结构为研发治疗肥胖症的创新型药物奠定基础
许多科学研究表明,基因与肥胖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一种被形象地称为“肥胖基因”的FTO基因有可能是导致肥胖的“罪魁祸首”。
近日,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和天津大学科研人员联手在国际上第一次解析出了FTO基因表达蛋白质的晶体结构,并进一步证明了该蛋白质是一类脱氧核糖核酸(DNA)去甲基化酶。该开创性的研究成果在4月8日出版的国际著名学术期刊《自然》杂志上发表。
专家认为,这是一项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开创性成果,为我国治疗肥胖症的创新型药物研发奠定坚实基础。
《科技日报》
中国航天国际化进程提速 已为14国发射卫星
20年前的4月7日,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运载火箭,将美国休斯公司制造的“亚洲一号”卫星成功送入太空,这是中国航天首次承揽国际商业发射的第一颗外国卫星,中国航天由此拉开迈出国门、走向世界的大幕。
迄今,中国已有7种型号的“长征”火箭进行了30次国际商业发射,为14个国家和地区发射商业卫星36颗并提供6次搭载服务。2007年至今,中国航天已2次向国际用户在轨交付通信卫星,中国卫星实现整星出口。今年以来,中国航天又先后同老挝、玻利维亚签署卫星项目在轨交付合同与协议,中国航天同国际用户签署的卫星在轨交付项目已达6个。
有业内人士称,如果说“长征”火箭承揽国际商业发射意味着中国航天一只脚踏入国际宇航市场、实现卫星整星出口显示中国航天“双脚”迈进国际宇航市场。那么,中国航天通过这20年在国际宇航市场上不断“摸爬滚打”,逐步形成发射服务、卫星在轨交付和地面运营的天地一体化航天服务新模式,则无疑表明:中国航天正全方位挺进国际宇航市场,中国航天的国际化进程开始全面提速。
作为中国航天国际化经营平台和中国政府授权的经营商业发射、提供卫星在轨交付及开展国际空间技术合作业务的唯一商业机构,中国长城工业总公司(简称“长城公司”)4月7日组织邀请美国、法国、德国、菲律宾、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数十家国际宇航用户相聚西昌,共同纪念中国航天开展国际商业发射服务20周年,共商国际宇航合作与发展大计。
中国新闻网
中国首辆高速磁浮国产化样车4月8日在成都交付
由中航工业成飞制造的我国首辆高速磁浮国产化样车4月8日在成都实现交付。这标志着中航工业成飞已经具备了磁浮车辆国产化设计、整车集成和制造能力。
高速磁浮列车可以达到时速每小时500公里。高速磁浮列车车体具有与飞机相似的特性。成飞在研制工作中,大量地借鉴了飞机设计和制造技术。继2007年完成国家863专项高速磁浮车辆研制课题后,2008年7月,中航工业成飞与上海磁浮交通发展有限公司签定了《磁浮车辆许可制造及供货合同》:由中航工业成飞承担两节高速磁浮工程样车(一节端车、一节中车)研制任务,包括整车工程化设计、车体制造、整车总成、厂内静悬浮调试等。制造完成后,运往上海重新组装、调试和编组试运行。从合同签订到车辆交付,历时20个月。
中航工业成飞此次交付的车辆是参照德国转移技术,按照上海磁浮公司的改进方案要求,研制的第一辆工程化样车。它将在上海编组成列后,投入上海示范线的商业营运,并有望在世博会其间投入使用。
新华网
我国首台千万亿次超级计算机年内将换中国芯
我国首台千万亿次超级计算机“天河一号”,预计今年下半年安装由我国自行设计制造的“飞腾”计算机中央处理器(CPU)芯片。届时,其运算速度和效率将大幅提升。
据介绍,“天河一号”研制之初,除使用了进口CPU之外,其他核心器件、互联芯片、操作系统,均为我国自主研制。如今“超高性能CPU”这道难题也迎刃而解。即将安装的国产“飞腾”芯片,由国防科技大学专门为“天河”系列计算机量身定制,已达到了世界主流服务器CPU的水平。
CPU是电脑的核心部件,被称为“计算机的心脏”。据了解,安装“飞腾”芯片后,“天河一号”的峰值运算速度将在目前每秒1206万亿次的基础上有所提升,其实际运算速度也将提高到每秒千万亿次。由于关键芯片完全“国产化”,“天河一号”更确保了信息安全。
新华网
我国两项自主知识产权触控屏新技术问世
“达尔克ACCU双模多点触控屏笔记本智能电脑”及“中显微电子多点电容式触控屏”两种新产品3月28日在京发布。
“达尔克ACCU双模多点触控屏笔记本智能电脑”是一种集电磁触控屏功能与投射电容式多点触控屏功能于一体的“超便携智能电脑”。据深圳达尔克浩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崔洁琼介绍,它是该公司自主研发生产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它在实现多点触控屏功能的基础上还支持手写功能,其笔画精准细腻,可根据使用者的书写力度轻重而自由变换,可适用Windows7系统。
电容式触摸屏与传统电阻式触摸屏相比具有多点触控、坚固耐用及高分辨率等优点,且轻触就能感应,使用方便。据深圳市中显微电子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姚伏恒介绍,该公司自主研发出的应用于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的中大尺寸电容式触摸屏已申请4项国家发明专利,具有自主知识产权。
人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