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海洋生命科学素质教育的实践
2010-08-15姚子昂
姚子昂
大连大学生物工程学院,辽宁 大连 116622
海洋是生命的摇篮,蕴藏着巨大的生物量,为人类提供了大量的食物、药品(或药源物质)、材料以及化工产品,海洋产业蓬勃发展,海洋经济已经是沿海国家经济的重要组成之一。但是,在开发海洋的同时对海洋也造成了巨大的污染,部分地区的海洋生态遭到严重破坏,部分海洋资源日益匮乏。因此,不管从开发海洋生物资源还是从保护海洋生物资源的角度来看都迫切需要实施海洋生命科学的素质教育。
但是在实施海洋生命科学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存在如下问题:1)海洋生命科学类课程在大连大学从未开设过,没有现成的教材,其它学校可借鉴的经验也很少;2)课程讲授过程中需要介绍具体的生物物种,在没有以往教学资源积累的基础上,如果没有电子标本、实物标本,很难完成教学任务;3)海洋生物资源种多量少,沿海的某一区域很难采集较多数量的生物样品,同时由于多数沿海已经被渔民所承包,给课程实习带来困难;4)课堂学习时间毕竟有限,校园内缺少海洋生命科学课余学习平台。面临上述问题,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普及海洋生命科学,我们结合大连大学素质教育基地的建设,以大连大学博物馆展出标本为载体,以网络教学平台为辅助手段,以有层次的课程体系建设为核心,探索了一种新的素质教育培养模式。
1 课程体系的建设
开展海洋生命科学教育的目的是希望同学们认识海洋生物、了解海洋生物,增强保护和合理利用海洋生物资源的意识。课程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而课程体系的层次建设是关系到素质教育的成功与否,因此在设置课程时,我们首先开设了《生态学》,希望通过该课程的讲授,同学们在宏观上了解海洋生物资源对海洋生态环境的影响和海洋生态环境中个体生物的适应性;在宏观上介绍海洋生态环境与海洋生物之间关系的基础上,我们又开设了《基础生命科学》,详细介绍海洋生物的起源、进化以及具体的海洋生物物种,使学生全面地了解海洋生物资源;在上述的基础上又开设了《海洋生物资源利用与保护》,增强了学生保护和合理利用海洋生物资源的意识,紧接着又开设了更专业的《海洋药物学》、《海洋生物技术》和《海藻生物技术》等课程,系统地介绍海洋生物资源开发的方法、手段、技术等知识,使学生对海洋生物资源开发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
2 电子化标本库的建设
上述课程在大连大学都是新开设课程,教学资源面临着一个从无到有的建设过程,在建设过程中我们充分利用现代先进的教育手段,收集海洋生物资源的图片、照片以及相关知识,按照生物进化的先后,建立一个关于海洋生物资源的数据库。该数据库详细介绍了海洋生物物种的形态结构、生活习性、生存环境、生理结构以及繁殖方式等知识,不仅是辅助课堂教学的重要工具,也是学生课后自主学习的重要资源。
3 实物标本库的建立
我们开设的部分课程需要到海边实习,这样才能使学生真正的了解海洋生物资源、认识海洋生物资源,但在沿海某一区域所能见到的海洋生物一般仅为几个常见的物种,而且多数沿海已经被当地渔民所承包,很难进入生物量比较丰富的沿海滩涂,给实习工作造成巨大的障碍,因此迫切需要建立一个生物量较多的标本库,搭建一个认识海洋生物资源的平台。在我校推行素质教育、建设博物馆的过程中,为了实施海洋生命科学素质教育,解决上述问题,素质教育基地决定建设海洋生物资源库,以黄渤海海域生物为主体,广泛采集各门类的代表生物制成标本,目前已建成18个展板、14个展柜,共展出标本300余件。
4 网络教学平台的建设
在课程体系、立体化标本库建成的基础上,又面临的一个新的问题,也就是如何扩大海洋生物素质教育的影响,如何让更多的同学参与,如何让学生可以自主地接受这方面的教育和学习。有了载体,还需要一个平台的建设,因此课程组成员借助学校网络资源的优势,利用现代高新技术,在校园网上建设了一个网络平台,该平台不仅载有与课程教学相关的文件、资料、课件等全部资源,而且真正的将电子标本变成了一个立体化标本库,学生在校园内可以随意登陆进行自学,真正达到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
5 一种新的素质教育模式的探索
在有了上述的课程资源、立体化标本库、网络平台等资源基础上,素质教育实施模式的探索就显得至关重要。在课程讲授过程中我们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了适当的改革,将课堂搬到博物馆,以博物馆的实物展出作为载体,以网络平台中的电子标本为资源,这样不仅教学内容生动、充实,而且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学效果,最终建立了一种以博物馆标本为载体,以网络教学平台为辅助手段,以有层次的课程体系为核心的一种新的素质教育课堂教育模式。同时我们还注重课堂以外的教学形式,通过实物标本的展出、网络素质教育平台的开放使更多的学生和校外人士从中受益,通过教学改革、创新课题、解说员培训等活动挖掘海洋生命科学文化内涵,通过解说员、网络教学平台等手段将海洋生命科学文化内涵进一步传播。这样就形成了课内、课外两种有特色的素质教育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