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形势下大学就业与管理

2010-08-15饶春辉

科技传播 2010年6期
关键词:就业指导大学生能力

饶春辉

1.中国地质大学政法学院在职硕士研究生,湖北武汉 430074

2.深圳市盐田区劳动就业管理办公室,广东深圳 518081

当下,随着全球经济的下滑,危机的不断深入[1],大学毕业生严峻的就业形势已经越来越突出。作为为社会培养和输送各个方面所需要的专业人才的高等院校来说,高等教育资源配置已逐步走向市场化,学校培养出来的人才必须经得起市场的考验,这就要求大学生就业管理服务于高校人才培养,高校人才培养服务于社会经济发展。因此,大学生就业管理必须着眼于社会经济发展,与社会经济发展同步前进。这就要求进我们进一步拓展高校人才培养理念,进一步创新大学生就业管理。

1 从就业市场需求出发

提高专业和课程设置的合理性在大学生求职就业中,专业不对口或学非所用是一个最为突出的问题。专业和课程设置是确定教学内容的基本依据。专业和课程设置是否合理.决定了培养目标最终能否实现,同时也是影响和决定大学生未来就业能否成功的重要因素。高等院校必须高度重视专业和课程设置的改革,要根据就业市场的需求和未来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增强专业设置、课程设置的前瞻性、实用性和实践性.合理确定专业课和基础课、必修课和选修课,以及实验课和专业技能课、实践课的开设比例。克服课程门类多、课时多、忽视实践教学的现象,增加学生的自学能力,

2 教师的受课方法和手段也要创新,进一步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能力

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基础,也是提高办学水平和教学效率的重要环节。大学教学的显著特征。就在于它注重教育者和被教育者之间的互动。在教学过程中,教学既要注重传授知识,更要注重能力培养。要着眼于培养学生具有现代思维,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运用理论观察、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为此,应重视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改革,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如采取多媒体教学、启发式教学、案例教学和讨论式教学等。同时要建立和完善一套能够及时有效反映学生意见和建议的教学评估机制,不断促进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改进。要通过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来活跃课堂气氛,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使学生加深对专业理论知识的认识和理解,并达到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效果。

3 学校要建立和健全学生就业指导中心

为学生提供就业指导、职业规划.要及时的发布就业信息.发布就业信息的途径要是多渠道、多方位,要覆盖面广。这对学生及时就业至关重要。所以,大学要高度重视就业指导中心的建设:一是通过就业指导中心加强对学生进行择业和就业观念的教育,使大学生尽早树立择业和就业的忧患意识,从而对自己有一个理性的定位,摆正就业心态。同时正确引导学生坦然面对就业挫折,及时发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正视并缩小与社会需求标准的差距,增强自身的心理调节和承受能力,完善自身的整体素质;二是就业指导的内容要丰富多彩。例如要涉及职业性质、发展前途、经济收入、就业的难易程度、学生职业兴趣的测定与调查、择业准则和技巧等;三是就业指导形式要多样化。通过讲座、报告、咨询服务、模拟实习,帮助学生了解人才需求情况,向学生提供就业信息,帮助分析学生的具体情况、根据每个学生不同情况来进行指导。让学生尽快走出校园,走向社会。

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作出如此判断。国际金融危机深刻影响我国社会经济的发提出了许多新的挑战和任务,因此,大学生就业管理也必须进一步变革。我们要在认真分析国际金融危机给大学生就业管理带来挑战的基础上,大胆创新大学生就业管理。为此教育部提出:动员千军万马,走遍千山万水,道尽千言万语,用尽千方百计,力争帮助每一个毕业生实现就业愿望。最近中央、省市地方政府连续出台了一系列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的强力举措。大学生就业难对于高校人才培养是最紧迫最现实的挑战,高校人才培养理念必须进一步拓展,大学生就业管理也必须随之与时俱进。 随着国际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影响的进一步加深,部分企业生产困难、下岗人数增加,大批农民工返乡,这就必然会造成部分群众的收入下降、生活困难,从而导致高校贫困生的数量进一步增加[2]。国际金融危机造成的大学生就业形势更加严峻、高校贫困生数量进一步增加等问题,必然影响到大学生的心理层面。在校大学生都是独生子女,从小受到父母的百般关爱,现在面对国际金融危机造成的冲击、面对就业难和生活困难,部分大学生感到人生迷茫和强烈的挫折感,这些都可能会引发严重的心理问题。面对危机挑战,树立信心至关重要,信心比黄金更宝贵[3]。

因此,引导大学生积极应对危机与挑战,增强心理承受力和信心,这也是当前大学生就业管理需要解决的紧迫问题。大学生就业管理、高校人才培养、社会需求三者之间存在着内在的辨证逻辑关系。大学生就业管理不是目的,是手段,服务于高校人才培养,而高校人才培养必须着眼于社会发展,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上述三者之间的逻辑顺序是:社会发展、社会需求决定高校人才培养理念,进而影响到大学生就业管理。国际金融危机深刻影响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对于高校人才培养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大学生就业管理必须进一步创新。

另一方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大学生就业管理必须以大学生为本。当前大学生最大的根本利益是就业创业。大学生就业难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高校人才培养还不能完全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因此,高校人才培养必须要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着眼于提升大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以促进大学生成功就业创业为导向,这样才是真正坚持了科学发展观。这也决定了大学生就业管理在管理目标上,以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为根本。以往大学生就业管理更多重视的是学校、大学生管理者的目标,而不太关注学生自身。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挑战,面对大学生就业难的严峻形势,大学生就业管理必须更加务实,更加贴近大学生实际需求的根本利益。现在大学生的最根本利益就是能够成功地就业创业。

因此,大学生就业管理应以促进大学生成功就业创业为目标。大学生就业管理机制应该以大学生为主体,以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者为主导,增强大学生提升自身就业创业能力的主动性、自觉性和紧迫感。这符合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要求。大学生就业管理以提升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促进大学生成功就业创业为目标,大学生理应是主体。在大学生就业管理机制上,要尊重和培养大学生的个性,让大学生的兴趣和特长得到充分发挥和健康发展,以利于全面提升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以就业创业为导向的大学生就业管理,应该更加着眼于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因为只有全面发展的大学生,才能真正具有较强的就业创业能力,并为社会所真正需要。“全面”是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全面提升,包括德智体美劳心等方面,具体内涵是高尚的人格修养、扎实的专业技能、强健的身体素质、优秀的审美情趣、良好的实践能力、健康的心理素质。以大学生为主体,就是要把大学生的根本利益放在第一位[4]。而当前大学生最大的根本利益就是能否成功就业创业。因此,以大学生为中心就是要求大学生就业管理以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成功为导向。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者承担着组织大学生就业工作的责任,必须发挥主导作用。发挥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者的主导作用,是以尊重大学生主体地位为前提,两者是一致的,是相辅相成的、相互促进的。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者要通过一系列成功有效的大学生就业管理活动,引导大学生努力提升就业创业能力。

综上所述,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国际金融危机时期大学生的就业与管理必须与时俱进,不断改革和创新:1)就业要从市场需求出发,专业的开设和课程安排要有合理性;2)教师的受课方法和手段也要创新,进一步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能力;3)学校要建立学生就业指导中心,为学生提供就业服务。

[1]易纲.中国能够经受住国际金融危机的考验[J].求是,2008(22).

[2]段羡菊.危机面前,没有旁观者[J].半月谈,2009(3).

[3]陈刚,彭建华.毕业生就业与创业[M].浙江: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158-203.

[4]刘晓明.就业、择业、创业[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59-64.

猜你喜欢

就业指导大学生能力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
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工作开展对策探讨
略谈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的重要性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兴学习之风 提升履职能力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大学生之歌
大学生就业指导课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索
以人为本,深化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