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和谐校园构建中的大学生心理问题

2010-08-15刘永俊房凤强

科技传播 2010年6期
关键词:校园心理大学生

刘永俊,房凤强

安阳师范学院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河南 安阳 455002

1 大学生心理和谐的现状与影响因素

从总体上看,大学生个性张扬、求知欲强、自我意识和自尊心自信心明显增强,顽强坚毅的心理品质和素质获得较大发展。但是,在部分大学生中存在程度各异的心理问题。在学业与就业压力,家庭负担,理想与现实的矛盾等诸因素的影响下,大学生的心理和谐面临严峻考验。特别是目前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发展阶段,随着高校录取人数的扩大,大学生的个体差异加大,学业和就业压力加大导致心理危机。不少学生旷课,迷恋网络,因考试不及格不能毕业。另外,生活困扰、恋爱挫折、对步入社会的恐惧等也会引发诸多心理不和谐问题。心理不和谐问题得不到足够重视以及切实有效解决,将严重阻碍和谐校园的建构进程。影响大学生心理和谐的因素包括:

1.1 大学生自身因素

1)不能正确地认识自我和把握未来。具体表现为:对自身过高的期望与过低的现实的冲突造成的心理失落乃至心理障碍;个体在发展过程中的迷茫与困惑;在专业与职业选择上的犹疑与困惑。

2)不能正确认识他人与社会,人际、社会知觉差。表现为恋爱中的不适与盲从,特别是恋爱挫折导致的心理失衡和言行过激现象,在人际交往中的不适与恐惧等等。另外,高校还存在贫困生、违纪生等特殊群体,受个体的成长经历与心理历程的影响,是心理危机的潜在高发人群。

3)心理适应能力较差,自我调节能力不高。依据生态学的理论,人的心理健康是心理生态系统各种关系的和谐统一。维护大学生心理生态系统的平衡,系统自身的恢复和调节是一个重要环节。在有限的范围内,该功能的大小正比于系统结构的复杂性。而现实的状况是大学生的生活圈子狭小,内容单调,独生子女的生活背景,过分的娇纵和宠爱,影响了系统的多样性发展。此外,受文化特性、个体因素的影响,相当一部分学生在遇到心理困惑时倾向于内部心理调节,求助于外部的很少。较低的心理调节能力造成其难以应对大的突发性的应激事件,使这成为影响大学生心理和谐的重要因素。

1.2 社会、家庭、学校等环境因素

大学生除了在学校生活,也要和社会、家庭发生联系。社会、家庭、学校作为大学生的生存单元,对大学生的影响也不容忽视。在现阶段,处于社会转型和市场经济大潮中的中国社会发育还不够完善,以欺骗和不正当竞争手段获取利润的现象依然存在,以诚信的付出为代价的社会价值观赢得了不少市场。在这样的社会条件下,个人的心理极易失衡,应当加以及时有效的引导,避免反社会行为的发生。家庭也是社会的组成部分,在中国传统文化背景下,家庭的结构与生活质量指数更直接影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如单亲、离异家庭中的大学生由于心理历程的影响,可能会有较之其他家庭更多的心理失衡,如抑郁、焦躁不安、敏感多疑等。此外,学校作为大学生活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运行中体现出来的公平、平等、民主、和谐等对大学生心理的平衡起直接的影响作用。

1.3 网络的影响

网络的普及与发展给高校的文化科技信息传播起了重要的提升作用,但是同时也带来了许多问题。首先,学生网瘾现象突出。不少学生迷恋上网,造成逃课现象增多。网上的虚拟空间实现了某些学生在现实中不能实现的愿望,拉大了与现实的距离,巨大的反差加剧了他们的心理失衡;其次,网站缺乏规范与管理。不少学生上网时沉溺于游戏、电影以及网上不健康的内容。追求个人享乐的价值观随时侵袭着学生缺乏识别力、抵抗力的思想机体。部分学生在网络与现实的困惑中迷失了自我,迷失了方向;再次,网络社会规范尚未完全形成,违反现实社会规范的网络越轨行为在大学生中表现较为突出。网络的特殊性拉低了大学生的道德底线,网络道德失范的存在和网络虚假信息的传播,引发了校园学习生活的不稳定,带来心理恐慌与迷惑等心理失衡问题。在网络道德教育滞后的条件下,大学生网络犯罪行为时有发生。

2 大学生的心理和谐的构建

2.1 修身

社会、家庭、网络等环境要素,通过各种途径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大学生尚未完全成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多元的思想引发了大学生强烈的心理冲突。当前,作为独生子女的大学生普遍存在过度追求个性与享乐、个人主义倾向严重、责任感淡薄、心理适应与调节能力较差等问题。这些行为严重影响他人和自己的身心健康,高校必须有针对性地进行相关法制教育,开办各种法制讲座,引导大学生知法懂法守法和用法。学生要通过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的学习,不断扩充知识面,提升自己的人文与科技素养和理论素养,开阔心胸,丰富思想,提升人生境界;通过课堂学习和课外引导,运用情景模拟等适当途径,提高适应能力和自我调整能力。在条件许可的前提下,积极鼓励和引导学生走出校园,参与社会实践,增强学生的适应能力与调节能力。

2.2 加强制度建设,提供机制保障

大学生的心理和谐除自身的适当调节外,还有赖于制度体系的制约和调整。制度建设是心理和谐的重要保障。健全各种学生管理制度,完善校园公共管理制度,建立多方位的服务保障制度等。

2.3 建设和谐的校园文化

大学时期是人的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和谐的校园文化在陶冶人的情操、完善人的品格、塑造理想人格方面起着积极作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对于大学生和谐心理的塑造与培养具有重要意义。建设和谐校园文化,一要营造平等友爱、融洽和谐的人际环境,包括自我和谐、师生和谐。自我和谐又包括身心和谐、角色和谐,通过各种报告会、社会实践、培训班等形式引导学生解决困难,正确处理角色关系,从而实现自我和谐;师生和谐要求做到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真正帮助学生健康成长;二要加强校园基础设施建设,美化校园环境,为和谐心理提供祥和安定的外在环境,还要加强校园安全建设,达到物我和谐;三要加强大学精神文化建设,陶冶性情,培养情操。通过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增强学生凝聚力与归属感,更利于和谐心理的建构。

2.4 加强网络文明建设与监管工作,尽可能减少负面影响

网络只有规范有序才能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减少或杜绝负面影响,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首先,高校应重视网络道德教育,通过网络知识讲座的形式,强化网络道德教育,把其作为思想道德修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次,建立健全校园网规章制度,规范网络行为。在高校掌握校园网的充分管理权的基础上,制定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确保网上资料的科学性、思想性和政治性,保障信息安全,规范上网行为;再次,加大网络监管力度,形成一套完整系统的网络监管机制。采取必要的技术手段,加强网络监测,打击和治理各种网络非法行为。对营业性网吧,尤其要严格规范管理,营造良好的网络氛围,维护文明的网络秩序。

[1]樊富民.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2]张丹.关于高等学校和谐校园的几方面探讨[N].沈阳大学学报,2006,(2).

[3]禹晓华.大学生心理和谐的培育[N].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06(3).

猜你喜欢

校园心理大学生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心理感受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
让心理描写点亮全篇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