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回归现实合理的剧场规划和建设

2010-08-15王亦民

演艺科技 2010年6期
关键词:观众厅剧场建设

王亦民

(浙江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浙江 杭州 310006)

在当今社会经济繁荣的背景下,文化设施建设日益兴旺。剧场建筑的发展和博物馆、图书馆、电影城以及各种商业展示、休闲娱乐设施相比,由于它的建筑特性,以及剧场筹划和运作方面的一些特殊现象,产生了一些亟待研究的问题。

剧场的活动一般要求参与者较多的集体性,较少随意性,甚至剧场的观众们在时间、行为方面还会受到更多的约束。还有剧场活动对观众的层次、表演艺术的文化层次管理、领导部门的层次及接待和对外交流的层次表现的差异性,它的软硬件投入和运营上突出的动态性,以及较高的运营费用和较高的票价,都使剧场的工程实施、经营和生存更为复杂。这些情况都应引起社会和建设者的重视。

1 政府包办的剧场建设

剧场建筑本来是应演艺需求而出现的。历史上剧场发展的繁荣阶段,均始于艺术、始于民间星罗棋布的演艺场馆,而有君主权贵们集财力而建设的伟大而经典的剧场。所以,我们今天可以在古城中看到它们的标志性形象,这也成为后人进行城市设计的标杆。而重要的一点是,自古以来演艺经济和社会行政力的互动,到了现代也还是剧场发展的经典之道。

但是近年来,中国剧场建设却发生了一个和上述过程很不相同的情况。三十年改革开放的过程,首先是发展市场经济和解放生产力,随之而来的就是城市建设的飞速发展和更新。在城市建设和城市形象提升的计划中,剧场往往领衔于各种公共建筑群,作为“大剧院”、“文化中心”,首先要承担的是美化城市的“标志性”重任。

由于我国多年来城市中剧场普遍的缺乏和陈旧,新建现代化剧场成为城市建设中的盛事,而剧场又具有作为城市生活中的“仪典”场所的职能,营造城市空间和城市客厅的气派,就成了新建标志性剧场的推动力和决策依据。这就使得这项任务的主持者必然是城市的行政领导。但是,由于演艺事业的策划相对滞后,剧场的使用目标往往难以论证,于是近年来我们的剧场建设,普遍缺乏深入研究,不能与社会实际需要接轨,但由于某种错位的重视,许多大剧院工程却被建成为城市和政府辉煌的形象工程,也成了高投入、高票价的城市文化包袱。

2 攀比、过度包装、昂贵的剧场

由于剧场建设的程序始于城市形象的要求,于是基本的决策必然是从外形出发到个体的布局,对剧场建筑艺术和造型的关注就成为行政领导和社会全体的热点。由于对技术、经济问题的忽视,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往往成为一部论证含混的类比式建议书,进而演变为实际上的随性的攀比。

问题不在于对剧场提出的如文化特色、现代风格、地域文脉等理念,而在于如何运筹有度。古典剧场门面的富丽堂皇到了现代,或又被提升到对雕塑感、象征性的追求。由于剧场功能原来既有的在造型方面的困难,高大的台塔成为表现或伪装的难点,导致了大动干戈的“大包装”的设计手段。为了追求剧场建筑的标志性、雕塑感和象征性,常把体量三五十米甚至更大的台塔和侧后舞台形体加以美化或伪装起来,出现了一批“大剧院”造型。这个“大”,不仅是规格高大、舞台高大且机械配置齐全,更是外形浪漫、飞扬,造成巨大的体量而塞入种种附加的内容,从而组合成一个更大的营业装置。这甚至造成巨大的无用空间,以致耗费大量结构、装修材料和能源,用掉了可建数个甚至十数个剧场的费用。这种过度包装已成为近十多年来国内剧场建设的一大误区。全国各大城市,剧场设计出现了种种耗资巨大的象征性造型,如日、月、海涛、巨船、乐器等等,以及种种追求动感和视觉冲击力的大包装设计。这其中有很多牵强、夸张,有失典雅。

剧场建筑的标志性形象,往往把世界著名的悉尼歌剧院引为榜样,导致不惜工本进行外形攀比和追逐。纵览国外,发达国家近百年的近现代剧场,绝大多数剧场不采用过度包装,如悉尼歌剧院那样的剧场包装在国外其实很少,这是大量剧场专业资料可以明示的。但人们言必称悉尼,是因为在各种文化、商业、旅游的传媒中悉尼歌剧院出镜率极高,以致使国内很多涉及剧场建设的人士头脑发热。不知我们周围的这些追逐悉尼的造型已太多、过滥;也不知悉尼现剧院其实也是一个造型过度而实用性受限的名作。而悉尼歌剧院的盛名,使人们无从谈到它在经济、实用方面发生的问题。悉尼歌剧院应该说是世界剧场建设中的一个极端的案例,可是我国各地基本上没有那样的财力、能力和耐力。

在“城市标志性”的目标下,随之而来的是行政领导对建筑外形的过高预期,引发不切实际的妄为。浙江一个经济发展比较晚的城市,大剧院在完成了初步设计后,被新上任的市领导认为没有新意,设计院重新构思了一些如山峦、月亮的草案,来营造所谓山城特色。剧场被包装在一个捉襟见肘的巨大圆球之中,论证会上设计者也无法自圆其说。在几位评委的劝告下,设计又回到现实的方向,重新再来。这一折腾用去了两三年。

3 规划和设计师的状况

在“标志性建筑”的要求下,建筑师送评的方案把外形取胜作为设计的重要卖点,评标选择方案的专家们也常有这种倾向。甚至早在规划选址和城市设计上就已经有了不切实际的形象目标,外形的出奇制胜成为对建筑方案的一大挑战。而从设计师的技能来看,以往参与剧场设计项目的机会较少,因此,具有较好的剧场设计经验的建筑师也较少;对剧场使用功能和造价缺乏研究和控制而难以评审的情况,必然导致使用和经营方面被忽视。因为舞台工艺设计比较专业,又经常滞后进行,所以,建筑师除了重视外形和公共环境处理,不关心舞台和轻视观众厅设计的情况很普遍。建筑师对于观众厅的空间选型、功能的研究往往薄弱,而剧场建设项目中又把这份工作留给装修师去做,而后者也经常对剧场技术不了解,对观众厅空间的视听、起坐环境,尤其是其中的声光、机电综合性技术缺乏理念。可以看出,上述这几个环节中经常缺乏的是一个把关的核心。

多年来,已有很多重要剧场项目是由境外建筑师设计中标后,投入实施的。境外建筑师有时有较强的构思、造型和表现能力,但其心态和能力状况与国内建筑师很相似,设计方案带来的问题也是相类似的,甚至境外参与的剧场设计需要更多的投资来建造。他们常常并不熟悉剧场设计,也经常有重形式、轻功能,甚至轻视观众厅的情况。例如一座由境外设计师设计的国内著名大剧院,它的观众厅体量偏小,1 600座的观众厅由于宽度不足而在正厅只设了2条纵向走道,没有设两边的走道;以至于观众厅内人流环境较差。而观众厅两侧有疏散门,于是门向内而设的台阶与门口的座位冲突;同时,两侧靠墙的座位由于头上有连续的跌落式挑台,视线被挡去很大的一个角。

4 城市为谁建剧场

由政府包办,以城市公共建筑群配套为出发点的剧场建设还伴随着一种情况,就是一部分地方政府或城市的领导者,不惜以大量财政投入建设高规格的大剧院、文化中心,或多或少是为政府解决会议的需要。这种现象造成了剧场的规划设计、选型盲目求全或模式单一、忽视剧场建筑的文化特性,却又由于会议的需要而片面强调气派,追求过大台口,追求对称或庄严的布局和形象等等,使群众的文化活动成为这类会堂式剧场的附属品。此类会堂式剧场的行政要求,加大了剧场经营中的非市场因素,更造成门庭冷落、管理成本提高。这样造成的结果,往往是政府的楼堂馆所由演艺团体付高额租金,最终由老百姓以高票价买单。把剧场作为城市昂贵的摆设,看似表现了政府对文化设施的重视和成就,却使后续的建设失去了机会,基本上未能解决文化设施缺乏的状况。一些发达城市对新建“大剧院”的运营尚待消化,而某些后进城市的 “大剧院”又待蓄势而发。

剧场的建设和维持成本过高,造成场租、票价过高,政府无力伺养,导致剧场和演出团体的困境,降低了剧场服务社会的能力,也会抑制文艺演出事业的发展,使人们不得不思考剧场建设在社会生活中的目的是什么。剧场演出是为实现人民文化生活的基本需求,或仅仅是一种象征性的点缀?剧场演出是满足广大群众经常性文化生活,还是仅仅供群众偶尔的享受?昂贵的剧场演出,使普通人民群众望而却步,无法提高和培养观众的文化素养。高昂的票价使演出活动脱离市场规则,使剧场成为少数人的活动场所。这可与博物馆、图书馆、影城、旅游酒店的立项、开发作一下比较和对照。上世纪80、90年代确也发生过一些中小型剧场荒废关闭的情况,其原因是受当时的经营、体制和竞争环境所掣。但因此就把剧场仅仅作为一个摆设,绝不是表演艺术和剧场的最终目标。

5 对策和建议

综上所述,造成目前剧场发展的困境有来自多方面的因素,对如何改变这种状况可否有如下策略:

可设想加强对剧场建设中的技术经济测评和控制。和图书馆、博物馆类的免票或公益性的低消费场馆不同,将其与剧场和酒店相对照,剧场营运也面对较大的动态性和较多的商业竞争,以及前述剧场在运作中的种种约束和难度,建议参照旅游酒店立项的预测方式,运用分级的经济分析手段研究节目源和观众源,把投资、场租、票价的测算在筹建时纳入可行性报告,实行造价控制和类型、等级定位控制。建筑设计、设备配置均应照此执行,项目验收投产后应有核查。同时,应加强对规划、建筑、装修师的剧场设计指导、评审,控制无目标地追求高大全配置,控制过度的包装设计,这个控制要严肃地落实到方案阶段的造价估算中。强化剧场建设前期的使用目标策划和剧场工艺设计。业主和建设方应深入进行使用功能和演出工艺的研究和策划,工艺设计应包括表演空间和观众厅的相关配合。

在规划选址和城市设计中给剧场建筑以恰当的定位,城市中剧场的选址和规划,应反映城市演艺事业发展和文化消费需求,摒弃把剧场形象作为城市标志的过分要求。建筑师应更多地了解剧场工艺和演出的要求以及创新发展的前景,为在我们的城市中持续地建设更多的、为表演艺术丰富、多样、繁荣而服务的现代化剧场。

除了剧场本身在经营方面的努力之外,报刊和电视等各类媒介应提高鼓励剧场发展和丰富群众剧场生活的意识。电视培养了群众日常观看电视剧和出自演播厅的各种节目的习惯,但也要多加引导,报道剧场表演的节目,帮助培养剧场观众。演出部门在保护剧目知识产权和向社会传播信息之间应寻找更多结合点,以吸引更多的观众走进剧场。

在我们的一些城市中,“大剧院”可能是过早的来到了,好像是搁浅在海滩的一艘巨轮。只有看到演艺繁荣如百舸争流时,不同地域各具特色的名剧院才会如水到而渠成。其实,这也是演艺文化真正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

猜你喜欢

观众厅剧场建设
欢乐剧场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论《日出》的剧场性
观众厅视线分析软件《神眼》的应用
开心剧场
京剧剧场的观众厅设计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