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演艺文化的产业链
2010-08-15周庆琳
周庆琳
(国家大剧院 工程业主委员会,北京 100031)
1 如何看待我国当前剧场建筑大兴土木的现象
自从国家大剧院建成后,我国掀起了一个建设剧场的热潮。全国各省除去省会等一级城市,二级甚至三级城市都在建设剧场建筑,对这种现象有各种不同的看法,大体可以归结为两个方面:一种认为这是各地政府官员盲目追求政绩的产物,因为很多剧场建成后利用率不高,运转困难,政府还要倒贴钱保持它的运作;第二种看法认为,这是满足人们对文化生活日益增长的需求,是在偿还多年来政府拖欠老百姓在文化领域里的债务。笔者赞同后一种说法。记得在上世纪90年代时,朱ā基总理曾说过这样一段话,大意是:建国以来,我们在经济建设上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还满足不了人民的需要;但相比之下在文化领域全国投入就更少,欠老百姓的账就更多,这笔账迟早是要还的。从这一角度看,当前大量建造剧场,并不是偶然的现象。我们应该对这一现象有一个正确和全面的看法。
建设剧场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结果,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剧场不是什么时候想建就能建起来的,当条件不具备时想建也建不起来,当然条件具备时企图阻止也阻止不住。国家大剧院的建设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几起几伏正好说明了这一点。在为1959年建国十周年筹建的北京十大建筑中原本就有国家大剧院,施工图都做得差不多了,但由于财政方面的问题,最终没有实现。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又把建设国家大剧院提到日程上来,组织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作了多个可供研究的方案,但还是由于财力的问题又一次落空。直到90年代末期,当时我国经济发展迅速,有了比较雄厚的经济基础,当再次提出建设大剧院时一拍即合,1998年马上投入运转。在其影响下,在各地方也同样具备了物质条件的基础上,掀起了全国剧场建设的热潮。
剧场需要强有力的财政支撑,这体现在建成后的运转上,剧场完全依靠票务收入维持自身的运转是十分困难的,世界各地都是这样。像维也纳歌剧场这样著名的演出场所,每天都有演出,票价也不低,但是政府每年还要补贴40%的经费。我们不应该把剧场看作是一种盈利机构,想利用它赚钱,这是不现实的,应该把它看作是一种半公益性质的建筑,靠它提高广大市民的文化修养,满足他们的精神需求。特别是当前我们已步入小康生活,在温饱问题解决后,满足精神生活的需求也提到日程上来,所以说,形成剧场建设的热潮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
从国外剧场历史发展来看也说明了这一点。欧洲19世纪的后30年,即从1868年~1898年期间也兴起了一个剧场建设的高潮,在短短的30年中就建成了55个有代表性的剧场,如维也纳歌剧院、巴黎歌剧院、伦敦大剧院、德累斯顿歌剧院、柏林歌剧院、日内瓦剧院……这一时期,欧洲由于工业革命带来的本身经济的巨大发展,又从中东、远东、非洲掠夺了巨额财富,再加上这个时期又是欧洲科学技术大发展时期,所以,就形成了剧场建设的高潮。在日本有两次剧场建设高潮,第一次是在上个世纪60年代,第二次是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60年代时,战后的日本经济已发展到一定水平,有了物质基础,形成了一次剧场建设高潮。用不到十年的时间,建成了近20个“会馆”,这种会馆是一种多功能的剧场,既能开会又能演戏。后来发现演出效果不好,不能满足高质量的高水平的演出,于是在80年代,当日本经济发展到了顶端时,又兴起了一次剧场建设的高潮,而这次是以专业剧场组成的文化中心性质的演艺建筑群,如东京第二国立剧场、爱知县文化中心、琵琶湖艺术中心、大阪拙竹剧场、宝 大剧场等。
由此看来,我国当前剧场建设热潮绝非毫无缘由,绝非盲目蛮干,或是单纯的追求政绩,当前对演艺界来说是难得的黄金时期,抓住时机,运作得当,就会把演艺文化推向新的高潮,否则,就适得其反,这就需要我们很好地检查一下演艺文化产业链各个环节的运作情况,对薄弱甚至是空白的环节要及时进行完善和调整。
2 完善演艺文化产业链
演艺文化产业链可分为硬件和软件两大部分。
2.1 硬件
硬件就是演艺建筑的建筑物,即歌剧院、音乐厅、戏剧院等,建设一个剧场需要有前期策划、设计、施工三个环节,目前,这三个环节中的状况如何,存在哪些问题,分析如下:
(1)前期策划工作
这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定位准确是建设一个好的剧场的前提,但目前这项工作相当薄弱,经常是由业主自己完成,最多请一个一般的咨询公司来完成,由于对剧场的特点不了解,经常会发生一些错误。一是定位不准,由于对歌剧院、音乐厅、戏剧院的特点和规模不甚清楚,造成一种混乱;二是对剧场的工艺要求不清楚,对舞台应作多大规模,后舞台部分应如何布置,面积如何分配等,提不出详尽的任务书,使设计单位无从下手;三是对剧场工程的复杂性认识不足,不知道如何运作,经常丢三落四,浪费许多时间和资金。
(2)设计阶段
剧场工程的设计需要20多个工种的介入,其状况极不平衡,有的专业已经很成熟,但有的专业几乎是空白,大大地拖了剧场设计的后腿。
a.土建设计
土建设计包括建筑、结构、水、暖、电、建声、噪音控制设计,目前国内已有相当的水平,从一些工程的方案来看,有些并不亚于国外的大牌建筑设计师,完成剧场的设计任务已毫无问题。
b.工艺设计
剧场建设具有很强的工艺设计要求,如舞台的设置。目前全国各地都在学国家大剧院的品字形布置,这对一些小地方的剧场来说完全没有必要。在资金不足和规模没有那么大的情况下,如何设置舞台,是不是要把推拉升降转的各种功能全部用上,可以舍去哪些部分,尚无明确的答案。舞台布置、道具流线如何布局,设置多少化妆台、房间大小如何搭配;候演厅要不要设置,设置在哪里;化妆室要不要设置,设置在哪里;后台的面积如何分配才合理等,都没有成熟的意见,没有进行进一步的研究。
c.专业设备的设计
专业设备即舞台机械、灯光、音响、舞台监督等的设计,在目前几乎是空白。应该说,我国在这方面的加工、制作、安装运行等,时至今日已有了长足进步,特别是在舞台机械方面,并不亚于国际水平,已能满足我国剧场建筑的需要,但设计工作很薄弱。过去都是由厂家或提供产品的公司进行这方面的设计,这样做很不合理,缺少公平竞争的条件,选不到更合理的产品;另一方面,这些厂家对演出工艺要求不熟悉,提不出合理的使用方案,即做施工图可以,做方案不行,没有办法只能花大价钱请国外设计公司来做这方面的工作了。这是目前阻碍我国剧场建筑的发展的主要因素。
d.弱电系统的设计
目前,我国在一般建筑中弱电网络系统已日趋成熟,将楼宇、消防、安防等子系统集成化,提高工作效率和节约资源已初见成效;但在剧场建设中,它还应该是一个演出系统的网,将演出信息、售票系统、多媒体查询、实况转播系统等子系统集成起来,进一步提高演出系统的工作效率。目前在我国这些还是空白。
e.艺术照明系统的设计
艺术照明在我国才刚刚起步,对于剧场这样一个艺术殿堂,艺术照明尤为重要,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良好的室内照明可以烘托出浪漫的艺术氛围,丰富多变的室外照明可以增加愉快的娱乐气氛。但从目前我国对这一问题的重视程度和设计水平来看,与国外还有很大差距。
f.标识设计
标识设计是最近这些年才被大家重视的一个可以起到画龙点睛作用的工作,总体设计水平很低,基本不能满足实际的需要,特别是剧场内部的标识系统,与一般公共建筑如机场、车站有所不同,这一点还没有被大家认识。
(3)施工监理阶段
目前我国施工能力十分可观,建筑师的思想解放,大大锻炼和提高了施工单位的能力,对剧场建筑的建设不形成任何阻碍。在监理工作方面,一般的土建工程监理问题不大,但对专业设备的施工监理工作目前力量薄弱,尚需培养这方面的人才。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迅速成立我国演艺建筑的顾问咨询公司,以解决演艺建筑建设中的顾问咨询、专业设计以及监理工作,是扫清演艺建筑建设发展障碍的有力举措。
2.2 软件
现在再谈谈软件,有了硬件,软件跟上才能保证正常的发展。
首先要有好的演员。应该说这方面状况十分乐观,我们已经有了一支强大的演员队伍,演技有了很大的提高,而且越来越好,笔者认为不会成发展障碍。
第二是剧作。这一点笔者个人没有发言权,不过现在看了不少电视剧,有反映现代生活的,有反映古代历史的,很多也很吸引人,只不过有些略显粗糙。剧本应该不会成为演艺文化发展的致碍。
第三是剧场专业设备的管理人员。大量建设剧场后,剧场专业设备的管理工作要提到日程上来,这些高大精光的设备不是一般人学学就会管好的,但也并不需要具有高学历的博士、硕士研究生来管理,如何能找到合适的人选,需要建立一个完善的培训计划。
第四是宣传与普及。对于好的演出加大宣传力度,是争取观众的良好手段。对于古典歌剧、音乐等来自西方的演出,应该加强普及工作,就是在欧洲或者美国这些发源地的国家,他们都不放弃普及工作,何况中国呢,目前在我国演出普及宣传工作做得很不够。
第五要建立演出体系的连锁店。通过连锁体系将好的演出在全国巡游展演,可以便捷地提高演出效率,扩大市场,满足低收入的普通百姓需要。实际上在硬件上已提供了连锁演出的可能,个人认为可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将台口做得大一些,甚至达以18 m,使在一些国家级的剧院,能演出的剧目在这些剧场都能演出。
纵观我们目前演艺文化的现状,形势大好,只要我们把这条产业链中的薄弱环节进行调正和增强,演艺文化的发展是十分乐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