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区综合治理是经济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2010-08-15谢强
谢 强
(山西省大同市水土保持站, 山西 大同 037004)
1 流域概况
新荣区京津风沙源项目区淤泥河流域位于新荣区郭家窑乡庄窝墩村西坡,流域面积5.54 km2,其中水土流失面积为4.44 km2,占流域总面积的80%,属永定河上游。地理坐标为东经112°52′~113°13′,北纬 40°08′~40°24′,海拔 1 200~1 500 之间。流域属黄土丘陵阶地区,地形破碎,土壤侵蚀模数为4 174/km2.a,其中土壤风蚀模数3 500 t/km2.a。流域涉及一个乡(镇)、一个行政村,全为农业人口,人均耕地2.65 h m2。十年九旱、严重的水土流失造成土地瘠薄,生态环境恶化,粮食产量低而不稳。另外,本流域大风日数多,且多发生在无植被覆盖、地表干燥裸露的冬春季节,所以在大风天气,尘土飞扬、水尘弥漫,风沙直接吹入河道,增加河道输沙,同时,风蚀水蚀交互作用,加剧了水土流失的危害,直接影响了当地群众生活和生产的正常进行。粮食产量低而不稳,造成当地经济落后,群众生活贫困,同时由于大量的水土流失,致使流域下游河道淤积,河床抬高,泥沙直接进入御河而输入官厅水库,加剧了官厅水库的泥沙淤积,减少了水库的有效库容,甚至污染了京津水质,直接影响到京、津人民的生活用水质量和生命财产安全。
多年来,项目区各流域农民在资金不足、生活贫困的情况下,积极开展了水土流失治理工作,但因人口少,治理任务大等原因,治理进展缓慢。全县本着全面贯彻落实国家农业综合开始“两个着力,两个提高”的工作思路,以科学发展观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指导,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核心,以小流域为单元,流域按照因地制宜、因害高防,集中治理,连续治理,优化配置,综合治理的原则,以科技为先导,以人才教育培养为基础,治理水土流失与流域经济开发相结合,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统筹兼顾、开发模式主要是建立坡面防护、沟道防护和综合配套三大体系。从长远考虑,加大水土流失宣传力度,强化水保生态意识,使人们认识到经济发展不能违背自然规律;加大监督管理力度,控制人为水土流失,坚持制止各种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开发水资源,修建地表拦蓄工程,充分利用水资源,防止洪水造成的水土流失,科学治理沟道,防治洪涝灾害,避免滩岸坍塌,保护城乡、村庄、农田免遭洪水侵害,利用两岸滩地引洪用沙、灌溉。
提高综合治理水平这些都是新荣区京津风沙源项目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通过近几年的水土保持生态环境治理,到目前为止,新荣区京津风沙源项目区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33 hm2,初步治理度和减沙率达到70%以上,新增林地面积占宜林宜草面积的85%以上,基本做到农、林、牧诸业并举,综合发展。共建机修梯田47.3 hm2,可耕种坝地66.7 hm2营造果园26 hm2,经济林 103 hm2,乔木林 40.2 hm2,灌木林 90 hm2,1 000m3蓄水池一座,修筑淤地坝35条,打旱井110眼,塬面建节水渗灌池200处,微灌面积达333.3 hm2;共动土石方量16.8万m3,其中砌石 1.29 万 m3。
2 效益
2.1 经济效益
经济效益据实地调查,原来塬坡耕地平均单产不达1450kg/hm2,沟坡耕地不到2 230 kg/hm2。经过治理后,第一年持平,第二年有所增产,从第三年起梯田平均增产2 230 kg/hm2以上,坝地增产7 300 kg/hm2以上。随着林果业的发展,该区形成了3个主要产业区,即高效农田区、高效果园区、高效林、粮间作区,仅此3个产业区可增收203.1万元;另外水保林、经济林、饲草等增收近180余万元,提水工程可微灌塬面343.3 hm果园,年增收255万元左右。
2.2 生态效益
随着人们环境意识、法制观念和管理措施的增强,由人为破坏而引起的水土流失将基本得到控制,沟道主要拦沙工程在百年一遇洪水标准下能安全渡汛。从蓄水保土效益来分析土壤入渗(包括增加地面植被、改变微地形、改变土壤性质)和拦蓄地表径流(包括“四旁”小型蓄水工程和坡面小型蓄水工程、格坝、沟底谷坊、库工程)工程的生态效益。据调查和试验,谷坊、沟头防护工程年保水245m3,坝地为1.01,梯田年保水率为0.78,人工草地为0.34(从第四年起计算),水保林0.46(从第六年起计算),旱井平均蓄水36m3/眼,小型淤地坝每座每年可蓄水8万m3(淤积年限为5年)。灌木林整地工程的保水率为0.31,经济林、乔木林整地工程(水平沟、鱼鳞坑)保水率0.95(工程前5年未淤满为有效蓄水期),人工牧草整地工程保水率0.14,年总蓄水量子力学310.73万m3。
坝地保土率为0.98,梯田保土率为0.92,水保林为0.58,谷坊平均保土48m3/座(5年后淤满不再计算),年总保土2.33万m3。
2.3 社会效益
项目完成后,可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促进土地利用结构调整和农村产业结构的优化拓宽农村劳动力的就业门路;改善农业基础设施条件,促进农作物稳产高产,保证粮食安全;减轻沟道、河流洪水泥沙带来的灾害,延长水利工程的使用寿命,调节径流年内分配,缓解水资源的供需矛盾,为生产、生活和生态用水提供保障。生态环境得到根本改善,可增强群众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促进和谐社会和新农村建设,提高环境容量和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
3 经验总结
(1)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中,治理措施规划必须贯彻“预防为主、因地制宜,加强管理,全面规划、综合防治,注重效益”的方针和坚持“综合治理、集中治理、连续治理”的原则,以保土蓄水为中心,根据当地的自然地理特点和社会经济基础,科学地制定水土流失治理规划,以乡(镇)、村为单位,统一规划,合理安排,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牧则牧,山、水、草、林、园、田、村、路综合治理,把生态效益放在优先位置,实现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相统一,生物措施、工程措施、农业措施相结合,先支沟后干沟,从上而下,节节控制,全面实行综合治理。
(2)加强水土保持法制宣传教育,水土保持是一项长期的艰巨任务,要加大宣传教育工作力度,特别是对党政主要领导和开发建设项目单位的宣传显得尤其重要。另外,根据开发建设单位及成员不了解水土保持有关法律、法规及政策的实际情况,积极应对,和市政府法制办联合危险性了水土保持法律法规手册。通过电视、街头宣传及传单宣传。
(3)科学规划,加强指导,为了充分利用春季降雨偏少、气候适宜的优势,应及时安排来年的规划,在时间安排上逐步实现了由原来的夏秋冬三季兴修向春夏秋三季以夏修为主转变。充分考虑当地产业优势和地形地貌特点,突出发展主题,以资益为先,整山整流域治理,在规划中坚持“五个结合”,统筹配置山、水、草、林、路,做到科学规划,综合开发,合理建设,配套服务。组织专业技术人员深入建设第一线,从规划落实、施工放线、验收考核、质量抬头等多方面全方位跟踪服务,促使建设向规范化实施、规模化治理、优质化建设的方向发展。同时,广泛推广地膜覆盖、节水灌溉等实用技术,调整种植结构,推广优良品种,不断提高小流域治理的综合效益。
(4)领导重视,精心组织,全县各级党委、政府狠抓项目区建设,力度始终不变,始终将项目区建设作为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重中之重,纳入政府的目标管理,各级实行“一把手”负责制,分管领导直接抓的总机制。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亲自指挥,现场勘察,强化措施,明确责任,把各项指标落实到基层,落实到人头,一级抓一级,形成了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为京津风沙源项目区的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有力地促进了京津风沙源项目区建设工作的顺利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