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教育:“授之以渔”不如“授之以欲”
2010-08-15曾春水
张 玲 曾春水
(江西理工大学南昌校区 江西南昌 330013)
创业教育:“授之以渔”不如“授之以欲”
张 玲 曾春水
(江西理工大学南昌校区 江西南昌 330013)
创业教育是一种培养和提高生存能力的教育。实施创业教育,不单是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现实需要,更是创新大学生成长成才模式、建设创新型国家、落实以创业带动就业战略的现实需要。本文对创业教育“授之以渔”不如“授之以欲”的观点,具体包括三个方面:创业教育不能仅仅“授之以鱼”;创业教育并非只是“授之以渔”;创业教育首要的是“授之以欲”。
创业教育“授之以鱼”“授之以渔”“授之以欲”
创业教育是一种培养和提高生存能力的教育。大力开展创业教育,有助于唤醒大学生的创业梦想和创业意识、激发大学生的创业兴趣和创业热情、提升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增强大学生服务国家和人民的社会责任感、推进大学的创业文化建设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对于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落实以创业带动就业的战略要求也具有重要意义。高校如何开展创业教育?许多人认为,“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其中的“鱼”是结果,“渔”是方法与过程。说的是给人传授既有知识,不如给人传授学习知识的方法。而我们考虑这个问题的角度有所不同。因为虽然调查显示有67.67%的学生想通过创业来获取财富,不想通过创业来取得财富的学生只有5.5%,但是,高校学生对创业知识的学习积极性普遍不高也是不争的事实。所以,大力推进创业教育“授之以渔”,不如“授之以欲”。这个“欲”就是梦想、激情和兴趣,说的是给人传授学习知识的方法,不如激发人的潜能和欲望。正如马克思曾说:“时间实际上是人的积极存在,它不仅是人的生命尺度,而且还是人的发展空间。”让学生变“消极存在”为“积极存在”,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显然是创业教育要解决好的首要问题。
一、创业教育,不能仅仅“授之以鱼”
面对当前高校毕业生越来越严峻的就业形势,政府一方面通过公共政策增加就业机会,另一方面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自谋出路。专家也建议,高校毕业生不能仅仅寄希望于“等、靠、要”就业,要以创业带动就业,大力提高创业式就业的比重。但从现状看,我国大学生创业意识依然薄弱,绝大部分毕业生仍然选择传统的就业渠道。在这种背景下,大力开展创业教育,不单是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现实需要,更是创新大学生成长成才模式的现实需要。哈佛大学拉克教授说:“创业对大多数人而言是一件极具诱惑的事情,同时也是一件极具挑战的事。”今天,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社会的游戏规则发生了改变。“知识资本最终将导致‘世界财富的一次大转移’,财富日益转移到知识资源掌握者手中。”新形势对创业者学习、占有和运用知识资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个现代创业者必须善于学习和运用新的知识,以便“懂哪行做哪行”,更好地驾驭市场。同时,一个大学生有没有成长为企业家的潜质,也不只是看他们所掌握的知识如何,更重要的是看他们的综合素质。因此,对于实践性很强的创业教育,不能仅仅“授之以鱼”。只是填鸭式、机械地对学生进行书本知识的传授和灌输,忽略创业教育对人的综合素质和能力的提升以及职业品格塑造的本质作用,是无法真正培养出学生自主创业能力的。
当前,功利性的价值追求已经影响到许多大学生的视野,使一些接受创业教育的大学生根本没有进行全局性和战略性地学习和思考,只是急功近利、盲目跟风,使自身的认识停留在一般商业活动层面,而没有根据自身的特点进行综合素质的训练和提升。因此,必须将创业教育纳入教学主渠道,着力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突出其主体地位,注重其个性化发展和创新精神的养成。加强创业教育实践环节,积极开展以创业教育为主要内容的第二课堂活动,培养学生的创业兴趣,增强学生的创业体验,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创业知识和创业技能。
二、创业教育,并非只是“授之以渔”
创业教育涉及的不只是“如何创办企业”,更重要是培养学生从事不同职业所需的知识、技能和特质。模拟的市场是有限的,真实的市场往往是巨大的。因此,开展创业教育,并非只是“授之以渔”,即简单地理解为传授创办企业的方法和技巧。
高校作为创业型人才成长的摇篮和创业者的熔炉,但并非所有的大学生都适合创业,因此高校不能仅仅按照自主创业人才的目标来培养学生。因此,高校应该将创业教育纳入学校人才培养的全过程进行系统设计,充分整合第一课堂、第二课堂和社会资源,构建合理的创业教育体系。通过开设创业类必修课、选修课,举办创业讲座等途径,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精神;通过组建学生科技与创业社团并扶植其开展虚拟创业活动和定期举办创业竞赛活动,来训练学生的创新创业思维、动手能力、创业能力、培养其创业索质;通过采取与社会共建的方式组建大学生创业实践中心,指导学生参加真实的创业实践,或为学生提供一些简单易操作的创业实训活动,为想创业的学生服务。调查显示,89.04%的大学生希望开设创业指导课程,其中:对主讲的要求方面,43.74%倾向于创业成功的社会人士,34.07%倾向于创业的校友或同学,17.58%倾向于成功的企业家,4.18%倾向于学校老师教授;对培训内容的要求,67.47%的应该侧重于人际交流与沟通技巧,61.54%侧重于与自己创业方向相同的实践活动,46.37%侧重于市场营销,29.23%侧重于个性化辅导,24.62%侧重于财务税收。
三、创业教育,首要的是“授之以欲”
清华大学第十届“挑战杯”竞赛委员会主任王乃彦院士认为,比赛最重要的是激发大学生创新的欲望和精神。调查显示:32.75%的学生创业动机来自于自我内心对于事业的强烈追求;21.28%的学生创业动机来自亲人的示范效应;19.14%的学生创业动机来自我的就业压力;11.95%的学生是因崇拜创业英雄才激发了自我的创业欲望。除此之外,媒体的宣传也对大学生也产生了一定影响。可是,我国长期以来形成的思维惯性是将大学生读好书和找份好工作划为等号。在国外,理财和推销是作为基本技能从幼时就开始培养的。比如在新加坡,创业教育在小学就开始了,学校通过“虚拟股份”之类游戏寓教于乐,教学生怎么赚钱,而在中国,即使是在高校里,创业教育要么没有,要么不系统不全面,以致于我国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大学毕业生的择业观形成鲜明的反差。在美国,大学毕业生创业的比例高达20%—30%。而我国大学毕业生参与自主创业的人数比例却一直不到1%。这表明我国大学生创业的愿望很不强。因此,如何激发大学生的梦想、激情与兴趣是解决大学生接受创业教育的原动力问题。大力高校推进创业教育,首要的是“授之以欲”。换言之,激发学生的潜能和欲望远比让学生被动学习效果好得多。
19世纪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指出:“教师个人的范例,对于青年人的心灵,是任何东西都不可代替的阳光。”开展创业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梦想、激情与兴趣的开发、激励和引导作用也是不可低估的。第一,让大学生知道拥有创业愿望是件好事,但不要盲目的蛮干。创业是需要充分准备、调查和论证的综合过程,在创业前积累和学习经验,摆正自己的心态,是重要的一步。创业一旦进入市场,就应该完全依照市场规则办事,而不应该“再当学生”,市场也并不因为谁是大学生而给谁优待。经济学中“木桶原理”,说的是桶能装多少水是由最短的木板决定的。创业者有必要了解自己最短的“木板”在哪里。第二,教会学生如何面对失败,如何克服创业初期的各种困难。因为,创业者从创业的第一天起,每天要面对的是困难和挫败,而往往不是成功。在面临一次又一次失败的打击时,创业者靠的是坚忍不拔的精神,绝不丧失前进的信心和勇气。第三,让大学生知道我国大学生最终选择自主创业和创业成功率非常低的原因,除了缺乏创业的经验、技术、资金和能力外,创业者情商低可能是主要问题。情商是情绪智商的简称,它包括认识自我、情绪控制、自我激励、认知他人和人际关系协调等五个方面。要让有创业愿望的学生在参与、体验、模拟和实战中与成功企业家分享创业亲身体验,得到经验的传承和全方位创业情商的培养和提高。
[1]王建华.加强高校自主创业教育[J].教育与职业,2010,(22):20.
[2]陈希.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于高校人才培养全过程[J].中国高等教育,2010,(12):4-6.
[3]李家华,卢旭东.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校人才培养体系[J].中国高等教育,2010,(12):9--11.
[4]贺建民,郭永强.构建地方院校创业教育新体系[J].中国高等教育,2010,(3、4):62-63.
[5]牛翔宇.上海高校创业教育体系建设初探[J].教育发展研究,2010,(5):84-86.
[6]范开菊.高等学校创业教育的发展难题及对策研究[J].学术论坛,2010,(4):204-207.
[7]陈新亮,商万军.对构建大学生创业教育体系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10,(5):93-94.
[8]姚圣梅.论大学生创业教育体系中的情商培养[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9,(8):91--93.
[9]文·凤凰马.大学创业教育“未尽其能”[J].教育与职业,2008,(3):96-97.
[10]张国圣.创业教育首先应该是“失败教育”[J].中国高等教育,2009,(13、14):78.
[11]张志群.大学生创业教育“精神学范式”的构建[J].教育探索,2010,(3):34-35.
[12]中原工学院大学生创业倾向及相关情况调查报告:httP://www.sojumP.com/rePort/196591.asPx
张玲(1963—),女,江西理工大学(南昌校区)副教授。
曾春水(1963—),男,江西理工大学(南昌校区)教授。
责任编辑 张荣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