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求真务实,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2010-08-15何文兰
何文兰
(陕西省社会科学院 陕西西安 710065)
党的建设科学化,简单地说,就是党的建设要符合共产党执政、社会主义建设、人类社会发展的三大规律。求真务实,是每个党员干部在任何时候、任何条件下都必须坚持的科学精神,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所要求的理论和实践、知和行的统一。所谓“求真”,就是依据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去不断地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所谓“务实”,则是要在这种规律性认识的指导下去实践。那么,体现在党的建设科学化上,就是在尊重三大规律的基础上去推进党的建设。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的建设基本实现了科学化,但也存在一些不够科学的东西。在党的建设实践过程中,总地看,广大党员干部在坚持求真务实方面做的也是好的,但一部分党员干部不思进取、作风漂浮、弄虚作假、脱离群众等突出问题仍然存在。我们党80多年的奋斗历程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全部历史充分表明,什么时候求真务实坚持得不好,党的组织和党员干部队伍就缺乏朝气和活力,党和人民的事业就会遭受挫折。而如果任其蔓延,不仅会严重削弱党员干部队伍的战斗力,危害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而且将从根本上毁掉党和社会主义事业。因此,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求真务实是关键。
一、求我国基本国情和党情之真,务加强党的学习科学化之实
中国共产党是我国唯一合法的执政党,是我国各项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中国共产党成立88年以来,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了“四个转变”,但又面临着“四大考验”;“当前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党的建设状况、党员队伍素质总体上同党肩负的历史使命是适应的。同时,党内也存在不少不适应新形势新任务要求、不符合党的性质和宗旨的问题”,这就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和党情。可以说,党的建设正处在承前启后、继往开来、与时俱进的重要时期,有机遇也有挑战。那么,适应形势搞好党的自身建设提高科学化水平,使党永远保持先进性和执政地位,一个重要的途径就是加强学习,只有通过学习不断地补充新鲜血液和吸收新的能量,才能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这就要求我们求真务实地搞清楚向谁学习、学习什么、如何学习以及怎样评价学与不学和学到什么样的程度才是科学化的问题。首先,要有科学的学习对象。过去我们一提到学习,毫无疑问就是学习书本。我们就象征性地翻翻书、开开会、听听报告,这已经完全不能满足我们现阶段的学习需要。现在,我们除了向书本学习基本知识以外,必须开阔眼界向历史经验学习、向人民群众学习、向实践学习。只有这样,我们党才能够经受住面临的考验从而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其次,要有科学的学习内容。一是必须学习科学的理论。因为,“一个政党只有坚持科学的理论,才能始终站在时代的前列,才能制定正确的政治路线凝聚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为崇高的理想和目标而奋斗,不断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1](P51)。二是学习党的基本路线、基本方针、基本政策、基本纲领、基本理论和基本经验。三是学习人类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再次,要有科学的制度和方法。党的建设科学化,要通过科学制度和方法来落实。制度作为一种行为规范,具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的特点,可以有力地引导和约束人们的行动。但是,在很多情况下我们都是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用构成制度的要素来代替制度体系的本身,所以我们说制度就是指科学的制度体系。在方法上,要坚持继承和创新相结合,积极把探索适合新形势需要的信息网络技术运用于党的建设。最后要有科学的评估系统。一是要把学与不学、学的好坏与工作的政绩考核相挂钩,这样才能消除学习上“各自为政”和学与不学、学好学坏一个样的现象。二是要建立科学的长效学习机制。要有明确的学习制度、方法、目标、任务和指导思想。
很显然,学习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只有求真务实的实现了学习的各个环节的科学化,整个学习的结果才会科学化,通过学习提高党的建设才会科学化。
二、求党的执政规律之真,务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科学化之实
中国共产党与其他政党的执政规律有着本质区别,它只有将自己的命运与国家人民的前途命运紧密联系起来,实现广大人民的利益,才具有实际价值。因此,党要在建设过程中,善于总结经验教训,形成合规律性的认识,并标本兼治地去解决当前党员干部队伍存在的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建设取得了一个重要的进展,就是把党的建设上升到规律的高度来认识。这是新时期党的建设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一个必然选择。因为革命时期的党建经验已不能完全适应新的情况,对党的建设进行纯粹的工作性研究已远远不够。同时,既然共产党有政党执政的一般规律,又有其特殊规律,这就必须要求真务实地全面搞好党的建设,才能提高科学化水平。
第一,要紧紧围绕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加强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建设。就是要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全党。同时加强学风建设,要坚持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中推出“精品”。
第二,要加强制度科学化建设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通过坚持和完善各项学习制度、调查研究制度、联系群众制度、民主集中制度、民主决策制度和各项公开办事制度加强党的建设。邓小平指出:“我们过去发生的各种错误,固然与某些领导人的思想、作风有关,但是组织制度、工作制度方面的问题更严重。这些方面的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会走向反面。 ”[2](P333)
第三,要加强保持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组织作风建设。“一个政权也好,一个政党也好,其前途与命运最终取决于人心向背,不能赢得最广大群众的支持,就必然垮台。”[2](P642)因此,推进党的作风建设,必须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必须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把实现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特别是对群众反应特别强烈的主观主义、官僚主义等现象要坚决予以铲除。
第四,要从执政规律的高度、从关系党和国家兴衰存亡的高度来抓党风廉政建设。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方针,筑牢党员干部拒腐防变的思想堤防,并通过体制创新努力铲除腐败现象滋生的土壤和条件,采取强有力的举措做到“未雨绸缪、预先防范”,力争在源头上预防和解决腐败问题。
三、求人民群众历史地位和历史作用之真,务以人为本的党建目标科学化之实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发展的推动者。只有牢固树立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观点、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点、干部的权力是人民赋予又接受群众监督的观点、对党负责和对人民负责相一致的观点,我们才能做到务党的建设以人为本的科学化之实。80多年来,我们党之所以不断发展壮大,党的事业之所以兴旺发达,关键就在于我们党始终高度重视人民群众的历史地位和作用,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也是党的建设的出发点和归宿。在社会发展诸要素中,人的要素是第一位的,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尊重人、关心人、信任人、提高人和完善人,一切为了最大多数人的根本利益,是马克思关于人是社会发展主体和核心思想的体现,也是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要求。同样,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也要坚持“以人为本”。只有实现了以人为本,才可以说党的建设是科学的。务以人为本的党建科学化之实,就是要通过完善和提高自己,使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切实得到维护并获得发展。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就是为了更好的为人民服务,最终体现以人为本。《决定》提出的“全面推进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其实都是为了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只有如此,我们党才会获得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坚持党的建设以人为本实现科学化,不能停留在口号和一般要求上,必须围绕人民群众最现实、最关心、最直接的利益来落实,努力把党的建设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结合起来。
要做到求真务实,关键在领导干部。各级领导干部身处重要岗位,他们的作风怎样,关系人民群众的利益,关系党的形象。这些问题不解决,就会毒化社会风气,扭曲党的形象,损害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从根本上动摇我们党的执政基础,妨碍人民利益的发展。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领导干部都要坚持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放在首位,自觉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来检验自己的工作和政绩,做到凡是为民造福的事情就一定要千方百计办好、凡是损害广大群众利益的事情就坚决不办[3](P730)。坚决防止和克服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杜绝贪污腐败和一切腐化的思想。○
[1]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
[2]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摘编)[R].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
[3]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