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部选任工作的“阳光作业”
——临汾市推行“两推两考两票决”拉开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序幕
2010-08-15梅生郭静
■梅生 郭静
干部选任工作的“阳光作业”
——临汾市推行“两推两考两票决”拉开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序幕
■梅生 郭静
去年以来,临汾市委认真执行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进一步规范干部提名工作,努力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在推进“三个发展”的实践中考察识别干部、选拔任用干部。特别是在县(市、区)长的选拔配备中,实行了“两推两考两票决”的做法,被省委组织部评比推介为全省2009年度组织工作服务“三个发展”十大创新项目之一,并得到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中组部部长李源潮的充分肯定。
“两推”,就是在推荐上进行县级单位初始推荐和市级领导遴选推荐;“两考”,就是在考察上进行面对面测述考察和背靠背任职考察;“两票决”,就是在决策上进行市委常委会议差额票决和市委全委会议差额票决。其主要做法是:在用人条件上体现科学化,把资格条件与优先条件结合起来;在荐人方法上体现科学化,把无记名投票推荐与署名投票推荐结合起来;在察人方法上体现科学化,把背靠背任职考察与面对面测述考察结合起来;在定人办法上体现科学化,把常规议决与差额票决结合起来。通过这些工作,选出了德才兼备的好县(市)长,调动了广大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提高了选人用人的公信度。
“两推两考两票决”办法,被称为干部选任工作的“阳光作业”。
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新探索
2009年10月20日,《临汾日报》上的一则公示吸引了人们关注的目光。在这期报纸上,临汾市委组织部将经过“两推两考两票决”产生的8名县(市)长人选面向社会进行公示,这意味着,临汾市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出了重拳。
“两推两考两票决”虽然是一个新举措,却不是凭空而来的。
2008年以来,临汾市经济社会不仅处于一个特殊的发展时期,而且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也处于一个关键时期。市级领导班子届中调整后,全市共空缺出8个县(市)长岗位。这些岗位的配备已不是一个单纯的干部提拔,更重要的是如何在人心思上、人心思变、人心思进的形势下为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一个强有力的组织保证,并确立一个选人用人的正确导向或用人制度。
如何选配好县(市)长,成为临汾市委的当务之急。市委书记谢海与市委一班人多方听取意见,深入分析研究,形成两点共识:一是推进临汾科学发展,关键在人,在关键人。改革开放以来,临汾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经济总量和财政增速曾连年位居全省第二。但也存在环境污染严重、社会事业滞后、重特大安全事故频发、产业结构单一等突出问题。解决突出问题、应对金融危机、加快科学发展,选好配强县(市)长至关重要。二是选好配强县(市)长必须探索科学化的办法。既要继承过去的有效办法,又要结合实际探索创新,使选配办法更加科学,用科学的选配办法选拔领导科学发展的优秀干部。
基于以上认识,临汾市委经过反复研究,制定了《关于选配县(市)长工作方案》,决定坚持民主、公开、竞争、择优的原则,采取“两推两考两票决”的办法选配空缺的8名县(市)长。
可以说,“两推两考两票决”是临汾市委在吸收借鉴以往公开选拔干部工作经验的基础上,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结合全市干部队伍的实际情况,对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新探索和新实践。
五个关键环节
实行“两推两考两票决”的过程中,临汾市委坚持把科学化的要求贯穿于条件、推荐、考察、择定、配置等五个关键环节,进行了全方位探索。
在用人条件上体现科学化,把资格条件与优先条件结合起来。资格条件是体现选用干部一般要求的共性条件,优先条件是体现选用干部特殊要求的个性条件。临汾市按照《干部任用条例》规定的有关条件,明确并坚持了选配县(市)长的资格条件。同时,着眼县(市)长岗位特点要求、结构优化要求和选任导向要求,明确提出并始终坚持了同等条件下的“四个优先”:担任过乡镇党政“一把手”及其他基层单位主要负责人的优先;主管和分管的整体性工作在其负责期间受过省级以上表彰的优先;近5年来年度考核中获优秀等次较多的优先;45岁以下的优秀年轻干部和妇女干部优先。
在荐人方法上体现科学化,把无记名投票推荐与署名投票推荐结合起来。民主推荐是选用干部的“规定动作”,也是初始提名的重要环节。2009年的县(市)长人选推荐,把无记名投票推荐与市级领导署名投票推荐结合起来。无记名投票推荐主要体现在初始推荐环节,即在17个县(市、区)和开发区、市直工作部门以无记名投票的方式推荐人选。署名投票推荐主要体现在市级领导遴选推荐环节,即由市级领导从县(市、区)推荐出的42名干部中按2:1的比例进行署名投票推荐,共推出21名人选。
在察人方法上体现科学化,把背靠背任职考察与面对面测述考察结合起来。对遴选推荐出的21名入围人选进行了面对面、淘汰性的测述考察。测述现场封闭管理,评委从外面聘请,重点考察能力,评价定性定量,成绩当场公布。测述时,邀请了15名市级“两代表一委员”列席,进行全程旁听和现场监督。通过测述考察,淘汰了9名入围人选,产生出12名初步意向性人选。
在定人办法上体现科学化,把常规议决与差额票决结合起来。在制定方案、推荐考察、确定人选时多次召开“五人小组会议”和市委常委会议,酝酿讨论和研究确定重要事项。另外,坚持集中指导下的民主,首开临汾市委常委会议和全委会议差额票决干部之先河,两次差额票决人选。第一次是市委常委会对测述考察产生的12名初步意向性人选进行无记名差额票决,差掉2名同志,确定了10名意向性人选。之后,报请省委组织部就意向性人选的结构比例和资格条件进行审核,从中确定了9名差额考察对象。第二次是市委常委会议在听取对9名差额考察对象的考察情况汇报后,将9名建议人选提交全委会进行无记名差额票决,差掉1名同志,确定了8名县(市)长人选。
在配人办法上体现科学化,把连续稳定与交流调整结合起来。选拔出干部,配好出效果。为了实现1+1>2的效果,市委深入分析17个县(市、区)领导班子的实际,确定了“突出重点、科学搭配、通盘考虑、激励干部”的调整思路,并向省委组织部作了请示汇报。坚持把好钢用在刀刃上,把综合素质较高的干部选配到经济社会发展任务较重、影响较大的县(市);坚持统筹考虑,落实县(市)党政“一把手”一般不同时交流调整的规定,尽量避免下次换届县(市、区)党政“一把手”同时调整或大面积交流,实现“书记县长两条腿,一前一后稳步走”的设想;坚持把长期在山区工作的干部交流到平川县,让新任年轻干部到艰苦偏远地区经受锻炼,为县(市、区)领导班子的连续稳定和各项事业的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县(市)长选配工作取得的成效
今年5月11日,省委组织部在临汾市召开了全省干部提名工作研讨会,积极推进干部选任提名制度改革。省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汤涛指出,干部提名工作是干部选拔任用的“第一关口”,各市要推广临汾市“两推两考两票决”的做法,比照这个模式,结合各地实际,认真探索研究,加以创新改革,进一步做好各项工作。
在临汾市科学发展的关键时期,此次县(市)长选配工作取得的成效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选出了德才兼备的好县(市)长。此次选出的8名人选在考察时民主测评得票优秀率和民意调查得票满意率均为100%。选出的人选群众认可度高,年富力强,都是各县(市)、各单位领导班子中的骨干,真正实现了好中选优、优中选强。在各县(市)召开的人代会上,这8名县(市)长人选都以全票当选,既充分体现了组织意图,又切实表达了群众意愿,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二是调动了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市委副书记、市长罗清宇同志认为,选县(市)长能出生产力。工作中,我们坚持公平公正、突出优先条件、引入竞争办法的用人导向,有力地激发了全市干部干事创业的热情。年龄上不搞“一刀切”的做法,使各个年龄段干部的积极性没有“切伤”。公平公正的办法,使干事创业的干部受到鼓励。三是提高了选人用人的公信度。广大干部群众普遍感到,此次县(市)长选配公平公正,选出了公信度,选出了好风气,选出了好形象,这都为今后的科学发展奠定了一个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