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消费社会的伦理建构原则——以鲍德里亚所指认的消费社会为例
2010-08-15侯占胜
侯占胜
(南京大学哲学系 江苏 南京 210093)
二战以后,西方发达国家从生产社会进入到消费社会。法国著名思想家鲍德里亚在其著作《消费社会》中,对消费社会作了深度的解读。在《消费社会》中,他分析了消费的本质,引出了符号消费理论。他从物的消费进入符号消费的领域,建立了以符号消费为主导的符号政治经济学体系,并从人们对“物”的消费行为中,看到物或商品对人的本性的支配与异化,看到深层的“符号”消费。鲍德里亚关于消费社会的分析,不仅构成了他思想发展中的重要环节,对于我们理解当代西方以及我国现阶段的社会、文化,也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一、消费社会出现的意义及带来的问题
鲍德里亚的符号消费理论注意到西方社会结构的重大变化,从马克思主义立场出发,运用符号学理论对消费进行了深刻地剖析。他认为消费正在有力地建构着人们的日常生活和新的社会秩序,消费是一种身份和地位建构的手段,是社会地位的标志。他的消费理论向我们叙说着一个由不断增殖的符号所主宰的世界,为消费社会的观察与研究开启了新的视角,因而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作为消费社会的批评者,鲍德里亚将视点从物的批判转向符号的批判,进一步发展了西方异化理论。鲍德里亚认为,从物的消费到符号消费,人们在符号的包围中,失去了理性判断与选择的能力,人成为受符号支配的奴隶,消费也不再是为了追求商品的使用价值,人异化了、消费异化了。于是,“在消费的普遍化过程中,再也没有灵魂、影子、复制品、镜像。……消费者从未面对过他自身的需要,就像从未面对过他自己的劳动产品一样,他也从未遭遇过自己的影像:他是内在于他所安排的那些符号的。”资本主义社会的异化己经从物的领域进入到符号领域。将视点从物的批判转向符号的批判,鲍德里亚的消费理论从商品拜物教批判过渡到符号拜物教批判,推动了西方异化理论的进一步发展。
其次,鲍德里亚发展了马克思商品的“二重价值”理论,在商品的使用价值与交换价值之外引入了符号价值,从而拓展了人们对商品价值的认识,是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丰富和补充。借助商品的符号价值,人们可以解释为什么商品变成了欲望和着迷的对象,炫耀性消费为什么会发生、为什么有些商品会得到人们的偏爱而这些问题是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所无法解释的。
但是,鲍德里亚的符号消费理论也有其无法回避的缺陷。一是在消费社会中,消费者是盲目的或被操纵的,消费者个性或者说消费者的自主选择和主权实际上是一个骗局。让社会学家们更为不安的是消费社会的价值观念。刺激消费、鼓励消费己成为消费社会中商品生产的一个重要动力与目标,随着制度性的保障、信用或信贷消费的出现,花钱的方式越来越便捷。超前消费、及时行乐和享受成为二战以后西方社会大众消费时髦的生活方式,而广告在其中推波助澜,极大地刺激着人们的消费欲望,推动着所谓的“时尚”,时尚助长了纵欲、享乐和奢华的社会风气;二是消费社会无法克服消费与生产之间的根本矛盾。把消费作为经济的终极目的似乎没有什么疑义,消费至上的原则在古典经济学家、马克思主义者和现代经济学家之间并不存在很大的理论分歧。但是,要满足人们消费这一终极目的,仍必须依靠社会的大生产;三是这一社会造成生态危机和不和谐的个人满足。现代社会鼓励消费在某种程度上导致浪费,而浪费却被认为是合理的。最大限度地满足人的物质欲望的伦理观念在社会中发挥着魔力般的作用,人们追求物质则富似乎无可挑剔。在西方社会,很多人试图改变生态环境以生产符合人们消费需求的物品,但浪费现象十分惊人。在这个社会中,浪费式消费变成了一种日常义务。鲍德里亚等社会学家也看到了这一问题,说:“按照这种社会学的观点,所谓的需求可以根据一种符号和差别的社会客观的要求来进行重新组织,它把消费不再说成是一种和谐的个人满足的功能,而是称作一种无限的社会活动。”i他们过多地强调物质的消费,使人们不自觉地参与到浪费中去。大量的证据似乎可以说明消费与生态危机之间的联系,过度消费必然影响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二、消费社会的伦理建构原则
随着经济危机的不断深入,人们不断反思西方发达国家的消费理念。消费社会所带来的问题,也逐渐得到人们的正视。人们试图从多方面进行修正,伦理作为人日常生活中重要的力量,对消费社会也必然进行伦理建构。伦理建构所坚持的原则应与消费社会所出现的问题联系起来,主要有三个原则:人本原则,经济原则和生态原则。
首先,消费社会的伦理建构需坚持人本原则,消费社会加深了人的异化,在一定程度上扭曲了人性。人具有自然属性也有社会属性,既有物质性又有精神性。消费社会带来很多问题,这些问题的根本所在就是人的价值观不清。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本质属性是人的社会性。人生中最重要的不仅是物质需要的满足,而且是在社会中能全面发展,是精神上的自我实现。人的发展是是构建消费社会的第一原则,只有使人得到全面发展的消费社会才是合理的社会。现代消费社会伦理应体现“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倡导对社会发展的道德关怀和人文思考,用伦理道德来限制由于经济发展而激发出来的人的灵魂深处的“私欲”,用道德的活力来影响人性,使人类通过增长知识,陶冶情操,提高素养,使人能健康成长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其次,消费社会的伦理建构需坚持经济原则。消费从根本上说是一种经济行为,它与生产,交换,分配一起构成了社会再生产的过程。它们之间互相联系,互相制约。其中,消费与生产作为两个重要的环节,有着紧密关系。消费从两方面影响着生产,一方面消费是生产所得产品自身价值的实现,消费是生产的延伸,没有消费,生产就无法完成;另一方面,消费刺激生产,消费本身可以带来很多生产需求,没有需求就没有生产。在新的消费社会的伦理建构中,消费应该作为重要的力量在社会再生产中发挥作用,同时重视消费本身的价值意义,肯定消费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在当前的经济危机中,政府采取一系列措施刺激消费,正是消费对经济促进作用的认可,但在消费中也要加强价值引导,对于经济发展不利的奢侈消费,要加以限制。在消费社会的伦理建构中坚持正确的经济原则。
最后,消费社会的建构需坚持生态原则。消费受自然环境的制约,人是自然的一部分,人的消费也必须建立在自然能承受的基础之上。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繁衍和社会发展的基础,人有义务选择符合生态伦理的消费价值观念,因此消费伦理的建构要彰显生态责任,要坚持生态原则,人们在消费时能理性自律。
在经济危机下的中国,刺激消费成为政府和国民的首要任务,但在采取各种措施前,要反思一下是否符合以上三个原则,是否符合科学发展观。不能盲目的搞建设,不能盲目的引导大众消费。合理消费、科学消费、生态消费已成为人们的必然选择。
[1][法]鲍德里亚.郭成富、全志刚.消费社会[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