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多克的爱与恨
2010-08-15水云媒
■水云媒
默多克的爱与恨
■水云媒
默多克热爱报纸,爱到狂热,爱得出神入化,这一点地球人都知道。
默多克娶了一个广州女孩,生了几个中西合璧的孩子,在北京故宫边有一处他们的爱巢,由此,这个洋女婿与中国的联系日趋紧密……这,大概都算得默多克的爱。
可是这个传媒大鳄的恨就鲜为人知了。这还要归咎于互联网。
这一年默多克亏损巨大,当然有金融危机掣肘,但按常规显然不该如此。这个以纸媒立世的男子汉半个世纪以来在报界一直畅行无阻,所向披靡。可是随着互联网的诞生及风行,这个常胜将军也不断遭遇雨雪,近期更是将互联网称为致命克星,称那些搜索引擎一直做着“盗取新闻”的“勾当”,而这显然严重侵犯了纸媒的利益,甚至干扰了纸媒的生存与发展。怒气所至,据说新年一到,默多克就要对伦敦与巴黎的两家网站强行收费。
这则新闻令我感慨良久。即这个世界的生存法则—丛林法则。这个世界似乎很少常胜将军,某一阶段的领先绝非永远,虎虎生威的后来者不断创造着新奇迹,连美英都宣布好像找到了“新地球”,连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都将面临“PK”的命运,在电影《2012》里,下一个世界最高点已经不在喜马拉雅山脉,好望角大概会成为下一个波斯湾……还有什么是永恒的?
站在默多克的角度,我对他有那么一丝的同情。报纸是他的生命,他的一切,是他的王国,他的整个世界。默多克的世界如果失去了报纸,我想他的整个人将顷刻坍塌,报纸之于他,已经不仅仅生存的狭隘意义,而是注入了诸多情感、责任、使命的诺大世界,他的喜怒哀乐他的生命价值及自我实现统统附着于报纸之上,如果有一天他离开报纸,将如鱼儿离开了水,这种情感绝非语言可以描述了。
可是站在人类发展的角度呢,互联网是多么的势不可挡。互联网之于我们每一个人意义不必多言,生活在这个时代的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评判。就是眼下这个时刻,我用键盘敲击出一个个文字,但是如果没有互联网,这些文字只能长时间束之高阁让我一个人顾影自怜。互联网让我把它们瞬间就“发表”到公众面前,可以说是互联网改变了这个世界,我们欣然接受它。记得近20年前,我站在讲台上讲一个关于现代科技的课程,讲到电子邮件,坦率地说,面对着台下一双双茫然的眼睛,其实我对什么是电子邮件也不是很懂,课前曾认真地备课,也查阅资料,可是纸面上的一切说得天花乱坠,我们隔了厚重的墙壁,丝毫也看不到。直到上世纪末电脑刚刚普及,终于开始了上网,才知道电子邮件的细节。
与此同时,大概香港这样的大都会比大陆先期进入信息时代吧,那个时代读香港女作家亦舒的小说,里面描述着香港与加拿大之间的电子邮件来往,再回望近十年前自己讲课的情景,心想,如果那时有一台电脑摆在讲台上,让我一边显示一边讲课,台下的那一双双眼睛还会茫然么?
抛开这个世界,仅就每一个个体来说,互联网已经是不可须离。而此时再回望那个老默多克的身影,难掩的复杂与思虑。况且,可以断定的是,世界飞速向前的脚步谁能阻挡呢,不知若干年后的某一刻,又有一个什么稀奇的物件毫不留情地将今天的互联网淘汰,而作为人类的我们的后代们,也必将毫不犹豫地欣然接纳,就像昨日我们接纳互联网一样。
可是这并非说明我因互联网而抛弃纸媒。我依然迷恋纸媒的悠悠墨香。
我想那时,那个苍迈的默多克的后代们也许已经高举先进产品的大纛,只是在某个阳光灿烂的午后,捧读着报纸,才会想起先祖那个抱憾远去的背影。
我也会记住他。
(新浪网/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