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服务补救谈客户满意战略在图书馆服务中的应用

2010-08-15

黑龙江史志 2010年7期
关键词:客户图书馆信息

李 晔

(牡丹江市图书馆 黑龙江 牡丹江 157000)

客户满意战略(Customer Stomer Satisfaction)作为全球工商界在20世纪90年代流行的一种新型的管理哲学,已经引起广泛的关注和重视,它以“服务”和“满意”为宗旨,以客户为中心,追求最大限度地满足客户。图书馆作为一种提供信息资源的非营利性公益机构,虽然其处境不同于工商企业,但是在提供服务的性质方面,二者是相通的。在倡导“以人为本”的年代,越来越多的图书馆已经充分认识到服务的重要性,从“重藏轻用”的传统思维中倡导优质服务,帮助读者更好地利用图书馆转变。唯有如此,才能在信息便捷高速传播的互联网时代,为图书馆赢取生存空间与发展前途。

“服务补救”是服务运作管理与控制中的重要一环。顾名思义,它指的是发生服务失误时,采取适当的服务补救措施来减少失误的影响。因为对所有的服务业而言,服务失败是不可避免的,因此服务补救也成为图书馆工作必须面对的课题。然而,目前在大部分图书馆的服务系统和模式中,侧重点都在文献信息提供和服务态度上,对于服务失败后的补救工作,则涉及得很少,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因此造成读者遇到服务失误不知道向谁投诉,或者一味情绪性地抱怨;工作人员的补救工作则常常决定于个人的行事风格和性格气质,带有很大的无序性、随意性。其结果是大大降低了读者对图书馆的使用满意度,造成对图书馆“服务不专业”的印象,给图书馆的声誉和使用价值带来负面影响。具体而言,本文试图把图书馆服务补救系统概括成以下四个方面。

一、预防失误机制

图书馆的服务失误,常见的有:资源不足,致使延误读者想要得到的服务,例如,高峰期读者找不到阅读的座位,借还书处排着长龙,热门急需的图书读者却借不到手等等;电脑操作失误导致图书信息出错,例如,电脑检索显示在馆的图书书架上却没有,读者已经归还的图书却没有归还记录等等;工作人员的人为疏忽和服务态度不好引起的不满,例如,排错架,对读者不耐烦,不回答读者问题等等;读者对于图书馆使用制度公约的理解与馆方有分歧而引发的争执,例如,读者不清楚借还期限导致超期,图书破损两方为追究责任而争执等等;另外,还有电脑故障问题,电子文献资源利用不足的问题等方方面面,都可以归结为图书馆的服务失误。

这些问题表面看来有的受客观因素制约,有的甚至难以克服,但是如果有意识地建立预防失误机制,实际上可以大大减少失误发生的频率,一旦失误发生,也能迅速找到亟须改进的方面和方法。例如,座位不足问题,如果能够借鉴早期联邦快递公司的成功案例,观察客户特征从而给客户分类,进而在资源配置、服务设置和规章制度中体现对不同类型客户的需求满足,是可以预防这一问题发生的。来图书馆的读者,不外乎阅读者、借书者、还书者、上自习者、复印资料者,对于单个读者来说,这几种需求有时是综合的,更多时候是单一的,并非每一种读者都需要宽大的书桌椅,即使在“藏借阅咨一体化”的自助式图书馆里,也可以尝试统计读者每一种需求的发生频率,从而合理设置路线、桌椅、功能区。例如,分割出自习区,摆放小型密集的课桌椅,在每一层阅览厅复印频率高的书架旁设立自助复印服务等等,从而分流读者,提高使用效率,缓解高峰压力。同样,人力资源的不足、入门书籍的缺乏也应该以实际调查为依据,通过科学严谨的资源配置来预防服务失误的发生。另举一例,工作人员人为疏忽和态度问题,也是可以通过标准细节化管理来预防的。图书馆的服务,类似于超市、快餐业的线形服务,是有一套固定流程的,管理层要做的工作就是细化每一个工作环节的内容,细到不能再划分,给每一个环节制定可执行的行为规范,通过培训使工作人员明确并掌握,并在有效的管理监督机制下执行。例如,量化咨询台接电话的等待时间,不要笼统规定“对待读者使用礼貌用语”,而是使工作人员明确,遇到需要读者等待的时候,要说“对不起,让你久等了,我会尽快处理完手里的事情来接待你”等等,使工作人员的服务有标准可依,摒弃个人因素和随意性,如此,可大大减少失误发生率,降低管理难度,树立专业的服务形象。

二、畅通的投诉渠道

有的图书馆倾向于以读者投诉率低来标榜服务质量优良。实际上这种看法存在一定误解,研究表明,客户对于服务提供者所抱期望越大、认同度越高,就越容易产生抱怨。而面对失误的服务不采取行动的客户,最有可能流失。读者不抱怨很多时候是因为没有便捷畅通的渠道,花费精力成本太高,或者他们认为改进的可能性很小。服务补救策略的一个关键就是欢迎并鼓励抱怨,抱怨应该是被预期、被鼓励和被追踪的。有很多方法可以用来鼓励和追踪读者投诉,例如,投诉电话、馆长电子信箱、调查问卷、一线工作人员的信息反馈等等。应该尽量使这些过程简单化、人性化,减少读者的阻碍感和受挫感,使投诉过程抚平服务失误给读者带来的不愉快。

三、快速、公平地解决问题

读者在抱怨或投诉后,总是希望尽快得到答复,不管是实际的补救措施,还是口头、书面的道歉。欢迎并鼓励投诉的图书馆,应该有严格的承诺,在接到投诉后多长时间内给予答复。一时不能解决的问题,也要向读者解释原因并承诺解决时间。对于投诉的读者来讲,他们对于补救措施最在意的是公平原则。这包括三个方面的公平:结果公平,即补救结果至少要与服务失误带来的损失相匹配。例如,适当延长借书时间作为补偿,赠送便签本之类的小礼品感谢投诉,惩罚违规的工作人员等等。其次是过程公平,即投诉的政策、规定和时限是容易的,对于读者来讲不是得不偿失的。图书馆应该尽量使投诉过程变得清晰、快速、无争吵。最后是相互对待公平,即读者希望投诉时被有礼貌、细心和诚意地对待。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令他们感受到被尊重,被重视而不是漠不关心。

四、补救信息的整合与服务的改进

每一次服务补救的发生并不是偶然的和无联系的个案,对于补救信息进行整理、分析研究,是对于图书馆建设极具价值的工作。图书馆应该设计专门的数据库来记录这些案例,探讨服务失败的深层次原因,并不定期地对工作人员进行补救培训,使员工能够理性地看待失误并且理解补救系统,从而更好地将客户满意策略执行于服务之中。对于图书馆的管理来说,补救信息的总结,不只是弥补服务裂缝的经验,而且是一种具有诊断性的信息资源,有助于促进思考图书馆本身存在的不完备不健全之处。例如,文献质量问题,包括文献的时效性、类型结构、数量种类等等是否合理。又如服务水平,包括工作人员的知识结构和工作技能以及言行的规范问题。再如图书馆的服务设计问题,包括时段、流程、布局和部门设置等等。通过建立服务补救信息的数据库,可以找到症结的根源,为图书馆的服务改进提供依据,只有做到切实提高读者满意度,才能真正提升图书馆利用价值和地位。

服务补救是一种新的管理哲学,它的核心仍然是围绕“客户满意”这一最高原则。可以看出,客户满意度是一种准绳,它反映的是图书馆精神在一个个具体图书馆中的实现程度。图书馆精神从根本上说,是对于公民平等信息权利的维护,这是一种信息公平理念和信仰,由此出发,才能谈到图书馆人的价值观、职业权利与职业尊严。大部分图书馆人并不缺乏爱岗敬业这一最基层的职业精神,但是对于图书馆精神的本质却有所忽略,因此造成对于“读者至上,服务第一”这一宗旨的肤浅理解,影响了客户满意战略的实施效果。图书馆行业应该及早觉醒,善用自己的资源优势,以先进的服务理念走在信息时代的前端,才能迎来广阔灿烂的前景。

[1]金雯艳.试论图书馆的服务失误和服务补救[J].科技资讯,2009,(07).

[2]王丽.服务补救及其运作策略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06,(04).

[3]张文惠.图书馆服务失误的归因模型及补救策略[J].现代情报,2007,(03).

猜你喜欢

客户图书馆信息
为客户节省时间
陪客户喝酒后死亡是否算工伤
图书馆
订阅信息
做个不打扰客户的保镖
展会信息
23
去图书馆
健康信息
健康信息(九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