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紧扣学生个性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2010-08-15虞满华许晓菁

黑龙江史志 2010年1期
关键词:政治思想发展

虞满华 许晓菁

(安徽工程科技学院人文学院 安徽 芜湖 241000)

个性教育本质上是一种教育思想,既尊重人和人的个性,重视人的主体性的发挥,强调良好个性潜质的发掘,主张培养具有良好个性的个人,倡导教育的个性化和人文关怀。按照马克思主义人学的观点,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注重人性、人的个体性和人的本质。目前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历经30多年发展和不断创新,却仍然存在着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不强的问题,其中一个重大的原因就是思想政治工作忽视了在新的形势和环境下学生的个性差异,没有真正做到以人为本。因此必须与国际高等教育的个性化发展潮流一致,坚持以学生为本,坚持人性化的教育理念,尊重学生和学生的个性,强调良好个性潜能和优势的挖掘与发展,主张培养个性素质全面和谐发展的人,提倡教育的特色化。

一、个性的涵义及结构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个性(personality)也可称为人格,是人在一定的社会环境系统中能动地形成的个体相对稳定的个人倾向性和个性心理品质,包括需要、动机、情感、意志、世界观、信念、气质、性格、能力等要素。个性结构是多层次,多侧面的,是由复杂的心理特征的独特结构构成的整体。

马克思主义人学认为:人的个性是由个体主体性和独特性构成。其结构内容是:自主性、自觉能动性、创造性和独特性。前三者是个性主体性的表现内容,是基于个性的内在规定性,其中创造性是人的本质属性的最高表现;而独特性是个性的外在表现形式。【1】(P219-220)正如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人的个性也千姿百态。

二、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在对待学生个性上的偏差

改革开放后,社会环境、教育环境和文化环境发生的深刻变化,对大学生个性的发展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促进了其主体意识的觉醒和个性的发展。当代大学生发生着由忽视个性发展到主动追求个性发展的新变化,并呈现出个性越来越鲜明,个体差异性增强等个性发展特点。这些变化的主流反映了社会发展进步和高校教育改革深化的客观要求,但高校在对学生个性的研究和教育引导方面却比较滞后,甚至存在着认识上的误解与偏差,没有把握好“度”,存在着“右”和“左”两种倾向。

对待学生个性上“右”的倾向,表现为思想保守,认为个性培养是个人主义、自由主义和标新立异,是与社会的发展方向背道而驰,个性张扬冲淡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党性”、“原则性”,不利于高校和社会的稳定与秩序的维护,过分强化社会价值、漠视个体价值甚至扼杀个性。至今一些高校仍对发展学生个性的意义认识不足,只讲全面发展和学生言行的整齐划一,缺乏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有效措施和良好环境,带有传统教育的浓厚色彩。从而导致一些学生程度不同地存在着墨守成规、随波逐流、平庸度日的心态,忽视主体意识的确立和独立人格的塑造,缺乏个性特长的发展和创新精神的培养,远远不能适应当今创新性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坚持以人为本,就必须把服务于教育对象成长需要的个体价值与服务于政治教育需要的社会价值有机结合起来,促进教育对象的自由全面发展。

对待学生个性上“左”的倾向却走向另一个极端,往往片面强调学生个性的发展,忽视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与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有机联系,把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分割开来,甚至对立起来。当强调尊重和鼓励学生发展个性时,却忘记了同时对学生进行有效的管理和全面发展的引导,以至于导致少数学生盲目追求个性发展、忽视个性完善、放任个性需求,以发展个性为幌子而漠视学校纪律和道德规范,出现社会责任感缺乏、忽视合作与和谐、组织纪律观念淡薄等问题甚至违法的现象。这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当重点加以改变和引导的两个方面。

三、紧扣个性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

坚持以人为本,紧扣个性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容,同时也是与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相一致。马克思曾经明确提出,未来的新社会是“以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社会形式”。【2】(P239)思想政治教育既要促进社会的进步,也要促进个人的全面发展,而促进社会进步的最终目的是实现个人的全面发展,人的全面自由发展是社会进步的最终目的。

1.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性。主体性是相对于依赖性而言的,是对依赖性的扬弃。紧扣学生个性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其真正具有积极的个性特征,使其具有自立、自为、自强的个性品格,既成为外部客观环境的积极调控者,又成为自我意识的主导者;既能够认识自己和自己的主体地位、支配和选择自己的前途与命运,又能自然充分地显示个人的潜能、意志和魅力,表现出独特的能力和品质,最大限度地求取发展。

2.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能动性。能动性相对于被动性而言,具有目的性、计划性和选择性。明确的目的支配着主体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对达到目的的手段、方法、措施进行一系列的思索,形成一定的计划,并依照自己的主见和独立判断能力进行有目的地选择。紧扣学生个性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能充分调动个体的能动性,使其始终处于积极、主动和活跃的状态中,自觉地调动起潜藏在自身中的能量,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的智慧和能力。

3.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创造性不仅是对外在事物的超越,也是对主体自身的超越,它是主体性的最高表现。现在提倡的创新教育,其基本理念就是要旗帜鲜明地弘扬人的主体精神,注意挖掘和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树立全新的人才评判标准,创新教育与个性发展是具有内在统一性的。学生的创新精神及创造能力与其个性密切相关,只有充分重视个性发展,才能提高创新能力;而创新能力的发展又是个性发展的主要方面,没有以学生的个性发展为前提,或者说不以学生的个性发展为指针,创新教育就只能是一句空话,最终还会回到传统教育的窠臼。紧扣学生个性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出具有创造个性特征的个体,使其自尊自信,具有批判精神,敢于向权威挑战;能独立提出问题、设想并进行验证;有着永不满足的进取心、强烈的好奇心、求知欲和细致敏锐的观察力;对发现新事物和创造活动有着强烈的敏锐性、兴奋感和情感倾向;敢于冒险,敢于献身,具有极强的创新精神,从而达到教育的最高目的。

4.有利于学生表现其独特性。独特性是个体间相区别的个性特征。包括个人的唯一性、不可重复性、不可取代性和自我性。其中自我性是最根本的。个人在与其他人和外部世界的关系中产生了对他自己的“自我意识”,使他对自我本身及自我与外部世界的关系发生反思,这种反思是个人意识到“自我”有独立存在的地位和价值,有自己的独特性。独特性使个人成为真正的自我,成为不可能被别人取代的存在物,“成为一个现实的、单个的社会存在物”。【3】(P123)

5.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健全人格。当今大学生都有强烈的自尊心和独立意识,他们强烈希望依照自身的愿望、目标、计划和能力进行自我认识和自我判断,力争在人格发展中最大限度地发挥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塑造好一个“理想的自我”,但他们有时对社会上的道德现状表示不满,与传统的道德和社会规范不完全一致,如果采取强制管理和灌输,忽视教育对象个体的内心认同,片面强调培养和塑造听话、服从、谦恭、克制,会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同时也使其独立、自主、创造的个性得不到体现,导致教育抹杀教育客体的自身个性去适应大一统的严格规范要求,失去了确立自身思想道德品质和积极参与知、情、意、行的道德实践过程的内在热情与主动精神,甚至出现知而不信,言而不行,知行不一的双重人格。而紧扣学生个性进行思想政治教育,遵从自愿、平等的原则,尊重、理解学生的个性,与大学生心理产生共鸣,消除逆反心理,让学生心理悦纳,就能与学生架起心灵的桥梁,通过情感交流,以炽热的情感去打动学生,培养学生良好的认知、情感、意志等心理素质,塑造学生的主体意识和独立人格,尊重和鼓励学生发展个性,塑造健全人格,实现人的全面、和谐、自由发展。

四、实施个性教育的方法

1.理解、尊重和爱护学生的个性。了解了学生的个性,承认不同学生个性之间的差异,我们就不能要求学生千篇一律,千人一面,就要理解、尊重和爱护学生的个性。如果能在注重学生各方面素质达到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尽可能培养、鼓励、发展学生的个性,让每一个学生都找到能充分发挥他们潜能的领域,那必将焕发出他们无穷的创造力。因此我们必须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进行因材施教,既要对学生提出共同的教育要求,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和团队协作精神,又要考虑个别差异,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发展学生的兴趣特长。思想政治教育要从人的需要出发,了解人,尊重并激发人的主体性,培养人的能力并使之发挥出来,从而实现人的价值,促进人的全面和谐发展。

2.严宽结合,把握有度地引导学生的个性。思想政治教育对学生个性发展的引导,在于引导其个性向成长成才的正确方向发展。因此,对待学生个性的发展,应在严格要求与鼓励发展之间保持一种必要的张力,创设一种严格要求与鼓励发展相统一的教育环境。为此,思想政治教育应把社会和学校的“共性”要求融入到学生个性化发展中去,在涉及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重大问题上,应严格要求,为学生个性的发展指明方向;在涉及学校秩序、组织纪律等问题上,应严格管理,促进学生个性的和谐发展。

3.注重素质教育,培养个性。素质教育能使人的个性得到充分和谐的发展,它既能培养良好的个性和纠正偏差的个性,又使个性适应社会的发展。由于人的个性特点受到家庭环境、学校氛围及社会上各种因素的影响,所以良好的素质教育不仅能从政治思想上对学生进行根本的教育,也会为大学生培养良好的个性打下基础。良好个性的形成只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受多种外在因素的影响而不断发生变化。因此,我们要通过素质教育加以引导,使其个性向着良好的方向发展。在培养强化良好个性素质的同时,对不良个性素质的改造也是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反过来,良好个性的培养又能促进素质教育的丰富性、活跃性和多样性。在素质教育的前提下,我们不但要承认学生之间的差距,而且要利用这种差距充分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要努力挖掘学生个性成长的领域,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条件、场所,使他们能够在相应的领域中发挥潜在的创造力。素质是共性与个性的统一体,在这一对矛盾的统一体中,个性是矛盾的主要方面,素质教育通过个性培养得到充分的体现,两者相得益彰。

4.用丰富的载体培养个性。为了适应当代大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一是要建构丰富的载体,以供越来越个性化的大学生自由选择。一旦学生选择了新的形式,而我们仍然停留在旧的模式上,就会很被动。二是要针对大学生个性化发展的特点,恰当地选择载体,使大学生能主动地融入其中,自觉地接受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各种校园文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是个性发展的主要载体和途径,是联系主观与客观的桥梁,是社会生活以及教育在个性发展中的作用得以实现的中介。校园文化活动和社会实践是对大学生磨练意志、砥砺品格、陶冶情操、发展个性、增长才干的重要条件。高校对学生实施的教育影响必须激起学生的主观需要,使合理的要求变成学生自己的兴趣和求知欲,并以此为动力来引导和组织他们广泛开展各种实践活动,引导他们在实践活动中求异、求互补、求创新,以培养学生的主动性、独立意识、创造精神、协作意识,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没有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和实践活动等各种有效载体,学生的个性就无法得以实现。现代教育所以重视个性的发展,这既是现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又反映了个体发展的需要,更是教育的应有之义。

[1]万光侠,等.思想政治教育的人学基础:第1版[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219-220.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39.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123.

猜你喜欢

政治思想发展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思想与“剑”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政治攀附”
“思想是什么”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