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道德修养的“一代宗师”——对林森的道德思想的再考察

2010-08-15林一心

黑龙江史志 2010年1期
关键词:评传林森主席

林一心

(福建师范大学 社会历史学院 福建 福州 350007)

林森,字子超,原名天波,号长仁。晚年别号青芝老人。1868年2月11日生于福建闽侯县尚干乡凤港村一户农家,早年就读于鹤龄英华书院,接受西方的教育而萌发他的民主政治的思想,后产生了强烈的民族、民主意识,走上反清革命事业的道路。他投身于革命,随孙中山参加了反袁运动、护法运动。先后当过临时参议院议长、福建省长、国民政府常务委员、国民党中央监察委员等多个职务,后任国民政府主席,达到政治生涯的高峰。当上国民政府主席后,竟连任长达12年之久,成为民国政坛上的“不倒翁”。1943年5月因车祸受重伤,不久病逝,享年76岁。林森逝世时,享誉甚高,被誉为“一代伟人,社会完人”。许多的报刊社评都称颂他的崇高的道德和伟大的人格。

(一)崇高的政治素养

林森有很高的政治素养。他活在中华民族危机严重的年代,却心系国家民族,学习接受先进的民主政治思想,为中国的革命事业而奋斗一生。面对经济衰弱,民不聊生,林森他首先主张要自力更生地发展生产、开发实业,以发展国民经济为立国之本、建国之基。其次主张节约,且率先垂范,倡导勤俭救国。主张发展科学技术,兴办学校,发展教育。1940年3月,汪精卫在南京成立伪政权,就任“代理主席”,表示“虚位以待”林主席,林森则发表广播讲话《痛斥汪逆伪组织》,“希望全国军队和人民,无论南北东西,都要各尽各的本能,各守各的岗位,齐心协力,团结精神,坚持抗战立场,肃清汉奸。”在维护中华民族利益、抵抗日本的侵略,林森始终铁骨铮铮,坚信光明的前途,号召国人树立“抗战到底,抗战必胜”的信念,奋斗不止。

林森有很高的官德,要求官员“以身作则,导国人重节义、知廉耻、负责任、守纪律、竭忠尽瘁”[1]。林森任用官吏时,是精挑细选,任人唯贤。如他在选用魏怀当国府文官长时,格外慎重。林森任用他时要他答应三个条件:“第一,不要发表任何讲话;第二,不得赴任何私人宴会;第三,不许写条子,向机关推荐人。”在林森的“无理”要求下,魏怀毫无办法,只好答应。林森当国民政府主席时,主席是不负实际责任的,不该管的事,林森决不越权闲管,能少问则少问,能不问就尽量不问,所以他能与蒋介石之间保持好关系,当了长达12年之久的国府主席。

林森对国家政策法令乃至居民的规章制度也是认真遵守。有一次,他的居处进行翻修,而由于工作人员的一时疏忽,未及时领取改造房屋建筑执照,南京公务局办事人员未经查明就照一般通知寄发,信封上直写“林森”收,国府文官处认为这有“大不敬”之嫌,应予纠正。当查询事实经过后,公务局局长前往林森官邸致歉时,林森亲自接见,并说明自应当日补办手续。对于直书姓名一事,林森丝毫没责怪,并提出一些建议,语气和蔼婉转,态度慈祥亲切,好像和家人闲谈一样,使其局长大为感动。林森一般不无故缺席党组织的活动,有时确实不能参加,他都“亲笔请假,决不疏忽,虽在严寒酷暑,无故绝不缺席,而每当会议散会之际,区分部书记未退出会场以前,(林森)主席决不先走。谦谦君子,其重法崇礼,有常人所难能者。六中全会期间,主席因阶滑跌伤额部,然照常出席大会,从未缺席或请假。区分部同志肃函问候,主席立作亲笔函答谢。”[2]

(二)生活的道德模范

在生活中林森更是一个高尚的道德模范。以修身为本,诚心诚意地身体力行,率先垂范,自奉俭约,强调国难当头,“吾人实以身作则,从自己做起,力事俭朴”[3]林森衣着朴素:一身长袍马褂,鹤发童颜,银须飘垂;一根手杖,一副眼镜,仪态端正,举止稳重。一年四季,无论寒暑,都是一身布衣,只有厚薄之分,没有时常变化。在饮食方面,他也是简简单单,喜欢清淡素食,烟酒几乎不沾。早餐一般就是油条一根,鸡蛋一只,豆浆一小碗,约3角钱而已,午饭晚饭也简单,就一碗饭一碗菜一碗汤。林森请客也多是一菜一汤,有一次蒋介石来访,林森留他吃饭,也只是多加一个炒鸡蛋而已。在抗战期间,林森更是一切从简。

林森的住宿方面,也是简单不过了。如在护法期间住广州东山白子路的一间小屋,全宅只有一卧室,一客厅,不用仆役。据林森下属张群回忆描述:“其南京成贤街故居,十分狭窄。移驻洛阳期间,居处尤为简陋。迨抵重庆以后,初住李子灞,后住歌乐山林园,均只普通房屋。”这些,与国民党内的高官住公馆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在行方面,林森更是不讲究。他生性淡泊,没有官架子,喜欢轻车简从,习惯独来独往,除司机外,平时不喜随带侍从,没有配专职秘书,一般信件都是自己处理。有时他自己一人下车安步,与旁边的人闲谈,有时一人走在街头,与市民聊天,有时在田间地头与农民拉话,了解民情民意、亲询民间疾苦,有时他还会亲自跑到商店购买东西,跟商人论价还值。

(三)传统的人生修养

我国传统的修身治国观强调是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林森强调:“道德为立身的根本”[4],注重修身养性,严于律己。“保持吾民族自信力,知先哲遗训,不可轻忘,如能以修身为本,再去切切实实的讲治国的方法,有系统、有条理,就是复兴民族的基础。”[5]可见,林森对中国传统文化造诣很深。

林森是位饱学之士,他的一个突出的爱好就是看书。“主席日常之生活,国内重要报纸及新出杂志,无不披阅。对于古人著述,亦随时翻览。”[6]当他心神疲倦时,就会到书房里,习惯性地拿起一本书阅读。

林森刻苦修身、言行一致、为世作则,为世人所崇敬。他终身只有一个妻子,且他妻子在结婚三年后便病逝了,他却是坚定操守,没有再娶,这种对爱情的忠贞,在古今中外的国家元首中恐怕是绝无仅有的。他要维护一夫一妻制的立场、观点,自己也是率先垂范。所以他身后的社会舆论由衷地赞叹:“林主席对于中国固有的道德知识能力,无日不以身教。”[7]

中国自古以来有重视道德风范的传统,尤其是从政官员,一身正气,清廉自守,爱国恤民。林森他爱国、革命,为国为民“临大难,持大节,则峥峥岳岳,懔乎如神”[8]。他那高尚的官德、私德,是建立在俭朴的基础之上,对自己的生活从不奢求,保持一份自然宁静恬淡之心,不慕名求利,胸怀天下,以振兴中华为已任,公忠体国,体现出崇高的道德风范,真可谓是道德修养的“一代宗师”。林森此等崇高的道德修养,不仅在当时为社会树立一个良好的道德风范,受世人景仰,在道德逐渐衰落的当代,更值得予以大力提倡与发扬林森这种传统的、崇高的道德修养,建立更加和谐的社会主义社会!

[1]《林公子超遗集》,第166页,转引林友华《林森评传》,北京:华文出版社,2001:第305页。

[2]《林主席—国民楷模》,高君仁,《大公报》1943年8月4日,转引林友华《林森评传》,北京:华文出版社,2001:第178页。

[3]《大公报》1934年1月3日301

[4]《林公子超遗集》,第149页,转引林友华《林森评传》,北京:华文出版社,2001:第299页。

[5]《林公子超遗集》,第167页,转引林友华《林森评传》,北京:华文出版社,2001:第300页。

[6]《林主席—国民楷模》,高君仁,《大公报》1943年8月4日,转引林友华《林森评传》,北京:华文出版社,2001:第181页。

[7]《扫荡报》1943年8月2日300

[8]《林公子超遗集》,第237页转引林友华《林森评传》,北京:华文出版社,2001:第299页。

猜你喜欢

评传林森主席
梅兰芳评传
编辑部来了一只小狐兔
转世的桃花(评传)
《林非评传》序
张庚评传
“跟着”习主席去大阪
李主席的人大故事
一路踽踽独行
麦兜姑娘的小赞歌
我最想对习主席说的一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