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共产党宣言》的方法论原则及现实意义

2010-08-15

黑龙江史志 2010年1期
关键词:共产党宣言宣言恩格斯

吴 婧

(山东师范大学政法学院 山东 济南 250014)

《共产党宣言》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史上的一部不朽经典文献,它以精炼的语言和深刻的思想概括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观点,成为了无产阶级政党第一个周详的党纲。《宣言》发表至今,引导了波澜壮阔的世界无产阶级革命和共产主义运动,取得了辉煌的成绩;但也经历了巴黎公社和苏联解体的重大打击,引发了人们对《宣言》真理性的怀疑,在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伟大征途上,应该对这个问题做出自己的回答。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践相结合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让我们深切感受到马克思主义的巨大生命力。即使时代变化,社会进步,人类发展,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所描绘的历史时代已经被超越,正如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宣言》1872年德文版序言中说的:“这个纲领现在有些地方已经过时了。”但是“不管最近25年来的情况发生了多大的变化,这个《宣言》所阐述的一般原理整个说来直至现在还是完全正确的。”[1](P248-249)《宣言》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对我们今天的实践仍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一、《宣言》突出表明了现实性,要求我们依据现实情况得出科学结论,坚持实事求是的精神

《宣言》的发表具有深刻的社会历史背景,马克思和恩格斯之所以能得出《宣言》中的预测和结论,是用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认识和分析社会现实的结果。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不断进步,但也有失败,说明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革命迫切需要正确理论的指导。马克思恩格斯阐明了工人阶级运动要有坚强的、稳定的、革命的、先进的政党的领导,于是形成了无产阶级的建党理论,他们亲自参与和领导了国际工人运动,使他们的认识更加现实,因为这都经过了实践检验。马克思和恩格斯并没有仅仅批判资本主义社会,他们看到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历史作用,同时也意识到资本主义社会的根本矛盾不可能在其社会内部自动解决,由此提出了无产阶级革命和斗争的历史任务。所有这些结论的得出都是在现实的基础上分析得出的,体现着马克思主义的现实性。

后来《宣言》的序言,也是马克思恩格斯根据当时当地的情况而作的,内容和方法论指导意义都是具体的,现实的,对各国情况的分析准确而科学,做到了实事求是。

马克思主义与俄国革命和建设的实际相结合,形成了列宁主义。列宁领导俄国布尔什维克党取得了十月革命的胜利,说明社会主义革命可以在一国取得胜利。在社会主义建设中也要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与本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这是理论走向现实的必然。列宁曾企图“用简单、迅速、直接的办法来进行社会主义的生产和分配原则”,但失败了。他们改而采取符合俄国社会历史条件的办法来表达这个目的。列宁还曾考虑到一切民族都将走向社会主义,但走法不完全一样,会具有各自的特点。他考虑到殖民地和落后国家有可能避免资本主义发展阶段,经过一定的革命阶段而过渡到社会主义。

《宣言》在指导我国革命、建设、改革和发展的过程中,现实性体现得尤为明显。在我们能坚持认清现实,在我国具体国情的基础上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时候,这些问题往往能得到较好的解决。而相反的,就会把我们带入错误的深渊不能自拔。毛泽东在20世纪30年代初就提出“实事求是”,这就是我们党优良的思想路线。在坚持这条路线的时候,我们比较顺利的取得了革命斗争的胜利,但在后来,党内出现了严重的错误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被挤到一边,我们在探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中走了很多弯路。但我们党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我们在此指导下向着全面小康社会前进。现在,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了,我国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科技等方面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这完全离不开在思想路线的指导下的社会主义改革和建设,我们也将继续坚持这一思想路线。马克思的经典作家和我国的实际经验都表明,《宣言》要求高度的现实性,它提供的是解决问题的方法,但不能简单套用,而要实事求是的应用。只有坚持了现实性,才更有利于体现《宣言》与时俱进的发展性和世界眼光的整体性。

二、《宣言》表明了马克思主义的发展性,启示我们马克思主义要与时代发展同进步,正确把握时代发展的主题

1872年德文版序言是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发表25年之后写的第一篇序言。在这个序言里,马克思恩格斯明确表明了对这个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重要文献的基本态度。他们指出《宣言》的基本思想和基本原理是完全正确的,必须坚定不移地坚持。同时,“这些基本原理的实际运用,正如《宣言》中所说的,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1](P248)。“这个纲领现在有些地方已经过时了”。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宣言》中的基本原理不是一成不变的、僵化的教条,而是人们行动的指南,它必然要以当时当地的历史条件为依据,随着无产阶级革命和建设事业的发展而不断地丰富、发展。它的实际运用并不是千篇一律的,而是要求与各国具体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不断进行理论创新。

中国社会主义的前身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在这个社会里虽然有资本主义,但很不发达。我们没有经过发达的资本主义阶段,我们从旧社会胎胞里所得到的东西,几乎没有资本主义社会所能提供的一切。中国的历史发展表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在马克思主义刚传入中国的时候,我国正处在新文化运动时期,一些开明人士思想开始解放,他们以《宣言》中的革命思想为指导,领导中国走上了革命之路,并在这个过程中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理论,取得了中国的独立。在经过了探索过程中的彷徨之后,当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建设上来,并一直坚持不懈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改革开放,使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也取得了伟大成就。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我国取得了政治上和经济上的独立,对我们具有重大意义。总结这个历史过程,我们在不同时代在《宣言》中解读出“革命”与“建设”的意思;现在,我们更是提出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来引导我们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伟大征途,在建设经济、政治和社会的同时,更注重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长期实践中,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两次历史性飞跃,产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在不同历史条件和时代特点下形成的具体理论形态,是一脉相承的科学思想体系。[2]正如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指出的:“《共产党宣言》发表以来近一百六十年的实践证明,马克思主义只有与本国国情相结合、与时代发展同进步、与人民群众共命运,才能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创造力、感召力。”[3]

三、《宣言》阐明了人类社会的整体性,启示我们要有全球化视野和开放性思维

马克思恩格斯在《宣言》中指出“大工业建立了由于美洲的发现所准备好的世界市场。世界市场使商业、航海业和陆路交通得到了巨大发展。”[1](P273)马克思恩格斯进一步指出:“不断扩大产品销路的需要,驱使资产阶级奔走于全球各地。它必须到处落户,到处开发,到处建立联系。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1](P276)“过去那种地方的和民族的自给自足和闭关自守状态,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互相往来和各方面的互相依赖所代替了。”[1](P276)资本主义经济不仅战胜了落后民族国家的经济,而且在世界市场的驱动下,“各民族的精神产品成了公共的财产”,“民族的片面性和局限性日益成为不可能,于是由许多民族的和地方的文学形成了一种世界的文学”。[1](P276)在《宣言》本身不长的篇幅中有关世界市场的论述占相当的比重,可见马克思恩格斯的视野中是何等重视资本主义的这一发展走势及其所带来的后果,以后的事实证实了这个论断的创造性和预见性。

1882年俄文版序言中,补充了《宣言》从未涉及的有关俄国村社的论述等,对俄国的发展情况进行了具体分析,指出俄国土地公有制是也仅仅是共产主义发展的起点,现代资产阶级所有制必然灭亡,但这个灭亡是个长期过程。这不仅仅在于它是俄国一个国家的问题,而是关系到在全球资本主义体系的束缚下整个落后国家的出路问题,即能否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问题。落后国家的社会发展和落后国家的无产阶级运动问题的提出极大地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的发展,使马克思主义所具有的“世界历史”特质清晰地呈现在时代发展的面前。

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中国在西方国家产业革命的潮流中落后,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闭关自守。20世纪80年代以后,特别是进入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大大加快了。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开创了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这场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大改革大开放,极大地调动了亿万人民的积极性,使我国成功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历史转折。实践证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4](P10)中国的面貌由此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对亚洲和世界的未来也产生着难以估量的影响。当然,中国的事情要按照中国的情况来做,要依靠中国人自己的力量来完成。“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我们的立足点。”[5](P3)因此,全球化进程又在客观上促进了民族国家的形成,我们应辩证地看待。显然马克思恩格斯时代与当今时代相去甚远,因此对今天的全球化我们就更应该有清醒的认识。

《宣言》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支持,当然绝不是以上几点,但无论是哪一点,《宣言》的基本原理都提供了富有指导意义的重要思想。总之,判断《宣言》在当代的正确性问题,不能采取简单的对号入座办法,不能把它当成解决当代一切问题的圣典,它的正确性就是《宣言》的立场、观点、方法。《宣言》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石作用是整体的、全方位的。这就要求我们从根本上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本质,从抽象到具体,对这个阶段的社会运动过程完整、准确地加以认识。基于这样的使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还将在《宣言》指导下,继续发展。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侯惠勤.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新性 [J].江西社会科学,2007,(11).

[3]十七大报告辅导读本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10,(1).

[4]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5]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猜你喜欢

共产党宣言宣言恩格斯
马克思恩格斯青年时代诗歌创作再评价
湖南自修大学创立宣言(节选)
色彩的堆积——迈克尔·托恩格斯作品欣赏
青春宣言
Father's Day
“吃不下早饭”的恩格斯
柔软宣言
马克思、恩格斯对中国的观察与预见
浅析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的全面发展重要思想的指导意义
《共产党宣言》教我们怎样做合格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