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主题探求

2010-08-15洪民富包仕国

黑龙江史志 2010年1期
关键词:理论体系特色科学

洪民富 包仕国

(蚌埠坦克学院军队政工教研室 安徽 蚌埠 233050)

任何一个科学的理论体系必须具备以下四个要件:一是有鲜明的历史性主题和主线;二是有深厚的哲学基础;三是由一套完整系统的理论构成,并有自己的范畴体系;四是围绕主题和主线形成一整套基本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一个科学理论体系,无疑具备以上四个要件,只是目前学术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题具体还没有形成统一的答案,本文拟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主题若干观点作一辨析并提出自己的看法。

一、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主题若干观点梳理

所谓主题,就是中心思想、核心内容,也就是回答“做什么”和“怎么做”的问题。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就是要解决“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怎样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问题。目前理论界主要有六种不同的观点:(l)“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说。如徐鸿武认为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就是要解决“什么是社会主义”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1]。(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说。如夏林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是我们党在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的理论主题和实践主题,也是我们党不断开拓符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的前进旗帜”。[2](3)“三什么”和“三怎样”说。齐卫平认为“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题。[3](4)“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说。郑又贤认为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始终贯穿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而且是表现为由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逐步走向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孔祥云也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有一个鲜明的主题就是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4]上述观点有一定道理,但仍有值得商榷的地方。第一种没有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主题与邓小平理论主题区别开来,给人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等同于邓小平理论的感觉。第二种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主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给人以同义反复之嫌。第三种没有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为严密完整的科学体系来理解,造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主题是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三个主题的简单相加。第四种基本概括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主题,但笔者认为将“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则更为简洁明了。因为十七大报告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表述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词之变饱含着深刻内涵,充分反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由侧重“建设”向侧重“发展”转化的特点。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主题的发展态势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主要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共同的理论主题。自从党的十二大提出“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以来,我们党一直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命题来认识和规范自己的理论,指导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沿着正确的方向推进。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围绕着“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课题作了一系列探索。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作出了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判断;确定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时坚持改革开放,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基本路线;并提出社会主义本质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论和“三个有利于标准”论等,开辟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创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以江泽民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面对世纪之交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提出的新要求,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围绕着“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以及“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课题进行一系列理论创新:确立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制度;坚持按劳分配与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实行法治和德治相结合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立足于国内外形势的发展变化,认真总结我国发展经验,深入分析我国发展阶段性特征,围绕“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课题不断推进理论创新,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先后提出了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创新型国家、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科学发展观的形成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脉络进一步清晰化了,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正如十七大报告概括出:“我们党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不断探索和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三大基本问题”的不断解决,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发展”的崭新阶段。从上述分析中,我们可以得出结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题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三、围绕主题而形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框架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自十二大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以来,中共历次党代会都始终强调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十七大报告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真正坚持社会主义。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指我国在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阶段,即从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到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整个历史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论断包括两层含义:一是我国已经进入社会主义社会;二是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的、不发达阶段。十七大报告重申了中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

3.在20世纪我们党的基本路线确立的奋斗目标是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更加明确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由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三位一体发展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战略理论。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为我们设计了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宏伟蓝图。随着小康目标的实现,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十七大在十六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基础上对我国发展提出新的更高要求。

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动力。实现科学的发展,必须解决发展动力问题。邓小平作为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提出了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的观点。江泽民继承和发展了邓小平改革动力思想。要改革就必然要进行创新,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离不开改革开放这个活力源泉,胡锦涛在十七大报告指出:“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

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价值。邓小平坚持人民主体的发展观,把“三个有利于”作为判断一切工作最根本的是非得失的标准,江泽民重申了马克思的人学思想,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科学发展观总结反思在发展问题上的历史经验,明确提出“以人为本”的发展目的观。科学发展观把坚持以人为本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本质与核心,要求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的发展都必须紧紧围绕人这个主体因素、为了人这个主体因素,也就是要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体现了把实现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发展的根本价值取向。

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强调把发展生产力放在首要位置,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分配制度,逐步实现共同富裕;实施科技兴国战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优化国土开发格局,缩小区域发展差距,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和生产要素跨区域合理流动;走中国特色城镇发展道路,促进大中小城镇协调发展。

8.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要正确认识和把握民主问题,把社会主义民主同资产阶级民主、个人主义民主严格地区别开来,把对人民的民主和对敌人的专政结合起来,把民主和集中、民主和法制、民主和纪律、民主和党的领导结合起来。积极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按照民主化和法制化紧密结合的要求,努力建设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

9.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要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使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使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使人民精神风貌更加昂扬向上。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推进文化创新,增强文化发展活力。充分发挥人民在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调动广大文化工作者的积极性,让人民共享文化发展成果。

10.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发展。强调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属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项基本任务,同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是有机统一的。要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和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原则,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

1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平发展。科学发展观提出了和谐世界的构想,丰富了和平发展的战略思想。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深刻认识国内国际大局,科学把握当代中国与世界的深刻变化及其特点,统筹对内和对外工作而提出的内外兼顾的战略思想。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我国提出了和谐世界的构想。只有促进全球协调、平衡、普遍发展,才能实现世界的持久和平与稳定。建设和谐世界,重在建设。虽然当前世界形势复杂,任务艰巨,但是各国在落实科学发展的实践中能够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能够不断推进建设和谐世界。

[1]袁金辉,徐鸿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题[J].人民论坛.2008,(12).

[2]夏林.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党的十七大报告诞生记[N].人民日报.2007-10-28(2).

[3]齐卫平.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题之我见[J].江汉论坛.2008,(11).

[4]郑又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题和基本问题新探[J].福建理论学习.2009,(2).

猜你喜欢

理论体系特色科学
特色种植促增收
基于霍尔三维结构的试验鉴定理论体系研究
《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体系概论》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文心雕龙》理论体系再认识①——兼论“依经立义”与《文心雕龙》理论体系之关系
特色睡床满足孩子们的童年梦
科学拔牙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述略
2009年热门特色风味小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