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英国1832年议会改革

2010-08-15刘宜照

黑龙江史志 2010年1期
关键词:议会变革和平

刘宜照

在传统与变革的冲突中,走互相融合的道路,这是英国文化模式的显著特色。这种发展模式是英国特定历史条件的产物,推动英国率先走进了现代文明社会。1832年的议会改革,是英国政治民主化过程中的重要事件,是英国资本主义制度的发展走向成熟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次议会改革的进展自然平和,符合英国的民族传统,具有明显的与时俱进性,为世界各国的社会变革提供了和平变革的范例。本文想把这次议会改革的背景、主要过成以及影响改革的因素结合起来,给予历史的客观的分析。

一般而言,政治民主化的推行主要有两种渠道:其一是通过革命的方式,其二是通过和平的改革方式。这两种方式并不是互相排斥的,在世界很多国家的历史上,它们往往是交替进行的。革命方式解决政治民主化问题的典型,就是法国大革命。不过,在革命之前,法国人也进行了通过改革方式改造政治制度的努力,但独特的历史文化传统使得法国各社会阶层具有一种不罢协性,最终酿成了大规模的革命与暴力。在英国也是这样,为了达到政治民主化的目标,人们首先尝试的就是通过和平的改革方式,不过英国人取得了成功。这固然得益于英国特有的历史文化传统,但更重要的在于,光荣革命形成的传统为英国提供了一个和平解决问题的框架,使得通过改革完成政治民主化成为可能。

我们知道,通过内战和光荣革命,英国迈出了政治转型的第一步,也就是完成了从绝对君主专制向多元寡头政制的转化[1],把国家的权力从一个人(国王)手里转到一群人(贵族)手里,实现了权力的第一次扩散。从转型的方式看,内战是暴力的方式,光荣革命是和平的方式;内战为光荣革命打下铺垫,光荣革命则解决了内战所没有解决的问题。从历史发展的方向看,光荣革命更为重要,因为它为和平变革的道路开了先河。光荣革命之所以能够用非暴力的方式解决问题,是因为统治集团在内部实行了妥协,不仅贵族两个派别相互妥协,而且议会和王权实行妥协,这是光荣革命与内战的不同之处。英国1688年光荣革命开始了一种新性质的王权[2],成为英国历史上向新的政治制度一资产阶级代议制演变的起点。然而,“1688年政变对英国未来的社会和政治发展留下了许多悬而未决的问题”,[3]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就是选举权问题。

光荣革命没有建立民主制度,它只建立了贵族寡头制。虽说在当时的欧洲,乃至在整个世界,英国的制度是最开放、最有包容性的,致使许多欧洲人对英国的制度羡慕不已,大力倡导向英国学习;但随着时代发生变化,这个制度的历史合理性逐渐消失了,它的不合理性也越来越明显。正如有人对改革前的议会制度所进行的评述;“民主政治框架乃空中楼阁,缺乏民众基础;在空中楼阁里,只有一群高高在上的贵族享受权力的盛宴;对于人民来说,连民主的气味也很难嗅到。”[4]

工业革命改变了英国的社会状况,经济持续增长,中等阶级和工人阶级力量壮大,对现存的政治制度形成重大的压力。中等阶级要求变革,是因为他们觉得自己的政治地位与经济地位不相称,希望在“有产”的同时也要“有权”。工人阶级要求变革,是希望通过取得政治权利来达到改善经济状况的目的,在一个工人占多数的立法机构中制定有利于工人的立法。变革的要求集中于两点:一是扩大选举权,二是从新分配议席。变革的实质就是打破贵族地主对政权的垄断,是权力的分配与变化了的社会条件相适应。

值得注意的是:贵族中有一个集团一开始就站在改革一边,同情改革运动,这就是辉格党集团。辉格党在“光荣革命”后一直掌权,但乔治三世登位后企图恢复国王的个人权力,所以就扶植托利党,排斥辉格党,引起辉格党不满。辉格党于是对现存的政治制度提出责难,要求改革,而那个制度却恰恰是辉格党自己在“光荣革命”后创立的,因此可以说是历史的讽刺。但统治阶级中这样一个集团在存在却在“统治”和“被统治”之间搭建了一座桥,使双方的冲突不至于发展到白炽化程度,有效地抑制了暴力冲突的发生。在争取改革的长期斗争中,中下层人民经常得到辉格党贵族的保护,因而他们遭受的迫害得到相当程度的缓和。由于这个原因,中下层人民对改革的成功始终充满希望,希望辉格党掌权后能够进行改革。所以,这个集团的存在对于英国终于走改革之路至关重要的。当然,他们提倡改革,目的是最终保住英国的政治制度,认为这是“防止灾祸(即法国式革命)的最好办法”,因此他们的策略是“把社会的中间阶层联合到上层中来,共同热爱并支持国家的制度和政府”。后来,当辉格党从新掌权,真的着手进行改革时,他们就是这样做的。

当压力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像火山一般喷发出来,民主的要求一定要打破政治结构的坚冰。不过民主政治的建立并非自然而然,而是要通过艰苦的斗争才能实现。这个是因为,旧的既得利益阶层为了维护自己的权益,总会千方百计地抗拒民主潮流,他们从来不会心甘情愿地做出让步;人民为了争取民主,往往要付出巨大代价。英国从贵族寡头统治到民主政治的转变,也一定会经历一个相对漫长而曲折的过程。

第一次议会改革经过近70年的斗争,到1832年才完成。其间经过三次高潮,第一次是在法国大革命时期;第二次是在拿破仑战争结束后,1816—1819年间;第三次高潮从1830年11月托利党的威灵顿政府倒台起,到1832年6月辉格党的格雷政府最终完成“议会改革法”,第一次改革胜利结束。三次高潮中,都曾出现过轰轰烈烈的群众运动,改革派发动大规模的请愿活动,要求议会扩大选举权,改革不合理的议会制度。在政府方面,压制虽然很严厉,但始终是有限度的。1832年5月是改革的关键时刻,由于托利党人的顽固抵拒改革,各阶层人民已全面动员起来,支持辉格党的改革方案。形势有一触即发之势,按有些历史学家的说法,这是17世纪以来最接近发生革命的一个时刻。在这样关键的时刻,坚决反对改革的托利党放弃抵抗,让辉格党的改革法案以合法手段获得通过,终于使和平改革的道路取得成功。

由于1688年“光荣革命”的铺垫以及社会上层与社会下层在改革运动中的交融,英国人在法国革命和拿破仑战争把“暴力革命”和“激进主义”的观念传播向欧洲的时代,终于用自己的方式解决了问题,即国家政治现代化过程中的民主选举权问题。民族没有分裂,民众没有流血,改革却使近代英国的政治现代化又前进了一步。改革为城市工商业者与农村富裕农民规定了10英镑财产资格选举权,使选民人数有所增加。1832年的改革使选民人数增加到80.8万,从人口总数的大约2%增加到3.3%,工业资产阶级获得了参政权,最大的成果在于它沿着“光荣革命”开创的政治妥协道路,在民族政治文化的发展中引进了改革机制,英国人在寻求适合与改革的内外环境时,在调整民族心理抓住改革契机时,在迫使其它政治力量对改革运动认同时,在通过改革以达到社会的重新整合时,塑成了一种独特的变革方式,这是“一种权力的分享,而不是一个阶级被另一个阶级的压迫”。此后,英国就坚定地走在改革的道路上了,它可以自信地面对未来,随时变革自己的制度,而不必有畏惧之忧。正如有的学者说:“继光荣革命之后,它再次证明,人民的称其斗争和统治者的适时让步是社会进步的一种可能形式,它不仅适用于由专制王权向寡头政治的转化,同样也适用于寡头政治向民主制度的过度。”[5]

通过英国1832年的议会改革可见,和平改革的道路需要有两方面的条件,一方面是人民坚决的斗争,另一方面是统治者适时的让步。只有斗争而没有让步,冲突会变得越来越尖锐;但如果没有斗争,冲突虽然也不会有,进步却也没有了。英国走上和平改革的道路,是因为一方面人民进行了长期而艰苦的斗争,忍受了许多牺牲,经历了许多曲折;另一方面统治者在人民的意志已充分地表达,变革已不可避免时适时地退让,从而使得变革和平地进行。统治者在这种退让中并不是一无所得,英国的贵族可以一直存在到现在,就是这种退让的结果。1832年议会改革表明民主政治也可以用这种逐步改革,和平渐进的方式取得成功。这以后,和平改革的道路就在英国畅通无阻了。

在建立现代政治制度的过程中,英国走了一条和平发展的道路,它先把专制制度转变为贵族寡头制,然后再把贵族寡头制改造成民主政治。变革是缓慢的,却很坚实,从未出现反复。英国的道路非常具有典型性,它说明政治变革完全可以用非暴力的手段来进行。18世纪的法国启蒙思想家伏尔泰在他的《哲学通信》中就认为:“英国是世界上抵抗君主达到节制君主权力的唯一国家。”[6]在19世纪,英国依然持续不断地对这种制度进行改革。整个19世纪,社会各阶级围绕着议会选举改革进行了持续的斗争。在强大的压力下,英国的统治集团首先将工商业阶级吸收进了统治圈内,然后是让工人阶级和下层群众获得了选举权。在尽可能缓和社会矛盾,避免法国式革命的前提下,英国统治集团适时地对工人的经济和政治要求做出了某些让步,较为顺利地将劳动者也纳入了资本主义社会体系。从中,我们可以发现社会转型过程中的利益协调模式——英国模式,英国的模式就是一种渐进妥协的模式。按这种模式进行的利益调整引起的社会动荡最小,渐进妥协式的改革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它要求社会的共识,要求各方的妥协,各方都要放弃自己立场的一部分,最终达到整个社会的利益平衡。

总之,在社会转型的关键时刻,如何寻求用和平的手段解决不可避免的社会冲突,完成必要的变革,确实是世界各国面临的重大问题。近代以来,英国采用和平方式解决社会内部冲突的和平变革道路很有借鉴意义。英国的和平变革历程,以及它把改革模式作为社会发展道路之一的历史选择,为近代世界各国提供了和平变革的成功范例。

[1]钱乘旦,陈晓律.在传统与变革之间——英国文化模式溯源[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1,第50页。

[2]王觉非.英国政治经济与社会现代化[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89,第173页。

[3]沈汉,刘新成.英国议会政治史[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1,第203页。

[4]李季山.走向民主——英国第一次宪政改革[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第15页。

[5]钱乘旦,陈意新.走向现代国家之路[M].四川人民出版社,1987,第171页。

[6]伏尔泰.哲学通信[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61,第29页。

猜你喜欢

议会变革和平
一个议会的诞生
英国议会休会改变历史进程
英议会就是否“硬脱欧”投票表决
博弈·和平
期盼和平
新媒体将带来六大变革
变革中的户籍制度
创新IT 赋能变革
Five Hundred Times五百遍
变革中的转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