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章太炎历史观之“新”

2010-08-15王继岚

黑龙江史志 2010年1期
关键词:国粹章太炎史学

王继岚

(安徽师范大学社会学院 安徽 芜湖 241000)

章太炎历史观之“新”

王继岚

(安徽师范大学社会学院 安徽 芜湖 241000)

晚清国粹派应运而起,成为20世纪初资产阶级史学阵营中一支重要的方面军。国粹派学人以章太炎为代表高举“新史学”旗帜,以传统史学为根基,吸取西方先进文化,构成其资产阶级史学思想“新”的一面。

国粹派 新史观 章太炎

20 世纪初,“新史学”思潮伴随着轰轰烈烈的社会运动应运而生。以章太炎为主要代表的国粹派在政治上是资产阶级革命派的一翼,主张排满;在学术上,大力鼓吹民族主义,并以研究和评论历史作为其重要阵地。他们提出中国旧学虽不尽人意,却自有其优胜处,只要将其刮垢磨光,显现国粹,就可以与西学争锋,不可一味学习西方局,更倾向中西学结合的新史学建设道路,专以传统学术为主体,以西学为辅助。作为国粹派领军人物的章太炎是宣传革命历史思想的出色人物,章太炎在《中国通史略例》和《中国通史目录》中留下自己的思考,对新史学有多种阐发。针对其史学成就已有大量作品出现,本文这里仅简要概括他史学“新”的一面。

一、历史新见解

在章太炎的理论体系中,史学为“今日切要之学”“不读史书,则无从爱其国家”“不讲历史,昧于往迹,国情将何由而洽”“无历史即不见民族意识所在”[1],史学为保存国粹、发扬国光、增进爱国心的源泉和凭借。

章太炎是赞成“新史学”的,但他的见解显然比梁启超《新史学》所提出的一些看法要深刻得多,包含着批判继承史学遗产的自觉意识。他在重订本《訄书·哀清史》一文开篇写道:“自黄帝以逮明氏,为史二十有二对矣。自是以后,史其将斩乎!何者?唐氏以上,史官得职,若吴兢、徐坚之属,奋笔而无桡辞。宋、明虽衰,朝野私载,犹不胜编牒,故后史得因之以见得失。作者虽有优绌,其实录十犹四五也”,这是对中国古代“正史”的肯定。这与梁启超在《新史学》中对“中国之旧史”持完全否定的态度有根本性的区别。章太炎是对“近世”史学颇有造诣的学者,但他却能比较客观地来看待传统史学的成就,从而使其在继承和创新的理论与实践上步入较为合理的轨道,并不是完全否定中古旧史。

章太炎对于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均予充分肯定。他称赞洪秀全是有很大历史功绩的人物,尽管最后失败了,但足以鼓舞后世,因此应象尊崇诸葛亮、岳飞那样尊崇他,应把洪秀全视为中国的“明王圣帝”[2]。关于义和团运动,当时许多知识分子对其反帝爱国的正义性往往认识不足,章太炎则颇能分辨。最初他说义和团“扶清灭洋”旗号扶清一点表现觉悟低,接着而来的景廷宾起义在他们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扫清灭洋”[3]口号,人们经过义和团运动觉悟得以提高。后来当德国侵略山东时,章太炎则公开号召人民“当为义和团”[4]。辛亥革命后,他又充分肯定义和团的革命性,把它与反清革命归人同类事件,说“此种事只宜问其目的,不必论其行事也”,“其宗教妖妄可置不论”[5]。他还为受诽谤二千年的改革家商鞅作了重新评价,称赞“以刑维法,而非以刑为法之本也。”“是故商鞅行法而秦日富。”尤其赞扬商鞅执法公正不阿,品质高尚:“政令出内,虽乘舆亦不得违法而任喜怒,其贤于(张)汤之窥人主意以为高下者亦远矣”[6]。再如,曹操被世世代代视为“篡汉”之“奸雄”,章氏则一反众说,从正面予以肯定,称他“禁戈止暴,威谋靡竟。”“……而又加之以恭俭,申之以廉清。廷有壶之清,家有绣衣之儆。布贞士于周行,遏苞苴于邪径。务稼穑而民孳殖,烦师旅而人不病。信智计之绝人,故虽谲而近正”[7]。高度评价曹操恢复中国社会安定和恢复生产的历史功绩,虽然善用权术,但从总体看,不失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

以上例证说明,章太炎评价历史人物不是从儒家抽象的“仁义”或“正统”观念出发,而是做到以是否有利于社会和民众为标准,堪称具有过人的史识。

二、理论新指导

国粹派强调史家不能局限于中国固有的典籍,当开阔视野,善于借西方之石以攻错。章太炎说,西人的“心理、社会、宗教各论,发明天则,亟人所用,于作史尤为要领”[8]。举凡“皇古异闻,种界实迹,见于洪积石层,足以补旧史所不逮者”,都应予以吸收;他主张充分利用神话学、人类学、民族学、考古学的新材料,参考心理学、社会学、宗教学的理论,以扩大史料的范围,丰富历史研究的理论。还做了进一步的引申,强调新史学区别于旧史学,要在能“熔冶哲理”,“其用在抽象不在具体”[9],即强调新史家具备对历史现象进行宏观概括和理论抽象的思辨能力。

在章太炎接触了西方和日本学者的进化论和社会学说后,他对中国古代学术和历史的演进产生了新的看法。章太炎当时力图以西方资产阶级进化论、社会学的新思想,继承中国史家的体裁,运用经过严格考证的史实,写出一部既有西方资产阶级学说新内容,又具中国传统形式,体裁义法服从于研究历史总体的《中国通史》。他在1901年已表明这一态度:“所谓史学进化者,非谓其廓清生翳而已,己既能破,亦将能立”[10]。1902年时,章就着手搜集资料,拟撰《中国通史》,后虽因故未成,但他要在书里贯串进去自己的新思想,摒弃旧史只会排此事实的陋习。他表示自己拟撰的《中国通史》所以将超胜旧史,就在于它要做到“熔冶哲理”,实现“学理交胜”[11]。所谓“学”,是指具体的史学考辨;所谓“理”是指抽象的理论思辨,说到底是要实现社会学理论对史学研究的指导。以中国历史中具有积极意义的内容来鼓舞民众的革命情绪。在研究中贯彻自己的新见解,这就是他说的“以古经说为客体,以新思想为主观”[12]。

三、治史新原则

章太炎强调指出,治史必须“始卒不逾期验之域”。为了做到这一点,他提出了以下一些治史的原则:第一,历史记载有详有略,对于略而不详者,不可“妄意其事”,“妄意之即与巫言等”;第二,历史记载常有阙漏,不应强行弥补,若“随成心以求其情”,就会使得研究如同“谣诼”;第三,对于互相矛盾的记载,应当如同“法吏听两曹,辨其成事,不敢质其疑事”;第四,考察因果关系,必须考虑到周围各种因素,“世人欲以成型定之,此则古今之事得以布算而知,虽燔史志犹可耳”;第五,史论的使命是“制度变迁,推其沿革;学术异化,求其本师;风俗殊尚,寻其作始”[13],不可强行牵合某些历史现象以比附现实,或者笼统的用社会学的一段结论取代对历史的具体分析。

综上可知,章太炎在20世纪初“史届革命”的号召下,与康梁的维新派不同,形成自己独具特色的民族史学。他以历史为工具,激发人们的爱国精神,以民族进化史观鼓舞人们投身反清民主革命斗争,将资产阶级理论引进史学,同时批判继承了中国传统史的遗产,开辟了一条新的治史途径。

[1]章太炎.《历史之重要》[J].制言第55期.

[2]章太炎.《民报一周年纪念会祝辞》[J].民报第10号.

[3]章太炎.《驳康有为论革命书》[A].章太炎政论选集[M].

[4]章太炎.《中国之川喜多大尉袁树勋》[J].民报第24号.

[6]汤志钧编.《章太炎年谱长编》[M].

[7]章太炎.《中国通史略例》[A].见哀清史.訄书(重定本)[M].

[8]汤志钧编.《社会学自序》[A].章太炎政论选集:上册[M].

[9]章太炎.《中国通史略例》[A].章太炎全集:卷三[M].上海人民出版社,1984.

[10]章念驰.《章太炎生平与思想研究文选》[M].浙江人民出版社,1986.11.

王继岚,(1984-),女,安徽师范大学社会学院2008级史学理论及史学史专业硕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国粹章太炎史学
章太炎
章太炎诗中的忧国忧民情怀
中国国粹——京剧
扬雄的蚕丛说与史学价值
中医
保护好我们的国粹
第二届“国粹杯”中华诗词楹联大赛征稿启事
上海人民出版社 章太炎全集
《西方史学通史》第三卷“拜占庭史学”部分纠缪
章太炎好行医 无人敢求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