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简析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行为礼仪

2010-08-15程新贤

黑龙江史志 2010年3期
关键词:行为准则教会礼貌

程新贤

(常熟理工学院人文学院 江苏 常熟 215500)

14-17世纪,起源于意大利尔后跨越意大利边界并逐渐影响到欧洲北部的全面的文化变革,被称之为“文艺复兴”。文艺复兴在很多方面改变了意大利人的社会生活。在人的行为举止方面,也发生了不同于中世纪的变化特征。这个时期的礼仪概念已经逐步摆脱了封建等级式的礼貌(Courtoisie)内涵,①而更加强调普遍意义上的礼貌(Civilité)的概念。②

一、行为礼仪发展的社会条件

行为礼仪并不是文艺复兴时期独有的现象,在与之相近的中世纪时代,就有很多关于被人们称作社交行为的记载,其中“礼貌”和“不礼貌”的界定是与中世纪封建等级式的社会状况相联系的,多指的是宫廷社会的行为方式。塔恩霍伊泽写的《宫廷礼仪》中所谈到的礼仪主要是为了上流社会,为宫廷骑士所制定。到文艺复兴时期,礼仪概念则更加强调普遍和大众意义上的含义,有关规定和原则不再只面向特定的社会上层和教会的宗教团体,而是更多的面向世俗大众。这一特征是与这个时期的社会状况联系在一起的。

(一)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社会始终处于不安定和动荡之中,人们的社会身份和社会状况都处于不稳定的状态中

在这个时期,旧的社会纽带尽管没有被打破,但是在很大程度上松动了,并在重新组合。各种各样社会出身的人搅在一起,社会的循环和起伏加速了。[1](p155)在这一变化过程中,不能忽视的是商品经济的重要影响。在意大利,商品经济异常活跃,威尼斯、佛罗伦萨、米兰等城市史工商业和金融业的中心,周围的中小城镇及广大乡村均卷入巨大的商业贸易网中。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过去刻板的社会等级秩序发生了变化,封闭的封建贵族等级已经受到了很大的冲击,传统意义上的贵族开始没落了,而依靠银行业、商业和工业的一个社会等级开始发达,成为上流社会的组成部分。[2](p183)正如埃利亚斯认为,“从16世纪开始,这儿,那儿,几乎所有的地方都慢慢地出现倒退,这种现象一直持续到了17世纪。一个更加稳固的社会等级建立起来。各种社会出身的人又重新形成了一个新的上流社会,一个新的贵族阶层。这样以来,究竟什么是统一的,好的行为便愈来愈成问题”。[1](p156-157)这种社会状况需要一种符合社会需要、合乎时代要求的、普遍意义上的行为模式和准则。

(二)这个时期出现了一批有关礼仪和社会行为准则的著作

这些著作的出现,一方面适应了社会的这种需要,反映了这个时期新的阶层逐渐形成的社会特征。另一方面,推动了社会行为礼仪的发展。虽然说来,作者大多是社会上层的知识分子,其著作和言论的对象并不是针对社会大众阶层,但他们在很多方面提出了适应当时社会变动和需要的理论与原则,在一定程度上引发了社会生活的全面变化。其中,注重以礼貌和文明为核心的人与人交往的行为礼仪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德拉?卡萨的《加拉泰奥》教导人们在行为举止上要表现得体,并列出了许多具体的行为准则。卡斯蒂利奥内的《侍臣论》提出了关于贵族得体品性的准则,其传授的是如何养成一个“真正的绅士”的举止所必备的优雅而看似容易的品质。这本书出版以后,在欧洲曾风靡了一个多世纪,把意大利的“礼仪”概念和原则传播到阿尔卑斯山以北的王公朝廷。这些学者们所倡导的礼仪概念,已没有了中世纪严格的封建等级意义,而是具有更为广泛、普遍的含义。

(三)教会和教会教义在推动良好的行为和举止的传播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在社会变动的冲击下,教会内部纪律涣散,生活风气腐败,信仰上呈现出普遍衰落的现象,但这并不意味着教会组织的崩解。基督教作为一个在时间上延续上千年,在空间上遍及欧洲各国,精神上渗透到社会各阶层的宗教,其组织肌体具有相当强的再生能力,这一方面是由于基督教所拥有的深厚的社会基础,另一方面也是由于教会组织自身的应变能力。因此,到了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的教会组织改变了中世纪时期那种崇尚独处沉思和宣扬安贫禁欲的宗旨,以积极的姿态介入到世俗社会生活中,对各种社会问题倾注了更多的关心。如对家庭的重视,对妇女角色的规范等。

教会亦希望通过布道和说教使教会和修道院早先严谨、有秩序的纪律原则成为不同生活状态中的人的行为准则。一些修士通过著书立说教导妇女如何过虔诚、文明的生活,如何获得美德,如何在家庭和被规范的领域里恰如其分地做事。修道院院长弗兰斯克?储斯发表了两本行为指导手册。他认为,通过圣礼、美德和仪式等行为使处于不同生活状态的妇女过一种似基督徒般的生活。而且,家庭仍旧是对年轻女性实行良好教育的最佳场所。[3](p6)关注女性的行为成为这些礼仪书籍中的中心议题。

(四)印刷术的发展,使得世俗社会中人文主义者和教会的修士们在倡导行为礼仪方面所著的作品和理论原则的传播成为可能

这个时期印刷术的发展使信息以一种更快的速度传播,为人们读书写字能力的提高提供了更多的机会,更多普通的人对读书识字产生了极大的热情。大部分早期读物以宗教为题材,但是学生、家庭妇女、商人、中上层人士都希望找到其他的书籍。[4](p75)印刷商瞅准这一时机,出版了一些有关道德教化和行为准则、社会礼仪的书籍。这些涉及教育和礼节的书籍不再聚焦于社会上层,而是更广泛地针对社会大众,因此受到了社会各阶层的普遍欢迎。而且,很多书本身是用意大利方言写成,进一步加速了礼仪之书的传播。

可见,这个时期行为礼仪的发展是各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在社会发生重新组合的时期,各种思想和需要相互冲突、渗透和融合,这就导致了中世纪时期封建等级式的传统行为观念逐渐解体,从而为新的行为观念的确立奠定了基础。

二、行为礼仪的发展对男女两性行为的不同要求

这个时期倡导情感抑制下的行为方式,即自我克制。人们更加注重得体的行为举止,“礼仪”的概念慢慢渗入到人们的生活中。不过,在对男女两性行为方面人们却提出了不同的要求,体现出深刻的性别差异。

(一)对于男性

在行为举止方面,人们从男性在公共领域内所担任的角色和职责出发,认为男子应该保持镇静、自我克制的行为举止,这样他们才能在对外事务中获得尊严和权威,以更好地行使社会职责。在意大利宫廷中,对朝臣们提出了中世纪先祖无暇顾及的一些要求。卡斯蒂利奥内的《侍臣论》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一位绅士应该松弛、平和、淡定、冷静、优雅而不矫饰,做任何事都能举重若轻,从容不迫。[4](p71-72)伊拉斯谟的《论男孩的礼貌教育》迅速推广并成为男孩教育的教科书。伊拉斯谟认为,男孩的礼貌教育是造就年轻人艺术多样学科中一项重要内容,身体的姿势、手势、服饰以及面部表情等都是一个人内在的全部反映。所以,人们应该用理性控制自己的行为,注意情感抑制下的行为方式。这本书虽然是伊拉斯谟献给一个贵族男孩的,但他叙述的很多行为准则并不是为某一个特定的阶层所写。这些准则不属于任何一个社会阶层,完全可以把它们理解为人类的共同准则。[1](p151)

(二)对于女性

人们对妇女的行为举止同样也强调自我克制,与对男子要求不同的是,多强调女性的家庭角色和职责。保持“优美得体的尊严和高贵”,避免“不受控制的行为”。[3](p4)这个时期出现了许多规范女性行为的书籍,认为妇女行为举止的标准就是谦恭和体面。修道院院长储斯在书中这样写道,一个女孩或年轻的已婚妇女都应遵守体面、谦逊的行为举止原则,避免姿势和行为中的浮夸和卖弄风情,始终保持眼睑低垂,安静地平举着头,而不是像鹅似地来回摇摆自己的头……她不应该像一个疯女人那样咬自己的手指甲或嘴唇。在举止方面,她应该以圣母玛利亚为行为典范,特别是在公共场合。[3](p6)这种对女性行为举止的要求也反映在现实生活中。商人吉安诺佐认为,面对新婚妻子最紧迫的任务是如何树立她在家庭领域内指派任务的权威,所以,尊严和理性控制下的姿势和行为举止是必须的。[3](p3-4)

(三)对于夫妻双方

在婚姻生活中,人们认为,夫妻在任何时候都要保持体面和谦恭的心态,保持“面部表情的平衡和恰当的控制”。如果他们到处乱撞,观望,做出野蛮和粗俗的动作,则显得轻浮和缺乏体面与尊贵。夫妇之间得体、礼貌的行为举止使夫妇和谐地生活在一起,从而保持家庭的和谐和稳定。不过,人们更强调丈夫在这一夫妻关系中的主导地位。正如学者查瑞宾·德·斯波特托谈到的,婚姻生活处在丈夫的掌控之下,丈夫的责任就是提供给妻子“引导”、“正确”和“物质资料”,而妻子要对丈夫“尊敬”、“听从”和从他那里获得“告诫”。[3](p80)

三、结论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这个时期行为礼仪发展的特征。

(一)这个时期需要和建立的是一种与社会需求和水准相符合的行为准则

这些行为准则不再针对特定的社会阶层,而是具有了更为广泛的含义。所谓“广泛”,并不是说每个人都可以接受或遵守它,而是说,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些行为准则在其发展过程中吸收了当时代的特征,更符合当时社会的需要。

(二)人们的行为举止根据时间、地点和社会状况这些因素的变化而变化

对于该时期的女性来讲,并没有一个固定或必须遵守的行为举止原则。卡斯蒂利奥内的《侍臣论》中规定了名嫒淑女所遵守的行为准则,并不适合商人之妻女。所以,这个时期的行为准则并没有严格的模式。

(三)人们从男女两性担任的角色和职责出发,对他们提出了不同的要求,体现了深刻的性别差异

综上所述,“礼貌”概念已开始慢慢地渗入到人们的生活中,逐渐改变着人们的行为方式向更加文明的程度前进。正如埃利亚斯所说,当礼貌这具有长久生命力的概念进入人们的生活中时,几乎总是意味着人类生活本身的改变。[1](p123)

注释:

①用以表达自我意识和“有社交能力”的行为概念在不同国家有不同的表示方式,Courtoisie是法语,指的是古代宫廷贵族的礼仪,在英语中叫Courtesy,在意大利语中叫做Cortezia。

②Civilité是法语,英语中叫Civility,意大利语叫Civàil,t意为礼貌,礼仪。

[1]诺贝特·埃利亚斯:《文明的进程》,三联书店,1998年版.

[2]《没有神像的万神殿》,岭南美术出版社,2005年版.

[3]Letizia Panizza,Women in Italian Renaissance Culture and Society,Europe Humanities Research Centre University of Oxford,2000.

[4][美]约翰·巴克勒贝内特·希尔约翰·麦凯:《西方社会史》,霍文利等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猜你喜欢

行为准则教会礼貌
我最爱的那个人,教会了我……
我最爱的那个人,教会了我……
我最爱的那个人,教会了我……
为何不吃梨
礼貌举 止大 家学
礼貌举止大家学 !
礼貌举止大家学!
初恋教会我们爱
暗恋是一种礼貌
从合作原则看英语对话中的性别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