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民内部矛盾的历史发展及其当代价值

2010-08-15赵绍成

黑龙江史志 2010年21期
关键词:矛盾群众

赵绍成

(四川理工学院 四川 自贡 643000)

人民内部矛盾的历史发展及其当代价值

赵绍成

(四川理工学院 四川 自贡 643000)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社会生活的巨大变革,人民内部矛盾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当前,应根据人民内部矛盾的新情况、新特征,采取政策的经济的法律的等多种有效措施,妥善及时地处理好人民内部矛盾,以保障社会的稳定和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顺利进行。

人民内部矛盾 历史演变 理论价值

自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以来,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便上升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几十年过去了,随着我国社会结构的巨大变革,人民内部矛盾,无论是表现形式,或者内容,亦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人民内部矛盾的提出

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但当时一些人对新制度的诞生及其培育充满了困惑;国际上,作为苏共二十大批判斯大林错误的连锁反应,先后发生波兰事件和匈牙利事件,国际国内复杂的形势迫使执政的共产党认真思考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一系列重大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必须解决社会主义社会中层出不穷和日渐突出的人民内部矛盾。在这种历史背景下,1957年2月,毛泽东在扩大的最高国务会议上作了《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重要讲话。在该文中,毛泽东深刻分析了社会主义社会两类不同性质的社会矛盾,并指出我国人民内部还存在着矛盾,正是这些矛盾推动我们的社会向前发展;还强调要把人民内部矛盾作为“一个总题目”,用“人民内部矛盾”这个概念来概括社会主义社会除敌我矛盾之外的一切人民内部矛盾,将其作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此文标志着毛泽东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思想已经系统化和成熟,是毛泽东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深化,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在50年代,“人民内部的矛盾已成为主要矛盾”,表现为:

1.阶级之间以及阶级内部之间的矛盾

革命时期大规模急风暴雨式的群众阶级斗争基本结束后,阶级斗争还没有完全结束,决定了社会主义社会仍然存在着敌我之间和人民内部两类性质根本不同的矛盾。“在我国现在的条件下,所谓人民内部矛盾,包括工人阶级内部的矛盾,农民阶级内部的矛盾,知识分子内部的矛盾,工农两个阶级之间的矛盾,工人、农民同知识分子之间的矛盾,工人阶级和其它劳动人民同民族资产阶级的矛盾,民族资产阶级内部的矛盾,等等。”[1]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第一次把工人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矛盾作为人民内部矛盾,是一项伟大的创举,是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我国特定的具体历史环境下的正确运用,为我国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和平改造提供了理论指导。

2.党的领导同人民群众之间的矛盾

执政前,人民群众受压迫和剥削,他们把斗争的矛头指向反动的统治者。但现在情况不同了,党成为国家政权的领导核心,在国家政治生活、经济生活和社会生活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党的工作的得失,要对人民群众的生活产生极其重要的影响。正如刘少奇指出的那样:“我们是在领导国家,站在领导的地位,社会上一切不合理的现象,一切没有办好的事情,领导上都有责任。人民会来责问我们国家、党、政府、经济机关的领导人,而我们对这些问题责任。因此人民群众跟领导机关之间的矛盾,现在是突出地表现出来。”[2]

3.国营工厂管理机关与工人群众之间的矛盾

刘少奇在1951年《国营工厂内部的矛盾和工会的基本任务》指出:“当着工人阶级领导的国家已经建立,并把工厂收归国有,又进行了民主改革以后,即在目前,我们的国营工厂内部就再没有阶级对抗和剥削关系了,工厂管理机关与工人们的关系就从根本上变为一种同志的关系了。”[3]但这并不是说就没有矛盾了。构成国营工厂内部的基本矛盾,“就是国营工厂管理机关与工人群众之间的矛盾,就是国营工厂内部的公私矛盾。”[4]这里的“基本矛盾”的含义是:“目前在国营工厂中所发生的一切问题,差不多都是从这个基本问题上发生出来的,或与这个基本问题有关系的。”这种矛盾和关系的性质,不是敌我矛盾、阶级矛盾,而是“工人阶级和人民内部的矛盾和关系。”[5]人民内部矛盾还表现在工资问题、住房问题、升学问题和就业问题等分配问题上。人民内部矛盾的激化,几乎全都是为了经济性质的切身利益。

二、新时期人民内部矛盾的新变化、新情况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迈入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目标的确立,进入了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全面、加速的转型阶段。在这个特定的历史时期,我国社会生活中的人民内部矛盾和以前相比,无论是表现形式,抑或内容,都呈现出一种全新的面貌,并在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全方位展开。

1.物质利益矛盾成为人民内部矛盾的中心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

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矛盾决定和影响着其他各类社会矛盾,反映在社会关系中主要表现为人们在追求物质文化需要满足的过程中,在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时的经济利益矛盾。在过去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下,人民内部尽管也存在着矛盾,但那是零星的、分散的,被平均主义的分配方式和过度紧张的阶级斗争氛围所掩盖。改革开放以来,这种格局迅速地发生改变。一方面,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所有制形式、经营方式和就业方式的变化,人们的分配方式也日益多样化,收入差距迅速拉开,加之,由于政策和管理的疏漏,少数人利用非法手段发财致富,从而出现了社会分配不公和收入差距过大的现象。今天,我国已从的名副其实的平均主义国家,变为了“中等不平等程度”国家,已超出了社会的承受力。另一方面,在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过程中,由于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的调整,部分企业和产品必然会淘汰,这就带来下岗、待岗和失业问题,使一部分社会成员生活发生不同程度的困难。改革是一场革命,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必然引起利益格局的重新分配和调整,这就不可避免地带来大量的人民内部经济利益矛盾。在人民内部矛盾体系中,经济利益矛盾居于中心地位。今天,不同个体之间、主体之间的摩擦与冲突广泛存在,人与人之间的物质关系复杂化、多元化。

2.党群、干群矛盾成为人民内部矛盾的焦点

现代政治可以说是政党政治,政党在一国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中发挥着举足

轻重的作用。中国的问题,关键在党。中国共产党是代表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为人民谋福利的党。从总体上说,改革开放以来,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得到了人民群众的拥护,社会主义现代化取得了历史性进展,党群、干群主流是好的。但在新形势下,党群、干群矛盾逐渐增多,成为人民内部矛盾的焦点。一是因农民负担过重而引起的党群、干群矛盾;二是由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某些分配不公和不法行为而导致的人民群众的强烈不满;三是少数党员干部包括某些领导个别,以权谋私,钱权交易,行贿受贿等腐败现象,引起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深切愤慨;四是领导干部的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问题,以及由此造成的决策失误和错误处理,损害了人民群众的利益,挫伤了人民群众的积极性,造成了一些地方党群、干群的紧张。

3.思想认识矛盾成为人民内部矛盾的重要方面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背景下,社会组织和社会结构经历剧烈而深刻的变迁。这种变化必然会在人民思想观念上得到反映,亦不可避免地引起种种矛盾、冲突。例如,目前,有的阶层及其成员收入较低,加之社会保障制度的欠缺,因物质利益得不到满足便产生心理失衡和相当剥夺,甚而转为思想政治上的逆反心理,把不满情绪发泄到社会制度和党的方针、政策上。在精神生活领域,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市场自身的弱点和消极方面迅速暴露出来,一些中滋长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个人主义,成为物的奴隶;一些地方出现了物质生活的繁华和精神生活的贫乏。就整个社会而言,既存在着反映市场经济要求的平等、自由、公正、竞争、效率、开放、改革等现代社会形态的价值观念,也存在着诸如身份、等级、特权、懒惰、散漫、封闭、保守等传统社会形态的价值观念,并且,这种多元并存的价值观念集中碰撞,激烈摩擦,更容易引起人们思想混乱,行为失范,使人民内部矛盾呈现复杂多样的局面。

三、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当代价值

自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以来,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便上升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社会本身是矛盾的集合体。人民内部矛盾必将贯穿于社会主义始终,并体现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江泽民深刻指出:“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人民内部矛盾会明显增多,有的还会日益突出起来,这是新时期的一个需要认真研究和正确解决的重要政治课题。”[6]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今天,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1.关系到能否化解各种不安定因素,保持社会的稳定

当前,我国改革已进入攻坚阶段,发展正处在关键时期,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政治体制改革的深化,过去长期积累的一些深层次矛盾显露出来,错综复杂,千头万绪。稳定是最大的大局,是我们的根本利益。“中国的问题,压倒一切的是需要稳定,没有稳定的环境,什么都搞不成,已经取得的成果也会失掉。”[7]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协调统一起来,在社会政治稳定中推进改革、发展,在改革、发展中保持社会的稳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相反,如果不能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新时期的人民内部矛盾,任凭矛盾和问题不断繁殖激化,必将带来更多的不稳定因素,破坏国家安定团结,危及社会政治稳定。

2.关系到能否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保证我国经济社会目标的实现

可以说,日益增多的人民内部矛盾,明显地影响着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影响着人民群众的热情、情绪。社会稳定的关键在于人民,在于人心。人心的稳定是社会稳定的指示器和显示器。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体制变革时期,一方面,经济收入差距的扩大,使人们心理上的焦虑和不安骤然增加,因而产生了大量的思想认识上的矛盾和问题;另一方面,市场经济本身也有诱发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个人主义的负面效应,加之各种外来思潮和思想观念的影响,使得人们思想认识矛盾更为复杂尖锐。社会主义现代化,是千百万人共同推动的伟大事业。要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力量,化不利因素为有利因素,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妥善及时地化解人民内部矛盾,以推动我国社会的全面发展。

3.关系到能否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巩固党的执政地位

刘少奇深刻指出:“我们是执政党,如果我们不能处理好人民内部矛盾,那么就会逐步失去人民的信任和支持,我们就有垮台的危险。”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是摆在全党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中国的问题,关键在党;同样,能否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关键在于党的各级领导干部。执政党掌握着人民赋予的权力,处于对人民负责的地位,社会上一切办得好和办得不好的事,人们都会自然而然归结为党的功过;并且由于人民内部矛盾的本质是利益矛盾,而各级领导正是利益分配的操作者,人民普遍地对党的各级领导机关和干部寄予了很高的希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使领导者处于各种矛盾的焦点上。处理恰当,当然能得到人们的衷心爱戴;但如果领导者沾染了官僚主义,决策不符合多数人的利益,就会使本来可以合理解决的人民内部矛盾尖锐化,使本来没有矛盾的地方产生矛盾。所以,领导和群众的矛盾,始终是我们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时应当经常注意解决的重要课题。当前,这一矛盾主要表现在少数干部的官僚主义和腐败现象同人民群众对立的问题上,这个矛盾已成为新时期人民内部矛盾的焦点。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要把克服官僚主义和反对腐败,从严治党,作为加强党的建设,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一项重要任务和措施,切实抓紧抓好。事实说明,加强党的建设,是党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前提和基础,有些人民内部矛盾如党群、干群矛盾就会迎刃而解;否则,就会加剧进而影响人民内部矛盾的有效解决。这样,就能有力地维护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以保障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顺利进行。

注释:

[1]毛泽东选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364页。

[2][3][4][5]《刘少奇选集》下卷.人民出版社,1985年,第303、92、93、94页。

[6]江泽民.《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二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出版社1998年,第18页。

[7]《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284页。

赵绍成(1965—),男,四川大竹人,四川理工学院教授,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社会发展问题研究。

猜你喜欢

矛盾群众
云治理”要贴近群众
再婚后出现矛盾,我该怎么办?
多让群众咧嘴笑
矛盾心情的描写
矛盾的我
爱的矛盾 外一首
情牵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
实现乡村善治要处理好两对矛盾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为群众美好生活执着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