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中国近代本土体育社团对外来社团在华发展的借鉴
——以精武体育会对基督教青年会的模仿为例
2010-08-15马廉祯
马廉祯
(华南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广东 广州 510632)
【民族传统体育】
略论中国近代本土体育社团对外来社团在华发展的借鉴
——以精武体育会对基督教青年会的模仿为例
马廉祯
(华南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广东 广州 510632)
精武体育会是我国近代影响最大的民间体育社团之一。经对比研究后发现,精武会的早期运作在许多地方模仿了基督教青年会在华发展的经验。精武会在通过借鉴获得巨大的发展动力的同时,加速了体育社团在国内的崛起与社团发展格局的本土化,同时也完成了与近代民族主义的发展目标顺利达成共识。文章对二者的相似点进行了比较,并以此出发对精武会的发展再加考释,以期窥得近代中国体育社团发展脉络于一斑。
精武体育会 基督教青年会 体育社团 本土化
1909 年(清宣统二年)3月,精武体育会(简称“精武会”)在上海正式成立,它是我国创办时间较早,后在国内外均产生重大影响的民间体育社团之一。精武会以“提倡武术,研究体育,铸造强毅国民”为宗旨,强调“强国必先强种”,试图通过提倡武术来达到增强国民体魄,振奋民族精神的作用,一洗“东亚病夫”的耻辱。精武会1916年正式更名为“精武体育会”,后发展迅速,影响逐日扩大,先后在汉口、广州、香港、佛山等地设会,至高潮时期,仅南方九省,就有分会37处之多,经常参加活动的会员达40万以上。
精武会的主要创会人大多都有一定的华侨华人和港澳背景,故成立后放眼海外,以东南亚各国的华侨华人居住区为发展目标,很快就在马来亚、新加坡、越南、印尼等国建立了分会38处,规模几乎与国内相等,成为当时规模最大的民间体育组织之一,其参加人数之多,影响范围之大,在中国近代史上都属少有,部分影响一直延续至今天。
1 精武会对基督教青年会的模仿
精武会成立之时,恰逢基督教青年会在中国全面展开活动之时,二者均以上海为最主要的基地;不但如此,两个组织,一中一西,均以身体练习为重要的传播内容,这更是非常有趣的巧合。实际上,仔细观察精武会的创立与发展,通过对其初创时期主导人员背景身世的了解不难看出,在很多地方,精武会确有刻意模仿基督教青年会的可能性。甚至可以说,精武体育会是在模仿基督教青年会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本土社团机构,它与基督教青年会之间有着诸多相似的地方。
1.1 组织目标与宗旨
在发展宗旨上,青年会强调“要以基督教的精神,发展青年的德、智、体三育,服务社会、造福社会、改造社会,使之成为基督化的社会”。其各种活动均围绕“德育、智育、体育、群育”四育为中心。其组织标志为一倒三角,三边分别标明“德育、智育、体育”。
精武会的宗旨是“提倡武术,研究体育,铸造强毅之国民”。。《精武会训》规定“凡我会员必须以仁爱为怀,服务为旨,以我所有助人所无,牺牲个人之力量,以求造福于人群;忠倍待人,廉正守己,见义勇为,积功于大爵;重振风教,多行而寡言,禀遵斯旨,庶几完人”。组织标志设计为一盾形上刻三颗彩色五角星,成正三角形排列。其中,黄星代表体育,蓝星代表智育,红星代表德育,体现出精武体育会的宗旨为“体、智、德”三方面发展,同时也代表“博爱、自由、平等”之意,由此组合而成所谓“精武精神”。
精武会甚至直接将自身称之为“精武教”,罗伯夔在《上海精武征求会员宣言》中就曾写道:“耶稣教之广布欧美也,则有十二门徒及马太马克路加约翰为之宣播福音,故能愈推愈远,渐被全球。精武教当此重大之任,不有无量多数之人力以负之。”由此可见精武会受教会传教的模式影响之深。
1.2 组织构成
青年会与精武会均采取董事会制度。中华基督教青年会的最高决策机构为组合董事部,人数至少为30人。中国人和外国人都不可以超过半数。董事部公推会长一名,副会长二人,书记员一人,会计员一个,执行董事四人。而精武会的董事会不限人数,故董事会机构更为庞大松散。
1.3 传播模式
在传播模式上,精武会同样效仿青年会选择了以建立固定会所,完善会所内的各种体育设施为最基础的传播示范点,然后在学校中进行推广的最初发展格局;待条件成熟时则以上海、广州、汉口、香港等发达城市为根据点开设分会,再通过筹办和合办公共体育设施的途径向社会大众发展的模式。
早在上海时期,精武会就开始在包括复旦公学、中华工业专门学校、上海东亚体育学校、松江第三中学、澄衷学校、上海岭南中学等学校开设技击班,实则传授武术套路,甚至在上海青年会义务开设武术课程。
在此基础上,精武会同样效仿校际比赛的模式,每年秋季举办自己的运动会。第一届是1911年10月27日在上海王家宅老会址举行。虽然名曰“运动会”,而且在形式上充分借鉴了青年会的运动会模式,同样包括了开幕致词、军乐队表演、报告、演讲等部分。但在内容上充其量只可以说是各种武术套路的汇演大会,主体运动皆为八卦刀、功力拳、单拳、兵器对手等武术套路表演,也并无明确的胜负评判,而是选择以参加“运动会”选手的练习年份长短,派发相应的证书与奖牌,如第一期结业者可取得黄星;第二期结业者增加蓝星,第三期结业者再增加红星等诸如此类,并将各色星章缀于特制的精武拳操衣上。由此也说明,早期的传统体育提倡者虽在组织形式上大量借鉴西方模式,但在面对传统体育的真实表现形式上,尚未寻觅到合适的改良方式。在获得固定的会所以后,精武会开始尝试建立精武公园,如在杨树浦培开尔路(今惠民路)荆州路附近建立的“精武公园”。1917年,有匿名某君捐款三万元资助精武体育会,经董事会开议后决定,将此款用于筹建“精武公园”,择址为总会右侧空地上,公园于1918年建成对外开放,公园规定:“凡属民众苟能守文明通则者,咸准入园游玩。”
精武公园以练武场为中心,四周进行平整绿化;建成后,为了扩大影响,总会特组织部分学校、社团上千人于园内举行大会操,上海商务印书馆活动影片部还派员摄制了记录片三集,在上海大戏院放映,取得了强烈的社会反响。后因入不敷出,被迫关闭。
进入上世纪20年代后,随着新学制的出台与公共体育场制度在全国的推广,精武会也争取获得政府支持,并时常将会所索性搬至体育场,借以开设以武术为主题的公共体育场,如厦门、佛山等地的精武会均是如此。
1.4 宣传推广
青年会发展迅速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是非常重视利用各种手段进行宣传与推广,特别是通过幻灯、表演、电影、演讲等新颖形式。精武会在这方面也有非常出色的借鉴。首先,陈公哲本人就是一个出色的摄影师,他自费二万余元,购置摄影器材,先后拍摄了大量的武术影像资料,并租借上海大戏院进行放演,招待各国领事,获得社会各界好评,后又辗转送往海外放映。影片后贮藏于上海闸北中央大会堂之藏真阁。但是很可惜,一九三八年日本侵占闸北时期被毁,仅存目录。
同时,精武会自1917年8月开始,在上海商务印书馆主办的《学生杂志》上开设《技击丛刊》栏目,从谭腿一路开始,图文并茂连载中国武术套路,而后又将刊登过的文章按照套路辑录成册,先后出版了《谭腿》、《达摩剑》、《五虎枪》、《合战棍法》等,并将谭腿等普及型套路印刷为挂图,均由商务印书馆出版发行,甚至受到海外媒体的关注。而在全国范围内,精武体育会系统先后发行过包括《中央》、《精武》、《精武特刊》、《佛山精武月刊》、《精武杂志》(香港)、《精武画报》等刊物,成为中国近代有关武术的刊物中最大的一个系统。
2 精武会模仿青年会的内在原因
提倡“强国强种”,以武术作为核心传播内容的精武体育会之所以要模仿青年会有其内在的原因。
首先,自19世纪末逐渐传入国内后,西方体育在华传播已经取得了初步的成功,校际竞赛的不断发展,学校体育课程的逐步增加与完善,初期体育人才培养的开展,都说明青年会以及其他教会机构已经初步建立起一整套相对成熟,且行之有效的传播模式。而作为一个新起步的同类项社会团体,精武会通过模仿青年会的成熟运作模式无疑是最为便捷和实际的考量。
实际上,精武会对青年会模式的模仿,发端并非在青年会,而应当更早。精武会的主要创始人陈公哲从小就深受西方文化影响。陈幼年入守真书馆读英文,该校为美国宣道会传教士伍约翰(又译伍柏莱、吴伯瑞,John Woodberry)创办;在校期间,陈公哲曾因踢球骨折过;后入健身球社做球员,并加入仁镜社;至1909年,陈还在留美学校当过英文教员。在后来的回忆中,陈公哲还明确指出,自己在仁镜社期间深受何剑吾的思想影响,
何剑吾乃广东近代著名教育家,著名的南武学堂就是由他创办。他早年就读于香港皇仁书院,毕生热爱体育运动,创办南武也以德、智、体三育并重。民国期间很多体育界的广东籍名人如许民辉等均毕业于该校。可想而知,陈公哲对于现代体育,以及美国教会教育体制中的体育运动开展的情况自小就应有深刻了解。特别是基督教青年会入华后,所采取的传播模式,以及所取得的社会影响与效益,以陈公哲等人对身体练习的注意自然应当非常清楚。
而精武会的另外一位创始人,陈铁生在《大精武主义》一文中也曾明确指出,之所以号称“大精武主义”,是因为受美国总统威尔逊影响,威尔逊有言“国际联盟是以美国曾经试验有效之联盟制度推广于世界也”,而“美国全国教育会宣布战后教育之基本计划,有奖励体育及有益游戏养成,健全国民之一条夫也,以美国之强盛,体育之发达,犹为是言”,这是因为“欧美之强盛,道在体育”。所以,“岁庚戍霍元甲先生发大声于海上,创立精武体育会在闸北王家宅”。
其次,经历庚子拳乱之后,武术一直承受巨大的社会负面压力。陈公哲等深知庚子拳乱后推动民族体育形式的艰难,因为“‘拳术’二字之引起世界人士之不良印象者,时当满清光绪二十六年,即公元1900年,义和团起事于天津。传授团员以拳棒符咒,谓能避枪炮子弹,此种现象深印于士大夫及外人脑中,以为凡练习拳捧者,皆为拳匪余孽,有识之士,莫不退避三舍。丁此时期,提倡武术,其难可知。”
而精武会寄希望以武术这一已经被许多人否定了的“土体育”形式来达成强国强种的大计,则需要在包装和推广上有符合当时社会潮流和认识趋向的形式。为此,精武会作出的第一个举措就是将组织更名为“精武体育会”。
“盖无体育不足以强身,无体育不足以强民。为适应环境,赶上时代,余于精武之号召以体育领先。意即体魄之不健全,曷足以言智育;智育之不健全,曷足以言德育。躯殻者实为载智、载德之功具也,故余有‘体育万能’之警句,以为精武标语”。
然后在形式上采纳了基督教青年会这一当时在上海颇受青年人和社会上层追捧的新鲜运作模式。同时,精武会尽管主推武术,但同时也提倡西洋体育,他们在会所中同样开设篮球、足球、台球、自行车、溜冰等西方体育项目;而且在身体练习以外,还提倡国乐,尤其推崇粤调,以及各种西方音乐和乐器。这一举措无疑也是明智的。
如此新旧调和,既满足了组织自身立足传统的需要,也顺应了青年人追赶时尚的热潮,这是非常具有战略头脑的一步险棋,若有闪失,便会从“土洋结合”跌入“不土不洋”的窘境。所以,在推出所谓“精武精神”之时,精武会特别强调了“精武之真精神”就是“克己也,平等也,博爱也,儒佛耶之真精神也”。而陈公哲在文中表示“余欲行之主义藉精武之建立,以表现之,无以名之,姑名之曰‘精武主义’”。貌似轻松,但无疑是经过深思熟虑后的决定,是对以“平等、自由、博爱”为基础,养成“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现代西方教育思想进行了一次中国式的包装。
3 结语
20世纪初期,共和虽立,但万事待举、百废待兴。整个国家与社会的发展急需大量人才、物质的支持与协助。社会团体在此时期的勃兴恰好是社会对有限资源进行整合所自然产生的理性选择。受经济发展的影响,民国时期的社团大都集中在沿海港口城市周遭。这些地方开放早,得风气之先,较多接触了西方文明和近代社团的观念,并逐一成为引领中国近代化发展的重要据点。
另外一个方面,社会发展的不稳定,特别是随着1914年袁世凯政府的终结,以及城市规模的日益扩大,都促使民间社团不得不承担起城市发展相当部分的公共职能服务。这一点在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方面最为突出。
如基督教青年会以及精武体育会这样数量众多的民国民间社团,它们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政府发展中所遇到的种种不足。而精武会通过对青年会办会经验的借鉴,使其自身的发展获得巨大动力。同时,在社团宗旨与运作模式上的本土化,又创新的使精武会在文化感官上成功地被塑造为一个本土化程度很高的社会团体,这也导致其民族主义的发展目标顺利在发展中与市民达成共识。使原本单纯的社会活动参与转化谋求国家独立富强的爱国主义行为,这是一个巨大的成功。这一点也成为在本质上使其与青年会之间产生显著性差异的根本原因。
[1]精武本纪.补篇,1919年10月,第16页.
[2]精武本纪.事实,1919年10月,第16页.
[3]精武,征求号.第28期,1924年2月15日,第1页.
[4]中华基督教青年会组合修定章程.青年,1913,第1-2期,第55-58页.
[5]精武本纪.补篇,1919年10月,第16页.
[6]精武本纪.技击,1919年10月,第59-63页.
[7]精武本纪.技击,1919年10月,第35页.
[8]精武本纪.事实,1919年10月,第44页.
[9]陈公哲.精武会50年.2001年05月第1版,第38页.
[10]中国精武会章程.精武本纪,技击,1919年10月,第89-91页.
[11]陈公哲.精武会50年.2001年05月第1版,第38页.
[12]中国精武会章程.精武本纪,言论,1919年10月,第1页.[13]陈公哲.精武会50年.2001年05月第1版,第27页.
[14]陈公哲.精武会50年.2001年05月第1版,第21页.
[15]精武本纪.言论,1919年10月,第6页.
On the Reference Role of Chinese Sport Communitie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Foreign Sport Communities in China
Ma Lianzhen
(Sport Science College of South China Normal University,Guangzhou Guangdong 510632)
Jingwu Association is one of the most influential sport communities in modern China.Through comparisons,there are evidences showing the similarities between Jingwu's operation and founding structure with YMCA's,which indicates its imitation to YMCA's running in China.Jingwu's success in this not only rewarded back by becoming the biggest Wushu community then,but also contributed in the domesticalization of western social community ideas and actions in China.The paper devotes to explore the similarities and further research for the sport community development in modern China.
Jingwu association YMCA sport community domesticalization
G85
A
1004—5643(2010)03—0068—03
马廉祯(1 9 7 8~),男,博士。研究方向:民族传统体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