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程体育教学内容的探析

2010-08-15陈永飞王青松

运动 2010年5期
关键词:竞技课程标准教学内容

陈永飞,王青松

(1.浙江义乌第二中学,浙江 义乌 322000;2.杭州师范大学,浙江 杭州 310036)

理论与方法探索

新课程体育教学内容的探析

陈永飞1,王青松2

(1.浙江义乌第二中学,浙江 义乌 322000;2.杭州师范大学,浙江 杭州 310036)

针对当前学校体育课程改革中教学内容方面存在的问题,着重从教学目标与内容的关系、对竞技性运动项目教学的正确认识等方面进行解析,以促进广大学校体育工作者对新体育课程的理解,深化认识,排除误导,推动新体育课程改革深入发展。

课程改革;教学内容;竞技性运动项目

众所周知,当前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的新一轮基础教育体育课程与健康课程改革的理念是正确的,成绩是显著的。但是,在取得显著成绩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将不可避免地影响着体育课程改革的整体进程和发展。面对前进中的问题和发展中的困难,广大体育教师不仅要勇敢地去面对它们,而且更要想办法采取有效措施去解决它们。只有这样,新课程体育改革才会朝着更快、更好的方向发展。本文主要是针对教学内容处理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解决的方案,以推动新课程体育改革健康快速地发展。

1 目标与内容的关系

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的关系问题,一直是课程改革领域争论的焦点问题。正确理解应该是“目标引领内容”,这个观点广大教师也能基本理解。但是,执行起来却遇到了一些困难。

“目标引领内容”是《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课程标准》)的重要理念之一。体育课程标准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文件的编制体系,没有规定具体的教学内容,把教学内容的选择权和决定权交给了地方教育主管部门和一线的学校以及体育教师,这是学校体育的一大进步,是打破传统的禁锢思维模式的壮举。强调以目标引领内容,主要是基于两个方面的考虑,一是能够为体育教师创设一个有利于其发展、创新和展示的平台,尊重教师和学生的个人特点和需求,实现其对教学内容的选择权;二是考虑到我国实际情况,全国各地差异很大,每个地方、每所学校都有各自的地理环境、课程内容资源,很难做到统一要求。因此,目标引领内容的理念非常符合各地各校的实际情况,是一种实事求是的做法。中国地域辽阔,各地、各校的经济和文化发展很不平衡,体育场馆设施条件、师资水平等差异较大,要求全国所有的学校按照统一规定的内容进行教学是不切实际的,新体育课程强调目标引领内容的目的就是为了方便各地各校根据实际情况来选择内容,只要达到课程标准所规定的目标即可。

以发展学生的耐力素质作为课程目标为例,传统的做法几乎都是要求学生围绕田径场一圈又一圈地反反复复地跑步,这样千遍一律的练习内容既单调又乏味,这种统一的要求,没有考虑到学生的个性差异,导致绝大多数学生都无法体验到运动的乐趣,也容易导致他们“喜欢体育,但是不喜欢体育课”的现象出现。实际上,针对发展耐力这一目标,我们完全可以根据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而选择不同的练习内容去实现。例如,体育教师可以同时提供多种练习内容,如慢跑、定时跑、追逐跑、跳绳、篮球或者足球比赛等,然后让同学们结合自己的情况去选择,这样不仅能够实现发展耐力的目标,更能够培养学生的体育自主学习能力,为其终身体育打下扎实的基础。

现在的问题关键是如何科学地选择体育教学内容?体育教学内容繁多,不仅同一项目具有多种功能,而且同一功能也可以用不同的项目去实现,何况学生在课堂上的体育学习时间有限,教所有的运动项目既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因此,指导好一线体育教师科学地选择教学内容非常重要。究竟选择什么样的内容进行体育教学,除了要考虑上述的“符合学校实际条件”这一因素之外,还应该重点考虑以下三个方面:(1)要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不同年龄的学生具有不同的生理和心理特点,他们对体育学习内容的生理适应程度和兴趣爱好等方面都有明显的不同。选择的内容越是符合他们的身心发展特征,他们参与运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就会越高,学习效果也会越好。(2)要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在学生的课余生活中,存在着较多的与体育运动相关的经验,如城市的学生对足球、垫上运动、篮球、跆拳道、健美操等有一定感受和体验,农村的学生对攀、爬、跑、跳、野外及水上活动等有较丰富的感受和体验,少数民族地区的学生则可能对一些民族民间的运动项目有一定的感受和体验,如荡秋千、踩高跷、跳竹竿、舞龙舞狮或踢毽球等。在体育教学中,如果体育教师能够重视选择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实际情况密切相联系的内容进行教学,他们的体育学习兴趣、主动性和积极性就会大大提高,体育学习效果也会非常明显。(3)要时刻重视提高学生的终身体育能力学校体育必须要着眼于学生的未来发展,兼顾学生个体的差异和未来终身体育发展的需要。要充分考虑到学生兴趣的多样化需要,结合社会体育运动项目选择的特点,更好地加强教学内容的选择性,设置具有不同特点的运动项目,如室外运动、野外运动与水上运动项目等。

另外,科学地选择体育教学内容除了要考虑上述几个因素之外,还应该把握好几个原则,如选择性与实效性相结合原则,健身性与文化性相结合原则,民族性与世界性相结合原则等。

总之,体育教学内容的选择必须以教学目标为依据,应依据不同层面设计的教学目标,分析各个体育运动项目与身体练习的主要功能。并在此基础上,将各个体育运动项目与身体练习进行整合,作为体育教学内容的素材。

2 竞技运动项目内容的教学改革

由于新课程体育强调打破传统的竞技运动项目的教学色彩和教学观念,不能理解的体育教师就不敢教竞技运动项目了,这是对课程标准的误解造成的。实际上,新课程体育改革从来就没有视竞技体育为“洪水猛兽”,强调“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并不排斥竞技运动项目的教学。

竞技体育的价值和功能对培养人的竞争意识和社会适应能力的效果是得天独厚的。虽然竞技体育与学校体育的目的和对象不同。但是,竞技运动项目服务于体育课程,实现体育教学的目标是完全可以的。只是在处理竞技运动项目的教学时,要做到“形散神不散”。我们要用其神,非其形。这主要应该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要考虑到竞技运动项目的趣味性与实用性,选择那些对学生的发展有用而且又是他们所喜欢的运动项目;第二,是要关注其教育性和健身性,要有利于实现体育教学目标;第三,要关注其适应性与生活性,要经过加工和修改,符合学生身心特点后才能进入体育课堂,如可以通过修改竞技运动项目的场地器材标准和规则等。

竞技运动项目进行教材化改造后,它的教学问题也就突出出来,那就是不能用训练的方式进行教学。因此,在教学中要注意以下四个环节。

2.1 面向全体学生,注意因材施教

学生学习竞技运动技能的主要目的不是为了要成为一名出色的运动员,而是需要通过体育课的学习,掌握一定的运动技能进行体育锻炼。因此,在教学时,应该教会学生掌握基本的、重点的动作技术,不要过分追求运动技术的标准化等,更不能用训练运动员的方法进行教学,必须要考虑到每一位学生的身心特点,在面向全体学生的同时也要注意因材施教。

2.2 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

《课程标准》提出了“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课程理念,这意味着竞技运动技能的教学要为增进学生的健康服务。因此,在竞技运动技能的教学中,必须要改变竞技体育的教学观念和教学色彩,注意课堂练习的负荷量和强度,不能超过他们的承受范围。完全照搬竞技运动训练的方法和手段只能最终是以损害学生的健康为代价。

2.3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学校体育必须要为学生的终身体育奠定基础。这提示我们,学校体育的价值体现不仅仅是为了运动,更是为了教育。因此,必须改变仅仅强调运动技术的教学观念,必须改变教师单纯地为运动技术而教、学生单纯地为运动技术而学的做法。应重点培养学生的体育学习能力和学习策略,尤其是体育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因为自主学习能力关系到创新能力,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建设中就显得尤为重要。

2.4 教学手段多样化

随着体育内涵发生变化,必须要贯彻“健康第一”的思想,明确教学手段必须为学生身心健康服务、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服务,从实际出发,把握健身体育和终身体育的方向,通过教学手段的创新来促进竞技体育运动项目创造性地运用到体育教学中,努力创造机会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不同情况进行选择与运用。

可见,在竞技运动项目的处理问题上,除了要进行教材化改造外,还要注意通过教学方法的改革来发挥它的多重功能和价值。Rinkzhi(2006)指出:“体育课程的主要目标是为学生的终身体育作准备,如果教师在教学中不重视情感目标,学生可能是技能型的和知识型的学生,他们可能选择不参与身体活动”。因此,要将竞技运动技能的教学和培养学生正确体育态度、积极情感、道德规范、合作精神、健康行为等有机结合起来,这样的运动技能教学才更有意义和价值。

3 结束语

关于新课程体育改革中出现的问题,还有很多,如关于目标制定、教案编写、教学评价、继承和发展以及新体育课程改革在农村学校的实施等,这些问题有的已经解决,有的正在解决的过程中。提高问题意识是每一位学校体育工作者都必须要做到的,都必须要勇敢地面对的,一定要有信心去解决他们,同时也要认识到,改革不是囊中取物,没有现成的路可以走;改革是一个探索的过程,它需要科学求实的精神。为了使学校体育改革能够健康深入地发展,也必须要善于倾听改革中的不同声音,这对于深化我们的认识,完善我们的观点,促进我们的改革,是大有裨益的。

[ 1 ] 钟启泉.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 M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 2 ] 季浏.论新体育课程教学中运动技能的教什么和如何教的问题[ J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8(1):62-64.

[ 3 ] 吴本连.体育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之我见[ J ].体育教学,2005(3):13.

[ 4 ] 吴本连,季浏.论新体育课程中的自主学习[ J ].中国学校体育,2004(6):56-58.

[ 5 ] 张学忠,乔梁,石高慧.对《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几个问题的反思[ J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9,35(6):77-81.

[ 6 ] 林正兰.基于体育课程改革尴尬境遇的观念转变问题的反思[ J ].体育与科学,2007,28(6):80-82.

[ 7 ] 高嵘,张建华,毛振明.对我国基础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问题的反思[ 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30(1):74-77,83.

[ 8 ] 胡庆山,郭敏,王健.体育课程实施中“异变”问题的研究[ J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6,40(10):84-89.

[ 9 ] 赵子建,许瑞勋.体育课程研究若干理论问题思考[ J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4,19(1):98-98.

G807

A

1674-151X(2010)05-089-02

10.3969/j.issn.1674-151x.2010.05.043

投稿日期:2010-04-02

陈永飞(1975~ ),中教一级,本科。研究方向:学校体育。

猜你喜欢

竞技课程标准教学内容
落实《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实践反思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解读》权威出版
综合利用单元教学内容进行整体单元复习
TSA在重竞技运动员体能测试中的应用
第1-3届冬季青年奥运会竞技格局分析
关于开辟版块答疑解惑的通知
新课程标准下的计算教学怎样教更有效
等差数列教学内容的深化探究
花与竞技少女
同台竞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