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索高校跨校区模式下和谐校园体育文化的构建

2010-08-15阮永福成守允

运动 2010年5期
关键词:区隔场域校区

阮永福,成守允

(合肥工业大学体育部,安徽 合肥 230009)

热点话题

探索高校跨校区模式下和谐校园体育文化的构建

阮永福,成守允

(合肥工业大学体育部,安徽 合肥 230009)

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等方法,对跨校区模式下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建设进行研究和探讨。通过研究发现目前跨校区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存在诸多问题,如物态文化的重叠增加学校经济负担,场馆利用率降低;教师引导作用减弱;场域因素造成校园体育文化断层现象等。建设和谐、成熟的校园体育文化对跨校区高校校园文化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跨校区;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场域

1 前 言

近年来我国高校教育事业取得了巨大的发展,在办学规模上不断的扩大,在招生人数上也增加了很多,这与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不断增加的国际地位是相适应的。但是同时,我国高校在发展的过程中也面临着诸多全新的课题,特别是在高校“合并”和“扩建”过程中形成的一校多区的跨校区校园格局,这种格局带来的场域区隔会对校园文化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成功的校园文化建设能够在传承优良传统、提高学生素质、凝聚学校员工等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而现在的一校多区的场域区隔环境可能会造成校园文化的断裂,影响校园文化的传承。如何在多校区的格局下发展和传承大学文化,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重大课题之一。体育文化是大学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多校区的格局中如何进行体育文化建设也已成为我国发展高等教育事业的重要内容。

2 校园体育文化的涵义

校园体育文化是校园中体育运动的物质、制度、精神文化的总和,是指在高校校园这个特定的文化环境里,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以身体锻炼为手段,以各种体育知识为主要内容,在体育教学、管理和科研中形成的物质和精神成果的总和。在校园体育文化的物质方面主要包括学校的各种体育场馆和运动器械等,它是体育文化的物态形式,是直接呈现在学生眼前的物质,对体育文化的发展起到直观的影响,是校园体育文化的基础和物质外壳;校园体育制度文化主要是指学校制定的各种体育规章制度,它对校园体育活动起到规范、制约和指导的作用;校园体育精神文化是体育文化最核心的层次,它是在多年体育活动中潜移默化、情境交融中形成的体育价值观、体育意识和情感。它能引领校园体育活动方向,激发校园体育活动热情,推动校园体育文化发展,是一个学校体育活动最本质的特征。成功的校园体育文化能够起到积极教育的作用,它能够凝聚教师和学生,通过丰富的体育活动加强他们之间的交流,激发锻炼的热情,娱乐身心,同时成功的体育文化能够传承优良的体育传统,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3 跨校区校园体育文化存在的问题

3.1 物态文化的重叠增加经济负担,利用率降低

校园体育文化的物质形态是其发展的基础,没有充分的物质基础那么体育文化的发展将成为一句空话。目前无论是“合并型分离”“新建型分离”,还是“混合型分离”,各校区之间的距离都会成为阻止不同校区学生往来的障碍。学生的体育活动还是主要以自己所在的校区为主,那么为了满足学生不同体育运动的需求,则各个校区的体育设施要相对齐全,由此引发的是一所学校要建立多个同种功能的体育场馆和配置相同的体育器械,如田径场、篮球场等。这种物态文化形式的重叠无形中加重学校的经济负担,在场馆保养和看护的费用方面也将成倍的增加,在场馆利用率方面由于校区之间距离的障碍,导致了场馆得不到其他校区学生充分的利用,降低了利用率。

3.2 场域区隔造成校园体育文化的断裂

在目前多校区校园学生安排上主要有以下方式,其一是把同一年级放在相同的校区,这种方式主要是“新建型分离”的学校;另一种方式是把同一专业不同年级的学生放在同一校区。文化的发展有其本身的连贯性和传承性,如果缺乏前人的引领,那么文化的继承将会大打折扣,这种高低年级的分离使得校园体育文化的传承受到很大挑战,高年级学生的体育经验和能力不能传给低年级的学生,带头兵的作用大大减弱,这对校园体育文化的冲击非常大。低年级的学生由于缺少高年级学生的组织和引导,在体育活动的开展上就相对盲目,这对他们体育能力的培养也是非常不利的。相同专业在同一校区的多校区环境下,虽然在相同院系学生体育文化的传承上没有减弱,但是不同院系间体育活动的交流就会相应减少,这种场域区隔会增强不同校区院系间体育活动交流的难度,这对整个学校的体育文化发展是不利的。

3.3 教师引导作用的减弱

随着国家取消福利分房,住房的货币化管理,大学中的许多教师选择到校外居住。在 “新建型分离”的新区几乎没有教师住家,而且大多新区都建筑在城郊,由于生活不方便几乎很少教师愿意留在那里,在学校的管理方面大多是派辅导员临时住在那里负责管理。教师和学生的见面交流几乎只能在体育课堂上,大多是课一结束教师便坐校车回去,导致学生和教师缺少交流和沟通,减少了体育教师的示范作用。由于距离远,也使得教师在组织学生体育活动方面增加了障碍,这样导致学生缺乏教师的引导,尤其是体育教师在课余的自我锻炼方面,如果能和学生一起锻炼,则会发挥很好的示范和引领作用,学生能够亲身体验到教师的能力和水平,这种课余的同场交流一方面可以让学生亲身体验教师的技战术,另一方面在课余轻松的氛围下能使得学生能够更加以放松的心情向教师学习和请教,这种教师的亲身示范和良好轻松的氛围这对运动技战术学习是非常有帮助的。但是由于场域的区隔,教师的引导作用大大的减弱了。

3.4 难以形成校园主流体育文化

多校区的校园存在有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校区。“合并型分离”的校园是由前期不同的校园合并而成,在以前校园体育的长期发展中,已经形成了自己特殊体育文化风格,合并后不同体育文化风格会产生碰撞,要想整合不同风格的体育文化则需要协调好他们在发展中的各种关系,并且由于场域区隔无疑会加大整合的难度。在“新建型分离”的校园中同样存在这种场域区隔所带来的问题,而且新建校区大多在距离老校区较远的城郊,二者之间的距离无疑会给建设统一的校园体育文化带来负面影响,对形成学校特有的主流文化产生不利因素。在新老校区或者主校区和分校区二者谁为主体?以及如何减少场域区隔所带来的消极因素是多校区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必须面对的问题。

4 跨校区校园体育文化发展策略

4.1 统筹规划多校区校园体育文化建设

一所高校有别于另一所高校有很多方面,如校园建设、专业设置、师生人数等等,但是它们最根本区别在于它们所具有的校园文化底蕴和特征。缺乏统一的构建将会制约校园文化的发展。体育文化作为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校园文化整体传承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因此,在多校区校园中构建统一的、协调的校园体育文化是多校区校园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建型分离”的校园中,主要考虑新校区要符合老校区原有体育文化的问题,新校区体育文化的建设要符合老校区体育文化精神,适合老校区体育文化发展风格,只有这样才能顺利传承原有校园体育文化的底蕴。在“合并型分离”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中要充分考虑到不同体育文化的融合,协调好多种体育制度和精神方面的差异。如果处理不当,则会产生各个校区各自为政的局面,这样则会对整体校园体育文化的发展产生负面影响。在校园体育物质文化的构建中要从学校的全局出发,对各个校区体育场馆、器械等进行统筹考虑,在风格上尽量保持一致,以体现校园体育文化的整体意识,增强内聚力。在体育制度文化中要建立统一的校园体育规章制度,在统一的规章制度下,各个校区可以根据自己的条件建立符合校园体育文化整体发展的规划。体育精神文化是引领校园体育活动方向,激发校园体育活动热情,推动校园体育文化发展的重要动力,是一个学校体育活动最本质的特征,它能凝聚全体教职员工和学生的体育价值取向和精神追求。在多校区校园体育精神文化的建设中,不仅要传承老校园的体育精神,同时要建设符合学校整体发展的体育精神。无论是在“合并型分离”还是“新建型分离”的多校区体育文化建设中都必须统筹规划其整体发展的方向,从而建立一个有别于其他学校的独特校园体育文化。

4.2 加强校园体育网络建设,提供体育信息交流平台

在多校区校园体育文化的建设中最困难的问题之一就是场域区隔问题,那么如何解决这个距离问题呢?网络无疑是最好的办法,网络可以缩短交流距离,给学校全体师生提供体育信息交流的平台。随着网络的发展,校园网络也逐渐普及,那么建立校园体育网络交流平台成为促进多校区校园体育文化发展的重要方法。学生可以在这个网络平台上获得各种体育信息,也可以同体育教师进行体育知识的交流,使得体育活动能够从操场上得以延伸。体育分管部门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发送各种体育运动的技战术、保健知识、锻炼常识,也可以链接各种体育赛事和体育报道等,让学生在课余时间来学习体育知识,学生也可以通过这个平台向教师和其他学生请教体育方面的问题。建立体育网络平台是现代学校发展体育文化的重要渠道。目前许多高校已经建立的一些体育交流的网站,但是在规模和管理上还曾在着诸多的问题。加强校园体育网络建设将会促进学校体育文化的发展。

4.3 重视培养校园非正式体育群体

正式体育群体是学校体育发展的主流,相对于正式体育群体,非正式体育群体组织更为自主化、灵活化、个性化,它们的发展对校园体育文化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一些调查研究发现,非正式体育群体对于校园体育信息传播速度和效率甚至超过正式体育群体。在多校区校园中,场域区隔所给体育活动带来的消极因素可以让非正式体育群体的活动得以弥补,由于非正式体育群体活动更加自由、自主和灵活,因此可以采取各种激励措施促进校区间非正式体育群体体育活动的开展,从而推动整体校园体育文化的和谐发展。在多校区的体育文化发展中要在正式体育群体和非正式体育群体间同时进行,甚至可以先在非正式体育群体中获得对校园整体和谐体育文化的认同,充分利用非正式体育群体在组织上的灵活性进行体育活动的交流,进而将这些活动推进到正式体育群体中去,从而提高活动的质量和影响力。在多校区校园体育文化的建设中要充分发挥非正式体育群体的积极因素,加强非正式体育群体的发展,为构建和谐的多校区校园体育文化奠定坚实的基础。

4.4 改善交通条件,增加校区间人员往来交流

多校区的各个校园之间都有一定的距离,尤其是在“新建型分离”的学校。新校区大都建立在城郊,和主校区距离较远,场域区隔易造成交流的减少,从而影响情感的认同。如何增加各校区间体育文化的交流呢?改善校区间交通条件是重要的措施之一。只有交通便利了,往来方便了,那么正式和非正式体育群体活动开展才会便利,尤其是在非正式体育群体的活动中,便利的交通是他们活动的重要保障。因为他们大都是自筹资金,活动的经费大家分摊,如果花费过大则会影响到他们活动的积极性。因此,改善校区间交通条件将会对校园体育文化发展起到重要的促进

4.5 发挥相关教师在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中的引领作用

随着教育改革和信息化社会发展,学生的主体性在教学学习过程中日显突出,但是无论教学发展到何种程度,我们都无法掩饰教师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作用和地位,缺乏教师的引领和指导,学生学习效果和效率是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随着国家取消福利分房,住房的货币化管理,教师逐渐搬出了校园,尤其是处于城郊的新校区,老师上完课后很少再去校园。教师在校园文化的传承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他们要引导学生的学习,向学生宣传校园的精神文化,指引学生学习的方向。在校园体育文化的建设中离不开体育教师的指导和相关其他教师的组织。这种由于场域区隔造成了教师来校不便,从而导致教师的作用大大减弱。在多校区校园体育文化的建设中,首先我们要清楚相关教师的作用,其次我们要积极采取相应措施鼓励教师参与到和谐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中来,如在能调动教师积极性的前提下,在课余时间采用轮班制方式,让体育教师和相关教师参与到学校正式体育活动和非正式体育活动中,尤其是新校区学生非正式体育群体的活动,如果能得到体育教师指导将会取得更好的效果。由于教师对各个校区都较熟悉,能成为学生跨校区体育交流活动的桥梁。因此,在建设多校区校园体育文化中要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他们的传承和引导作用。

5 结束语

在我国教育的发展过程中,多校区校园模式已经成为高等教育发展的现实,探索跨校区模式下校园体育文化建设是高校体育文化发展的重要前提,协调各个校区体育文化的发展成为各高校体育的重要任务。只有处理好各校区间体育要素发展的相互关系,才能为整个学校体育文化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 1 ] 王国均.美国多校区大学研究及其启示[ J ].比较教育研究,2002(2).

[ 2 ] 张育广.多校区办学:校园文化的整和与优化[ J ].广东工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03(6).

[ 3 ] 陈燕.在互动中融合发展多校区文化[ J ].南京财经大学学报,2004(1).

[ 4 ] 周厚彬.大学多校区文化融合的基本思考[ J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

[ 5 ] 王平.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甄别和探讨[ J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4(6).

[ 6 ] 王彦才.美国多校园大学及对我国多校区办学的启示[ J ].教育科学,2006(2).

[ 7 ] 桂海荣.普通高校校园体育文化构建探析[ J ].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06(4).

G80

A

1674-151X(2010)05-061-03

10.3969/j.issn.1674-151x.2010.05.028

投稿日期:2010-03-22

合肥工业大学2009年度校科学研究发展基金项目(项目编号:2009HGXJ0048)。

阮永福(1974 ~),讲师,硕士,北京体育大学高级访问学者。研究方向:体育教育训练学和学校体育。

猜你喜欢

区隔场域校区
新文科建设探义——兼论学科场域的间性功能
日常变奏
场域视野下的射艺场建筑文化探析
中国武术发展需要多维舆论场域
山东大学青岛校区
ComparingDifferentRhetoricStructurebetweenVariousLanguagesfromCulturalAspects
A Study on the Process of Reading Comprehension from Psycholinguistic Perspectives
TheStudyofGenre
刘晓玲:突破学校德育的场域困境
趣味区隔功能的流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