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明星运动员的理性报道

2010-08-15姚红卫

运动 2010年1期
关键词:文汇报体育新闻刘翔

姚红卫

(上海体育学院新闻系,上海 200438)

试论明星运动员的理性报道

姚红卫

(上海体育学院新闻系,上海 200438)

本群的特性是社会性,在人类社会里总需要杰出人物。在体育界、新闻界,优秀的体育运动员明星,总是这两个界别的共同话题。当代社会,这两个界别进一步交融,理性报道符合文明礼仪规范的明星运动员是体育与媒体共赢社会效益与经济利益的旨归。媒体引导正确的舆论,以便切实履行媒体的社会监督功能。

明星运动员;理性报道;礼仪;刘翔;《文汇报》

1 前 言

从体育的定义得知,体育是以发展体力、增强体质为主要任务的教育,通过参加各项运动来实现[1]。新闻,泛指社会上最近发生的新事情[1]。著名运动员的一举一动是体育界、新闻界共同感兴趣的话题。大家不仅关注运动员的运动成绩,也关注他们的经济收入等社会效应。据《福布斯》中文版2005年名人榜运动员10强排名,刘翔以2300万人民币收入位列第二,排在田亮1100万之上、姚明1.5亿之下[2]。理性报道明星运动员是体育与媒体利益双赢的旨归。体育需要媒体宣传、监督,媒体也需要体育的不断更新向受众传达信息,他们共同满足人们的知情权、精神愉悦感。

2 体育与媒体共同树立起明星的社会效应

礼仪是在人际交往中,以一定的、约定俗成的程序、方式来表现的律己、敬人的过程,涉及穿着、交往、沟通、情商等仪式内容。从个人修养的角度来看,礼仪可以说是一个人内在修养和素质的外在表现;从交际的角度来看,礼仪可以说是人际交往中适用的一种艺术,一种交际方式或交际方法,是人际交往中约定俗成的示人以尊重、友好的习惯做法;从传播的角度来看,礼仪可以说是在人际交往中进行相互沟通的技巧。礼仪的主要功能,从个人的角度来看,一是有助于提高人们的自身修养;二是有助于美化自身、美化生活;三是有助于促进人们的社会交往,改善人们的人际关系;还有助于净化社会风气。如何恰到好处地展现泱泱大国的赛事风范,笔者认为,首先要注重礼尚往来,这是礼貌待人的一条重要准则。这样,人际交往才能平等友好地在一种良性循环中持续下去。这是一个“场”现象,就像物理学中有磁场、语言学中有语义场一样,这是一个系统工程,是通过与事件相关的一支队伍、一位观众、一场赛事、一个从事报道的媒体、一个主办机构、一个城市、一个国家等诸形象体现出来的该国整体上综合体育文化软实力的一个重要侧面。

体育与媒体历来密切相关,历史上的奥运会曾经推动了广播业的普及,曾经成就了电视业的崛起。奥运会原本就是全世界运动员公平竞争的一个大舞台,报道奥运会的媒体自然也应该有一个公平、公开的报道环境,大家痛恨有违体育道德的假球、黑哨。同样,体育行业痛恨媒体的捕风捉影、道听途说的假新闻。体育与媒体应该良性互动、共赢,注重明星的社会效应[3],宣传优秀运动员的道德风尚,为青少年树立好的榜样。事实上,明星体育报道已经成为新闻业的一个重要板块。美国著名的报人普利策曾经将体育、绯闻和罪恶作为媒介吸引受众的三大法宝[4]。

我们知道,一切事物都是发展并运动着、变化着的。事物是一个矛盾运动的统一体,会在适当的时机下向前发展或退后或相对保持,会走向各自的反面,事物运动具有曲折性。作为体育事件,核心问题自然就是一个结果,而且是一个竞争的结果,不管以何种方式参与,总会存在输赢。整个赛况,瞬息万变,此场失利不等于彼场的失利,赛场奉行地是“一切皆有可能”“没有什么不可能”“翻盘想赢”。对于优秀明星运动员来说,也有个“运动曲线”,作为媒体就应该遵循运动的这种节律,不管对人还是对事,要正确反映运动节奏,辩证报道出体育现象的荣衰兴废,倡导“比赛不仅仅是结果,重要的是参与”的人生哲学。经过改革开放30年的经济建设,国力得到提高,体育成就举世瞩目,在传播信息领域,显得大气,今后媒体报道仍然应该注重辩证性,更好地履行客观报道的职责,履行好党的喉舌与群众的耳目这两个重要职能。

3 理性报道明星运动员

在媒体报道中,以往常常报喜,很难见负面新闻,尤其难见深刻辩证分析性的报道。北京奥运会赛场上,无论成功还是失败,报道心态是平稳的。前不久,刚刚结束的11届全运会,媒体参与了报道,据说总共来了3000多名记者[5]。

据网络调查,全运会第一明星是刘翔。关于刘翔,有一种判断认为,在中国像刘翔这样的选手60年才有一个。在两天的比赛里,刘翔为全运赛场创造了260多万元的票房收入。为感谢热情捧场的观众,他以世锦赛绕场一周的惯例向观众挥手致意,多次向看台抛出了上衣裤子和鲜花,观众群中出现争抢,一条裤子被撕成了碎片[6]。

刘翔到底有多火?他的裤子碎片给出了答案。更令人惊诧的是,有人在网上发帖叫卖刘翔的裤子碎片,起拍价竟然叫到了3万元。不管是网友恶搞还是确有其事,刘翔那条早已变成了碎片的裤子都真实反映出了他的受欢迎程度。

对刘翔的完美复出,《文汇报》作了客观报道:2009年10月26日7版体育新闻,将近整版报道了25日晚刘翔王者归来完美复出的盛况。全观察《准备好了吗》、全聚焦《全运三连冠,刘翔有话说——“我依然相信自己,我还行!”》、《刘学根感慨恍若隔世——“这一年多,翔翔真的成熟了”》,也用多幅图片展现精彩时刻:1幅大图片,领奖台上刘翔、纪伟、史冬鹏笑呵呵地联袂做跨栏动作;2幅中图片,刘翔瞪眼睛“搞怪”的天真表情;3幅小图片,刘翔冲刺一瞬,老记“围堵” 刘翔,“翔迷”欢呼雀跃。

《文汇报》捕捉明星运动员这些热点,不但充分体现新闻价值的及时性、重要性、显著性、接近性,也切合当今新闻发展的市场元素。正如施拉姆所言:“新闻事业是一种双重性格的事业。”具有教育与经营的双重性格,大多数的时候,这两种性格是互相矛盾的。在中国特色的新闻传播理念指导下,《文汇报》较好地处理了贴近实际、贴近生活的原则。在全运会这么多体育明星人物里,关于刘翔的报道,《文汇报》报道得最多,专题新闻共9篇,大大小小的图片共15张,其他的消息、评论,字里行间也会提到刘翔。

而在北京奥运会上,“中国飞人”刘翔因伤退赛,令人揪心。综合《文汇报》2008年8月19日的报道可知,刘翔退出比赛是因为伤在脚跟。孙海平在新闻发布会上数次痛哭,他说:“直到最后一刻,刘翔还是在坚持,一直在坚持,他是在玩命啊,不到万不得已,他绝不会退赛的。”雅典奥运会的辉煌,使刘翔当之无愧地成了中国体坛第一人和无数年轻人的偶像。荣誉和光环的背后,也使这个生性活泼、开朗的上海小伙子,不仅失去了他同辈人所应有的青春时光,还要背负起亿万人灼灼期待的希望。有人甚至说,宁愿拿10枚奥运金牌去换刘翔的这1枚跨栏金牌。据网络调查,超过75%的网民理解刘翔退赛,祝愿他早日康复。众多网民的心声,也是广大中国人的心声。作为看客,我们实际上都应该反省自己:除了热切期待之外,是不是也要容忍运动员特殊情况下出现一些意外?比如说有些意外,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竞技失误与场上表现失常在所难免。北京奥运会上媒体的这种真实的报道向世界展示了中国人丰满的精神形象,如英国《泰晤士报》的首席体育记者西蒙·巴恩斯在看完男子体操团体比赛后报道说:“我们西方人一直对中国人心怀恐惧,不确定他们性格上是否缺少一些东西,但昨天中国体操选手让我们看到了那么多人性的品质:害怕、担忧、希望、忠诚、互相支持、努力、成就和成功,谁不会对此大加感叹呢?”[7]

这与以前国人的心态形成鲜明的对比。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上,曾经三次打破世界纪录并被国人寄予厚望的朱建华金牌失手,家里玻璃被砸;1988年汉城奥运会,国人心中的“体操王子”李宁因为失误而“败走麦城”后,收到了刀片和上吊绳。当时,外国媒体评价中国是个输不起的民族。同样,在对待郎平所代表的“海外兵团”的态度上,我们也曾经备受煎熬与折磨。就在1994年广岛亚运会上,中国乒乓球原国手何智丽代表日本队出战,击败中国运动员邓亚萍一举夺冠后,被无数国人痛斥为“叛国贼”和“汉奸”,而就在本届奥运会上,像郎平的感受一样,执教韩国羽毛球队的原中国国家队教练李矛同样“心情很舒畅”,原因是他再也没有碰到一个人说“看,这是汉奸!”当受到国人高度寄望的飞人刘翔因伤病复发不得不退出比赛,他所得到的是国人的关注、祝福与期待,网民“刘翔退赛也英雄”等说法令人动容。在刘翔退赛后,一个细节尤为令人感动:他返回奥运村后,他的房间门口,摆满了大家自发送来的鲜花,没有一个人去惊扰他。当菲尔普斯实现奥运会八金的梦想,牙买加飞人博尔特再次刷新世界纪录,中国观众的欢呼是对人类可以企及之超越乃至卓越的庆幸;当33岁的丘索维金娜为患病的儿子而战,身患癌症的美国选手埃里克·尚托出现在赛场,南非“独腿飞鱼”纳塔莉·杜托伊特开始她的女子10公里马拉松游泳比赛,中国观众的掌声是对人类不断挑战自我的勇气与自信的敬意。一切正像法国《世界报》评论所指出的,“中国公众表现得更加公正而非沙文主义”[8]。

搜狐公司作为中国奥委会和中国体育代表团独家互联网合作企业,作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互联网内容赞助商,搜狐公司为中国体育代表团备战和出征2008年奥运会等赛事提供互联网内容服务。2008年中国体育代表团以最豪华阵容出征北京奥运,搜狐网邀请代表团成员陆续开通博客入驻“博客奥运村”,这里成为运动员发布个人信息的网络平台。笔者看了刘翔在搜狐博客里个人官方博客文《请大家相信我,我会回来的》(2008年8月19日)。网友关注的跟帖惊人,具体数据是:阅读数为1545447;评论数为26853。这充分说明网民关心明星运动员的舆论力量。

“中国恒好 光耀60年”——“恒源祥”最具影响力的新中国体育人物评选活动于2009年9月6日晚上在北京奥体中心体育馆举行盛大的颁奖仪式。在得知入选后,在北京奥运会上因退赛而引发争议的刘翔热泪盈眶。

《文汇报》奥运期间,选用了博客、网友的资料,与报纸本身的消息、评论、图片、分析、专访一起,立体地较全面地报道了刘翔等运动员比赛失利的情况,传播心态成熟,这些经验都是在今后的体育报道中值得借鉴的。《文汇报》11届全运会期间,对刘翔的报道比较全面,观察仔细,写作富有激情,用语准确,诙谐幽默。运用图片、短讯、深度评论、长篇电讯,从刘翔到达、训练、赛程、预赛、决赛、激情传达谢意、新闻发布会、返回等,都详细地做了报道。有特写镜头、细节描写,报道刘翔天真的一面,“瞪眼睛、做鬼脸”。用观众的热情作为背景衬托刘翔夺冠的激动人心的时刻,其中穿插刘翔教练、刘父的直接引语,使读者感受到运动员成名的艰辛。应该说,满足了读者的英雄崇拜情结、好奇心、知情权。这充分说明了体育比赛不是一个人的战斗,群众的参与与欢乐是多么的重要。就像劳动报记者现场采访的稿子中说的:在赛后的新闻发布会上,有意思的是除了体育记者外,还有来自少儿频道的主持人,他的问题非常有趣,要求飞人对小朋友说点什么。刘翔也一本正经地回答了:“除了读书,课余还要多多参加体育锻炼,这对生长发育有帮助。”[9]

4 结 语

刘翔在第11届全运会上获得“体育道德风尚奖”,这个讲礼仪的阳光男孩完美复出,创造了全运会三连冠的佳绩,更多的挑战等待着他,这需要大家的呵护,更需要媒体的理性报道。《文汇报》对明星运动员刘翔追踪报道较为成功,既带去全国人民对失意奥运选手的关怀,也带去胜利后人们的喜悦,把体育的盛事传达给热切的人们,这也是媒体切实履行好耳目与喉舌两种职能的重要实践。这种重要实践给媒体带来的启示就是要用宽广的心态报道大型体育赛事,如奥运、亚运、东亚运、全运会、各种专项锦标赛等等,要兼顾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 1 ]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现代汉语词典[ M ].北京:商务印书馆,1994.

[ 2 ] 刘正.我国体育名人电视广告热的冷思考[ A ].陈伟.体育新闻传播新视野[ C ].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7.

[ 3 ] 鲁威人.体育新闻报道[ M ].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5.

[ 4 ] 蒙杰强.体育新闻——党报增强贴近性的重要途径[ A ].中国体育新闻工作者协会编. 体育记者谈体育新闻[ C ].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5.

[ 5 ] 早出晚归战全运时间[ EB/OL ].[2009-10-19/2009-11-3]. http∶//www.fundss.cn/html/xinwen/tiyu/2009/1019/18919.html

[ 6 ] 叶志明.准备好了吗[ N ].文汇报,2009-10-26.

[ 7 ] 庞明慧.体育公众人物报道审视[ A ].陈伟.体育新闻传播新视野[ C ].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7.

[ 8 ] 杨耕身.中国赢得世界尊重与敬意[ N ].文汇报,2008-8-29.

[ 9 ] 我现在已看淡成与败[ N ].劳动报,2009-10-26.

G812

A

1674-151X(2010)01-136-03

投稿日期:2009-11-19

姚红卫(1966 ~),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体育新闻传播。

猜你喜欢

文汇报体育新闻刘翔
“挖”出潜能变金山
《文汇报》副刊中的爱情书写(1938―1958)
体育新闻中的辞格运用
论体育新闻报道内容和形式的改变
体育新闻娱乐化现象思考
议程设置框架下肿瘤防治议题浅析——以《解放日报》、《文汇报》2013-2014年相关报道为例
刘翔宣布退役
寻找真实刘翔
韩晓鹏——我是冰雪上的刘翔
体育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