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普通高校篮球课教学改革

2010-08-15

运动 2010年1期
关键词:篮球体育教育

吴 俊

(武汉音乐学院社会科学部,湖北 武汉 430060)

浅谈普通高校篮球课教学改革

吴 俊

(武汉音乐学院社会科学部,湖北 武汉 430060)

为适应社会的发展,高校体育正积极倡导 “快乐体育”和“终身体育”理念,但在体育教学实践中还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据调查发现,高校学生普遍喜爱篮球活动,但是不喜欢老师上的篮球课,在此对高校篮球课教学改革提出个人的观点以供体育工作者借鉴。

篮球教学;素质教育;体育课

1 前 言

21世纪是全面提高民族素质的时代。体育教材首先应与培养学生能力和未来实际需要挂钩,使一些具有时代性和实用性的体育内容进入体育教学,使教学中的体育与生活中的体育更加接近,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1]。素质教育主要是通过体育的育人功能,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素质,以尊重学生的主体性,个人的智慧潜能,形成学生健康个性的教育活动,同时给大学生终身体育以指导与实践机会。所以,倡导素质教育、终身体育的理念是现代体育教学的发展方向,是当前高校体育教学的工作重心。结合以上的教育改革思想,本文主要探讨高校体育教学中篮球课的教学改革。

2 目前高校体育教学中篮球课存在的问题

2.1 教材内容老套,教学形式单一,缺乏创新

高校篮球教材一直沿用十几年前的内容,课堂上也一直是教师直观示范与学生练习的传统教学模式的搭配。这种教育过程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达不到应有的教学目的。

2.2 实践教学方法滞后

多年不变的教学模式束缚教师的思维方式,在教师主体论的影响下,学生处于被动从属地位,学生个性特征得不到发挥,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2.3 教学目标单一,缺乏对学生主动性培养

教师上篮球课的目的仅仅局限在对学生如何灌输篮球动作上,而很少引导学生如何去理解篮球运动的内涵,怎样把篮球技能转化到锻炼身体当中去,只是为了“打球”而“打球”,忽视了篮球技能能力的培养。

2.4 考查考核方式单一,缺乏潜在的评价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篮球课的考核只是重技术是否达标,由于学生自身能力的不同,较差同学再努力也很难取得高分,而素质好的同学很轻松就拿高分。考核评价只是显性的表面的考评,而忽视了学生潜在能力提高的评价,使很多同学产生厌倦情绪。

3 对 策

3.1 教学内容多样化

在篮球课的教学中,不仅仅是基本技术、战术的学习,还应介绍篮球的游戏方式以及篮球运动价值、历史由来、设备器材规则、行为规范、术语、安全建议等等,如教授篮球行为规范和礼仪,让学生认识并养成遵守比赛行为准则的习惯,视对手为朋友,比赛中不做有意伤害对手的事情;不以别人的痛苦求得自己的获利和快乐,讲究风度,遵守体育道德等等。

3.2 缩短心理距离,优化教学过程

教师要尽快熟悉学生的情况,考虑学生的实际能力和“最近发展区”来提出教学目标。这个目标应是学生通过努力能够达到的,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抓住调节与激发各种情趣的契机,及时反馈信息,促进学生情绪高涨活跃气氛。例如,在急停的教学中,针对一些学生急停停不住的现象,及时采用正误示范,活跃学生思维提高教学成效。体育教学过程实际也是一种思维活动过程,体育教学是肢体活动与思维活动的紧密结合。这一特点,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供了良好条件。任何一个动作的掌握,几乎都需要一个摸索、失败、顿悟直至掌握的过程,所以教学中应注意传授技术动作的思路。

3.3 发挥篮球组合技术练习作用

篮球课基本技术较多,在教学过程中可将技术组合起来学习,让学生懂得每一种组合技术在比赛中的运用价值,即什么时候用,如何用,以及怎样随机应变,这样既可以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以使学生学习掌握更多的技术动作,以及熟练地将各种技术动作有机的衔接起来,提高临场比赛的攻击性、实效性,学以致用,提高他们在运动中的运动技术信心、乐趣。

3.4 客观的教学考核

客观规范的教学考核,尺度适中,使学生通过努力能够达到促进学生学习的热情。篮球教学考核内容应分笔试、实践和品德表现三部分,笔试部分应包括篮球教学的全部内容;实践部分应包括个人传接球,快速运球,运球上篮,20~30次罚球计数,30秒投球计数,移动传接球、运球,综合投篮练习和比赛等,这部分内容可以根据教学周期选择相应的测试内容;品德包括出勤、成就与进步,对集体的贡献,学习的态度,体育道德的价值观等。

4 结 语

科技的发达,生产和生活设施的日益自动化,生活节奏的加快,客观上促进着人们对回归自然的向往。参加体育运动,在运动中得到娱乐,接受熏陶、教育和锻炼,将是每个受教育者的需要。因此,体育作为高等教育的一部分,无论高校体育内容如何选定,上课的模式如何改进,都应体现人们的健康需求、身体情况和娱乐需求,即既运动又教育,既能够参与又可观赏。在体育课堂上引导学生会“练”、会“玩”,善“练”、善“玩”,能够培养他们终生体育锻炼的思想,使之成为改革体育模式的突破点。

[ 1 ] 吕吉旭,刘艳秋.我国高校体育教育的改革现状及发展趋势[ J ].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09(2).

[ 2 ] 杨效勇.21世纪高校体育课考试改革探究[ J ].高校体育处汇编,1999(2).

[ 3 ] 张军红.高校篮球教学方法对比分析[ J ].中国校外教育,2009(6).

[ 4 ] 吴碧红.论普通高校篮球选项课的几种教法[ J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4).

G807.4

A

1674-151X(2010)01-115-02

投稿日期:2009-10-29

吴俊(1980 ~),助教。研究方向:学校体育教育。

猜你喜欢

篮球体育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篮球36计之瞒天过海
篮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2016体育年
我们的“体育梦”
篮球辉煌(中篇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