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体育教学中的安全隐患

2010-08-15马思远

运动 2010年1期
关键词:体育设施体育教师事故

马思远

(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北京 100070)

运动安全

浅谈体育教学中的安全隐患

马思远

(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北京 100070)

笔者从安全隐患对体育教学质量影响的角度出发,分析学校体育中存在的安全隐患以及其对体育教学质量的影响,并探讨了解决这些安全隐患的方法和处理建议,以期构建安全、健康、和谐的体育教学环境。

学校体育;体育教学;安全隐患

1 前 言

凡是组织过学校运动会的老师,都会发现一个现象:以前丰富多彩的运动会项目,现在能开展的运动项目已所剩无几了,像田赛的铁饼、标枪、跳高、铅球,竞赛的长跑、跨栏等项目几乎无法在运动会上开展,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这些运动项目存在危险性。因此,在日常的体育教学内容中已经淡化或者几乎取消以上运动项目。可想而知,随着时间推移,运动会没有日常的体育教学的运动项目作为基础,运动会将无法开展下去了。从20世纪90年末到21世纪初,在短短的十多年时间内,好多很好的运动项目就在一些专家、学者的“存在安全隐患或健康无用论”中淡化了、消失了。我们不禁产生这样的疑问,在学校体育教学内容里,到底开展什么运动项目才是安全的,才能无安全隐患且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健康,这是值得大家关注和思考的问题。

2 对学校体育教学中存在安全隐患的认识

2.1 运动项目自身隐藏的安全隐患

不同的运动项目存在不同的安全隐患,如何认识这些运动项目存在的安全隐患和避免学生在这些运动项目中受到伤害,体育教师首先要认真研究各项运动项目的特点,分析这些运动项目容易对学生造成伤害的成因。其次,体育教师对学生要做好运动前的安全教育,告知这项运动的特点及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提醒学生注意事项。第三,体育教师要有针对性地、科学地安排学生运动,避免不当操作对学生造成伤害,规避因运动项目本身存在安全隐患对学生伤害带来的风险。

2.2 学生身体本身存在安全隐患

独生子女政策使学生独立性、依耐性和合作精神成为当今青少年学生教育亟待解决的主要问题。物质生活的提高、优越的家庭环境助长了学生的惰性和不良生活习惯形成。因此,出现近二十多年来,青少年学生体质持续下降的现象。学生体质下降表现为心血管、心肺机能下降,学生肺活量减小、血压升高、脉搏频率加快,力量、耐力等不足,这些正是缺少体育锻炼的原因。在缺少体育锻炼的情况下,加之充足的营养,使得青少年肥胖症成为威胁学生健康的主要问题。因此,出现了心脏病、糖尿病、高血压等疾病,这些学生跑不动也跳不动,不适宜的运动量和不科学的健身方式很容易导致学生在运动中发生危险。另外,有些学生自身存在某些疾病,在老师不知情的情况下,体育教学中,这些学生也是安全事故频发的原因之一。

2.3 学校的体育设施存在安全隐患

因为学校体育设施的不完善、体育设施质量存在问题等给学生造成伤害情况也屡见不鲜。此类问题的发生,首先是有关主管学校体育场地、体育设施的领导缺乏强烈的安全意识。其次,学校缺少对体育设施经费投入意识。第三,学校体育设施缺少正常维修意识。其间,一旦发生安全事故,学校认为体育教师有责任,体育教师认为自己只有使用权,而不应该承担维护体育场地或设施的义务,最后还是学校承担事故责任,同时学校给体育教师以惩罚。本来是件简单的事,因为学校疏漏和安全意识淡薄,却给体育教师心理造成伤害,致使有些学校体育设施、器材难免不成摆设,此类安全隐患造成安全事件还在延续,这不能不说是体育安全制度落实与监督的机制问题。

2.4 体育教学过程存在安全隐患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因为体育教师教学程序操作不当,在保护与帮助环节出现疏漏,没有完全考虑学生的特点、生理情况、能力等等,都有可能造成教学事故。在一般人眼中,体育教学,不过是带学生跑跑跳跳、打打闹闹、打球吹哨等。实际上,体育作为一门科学,要把体育教学工作做好,没有相关的知识、技能、科学的教学理念、周全而严密的组织和管理,是很难把体育教学工作做好的。为了不出现相关的教学事故,对体育教师来说,不仅要有安全教学意识,更要懂得体育理论上的科学性和实践操作过程的科学性,只有把理论与实践紧密科学结合起来,才能避免、减少教学安全事故。

3 安全隐患给体育教学带来的影响

3.1 对学校开展体育教学的广度和深度的影响

体育教学以各种体育运动项目作为载体,让学生参与进来。如果体育运动仅仅局限于看似没有危险性的项目来教学,那未免使得体育教学内容的广度,大大缩小,因为体育运动项目本身的危险性,于是把投掷类的、体操类的等被赶出体育教学的内容,这似乎有点舍本求末。大家知道,体育每一运动项目之所以让参与者乐此不疲,其中,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体育运动本身的竞技性,离开这一点,把很多运动项目过分趣味化,就像某些专家片面强调体育教学的“快乐体育”“成功体育”,结果搞得学生在体育教学中既不快乐,也没有成功感,仅把体育理解为浅层的趣味,只是对体育肤浅的理解,没有“更快、更高、更强”的追求,体育就承载不了教育的意义,传承不了体育的文化,也就没有体育教学开展的深度了。

3.2 致使体育教学质量不断下降

因为要考虑安全因素,体育老师不敢让学生跑的过快、更长,跑的过快容易摔倒,跑的过长容易猝死。前几年北京体育大学一堂正常的中长跑体育教学课,结果导致一名男生猝死,经法院裁决,北京体育大学承担全部责任,这使得该院校所有的训练量和强度全部下调。近二十多年来青少年学生体质持续下降,体育教学质量上不去,这不能不说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身体机能的锻炼没有量的积累,没有强度的刺激,很难对人体的心血管、神经、肌肉等方面产生效应。

3.2.1 体育教学难度越来越大很多中青年人回忆说,那个时代大家狂爱体育,更喜欢体育课,不知道现在这些孩子怎么了,仿佛一下子失去了对体育的兴趣,不爱体育课了。这原因是很多方面的,其中一些不成熟的体育理念困扰着很多一线体育教育者。前面提到,体育教学没有了应有的广度和作为竞技性的深度,这对学生来说,不是培养了学生的兴趣,而是让学生失去了乐园的土壤。没有兴趣、缺少挑战性的体育教育对年轻气盛的青少年来说,等于是抹杀个性的教育。失去这些,体育教师如何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

3.2.2 体育教师产生心理障碍在体育教学中,安全隐患是一线体育教师心头永恒的痛。一些教学中的安全事故的教训致使他们宁愿让学生少跑点、少跳点,也不敢搞带有一点挑战性的、尝试性的创新。体育课不求出彩,但求顺顺利利;不求锻炼效果,但求平安无事,这已经扎根于每个体育教师心里。出现这种情况,是体育教育界不愿意看到的。究其原因,在体育教学中安全带来的伤害,相关的法律法规还不健全,使体育教师的合法地位得不到保障,这对体育教师无疑从情感上、心理上产生负面影响,以至于使体育教师在实际体育教学中不敢越雷池一步。

3.2.3 学生有了逃避锻炼的更多借口独生子女在百般呵护、备受关爱的家庭环境中,依耐性、自我性随着年龄增长在逐渐膨胀,懒惰性、无自立性也随之滋生。浮躁、想当然、不切实际的个性追求成为年轻一代的通病。于是,在体育教学中,学生出现我行我素、无集体意识、过分张扬个性等现象。大家知道,体育锻炼,需要吃点苦,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意志品质是体育教育的目的之一。然而,为达到体育锻炼的目的,体育教师也是绞尽脑汁,想尽办法希望通过体育课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和不怕吃苦的意志品质,结果学生也会想尽一切办法、借口与老师周旋,逃避吃苦锻炼和磨练意志。体育老师也是想这怕哪,怕学生万一出现一点难以预测的安全事故,也就在学生的种种借口下妥协了。

3.3 学生逐渐失去承载体育锻炼的载体

随着人类文明程度的明显提高,优秀的运动项目在学校体育、大众体育和竞技体育中生根发芽,它们之间并形成相互依耐、相互提高的依存关系,共同传承人类体育文化和体育文明。对那些割裂竞技体育与学校体育、大众体育的关系的片面理解,在种种事实面前已经成为畸形、肤浅的认识。近十年来的体育课程标准改革中就“铅球能否进教材”的问题在卢元镇先生和毛振明先生之间经过两个来回的“较量”,铅球终究还是进教材了。其实,这不是铅球能否进教材的问题,而是有关学校体育将来发展方向的问题。尽管铅球进教材了,但很多带有挑战性的、传承人类体育文化的优秀运动项目依然严重被淡化,失去这些运动项目,学生也就逐渐失去承载体育锻炼的载体。等到体操项目、投掷项目、跨栏项目都淡出体育教学的课堂,我们的学生到底拿什么体育运动项目来锻炼自己,到底什么运动项目在体育锻炼中才是安全的呢?值得我们深思。

4 解决体育课安全隐患的方法

4.1 正确对待体育教学中的安全隐患问题

正确对待体育教学中的安全隐患问题,首先要正确认识导致体育教学的诱因,从安全隐患的源头做起,可以减少一些体育教学安全事故的发生。第二,正确看待体育教学中出现的安全事故。体育教学本来就存在一些风险,即使发生了教学安全事故,学校领导、学生家长也要冷静看待事故,不要把事态扩大化,因为有些安全事故很难预测和控制的。比如,篮球、足球等教学比赛,学生难免出现碰撞、摔倒、误伤等现象,出现了事故,要尽快控制事态,并想尽一切办法救治受伤的学生,把学生的伤情控制在最低限度,然后再处理因安全事故带来的后继问题。第三,在正常情况下发生的难以预测和控制的教学事故,学校领导不要拿事说事,总是把教学安全事故当成一种反面事例来“警钟长鸣”,这样会严重影响体育教师的心理,以至于使体育教学失去活泼、趣味、挑战的氛围。

4.2 加强对学生安全隐患的教育

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是预防安全事故的第一道关。无论从事哪项体育活动,有心里在想着自己安全的同时,也想着别人的安全,在体育教学中,安全隐患才会大大降低。然而,我们的学生,大多自我安全意识还比较薄弱,更不要说在意别人的安全了。体育教学比赛无意的一脚足球铲球,带有情绪的一记篮球盖帽等,可能就会给同学带来不必要的伤害。因此,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对预防体育教学中的安全隐患具有重要意义。

4.3 消除体育设施中存在的安全隐患

消除体育教学中体育设施存在安全隐患,只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第一,体育设施、器材实行谁购买谁负责,只要是体育设施、器材本身质量问题,购买者要追究一定的责任。同时,学校相关部门要加强体育设施购买渠道、产品质量的监督,把不合格的、劣质产品拒之门外。第二,体育设施是否安全可用,体育教师应该有安全的使用意识。体育教师不要只管用,不管检查,在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不能一时疏忽,造成体育设施对学生的伤害。第三,学校对体育设施、器材要制定常规的保养、维修、检查制度,定期或不定期的对体育设施进行维修保养,保证体育设施安全可用。

4.4 规范体育教学,阻止不必要的教学事故发生

规范的体育教学是消去安全隐患的重要环节。在实际体育教学中,由于体育教师对某些运动项目缺少认识、课前缺少备课、教学环节不规范、保护与帮助不当等往往会对学生造成伤害。对体育教师来说,首要任务就是要保证学生在教学环节中是安全的,没有安全就谈不上教学质量。为了消除教学环节中的安全隐患,体育教师首先要加强备课,备到教学中的每一环节;再就是做到规范体育教学程序,控制好教学的每一环节。只有扎扎实实做好从备课到规范两个环节,安全隐患就会因此降到最低。

4.5 把体育教学中安全问题制度化、细化

体育教学中的安全事故解决不当,影响是严重的。体育教学事故之所以棘手难以处理,最主要问题就对体育教学中的安全问题缺少制度化,尽管各校都有《学校工作安全条例》、《学校安全管理制度》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令第12号《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但是,一旦发生体育教学事故,只要学生家长认为对事故处理不当,体育教师害怕、学校也害怕,闹到上级,上级也头痛,最后不得不经过法院调停、裁决,才把事故责任划清解决。如果把体育教学中安全问题制度化、细化,认定体育教学事故的等级,划清体育教学事故的责任,制定教学意外伤害保险制度和赔偿预案,很多问题就很容易解决了。

5 对发生安全隐患问题的处理建议

5.1 及时处理安全事故,减少事故对学生造成的伤害

救死扶伤如同救火,无论是谁的责任首要任务要竭尽全力救治受伤的学生,减少事故对学生造成的伤害。只有有效地、及时地救治学生,把伤害减少到最小,才能制止事态的发展。在实际体育教学事故中,因为对学生的伤害救治不及时或者方法不当,造成对学生进一步伤害,结果把事态推向不利于解决的一面,这对多方都不好。

5.2 控制安全问题扩大化

在体育教学中,有些安全隐患是可控可防的,但有些事故确是难以预测的,无论是可控可防的安全隐患,还是难以预测的安全隐患,一旦发生,要形成正确对待态度和合理解决的原则,把事故处理好,对可控可防的事故责任人,依据事故等级予以追究责任和批评教育,起到警示和教育作用;对那些难以预测的安全隐患,学校不要把责任强加给体育教师,更不能把安全问题扩大化。

5.3 依照相关的规章制度合理、妥善解决安全事故

对体育教学中的安全事故,没有相关安全制度作为保障,有些安全事故是很难解决的。中国是个讲感情的国度,很多事情的处理,都靠感情来用事。于是,出现很多说不清道不明的事,虽然最后稀里糊涂把事情处理了,结果落一个不满意的处理结果。对体育教学中因安全隐患造成的事故,要依照相关安全的规章制度合理、妥善解决。凡是那些想当然或者凭感情、人情去处理体育教学中安全事故,都容易给以后类似的事故处理带来麻烦。

[ 1 ] 王凤仙.高等学校体育运动中安全现状与对策研究[ J ].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07.

[ 2 ] 陈博.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存在的问题分析[ J ].体育学刊,2004.

[ 3 ] 教育部.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 N ].中国教育报,2002.

[ 4 ] 胡莉蓱,夏成前.学校体育活动过程中的运动损伤及安全教育[ J ].安徽体育科技,2004.

[ 5 ] 孙金蓉.关于学校体育运动事故防止对策的研究[ J ].湖北体育科技,2003.

[ 6 ] 张晓波.学校体育伤害事故的防范与处理[ J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3.

[ 7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教育委员会令第8号发布[ M ].学校体育工作条例. 1990-03-12.

G807

A

1674-151X(2010)01-059-03

投稿日期:2009-11-27

马思远(1974 ~),讲师。研究方向:体育人文社会学。

猜你喜欢

体育设施体育教师事故
学中文
废弃泄漏事故
小恍惚 大事故
商水县城关乡居民体育设施满意度调查研究
住宅小区体育设施规划与建设研究
中原经济区农村体育设施专项资金的审计思考
体育教师如何上好室内课
我国青少年体育设施现状及发展对策
体育教师要重视“听、说、读、写”
由“小学兼课体育教师”引发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