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思想政治工作在国家队参赛过程中的“助推器”作用
2010-08-15李慧
李 慧
(北京体育大学,北京 100084)
理论与方法探索
发挥思想政治工作在国家队参赛过程中的“助推器”作用
李 慧
(北京体育大学,北京 100084)
在国家队参赛过程中,思想政治工作起着重要的“助推器”作用,有着“隐性化”“人性化”“个性化”“简捷化”等特点。基于参赛时期的特殊性,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与手段与日常工作有所不同,但仍然要重视日常思想政治工作,为参赛过程中的思想政治工作创造有利条件。
思想政治工作;国家队;参赛工作
“思想政治工作是我国体育工作的起家本钱、看家本领、传家法宝,是我们中国体育特有的政治优势。”国家队在参赛过程中,运动员训练水平已基本稳定的情况下,充分利用好思想政治工作这个“助推器”,就能激励运动员的斗志,帮助运动员排除干扰,发挥出最好的水平。
1 参赛过程中思想政治工作的特点
参赛期间的思想政治工作任务包括“战”前局势分析,鼓舞士气,增强信心,排压减负,使运动员保持最佳状态;强调“一切行动听指挥”,保证战略意图和战术的有效实施;强化集体观念,提高凝聚力;强调尊重对手、尊重裁判、尊重观众,塑造运动员良好的形象等。参赛期间的思想政治工作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1 参赛期间思想政治工作强调“隐性化”
思想政治工作“隐性化”的意思是指在工作中尽可能不暴露自己的目的,以改变当前对象总是以被动、应付的态度去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状况,淡化对象的角色意识。在充分的自主意识的支配下,使工作对象自觉自愿或在不知不觉中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实现思想政治工作的终极目的。在隐性化思想政治工作的过程中,工作者、工作内容、工作目标等都不是直接显露的,而是隐藏的,其形式是侧面的、间接的,常采用“迂回”“渗透”的教育方式,使工作对象在不知不觉中接受工作者的观点。
参赛期间隐性化的思想政治工作是通过对运动员进行陶冶、导向、激励和示范作用实现的。通过为运动员营造一个适合的环境,进行熏陶和浸润,促使其受到启迪和感悟,从而积极影响其心理素质的调整和思想政治素质的提高。心理学认为,人类有归属感、受暗示性、无意识等心理特征。运动员除了接受教练员、领队等人的指导外,还从赛场气氛、榜样示范、赛风赛纪、生活保障、人际关系等因素中受到影响。这些因素以隐蔽的、潜在的、渗透的方式对运动员的态度、动机、价值、规范、观念等发生影响作用,使运动员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暗示和教育。
“无意”之中有“有意”,这就是思想政治工作“隐性化”的“隐”之所在。因此,参赛过程中思想政治工作要坚持渗透性、融合性的原则。把思想政治工作渗透、融合到参赛工作的方方面面,达到“润物细无声”的境界。
1.2 参赛期间的思想政治工作体现“人性化”
在参赛过程中的思想政治工作也必须坚持贯彻以人为本的原则。
1.2.1 充分了解运动员的具体情况,解决实际问题,保护和激发运动员的积极性以人为本,就是以人为出发点,以人为落脚点。思想政治工作要针对运动员的现实需要和思想实际找准思想政治工作的切入点。在参赛过程中运动员可能会在主观方面出现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也可能会因为后勤保障、饮食习惯等客观环境导致问题出现,此时的思想政治工作主要体现在对运动员具体问题的了解和解决中,要真心地倾听运动员的意见和建议,找准运动员的实际问题并切实加以解决,才能真正解决运动员的后顾之忧,减轻他们的思想负担。
1.2.2 把真情投入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前提情感是人际关系的润滑剂、征服心灵的渗透剂、加强团结的黏合剂、转化思想的催化剂。在特殊的比赛环境下,单靠“以理服人”,常规的说教,未免会出现耗时耗力、收效甚微的情况。当运动员出现问题,绝不能随意批评,更不能讽刺挖苦、侮辱谩骂,而要像对待亲人一样以情待人,安抚宽慰,温润对方心灵,找准思想根源从而解决问题。有时一个微笑、一声亲切的问候,甚至轻轻拍一下肩膀,都会使运动员感受到传递过来的温暖,也许会使运动员突然一下子领悟,放下包袱,激发斗志,达到思想政治工作的目的。因此,思想政治工作要坚持真情与实情相统一,以情感人,把思想政治工作寓于对运动员的尊重、理解和关心之中。只有尊重对方的人格和尊严,形成情感共鸣,激发对方心情舒畅、精神愉快的状态,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发挥出运动员的最好竞技状态,才能实现最佳的工作目的。
1.3 参赛期间的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个性化”
参赛期间除了对运动员进行普遍的关怀、教育之外,还必须考虑运动员的个体差异,注重思想政治工作的“个性化”。所谓“个性化”包括两层含义,一层是从运动员个性特征来讲,针对不同性格的运动员,采用不同方法手段。另一层是从运动员状态来讲,主要是压力调节的问题。压力也可以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压力过大;一种是压力过小。对于压力过大的情况需要我们对其思想进行分析后有针对性地减压,使其抛掉过多的思想包袱。对于压力过小的运动员,通过分析比赛形势,讲明利害关系为其适当加压,同时加以“为国争光”“实现人生价值”等激励,使其充满斗志。
因此,参赛过程中充分考虑运动员的个体差异性和特殊性,对运动员做具体、客观分析,把握不同个体的个性特征、思想状况、利益需求,真正从不同个体出发,因材施教,才能使思想政治工作有的放矢,事半功倍。
1.4 参赛期间的思想政治工作坚持“简捷化”
参赛期间的特殊性决定了思想政治工作不能采取大规模、全方位、长篇大论式的教育,而是必须坚持“简捷化”的工作方式。简捷化,可以借用术语“短、平、快”来理解。
所谓“短”,就是时间短、形式简洁。教练员与运动员进行战略战术分析,领导慰问运动员生活起居,安慰失利运动员,为运动员加油鼓劲等,都隐含着思想政治工作。往往只是一句话,一个微笑,一个动作,却能够起到使运动员醍醐灌顶的作用。所谓“平”,是指稳妥、效果好。虽然参赛过程中时间紧张,情况紧急,但是思想政治工作不能慌不择路,不择手段,为了实现眼前的目的而采用一些极端的手法,如辱骂运动员、不分青红皂白批评运动员,不加解释强行为运动员做决定等,这是极端有害的,即使暂时发挥作用也会造成不良后果,贻害无穷。要做到“平”,就要使运动员从内心接受教育和影响,自觉形成正确良好的思想和状态。所谓“快”,是指见效快。在短短的几天内甚至一天、几小时、几分钟内就起效,达到预期的目的。
总之,思想政治工作“简捷化”是简单而便捷,而不是简单粗暴。要达到“短、平、快”的标准对思想政治工作的主体尤其是教练员的自身素质与工作艺术提出了较高要求。
2 参赛过程中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与手段
2.1 不拘一格,采用多种形式战前动员
进行战前动员的目的,就是为了卸掉包袱、加油鼓劲、鼓舞士气。因此,战前动员的形式不必一定是会议、讲话等。领导亲自到现场为运动员加油助威,也能够达到打气鼓劲的目的。对教练员来说,动员紧密结合战略意图与战术讲解,使运动员知己知彼,心中有数,无形中就增强了运动员的信心。对运动员来说,队友之间互相鼓励,自己主动调整心态,也是动员的一部分内容。
2.2 有效利用例行会议,判断形势,查找问题
在例行会议中,对已经结束的比赛进行分析和总结,找出发生问题的原因,提出解决的对策;对尚未进行的比赛进行预测,为教练员、运动员提供信息,帮助教练员进行战略战术安排。同时,对取得优异成绩的运动员给予祝贺和表扬,激励运动员再接再厉,再创佳绩;对一时失利的运动员给予诚恳宽慰,并帮助分析原因,提出改进措施,从根本上卸除运动员的思想包袱,平稳不良情绪。对于运动队来说,如何敏锐地发现苗头,防微杜渐,互相借鉴,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这些工作看似与思想政治工作无关,却恰恰起到了鼓舞斗志,稳定思想的作用,是思想政治工作隐性化的体现。
2.3 善于转化不利因素,利用榜样典型事迹,激励、鼓舞运动员
在参赛过程中,优势运动员顺利获得优异成绩固然是好的榜样,那些在不利条件下沉着应对,积极调整,艰苦拼搏最终获取胜利的运动员的事迹更是具有巨大的示范和激励作用。
这些事迹对于其他运动员来说具有很强的感召力,能够产生巨大的正面激励作用。同时榜样的事迹和行为形象、直观、具体,完全和运动员的实际相贴合,具有很强的说服力,易于被他人接受和仿效。因此,善于树立这样的榜样,及时表彰和推广就能起到把不利因素转化为有利因素,激励鼓舞运动员的作用。
2.4 充分利用现场的各种条件,实现思想政治工作的目的
2.4.1运动员观看队友比赛运动员通过观看队友比赛,可以了解对手信息,掌握赛场局势,从而做到知己知彼;队友的优秀表现也能够感染运动员,鼓舞士气。即使场上队友发挥不好,也能够使观赛运动员吸取教训,提前做好准备,预防问题再次发生。
2.4.2组织运动员现场感受升国旗,奏国歌组织运动员在比赛现场观看升国旗,伴随着庄严的国歌,一种崇高、庄严的气氛就会形成,在这种气氛中一个人的强烈的爱国情感必然在胸中升腾激荡。
2.4.3利用海外华人、华侨、社会团体、驻外使节对中国代表团的慰问及现场观赛,营造气氛,激励运动员为国增光一些重大国际赛事在我国举行时,虽然具有“主场”优势,但也容易存在压力过大的问题。因此,要充分利用本国媒体的良性影响,为运动员营造宽松适宜、压力适度的氛围,使运动员既信心百倍,又轻装上阵、斗志昂扬。
3 抓好日常思想政治工作,为参赛过程中的思想政治工作创造有利条件
思想政治工作是我国运动队常抓不懈的一项日常工作,抓好日常工作能为参赛过程中的思想政治工作奠定坚实基础。首先,运动队长期以来所形成的思想政治工作的承担者、职责、方式途径等机制,为参赛期间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组织保障。其次,日常思想政治工作中形成的经验规律可以帮助探寻到适合在参赛期间做思想政治工作的新角度、新途径,使参赛这一特殊时期的思想政治工作更加富有成效。 再次,运动队思想政治工作的优良传统可以集中在参赛期间发挥作用。如教练员、领队拥有丰富的思想政治工作的经验,参赛期间能够灵活的把思想政治工作与运动员生活、训练、战略战术讲解等结合起来;运动员长期接受爱国主义、理想信念等思想政治教育、科学文化教育、心理素质教育等,能在参赛期间运动员出现畏难、紧张、焦虑等情况时帮助他们克服困难、调整状态。
[ 1 ] 袁伟民.共享奥林匹克光荣与梦想.人民日报,2004-09-15(12).
[ 2 ] 田径中心主任罗超毅在雅典奥运会田径项目总结大会上的总结报告http∶//www.sport.gov.cn/show_info.php?n_id=8208.
[ 3 ] 王旭.卧薪尝胆挑战自我.人民日报,2004-09-17(12).
[ 4 ] 朱静华.精神力量在体育队伍中的地位和作用[ J ].安徽体育科技,2002(2).
G80-05
A
1674-151X(2010)01-048-02
投稿日期:2009-11-02
李慧(1979 ~),讲师。研究方向:体育与政治思想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