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培养“滨海体育休闲管理”人才的课程体系

2010-08-15韩海波

运动 2010年3期
关键词:滨海海洋课程体系

韩海波

(广东海洋大学体育与休闲学院,广东 湛江 524008)

试论培养“滨海体育休闲管理”人才的课程体系

韩海波

(广东海洋大学体育与休闲学院,广东 湛江 524008)

采用调查访问、文献资料等研究方法,分析了滨海旅游和滨海体育休闲产业在海洋经济中的重要意义;滨海体育休闲体现了人们“回归自然,健康第一”的生活方式。提出了滨海体育休闲管理方向人才培养的基本思路和模式,以及滨海体育休闲管理方向人才培养的课程设置。

滨海体育休闲管理;模式;课程体系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价值观念的改变,越来越多的人将体育休闲纳入自己的生活。人类渴望回归自然,人类的休闲活动越来越多地倾向于到大自然中进行,滨海体育休闲正是在滨海的自然中开展的休闲活动,游泳、戏水、潜水、泅渡、弄潮、帆船、游艇、龙舟、水上摩托艇、冲浪、沙滩排球、攀岩、滑翔伞等极其丰富的滨海体育休闲项目,勾画了一个赋予生机的人类滨海体育休闲文化。这些都是在人类与自然与海洋相依相存的生活实践中创造出来的,是海洋文化的一部分。滨海体育已悄然和滨海休闲、滨海旅游融为一体,产业化程度日趋明显,形成了“滨海体育休闲产业”这一新的领域。

滨海体育休闲产业在滨海第三产业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和地位。既然是一种产业,就需要开发和管理的人才。作为人类思想传递的主要机构——学校,尤其是沿海地区高等院校,加强对学生的海洋专业教育,让学生了解海洋经济、认识海洋资源,懂得海洋保护,对于学生的成长、民族素质的提高、国家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滨海体育休闲管理专业教育进入学校教育体系,是沿海地区高等院校可持续发展的生长点和机遇。

1 滨海体育休闲管理方向人才培养模式

1.1 培养目标

滨海体育休闲管理方向人才培养目标的设计,首先要考虑滨海体育休闲管理方向的学科性。滨海体育休闲管理方向是体育学与海洋学、旅游学、管理学相融合而产生的交叉专业。海洋学、经济学、文化学、管理学、人类学、社会学、市场学、心理学等人文社会科学学科已是构成社会体育学科的“母科学”,自然是滨海体育休闲管理的基础关联学科。另外,人体生物学科、运动技术学科等是体育学科基础学科,自然也应是滨海体育休闲管理方向的基础关联学科。其次,滨海体育休闲管理人才培养目标的设计,还要考虑滨海体育休闲管理专业的行业性。滨海体育休闲管理人才是实战性极强的应用型专业,高等院校设置滨海体育休闲管理不仅要注重一般学科的理论教育,而且要培养具有海洋特色的行业业务操作能力,培养行业所需知识结构和职业素质的专门人才。滨海体育休闲管理的人才培养既要适应海洋旅游业发展需要,又要突出本校特色,找准培养定位。

滨海体育休闲管理专业培养目标:为促进我国海洋旅游业和体育产业的发展,面向国际人才水准,面向21世纪人才素质标准,面向世界现代化人才水平,依据滨海活动的危险性、环境的特殊性等,培养掌握体育学、旅游学及相关海洋学科基础理论知识,具备从事滨海体育休闲管理工作所需的综合职业素质和行业管理,营销和运动技术指导等实战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学生入学后经过几年的系统学习,能在滨海旅游业中从事休闲潜水引导和技术服务工作;担任海岸线及游泳池的救生、救护及管理工作;在滨海大型综合型酒店从事管理和运动技术指导工作等。目的是为滨海体育休闲产业发展,培养和输送经营管理与实用技术的复合型人才,为社会经济、文化发展服务。

1.2 培养规格

滨海体育休闲管理方向人才培养规格的设计,应以培养目标为依据。从根本上说,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指导和制约着人们的教育行为。以素质教育为核心,就是要在课程体系的设计上,体现出培养以能力为中心的“T”字型人才,他们既在横向基础上具有较为广博的知识修养,又在纵向(本专业)上具有一定深度,同时还要重视思想品德、文化修养、个性、人格以及健全的体魄和健康的心理等方面素质的培养。

1.2.1 政治思想素质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及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原理,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树立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和道德品质,养成遵纪守法的法律意识和文明的行为习惯,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和高尚的敬业精神。

1.2.2 专业知识结构滨海体育休闲管理是体育学和旅游学、管理学、海洋学等相关学科相融合而产生的新兴专业。不仅要系统掌握体育学、旅游学、管理学,还要了解一定的海洋文化知识;同时必需具备从事滨海体育休闲管理工作所需的综合职业素质和行业管理、营销和运动技术指导等实战能力,掌握一门外语及计算机和网络基础知识,为就业和进一步深造做准备。

1.2.3 职业技能“滨海体育休闲管理”方向是一个实战性极强的应用型专业,所以,在人才培养时不仅要注重学科的理论教育,而且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1.3 培养方式

1.3.1 实施“平台式教育”随着办学专业增多,要合理发挥人力资源的最大效益,实施“平台式教育”是有利的选择。第一平台为公共课教学;第二平台为专业基础课教学;第三平台为专业选修课教学。

1.3.2 突出优势重点突出滨海体育休闲管理的办学优势,加强特色的学科建设,更加合理发挥人力资源的最大效益。从一年级开始接触水域的休闲体育项目,大学本科四年都进行专业教育。

1.3.3 实施“学分制”竞争的社会环境以及滨海体育休闲市场的独特性和广泛性,需要各具特色,多样化的人才。实施学分制是以开设大量的选修课为前提,学生拥有一定的学习自主权,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个性的全面发展,这样就有利于培养复合性人才。

1.3.4 加强专业学科课程,相应减少术科课程的比例学科课程的增加,不仅可以使学生的专业知识面得到拓宽,还可以引起学生对滨海体育休闲研究的重视。术科课程比例的减少并不意味学生不要掌握一定的运动技术和技能,相反地是在专业课中更强调“技能形成和发展”的一般理论知识的基础。

1.3.5 实施“主辅修制”主、辅修制是扩宽体育专业口径,扩展人才知识层面,培养复合型人才的制度保障。要求学生除了学好本专业知识外,还要选择其他相关辅修专业。

1.3.6 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教学原则实践性教学环节是社会体育专业学生从事社会体育工作的初步尝试,搞好实践性教学环节,对锻炼学生的体育工作能力起着关键性作用。实践性教学环节主要包括见习、实习、作业、社会调查、实验、毕业论文等内容。

1.3.7 做好职业技能鉴定与培训的工作

将潜水员、救生员、游泳教练员、社会体育指导员、导游等职业技能培训融入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之中。把职业标准鉴定相关课程同专业教学计划进行融合,

把职业技能的培训内容列入教学之中。积极组织学生参与相关职业技能鉴定与培训。与相关职业技能鉴定所和国家职业技能鉴定基地合作。

2 滨海体育休闲管理人才建设的基本思路

2.1 发挥学校强势专业优势,办出具有海洋特色的社会体育专业

突出学校强势专业特点,发挥其先进的强势学科的优势来发展体育科学,丰富体育科学学科体系,即建立“滨海体育休闲管理”方向,是海洋类大学社会体育专业能优势发展并具有个性特点的一个出路。

2.2 拓宽专业口径,增强适应性

对相近学科的基础课进行精简、融合,保留主干,强调知识体系的简约化和综合性,扩大课程的综合范围,构筑公共基础课平台。在专业课设置上,纵向拓宽专业口径。根据专业方向分为若干系列选修课,给学生留出广阔发展空间,让学生在扎实地掌握专业知识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学习兴趣和特长,选择不同发展方向。

2.3 构建合理的知识和能力结构

通过教学内容和课程的结构化处理,使课程和课程体系在结构上形成一种动态平衡的开发系统,打破以往僵化、封闭、静止和分割的格局,使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作用能得到充分发挥。通过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整体改革,使学生得到一个完整而富有弹性的知识体系,并能充分体现对学生获取知识、运用知识和创新知识的能力培育,体现对学生思想素质、文化素质和心理素质的培养以及适合人才个性发展和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3 滨海体育休闲管理课程的基本设置

3.1 文化课程

开设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毛泽东思想概论、邓小平理论概论、思想政治教育、法学基础、计算机基础与网络、英语等课程。

3.2 专业课程

开设海岸管理、潜水、游泳、平静水域救生、海浪救生、体育管理学基础、旅游学原理、体育管理学、健身娱乐管理、体育场馆管理、体育学概论、体育社会导论、体育产业经济学、体育法学、运动人体科学概论、体育市场营销学、实用体能训练理论与方法、旅游心理学、酒店健身娱乐管理、体育竞赛的组织和管理、专业英语、沙滩排球、健身与健美操、乒乓球、网球、台球、保龄球、篮球、武术、体育舞蹈、体育摄影、体育保健与按摩等课程。

3.3 实践课程

开展入学教育、军训、社会调查、教育实践、毕业论文写作、学术活动。潜水员、救生员实习、游泳场教练实习、指导社区健身活动、组织运动竞赛裁判工作、导游实习、课余锻炼与辅导等工作。

4 结束语

纵观滨海休闲的发展历程, 滨海休闲在西方工业发达国家已经有了上百年的历史,并形成了一整套管理模式,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我国滨海休闲还是一个新生事物,但它美好的发展前景已经展现在我们面前,滨海休闲的社会需求和市场诉求是不容我们忽视的现实。因此,我们必须通过积极学习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先进经验,重视滨海体育休闲管理人才培养,拓展专业范畴,促使我国滨海体育休闲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符合时代的发展潮流。

[ 1 ] 董志文,张广海.海洋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研究[ J ].求实,2004(1):63-65.

[ 2 ] 李崇生,曹卫.对“海洋体育文化”及“滨海体育休闲产业”的探讨[ J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7(1):63-65.

[ 3 ] 曹卫.如何为体育产业培养“体育休闲管理”人才[ J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4(3):24-26.

G812.46

A

1674-151X(2010)03-146-02

10.3969/j.issn.1674-151x.2010.03.065

投稿日期:2010-01-14

韩海波(1974 ~),讲师,本科。研究方向:休闲运动、体育教育。

猜你喜欢

滨海海洋课程体系
三维视角构建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基于CDIO模式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研究
感知规律在城市滨海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滨海白首乌
高职Java程序设计课程体系建设思考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轻轻松松聊汉语:美丽的滨海城市——厦门
爱的海洋
第一章 向海洋出发
新年“希望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