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析高校田径教学中的潜在危机

2010-08-15王瑞平

运动 2010年3期
关键词:田径教学内容体育

王瑞平

(北京科技大学,北京 100083)

理论与方法探索

探析高校田径教学中的潜在危机

王瑞平

(北京科技大学,北京 100083)

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对高校中的田径教学开展情况进行总结,对限制田径教学效果的潜在危机进行分析,找出存在问题的根源,并提出合理化的建议、整体改革措施。旨在对目前高校田径教学现状进行反思,为高校田径教学的改革创新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田径教学;高校;危机

田径教学是我国高校长期以来主要的体育教学内容,在高校中广泛开展并占有主导地位。但是,伴随着高校体育课程改革,高校中的田径课受到了较大地冲击,导致田径课程在高校体育教学的地位下降,甚至部分高校取消了长期以来作为公选课的田径课程,其状况令人堪忧。目前,高校田径教学的这种尴尬局面究其原因有:教学目标忽视健身性;田径教学手段缺乏创新性;田径教材内容缺乏新颖性;考评体系缺乏科学性。以上这些潜在的危机不利于高校田径教学的发展,针对这些状况采取什么样的田径教学改革措施,是田径教育工作者和教师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

1 高校田径教学的现状

近些年来,高校体育教学课程改革学生选项、学生和教师双向选择及俱乐部制等一系列教学改革措施在高校的相继出台,作为田径选项课,学生选择意向缺乏,导致田径选项课学生人数下降,有的高校从学生兴趣角度出发取消了田径选项课的设置,使高校的田径教学处于尴尬地位。通过对相关文献资料的研究发现,造成这样局面的主要原因是学生对田径运动缺乏兴趣,学生主观认为田径运动单调、枯燥;田径运动技能掌握以后认为所学的技术、技能无用武之地;在观赏性和娱乐性方面,学生认为它不及足球、篮球和排球。

此外,由于田径课所授教学项目的特点要求学生意志品质坚强,部分学生自身没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对能否完成田径教学内容缺乏信心。因此,担心自己的田径运动成绩不合格,造成体育不能达标,而放弃田径选项课。

2 高校田径教学现状中潜在危机的因素分析

高校田径教学现状中潜在危机有很多,既包括客观因素:课程内容、考核制度,也包括一些主观因素:学生自身因素,教师教学手段及方法等。当前学生普遍反映的问题主要有:田径课运动量大,教学枯燥且手段单一,考核成绩过于量化而且还不易通过等。

2.1 教学模式陈旧,项目选择偏离

我国高校对田径课的内容与形式,长期以来教法创新变化不大,绝大多数高校仍然延续传统的教学模式,目标的设计偏重于技能目标。高校田径课无论是基础课还是选修课,其教学目标设置为学生掌握所学技术动作,忽视对学生基本运动能力与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提高,单方面的以田径技术教学为主,学习练习内容单调,运动强度大,竞技色彩浓厚,从而缺乏趣味性和娱乐性,容易导致课堂教学没有生机和活力。这与我国高校 “健康第一,以人为本”的体育教学理念相背离,与培养学生健康意识与终身体育的观念不利,体育教学的多样性没有引起重视。

2.2 教学形式使田径教学课失去活力

传统田径教学形式以田径教材为本,所授各项田径技术的教学方法缺乏灵活性、个性化。田径技术动作多属周期性的动作类型,缺乏趣味性、娱乐性,导致田径教学毫无生机和活力,而且这样的教学形式从小学到大学一成不变,学生自身感觉所学知识的重复,难免让学生对田径教学产生厌烦心理,对田径教学失去兴趣。

目前,我国高校田径教学对教学主体的把握不够,教授田径技术动作的时候忽视了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有的教学内容一味重复学生已掌握的技术动作,作为其他运动项目的基础,没有在教学中合理的与其他运动项目的联系,这样学生对田径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其次,由于田径项目成绩的提高在短期内很难实现,导致学生成就感缺失。同时,在田径课上学生练习的过程中互动不足。

据调查,学生在喜好运动的选择上,其选择意向并不以自身该项目的竞技水平为出发点,而是关注此项运动趣味性、娱乐性、健身性。可见,充满生机和活力的体育教学课才能赢得学生的喜爱。

2.3 教师思维闭塞,实践教学滞后

许多体育教师在田径的教学实践中墨守成规,一直沿用变化不大的教学方法,其思维方式固化,田径教学教法自主创新不够。这种田径教学状况,不仅不利于田径教学的改革,还限制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思维和想象力。这种相对于我国高校体育教育发展滞后的教学形式,学生处于被动的从属地位,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照顾不到。由于学生的个性特征不能得到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热情受到严重挫伤。

2.4 缺乏合理的评价体系

传统高校田径教学的评价考核主要通过一些直接测量的数据,如时间、高度、远度等指标来进行,使得定量指标过多,忽视了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自身能力提高状况的考察,不能客观全面反映学生各方面实际情况。田径教学的考核方法过于定量化,带有浓厚的竞技色彩,学生难以达标。由于田径运动的成绩受诸多方面的影响,如先天遗传、后天锻炼、天气等,所以在考核时采取单方面的体育达标标准,对于不同的学生在合理性方面有所欠缺。

3 田径教学潜在危机的应对措施

3.1 教学设计逻辑起点的变化

田径教学内容作为田径课程教学的逻辑起点,要以教学目标统领教学内容的方式来体现,其内涵就是对于教学目标的实现,对于采用的教学内容、课堂组织形式要有很大的自由度,为教师与学生提供很大的选择性。此外,将教学目标变为全面化,相对与以前过分强调学生运动技能的掌握,还要关注学生健康成长所需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深层次把握新课程标准要求中的多领域目标和多级水平目标,在田径教学中,目标的设计应充分体现出这些变化,使田径课程改革落到实处。

3.2 革新教材内容,增强田径课的吸引力

教师与学生可以根据课堂的实际情况对教学内容进行选择,这要求教师在进行教学内容设计的时候针对学习目标多设计几项教学内容,以满足实现学习目标的需要。在内容的设计方面,对所设计的内容不但要考虑到该内容的娱乐性,还要考虑到学生学会以后,能否使其成为学生一种休闲娱乐活动及终身体育来锻炼,如把定向越野、野外生存和拓展训练纳入所设计的内容里面,教学内容着重于学生运用所学技能进行各种手段进行健身的能力,以增加学生主体的参与激情。

同时,田径教学内容还应考虑以下方面:(1)要赋有地域的生活性。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其内容应当来自于生活,具有生活气息,为学生的生活服务。高校学生来源地不同,要考虑地域的差异性,应当体现地域性特点,如北方多平原,可以在田间进行越野跑发展有氧耐力;南方多丘陵山地,可以利用地形锻炼学生跑、跳、攀爬、跨越等身体素质,实现田径类课程的特色化改造。(2)体现民族文化色彩。我国是多民族国家,有许多走、跑、跳、投的活动带有民族文化特点,田径类课程应当体现它的民族文化特点,把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纳入课堂,实现田径类课程民族化改造。

3.3 教学策略的均衡化

在“健康第一,以人为本”高校体育教育理念下,田径课堂教学策略也应顺应潮流的发展,实现下列三个方面的转变:(1)学生在学习的时候从单一的模仿练习为主要特征的灌输式教学向自主体验、互助交往和创新为主要特征的探究式学习转变,特别让学生体验作为教学主体的自主体验;(2)教学呈现方式上要从教师示范为主要方式的定论呈现向以学生想、练为主要形式的间接呈现方式转变;(3)传统的教师教、学生学的单向传递活动转变为师生互问、互答、互动、教学相长、共同发展。

3.4 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体育教师在高校田径“教”与“学”过程中,作为教学的主导者,是实施“教”的主要责任者。教师教学能力、处理问题的能力、交际能力、科研能力和敬业精神等,直接影响着教学的质量。所以,要高度重视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具体包括如下几个方面:(1)合理的知识结构。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对高校田径教师有计划地进行培养与提高,制定进修计划,全面提高田径教师的业务素质。(2)过硬的思想素质。应该提高教师的政治思想素质,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不断适应新形势下的教育思想的要求。(3)良好的职业道德。爱岗敬业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中,在全面掌握教材的基础上,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大量田径相关信息,不仅利于扩大自己的知识面与拓展自身视野,又有利于指导学生,使他们获得多方面的知识。

在田径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应通过自身主导地位唤起学生的创新意识,教授其思维的方法,引导其主动发展,并多渠道、多途径地开展创新教育,让学生在各种教育实践活动中发展自己的创造性思维。教师的创造意识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导 ,教师要鼓励学生重视在学习时期创造力的培养,培养学生坚强的创造意志和毅力,重视创设课堂学习环境,结合教法的创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3.5 建立全面实用的评价方式

在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价时应该注意评定内容要全面,其次要注意评定的方法要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式,评定的方式也可以多种多样。教学评价不仅要考核学生对运动技术和技能的掌握情况,还应建立过程化评价,要根据学生个体的进步幅度和个体目标的达成度进行评价。此外,还要在田径知识、田径技能和学习情感形成过程这些方面进行评价。考核评价方面应该包括学生的体育成绩、学生体能和技能的提高以及学生田径理论知识水平的提高。通过多阶段性评价,让学生能够看到自己学习阶段的进步及缺陷,这种评价体系不仅可以满足学生的成就感,还可以让学生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能防止机械练习。多样化的田径课程考核形式,可以采取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和互评相结合的形式,这样才能使田径考核更加科学、全面、合理,从而减少学生的学习负担,增加学生的信心,提高兴趣。

[1]焦建军,李玉健.体育院校田径选项课开设现状及教学改革意见[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5,22(3).

[2]柴娇,崔浩澜.体育课堂教学设计的新取向[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5,22(4).

[3]许世岩.田径类课程设计的若干理论问题探讨 [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28(8).

[4]陈建仙.论体育教育专业田径课程与教学的整体改革[J].体育科学研究,2004,8(4).

[5]孙思哲,李俊辉.新形势下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讨[J].中国体育科技,2005,41(1).

[6]时金钟.高等体育院校田径教学质量的影响因素及提高对策[J].体育学刊,2005,12(5).

G807

A

1674-151X(2010)03-091-02

10.3969/j.issn.1674-151x.2010.03.039

2010-01-21

王瑞平(1955 ~),副教授。研究方向:体育教育与训练。

猜你喜欢

田径教学内容体育
科学运动会:田径篇
综合利用单元教学内容进行整体单元复习
计数:田径小能手
从第15、16届世界田径锦标赛透析我国竞技田径的发展
等差数列教学内容的深化探究
我们的“体育梦”
体育一家人
体育一家人
田径翻身 足球崴泥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