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安多藏族体育文化特性

2010-08-15张连乔梁

武术研究 2010年11期
关键词:安多藏区藏族

张连 乔梁

(兰州交通大学体育部,甘肃 兰州 730070)

【民族传统体育】

试论安多藏族体育文化特性

张连 乔梁

(兰州交通大学体育部,甘肃 兰州 730070)

安多是以藏民族为主体,以藏文化为主体文化的区域。安多藏族传统体育文化有着自己独特的民族特色,是藏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文章从地理环境、人文环境、气候环境、区域位置、生活方式以及宗教信仰等方面综述了安多藏族体育文化产生的历史根源及文化特点。安多藏族传统体育是藏族文化的载体,不仅是广大藏族人民智慧的结晶,也是藏族人民日常生产生活真实的写照,更是藏族人民吃苦耐劳勇于奋斗的精神和民族个性的体现和反映。我们应保护和传承安多藏族传统体育文化,使安多藏族传统体育文化这一民族文化遗产能够得以不断的继承、延续。

安多藏族 体育文化 特色

1 安多藏族的概述

1.1 安多藏族的界定

安多,据《安多政教史》记载,它包括除玉树以外的全部青海地区、甘肃的甘南藏族自治州和河西地区,以及四川省岷江以西北的阿坝藏族自治州的大部分地区。[1]本文即采用上述观点定义安多范围。

安多是一个以藏民族为主体,以藏文化为主体文化的区域,藏族人民性格豪放、勤劳勇敢、能歌善舞。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他(她)们把自身的传统文化与外来其他文化相结合,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富有民族特色的藏族文化。而体育文化作为重要的文化形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长河过程中,形成了丰富多彩的藏族特色传统体育文化。这些赋有藏民族特色的传统体育活动,不仅能够强身健体,更是他们节日、庆典、祭祀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受广大藏族人民的喜爱。

1.2 安多藏族的人文环境

人文环境是一种无形资本,是人类在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中形成的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及其派生物的综合,是人类所处的由思想观念、制度文化、伦理道德、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元素组成的文化生态系统。[2]人文环境涉及许多方面,由于篇幅所致,本文主要以安多藏族地区人民的思想观念、社会经济和宗教信仰三方面进行阐述。

1.2.1 思想观念

安多藏族是以藏传佛教为主体的文化,作为主流文化对藏族人民的影响非常大。藏传佛教也是神学宗教,有一套独特而完善的神学理论体系和实修方法。佛教体系为困惑众生的关于灵魂的流转、人生的“三世”、轮回解脱之法等神学问题提供了系统的答案。这些是它作为一种宗教而存在和发展的理由,也是发挥宗教神学功能的具体表现。[3]因此至新中国成立以前的相当长的一段历史进程中,安多藏民的思想观念与自然环境的限制相适应。主要是以农牧业为主,城镇化特征不明显,社会生产力和生活水平相对较低,人民思想观念落后。

1.2.2 社会经济

长期以来,安多形成了以牧为主、农为辅的牧业社会经济基本构架,他们把土地、草场和牲畜视为最根本的来源和最基本的生活保障。在畜牧业养殖方面由于科学文化知识的局限不能进行科学养殖,无法创造新的生产方法和生产工具,因而生产热情不高,生产力和生活水平低下。

新中国成立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不断的进步,安多藏族人民逐步接受了发达的农业生产技术和农耕文化,逐步改变了传统的农牧业的生产经营方式,形成了一定规模的农区。随着这种交流的不断发展持续,藏区人们对区域外新知识、新观念的认同感也在逐步增强,不但生产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而且出现了多种经济并存的态势,如具有本土特色的手工业商品等等。藏区人民也不再墨守成规,留恋在乡土,很多藏区青年也外出进行劳动力流动和资本创造。并且也迫切希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能够用开放的眼光看待新鲜事物,从而使安多藏区社会经济出现良好的态势。

1.2.3 宗教信仰

安多藏区人民的宗教信仰是藏传佛教,全民信仰且非常虔诚,历史传统的原因不容忽略。1982年,中共中央制定了《关于我国社会主义时期宗教问题的基本观点和基本政策》,重申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宗教的唯物主义的反映论,指明了宗教在社会主义社会存在的必然性和长期性,强调了尊重和保护宗教信仰自由的重要性。宗教信仰自由涉及到民族政策,特别是在我们国家,以少数民族在宗教信仰方面问题最多。实行正确的民族政策,必须实行宗教信仰自由[4]。藏传佛教发生了新的变化,人们的传统观念也发生了改变,形成了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并存的多元文化局面。藏区经济的发展,内地对藏区的援助,市场经济的发育,冲淡了藏传佛教的神学功能[5]。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使得藏区和内地的交流越来越多,广大藏族同胞更加坚信只有通过自身的努力,才能创造自己美好的生活。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了变化,从把人生全部的希望寄托于来世的宗教观念,逐渐地转化到注重现实物质生活上[6]。因此,现行的藏传佛教与新中国成立前的藏传佛教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1.3 安多藏族的自然环境

安多藏区地处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交汇地带,其地势高亢、幅员广阔、气候寒冷、空气稀薄,属于典型的高原干旱、寒冷气候,并且是冬长夏短、春秋相连。独特的地理环境,孕育出了不同于西藏文化的独特的安多地区藏文化。改革开放前,安多的自然条件及历史传统就决定了这一地区的经济结构应是以畜牧为主的牧业社会。如今,由于安多藏区不同的地理环境以及从事物质资料生产的对象、方式不同,使得安多藏族有不同的生产生活方式。在青海省,纯粹的牧业区分布于青南与环湖部分高寒地区。它包括:青海海南州、海北州、海西州、黄南海、玉树州、果洛州的全部地域,共30个县。阿坝牧区包含阿坝州的全部地域,共13个县。甘南牧区包含除了临潭县和舟曲县两个农区之外的6个县市。青海省农业区主要分布于祁连山东段的黄河、湟水流域及柴达木盆地,主要生产青稞、豌豆、燕麦、油菜、马铃薯等作物。农牧结合的经济是安多藏族人为适应高寒自然环境而采取的方式。它既能够满足藏区人民正常的生活需要,又能与农业生产方面相互补充[7]。随着社会的发展,安多藏区也在逐步走向现代化,但是流传至今的传统游牧文化、农耕文化和农牧结合文化与本地自然环境相适应的生活方式并没有消失,而是在一定的文化变迁过程中得以保存下来。

2 安多藏族传统体育文化的概念

在2000年第一届劳伦斯世界体育颁奖典礼上,南非前总统曼德拉说过一句话,“体育拥有改变世界的力量”。那么这种足以改变世界的体育是什么?就是一种文化的力量[8]。著名学者卢元镇认为:“体育文化,是关于人类体育运动的物质、制度、精神文化的总和”[9]。体育文化在本质上是一种以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存、享受、发展需要为出发点、归宿点和最高价值目标的人文文化形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是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主体民族除汉族以外其它民族创造、传承和发展的并且具有本民族文化特色的体育活动。民族传统体育是各民族在劳动实践中创造的,符合本民族身体活动方式的娱乐活动。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则是以民族传统体育为载体体现各民族教育智慧和体育练习实践能力的总和。[10]因此安多藏族体育文化是安多藏族人民以身体活动为手段,并且在活动中具有本民族特色以达到增强体质、愉悦身心的一种社会文化活动。

安多藏族人民崇尚和热爱体育活动,有许多传统的体育运动项目,而且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如骑乘类的赛马、赛牦牛等;体现力量的举重运动有抱举石头、举皮袋等;射击类的有射箭、射枪(藏式鸟枪)等;搏击类的有击剑、摔跤等;健身类的武术、爬山香浪(采新、浪山、郊游),而且在夏季农闲时还有藏棋比赛。由此可见,安多藏族传统体育文化是藏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源于人们生存和生活的需要,具有浓郁的藏民族文化色彩。

由于安多藏族所处的地理环境、区域位置、生活方式以及宗教信仰,特别是历史上吐蕃曾在安多这一带活动过,民族交往频繁,文化交流十分活跃,使得安多藏族文化独具特色,在整个藏族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并且其传统体育文化不仅是广大藏族人民智慧的结晶,也是藏族人民日常生产生活的真实写照,更是藏族人民吃苦耐劳勇于奋斗的精神和民族个性的体现和反映。活动可谓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而且设施简单,动作简便易学,成为历代藏族人民强健体魄,陶冶情操的社会文化活动。安多藏族传统体育作为藏民族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在不断发展过程中充分体现藏民族文化的特征,顺应了安多这一特定区域内的藏民族特色。它是安多藏族同胞的祖先们在长期同大自然的斗争过程中,为了自身的生存、生活、生产实践和发展过程中,总结出的适合本地区本民族特色的体育文化活动。

3 安多藏族体育文化的特性

3.1 地域性

安多的地理环境、气候水土以及自然资源使得安多藏族人民形成了自己的生活和生产方式。而其多民族性又使这一地区从语言到文化都呈现多元化特征,他们特有的生活环境、民俗风情和生活习惯构成了这里独特的雪域文化。造就了这个区域的游牧文化、农耕文化以及半农半牧型的文化。受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影响,安多农牧业生产具有鲜明的季节性。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藏族人民在生产和生活斗争中练就出了具有浓厚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的传统体育活动,这类民族传统体育活动形式各异,内容丰富。如掷石、奔跑、射箭、赛马、摔跤、赛牛、射箭、射击等基本技能,其中还有一些农耕文化的影子,带有鲜明的季节性。现今这些技能已发展为具有浓厚的雪域高原特色的文化活动,集娱乐和参与于一身,形成了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和文化内涵的藏民族的传统体育项目,并且经过长期而广泛的繁衍发展起来,是安多藏族人民生活情趣、民族气质的再现。

3.2 传统性

安多藏族传统文化是藏族劳动人民创造的精神财富,是广大藏族同胞聪明智慧的结晶。千百年来,藏族人民在这里繁衍生息,在同本地区特殊的自然地理环境和严酷的自然生存条件的斗争中,藏族人民形成了彪悍、豪放、粗犷、爽朗的民族性格、创造了光辉灿烂的藏族文化,并且被称之为“雪域文化”,“雪域文化”成为中华民族古老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数千年的体育文化发展中,藏民族的射箭、骑马、赛牛、摔跤、登山、棋类、拔河、古朵、朵加、押架、碧秀、马术、跳绳、朝山、负重等多种体育项目,竞相辉映,长盛不衰,成为本地区藏民族生产生活中不可或缺和替代的文化形态[11]。它能够直接反映出在雪域高原的藏民族与大自然斗争过程中的生产和生活面貌,丰富多彩的体育项目更彰显出雪域高原特点的体育文化。

3.3 民俗性

安多藏族人民是一个多节日的民族,在每一个民族节日里都要进行一系列的体育文化活动,尤以藏历新年最为隆重。一些农村自发地组织拔河、摔跤、赛马、赛牦中、角力、射箭、拔河等体育活动,搭台演藏戏、跳锅庄舞、朵果等娱乐活动。香浪节是甘肃夏河藏族地区传统娱乐节目,多在风和日丽的时候举行,项目有赛马、赛牦牛,还举行赛跑、摔跤以及各种各样的拔河、扔石子活动[12]。这些节日里进行的传统体育文化活动,充分显示出安多藏族人民的民族个性,集娱乐性、参与性于一体,深受广大藏族人民的喜爱。不但能够丰富活跃广大藏族人民的业余文化生活,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而且具有传承本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作用。在现代体育文化迅速发展的今天,它的健身价值是值得肯定的,同样它的体育文化价值亦是如此。

3.4 宗教性

安多地区藏族全民信教,宗教对藏族传统体育有着巨大的影响,这使得很多藏族传统体育项目具有非常浓厚的宗教特色。17世纪中叶,五世达赖进一步加强了政教合一的统治制度,统辖西藏后,在进行宗教活动中,主要进行大规模的跑马射箭比赛,活动时间由一天变为三天[13]。虽然新中国成立以来,这些政教合一的统治制度被推翻。然而,多年以来形成的一些习惯,也就是说宗教已经渗透在该地域的许多方面,并且已经转变成当地的风俗习惯,被融入民族的传统文化之中。

一些传统体育活动被融入宗教祭祀仪式中,如在甘南藏区举办祭拉泽、插箭节等宗教仪式时,骑马、爬山、郊游为主要活动项目[14]。在射箭活动过程中要祭祀山神,在藏传佛教圈内,凡赛马均要“煨桑”等等,这一系列体育活动都包含着浓厚的宗教色彩。

在宗教仪式中进行传统的体育活动,人们在欢庆节日的同时,通过体育文化活动相互沟通进行感情交流,使得安多藏族形成了既有民族特色又有时代精神的风俗习惯,对于保护和传承安多藏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作用十分显著。

3.5 经济性

安多藏区的游牧文化、农耕文化以及农牧结合文化造就出了相应的体育文化。每年5月-6月间,草场的草长势肥沃,牧民就会把自家的牲畜带到高寒草地,这一地区早晚气候凉爽。对于牧民们来说这时候是个难得的季节,但由于畜牧业生产的分散性和流动性,人们在放牧时面对空旷辽阔的大自然时,心灵会感到孤独,因而更加向往聚会或与他人交流沟通,牧民们在一起的时候,又会经常显示自己的威武形象,往往以代表村落或个人的形式进行一系列赛马、射箭比赛,因而在游牧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一定的体育文化。

安多牧民虽然能够驯服牛羊等动物,但是却无法改变大自然的环境,他们以村落而居,农耕者只能按自然规律办事,因此会适时地种植一些适合本土环境的农作物如青稞、春小麦、豌豆、燕麦、油菜等一系列农作物。农耕者将草原开垦出来变成农田,使自身与大自然和谐相处,于是在安多藏区形成了不同于游牧文化的农耕文化。

农牧结合的经济方式是安多藏族牧民为了适应本地区的自然环境而采取的生活方式。他们在高海拔的地区放牧,是因为草场有优劣之分,而那里的草场有生态环境好,草场质量优,能提高畜牧产量等诸多优点。在低海拔地区种植青稞、燕麦等一些耐寒作物,使这一地区农业与畜牧业同时发展,既是对本地自然环境的适应,又能充分利用自然环境的优势,形成经济互补。这两种生产方式相互结合形成了一定的农牧结合的经济结构,是安多藏区传统生活方式与传统文化的基础。

综上所述,安多藏区的体育文化不仅包含有卫藏文化的特点,而且还有自身的文化特色。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我们应从理性的高度审视安多藏族体育文化,增强人们对安多藏族民族传统体育的认识,使得安多藏族传统体育文化这一民族文化遗产能够得以不断的继承、延续。

[1]曾国庆.藏族历史.文化[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6:20.[2]谢俊春.人文环境:西部开发取得成功的关键[J].社科纵横,2004(1):1.

[3]吕 虹.藏传佛教的社会影响[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6):133.

[4]邓小平.在会见英国知名人士代表团时的谈话[C].1979.

[5]杜永彬.论当代藏传佛教的发展路向[J].西藏大学学报,2007(3):91.

[6]罗桑开珠.略论新时期的藏传佛教及其特点[J].青海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1):36.

[7]南文渊.藏族农耕文化及其对自然环境的适应[J].青海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2):21.

[8]卢元镇.中国体育文化纵横谈[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5:2.

[9]卢元镇.中国体育社会学[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8:188.

[10]陈建新.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特征[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3(4):104.

[11]江 红.藏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地域特征与开发[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5):75.

[12]丁玲辉.藏族传统节日与藏民族传统文化的探讨[J].西藏民族学院学报,2007(5):52.

[13]丁玲辉.试论藏族的体育文化起源与发展[J].西藏研究,1996(2):89.

[14]朱立东.甘肃藏区民间传统体育文化保护与传承刍议[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08(3):106.

On the Cultural Characteristics of Ando Tibetan Sports

Zhang LianQiao Liang
(P.E.Department of Lanzhou Jiaotong University,Lanzhou Gansu 730070)

Ando is an area with ethnic Tibetan as the main body,but also its culture is Tibetan culture.Ando Tibetan traditional Tibetan culture owns unique national characteristics of Tibetan culture,and i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China culture.This paper,from geography,cultural environment,climate,regional location,lifestyle and religious belief of Ando Tibetan,reviewed the historical roots of sports culture and cultural characteristics.The Ando Tibetan traditional sports is the carrier of Tibetan culture,not only is the crystallization of the wisdom of the Tibetan people,but also the Tibetan People's daily life,but the real portraiture Tibetan people diligent brave spirit and personality and reflection.We should protect and spread Ando Tibetan traditional sports culture,which is Ando Tibetan cultural heritage of traditional sports culture and can be continuous inherited and developed.

the Ando Tibetan sports culture characteristics

G85

A

1004—5643(2010)11—0069—03

2009年甘肃省社科规划项目:“安多藏族体育文化的生成与变迁研究”。

1.张 连(1970~),男,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民族传统体育文化。

猜你喜欢

安多藏区藏族
安多“南木特”藏戏研究文献综述
一个精神行者的感知和领悟——关于梅卓散文集《走马安多》的一种解读
The Light Inside
藏族对茶叶情有独钟
多康藏区藏族源流考释
《演变》《藏族少女》
藏族度量衡起源探讨
打造人民调解升级版 维护藏区和谐稳定
浅析青海安多藏语影视译制网系统
安多藏戏表演的审美特征及其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