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后奥运传统武术的发展思考

2010-08-15杜胜林

武术研究 2010年11期
关键词:传统武术套路竞技

杜胜林

(河南大学体育学院,河南 开封 475001)

【武术发展研究】

后奥运传统武术的发展思考

杜胜林

(河南大学体育学院,河南 开封 475001)

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奥运会期间武术魅力的成功展示,为武术的大发展提供了契机。传统武术作为现代竞技武术的母体,在“后奥运”这个新的时间节点上如何得到更好的发展,成为武术工作者们所面临的一个新课题,也是众多武术爱好者关注的焦点。文章从束缚中国传统武术发展的深层原因入手,对传统武术发展中的矛盾与冲突进行了剖析,并对“后奥运”传统武术的发展策略进行了研究,旨在为传统武术的振兴和发展提供参考思路。

传统武术 奥运会 发展 交流

传统武术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群众基础,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生活与斗争实践中逐步积累和发展起来的。随着冷兵器时代的结束,传统武术的战争功能逐渐消失,但其独特的技击体系和防身健身功能深深扎根于民间。我国传统武术门类繁多,各门中又分不同流派,传承的主要方式是家传或师徒传授,其主体价值为提高技击能力和人体健康水平,是注重体用兼备的中华民族传统体育项目。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国际地位日益提升,文化传播和交流的国际化,世界文明的互相融合,武术越来越被各国人民所接受,并深受青睐与喜爱,成为健身防身、修身养性和了解中国文化的重要手段和途径。随着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武术也在世界竞技舞台上得以精彩展示,国际奥委会执行主席罗格先生对“2008北京武术比赛”做出了高度评价,这为武术下一步继续申请进入奥运会项目将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对武术未来发展提供了展示平台,也为加大我国传统武术在世界范围的传播提供了契机。在“后奥运”这个新的时间节点上如何抓住机遇,使传统武术回归,找回失落的“武术家园”,昌盛传统武术这一民族瑰宝是一项有现实意义的综合性课题,需要我们认真思考和研究。

1 束缚传统武术发展的原因

改革开放三十多来,在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和各级武术主管部门的具体指导下,通过武术界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武术运动蓬勃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由于历史原因;西方体育文化的冲击,休闲体育的全球化,竞技体育运动的导向性,竞技武术(套路和散打)与传统武术的分化,政府对传统武术的消极性保护,传统武术自身存在的问题等因素,使传统武术的发展和传播长期处于一定的困境之中,面临着一种“合法性危机”。

1.1 西方体育的渗透与传统武术的保守

“中国近百年的文化演变过程,是一部充满文化冲突的历史,一切历史的冲突,主要是导源于中西文化的广泛接触”,中国体育的发展和演变也是如此。随着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科学文化的全面渗入,西方体育带着其特有的娱乐性、简单化、竞争性等特点,进入了我们的生活中。中西体育文化融合产生了现代竞技武术并逐渐形成了武术国际化发展的成功局面,但是也导致了中西体育文化在我国的主客体移位,使传统武术的发展受到了很大冲击。

传统武术界在思想意识方面,抱残守缺、固步自封和夜郎自大是普遍存在的陋习,严重影响和阻碍着传统武术的发展。其一,传统武术的主要传承方式是家传或师徒传授。一个拳种的主要代表人,在传授武功时总带有一些歧视和排外思想,对家族内部子弟,毫无保守,认真传授;对族外人,哪怕是师徒关系(除非特殊关系),也不轻易真传。其二,“事师如父,执役如仔”,“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武术的承传遵循严格的宗法父权师徒制,师徒单传犹如父子单传。师徒制下的传统武术承传是“线”而不是“面”,是秘密而不是大众化。其三,武术宗派集团互不往来,形同宗族的一个个结社组织分布各地,形同父子的师徒们代代单传。组织不同,师承各异,互相保守,封闭不通,缺乏交流,严重阻碍着诸多传统武术流派的发扬光大。

目前,除了少林拳、太极拳冲破门户之见,积极以“面”传播,在世界范围形成了较大的影响外,其它大部分传统武术流派正在自生自灭。“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礼记·学记》。实践证明,传统武术只有打破门户之见,对外广泛交流与传播,才能冲出困境,走向光明。

1.2 竞技武术对传统武术的冲击

竞技武术源于传统武术,分为套路运动和散打运动。但为融入西方体育,实现与奥运接轨,目前以竞赛机制为杠杆的发展模式,使其演练形式与格斗方式离传统武术越来越远,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并逐步西方化。多少年来,从少儿武术训练班到武术学校,到各省市武术队,再到各大高校武术院系和国家队,教学训练均以竞技套路和散打为主。竞技武术的人才后备、学历教育、竞赛体制、科研力量等在我国武术发展中占绝对主导地位,相对而言,传统武术的社会地位越来越低,严重影响其生存与发展。

武术套路运动沿着高、难、美、新的方向发展,忽视了武术原有的技击性,淡化了攻防格斗的本质体现。在追求高、难、美、新的思想导引下,出现了如侧空翻转体360度、外摆莲转体720度、旋风脚转体720度接叉等,甚至有的套路编排了直体后空翻,其结果造成竞技武术套路动作中技击含义愈来愈少,因此也愈来愈与传统武术相违背,从而给传统武术科学化发展带来了堵塞和滞缓。

散打是竞技武术的组成部分,以踢、打、摔为进攻技术,以格挡、躲闪为防守技术,是一项互以对方技击动作为转移的对抗性竞赛项目。散打为了保障运动员的人身安全,规定了禁用方法和禁击部位,技击动作简单实效,训练周期短,见效快,易于开展和普及。传统武术则没有禁击部位限制,攻击手段无所不用其极,在对抗中容易致伤、致残、致死,且练功周期长,有“五年小成,十年大成”、“太极十年不出门”等说法,不符合现代竞技体育的要求。另外,目前的传统武术习练者对实战重视不够,造成整体实战水平低,使原本注重实战、讲究实用的传统武术在实战技击方面走向了衰落。

总的说来,目前,传统武术没有竞技武术套路的表演观赏性强,实战方面不如散打的简单、快捷和实效。这些均阻碍着传统武术的发展。

1.3 政策导向及历史原因对传统武术发展的影响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对体育工作十分重视。朱德提出“要广泛地采用民间原有的许多体育形式。”毛泽东题词:“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并提倡做体操、打球、跑步、爬山游泳、打太极拳等,这些对推动传统武术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但10年文化大革命使传统武术受到了极大冲击和摧残,很多老武术工作者及专家受到打击和迫害,大量有价值的拳谱资料被毁掉,各种武术活动被迫停止,许多传统武术流派和技法丢失,造成了无法弥补的损失。

1959 年第一届全运会设有武术比赛,引起各省、市、区体委的重视,相继组建了武术运动队,为武术竞赛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为促进套路在创新以及跳跃、翻腾等方面的发展,1973年《规则》设置了“出色完成难度动作和创新动作的0.7加分”。1974年全国武术比赛第一次出现了“旋子转体360度”,开创了套路创新发展的历史,但是也为今天的竞技武术套路过于追求速度与表演效果埋下了伏笔。

相对于竞技武术,传统武术发展缓慢,推动不力,重视不够。传统武术比赛,国家投入经费很少,主要由社会筹集,对于传统武术比赛中的优秀运动员,国家不予认可,只有参加竞技武术比赛的优秀选手,才有资格进入专业队和高校深造的机会,最终导致传统武术练习者逐渐失去习武动力。

自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随着电视的广泛普及,众多的电视节目令人眼花缭乱,但武术节目,尤其是传统武术节目凤毛麟角。2005年元月河南卫视的《武林风》虽然推出了百姓擂台,但以娱乐和炒作为主,搏击以竞技散打为主,体现不出传统武术的技战功法;央视五套在2006年推出了《武林大会》节目,内容为传统武术搏击,但实战水平偏低,互拼乱打,仍然发挥不出传统武术功法效能,且播出时间为每周二晚收视率低、影响力较小的时段。另外,其它媒体对传统武术的报道亦微乎其微。

竞赛规则和体制对传统武术发展也形成了一定的制约。主管部门制定的竞赛规则对运动项目起着导向作用。传统武术比赛沿用竞技武术的竞赛规则,套路项目重动作质量和演练技巧,轻攻防意识和功力水平;另外,传统武术门派众多,很多拳种不注重表演性而注重技击实战性,这些拳种中有些为单式单招练习,缺乏观赏性,甚至在一些动作编排和要求上达不到竞赛规则中所规定的标准,因此在比赛中得分很低,无形中打击了部分传统武术习练者的积极性。

2 传统武术发展的策略

2.1 加强传统武术的挖掘整理与科学研究

经过全国武术工作者20多年的努力,在传统武术挖掘、整理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有关主管部门在以后工作中应进一步加强传统武术挖掘整理工作,将更多优秀拳种挖掘整理出来。

加强对传统武术的理论研究和开发,以高校和武术科研院所为龙头,建设一支有较高学术素养的研究和教学队伍,放下架子,深入民间向老拳师咨询和学习;民间老前辈们也应解放思想,积极配合,大家共同以认真的态度、科学的方法,分析研究传统武术功法的机理和技击方法的科学性。弄清传统武术各个流派规律性和本质的东西,从而形成一套科学、完整的理论体系,作为制定传统武术各拳种相应的技术规范和竞赛规则的理论依据,为传统武术的推广传播铺平道路。

2.2 传统武术与竞技武术协同发展

竞技武术源于传统武术,却又自成一体。竞技武术的兴盛有其特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并在中西融合的潮流中接受了西方体育的竞技思想,适应了现代社会注重竞争的价值心态,不断的进行自身修炼,从而换取了竞技武术的繁荣发展。

因此,竞技武术发展的成功经验应当引起传统武术界的重视,摒弃抵触心态,取长补短,共谋发展。所以,传统武术在注重攻防技法与实用性的同时,还应从观赏、美学的角度对某些套路进行适当的加工,提高其观赏性,以适应时代社会发展的要求,螳螂拳名家于海、双手剑高手于承惠等就是典型的例证。

另外,我们还应清楚的认识到,传统武术是武术发展之源,更是武术发展的根基。竞技武术的奥运会战略,只是武术发展的一个方面,还要积极稳步地向国外推广传统武术。只有改变对峙,以竞技武术为龙头,以传统武术为基础,两者协调发展,才能迎来二者共赢的未来。

2.3 把传统武术融入体育院校教学中

可以从政策的角度出发将传统武术引进民族传统体育专业中。首先,应打破目前的招生制度对传统武术的制约,将一些民间优秀拳种的传承者、习练者吸收到体育院校中。其次,招募各门各派的众多优秀传统武术老拳师到学校里参与武术教学与研究,从而促进传统武术在高校的发展。与此同时,逐步将传统武术编汇成册,把部分传统武术套路纳入体育院(系)教材,并逐渐将部分传统套路录入教学大纲必授内容。这样,既可以吸收传统武术的营养,进一步推动竞技武术的发展,也有益于传统武术的继承和传播。

2.4 加大宣传推广力度

有关部门应采取具体措施,加大对传统武术的宣传力度。当代社会,电视、电脑已非常普及,它们是最有利的宣传工具。中国功夫片虽对传统武术进行了艺术加工,但它在国内外所产生的影响是有目共睹的,如电影《少林寺》带动少林武术的发展。因此,通过2008北京武术比赛和相关的武术展示活动产生的后效应,把传统武术理论、功法、技法、文化内涵及健身原理等,通过讲座、表演和建立传统武术网站等方式在现代化的媒体上加以大力宣传推广,加深人们对博大精深的传统武术的感悟和理解,使得更多的人对传统武术有进一步的认识。

2.5 加强交流,增强竞争创新意识

传统武术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其发展创新应以继承为前提,而运用现代运动训练学理论为指导思想则是传统武术不断改进与创新发展,冲出困境的根本所在。当今传统武术应以竞赛交流为杠杆,推动其发展。许多武林前辈比武较技促进了中国武术技术及相关理论的发展与创新,产生了许多新流派和拳种,使中国武术熠熠生辉。我们应乘后奥运之风,在定期举行的国内、国际性的传统武术表演交流比赛中,制定并逐步完善与传统武术相适应的竞赛规则和一系列的激励措施;并将两徒手及器械对抗性比赛也纳入其中,在保证安全的基础上,使其技法得以体现和发展。有计划的协调组织各传统武术流派的名家和精英代表国家到国外传授和交流技艺,使更多的世界人民参与到习练传统武术的行列来,共同推动传统武术的发展。

3 结语

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武术在奥运会期间的精彩展示,为我国传统武术的发展提供了机遇和希望。体育全球化是世界趋势,传统武术在体育全球化进程中如何得以发展却是一项新的课题。我们发展传统武术不只是继承中华民族文化的过去,更要有利于中华民族文化的将来。它不只是在解救传统武术的生存危机,更是承担把武术文化推向更加成熟和全球化的历史责任。我们应该认识奥林匹克文化中的种种文化优势和理念为我们提供的对传统武术的发展和选择进行多种阐释的可能性资源,并且能够成为我们开发传统武术文化并应用于实践的工具。最后,我们应该对后奥运效应建立一种“为我所用”的态度,即借助它来传播传统武术博大精深的技艺和文化内涵,同时从传统武术自身特征出发,利用现代科学知识在原有传统文化理论的基础上,从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出发,构建新型的武术理论体系。使武术绵延不息,屹立于世界体育之列。

[1]张耀庭,等.中国武术史[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8:361-369.

[2]栗胜夫.论中国传统武术的继承与发展[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7(4):40-44.

[3]王 岗,邱丕相.中国武术:尴尬的境遇与发展的新策略[J].体育与科学,2006(4):26-29.

[4]邱丕相. 传统武术发展的新思路—关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对传统武术人才招生改革的思考[J].体育文化导刊,2005(5):55-56.

[5]马俊成.新时期传统武术的发展对策[J].搏击·武术科学,2005(3):13-15.

[6]王言群.关于传统武术的思考[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04(4):38-40.

[7]刘建国.传统武术的发展思路与对策研究[J].湖北体育科技,2006(3):340-342.

On the Development of Traditional Wushu after the Olympics

Du Shengling
(P.E.School of Henan University,Kaifeng Henan 475001)

The successful host of Beijing Olympic Games and the display of the fascination of Chinese Wushu during the Olympic Games provide chance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Wushu.As the mother of the modern Wushu,how to better develop Traditional Wushu has become the attention focus of Wushu workers,and it is also the issue that deserves Wushu amateurs consideration at the time point of'after the Olympics'.The article begins with the causes which hinder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Wushu,then analyses the contradiction and confliction i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raditional Wushu and studies the developmental strategy for traditional Wushu after the Olympics,which is to provide some references for the revival and prosperity of traditional Wushu.

traditional Wushu Olympic Games developmentcommunication

G85

A

1004—5643(2010)11—0004—03

杜胜林(1973~),男,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民族传统体育学。

猜你喜欢

传统武术套路竞技
传统武术怎么了?
竞技精神
Airbnb上的套路
拒绝套路,认真搞笑
眼下有套路
花与竞技少女
万籁声的传统武术观
竞技体育
传统武术与傩的传承与发展
同台竞技